論構建和諧社會之于海關的要求
時間:2022-11-22 03:04:00
導語:論構建和諧社會之于海關的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構想后,“和諧社會”無疑已經成為當今中國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關于“什么是和諧社會”以及“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的研討熱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對“和諧社會”的理解和認識雖然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極為明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各行業、各系統、各部門共同面對的任務,海關作為國家經濟大門的守護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負有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必須從自身實際出發,尋找構建和諧社會與推進海關事業發展的契合點,把建設海關的行動自覺統一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唯其如此,海關事業的發展才能實現與時俱進,保持強大的生命力。
一、準確把握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正確定位海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角色
強調構建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上,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一次重大發展,意義非凡,同時,也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考驗。海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就必須在理論認識上對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有清醒的把握,對提出和諧社會理論的歷史背景有深刻的理解。
對和諧社會的認識,現在正處于累積、上升階段,眾說紛蕓,百家爭鳴,但并非莫衷一是,無所依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對應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產生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這就意味著,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能夠把握,而理解把握的立足點,就是中央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系列論述,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個論斷,表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基本特征,體現了民主與法治的統一、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活力與秩序的統一、科學與人文的統一、人與自然的統一,是我們準確理解與深刻把握和諧社會科學內涵的必由門徑。離開這個論斷空談社會和諧,必然南轅北轍,在理論指導上步入誤區。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理解和諧社會的內涵要防止以偏概全,生搬硬套“和諧”的概念。這是因為,和諧社會是一個大概念、一個整體概念,它強調的是經濟和社會、城市和鄉村、東中西部不同區域、人和自然、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關系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追求的是社會結構的整體和諧,而非局部的和諧。局部和諧的疊加,也不等于整體的和諧,正如汽車由個零部件組成,但有了個零部件,卻不等于就有了一部性能優良的汽車。社會和諧是統籌的性質,以為分割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和諧了,社會就和諧了,顯然忘文生義,是對和諧社會庸俗化的解釋。
二、建設和諧社會要求海關執法必須剛柔相濟
和諧社會首先是依法治國方略得到貫徹落實的法治社會,沒有完善的法制基礎做保證,和諧社會只會是海市蜃樓。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也必將是人們的法制意識逐步增強、執法機關的執法水平逐步提高、各種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的過程。近些年來,海關法制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執法水平在不斷得到提高,但是,應該承認,我們的執法水平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表現在:隨意執法或呆板執法的問題有時還比較突出;海關的法制架構還不完善,法制工作的基礎還亟待夯實;不少執法關員的業務素質還亟待提高,法律意識,特別是證據意識、程序意識和訴訟意識還有待強化;因為執法質量不高致使海關成為被告的案例時有發生,海關被申請復議或引起行政訴訟的情況在數量上逐年增高,等等。構建和諧社會,對海關盡快克服和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更新的挑戰,要求海關的執法必須做到剛柔相濟。
現代法治的一個基本精神,是要求充分實現行政相對人的價值,體現人文關懷,這就要求執法必須“寬嚴相濟”、“剛柔相濟”,要求執法機關把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貫穿到每一個執法環節中。如果說剛性執法,體現在嚴格遵守和執行法律上的話,那么,柔性執法則指執法的各個環節、細節,都應當體現出人權、人文關懷、道義和感召力來,執法者應認真遵循法律規定,在充分尊重當事人合法權利的前提下,依據正當程序進行非歧視的、人道的、理性化的執法活動。過去很長時間,我國的執法活動,包括海關執法,存在剛性有余、柔性不足的問題,改變傳統的執法方式,彰顯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充分體現現代法治剛柔相濟的品性,在維護法制尊嚴的同時,自覺地尊重和維護被執法者的權利,這已經日益成為執法機關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海關現代風險管理制度的實施,順應了這一形勢發展的要求。按照風險管理的要求,海關謀求建立的,不再是一個密不透風、不加選擇進行監控、使行政相對人望而生畏的監管體制,而是以企業為對象進行戰略管理,有所為,有所不為,使有限的監管資源釋放出最大的管理效能。當然,現在的風險管理尚處于試點階段,風險管理機制要真正完善起來,還要假以時日,但風險管理無疑符合現代執法理念,代表了海關管理的發展趨勢,是海關參與構建和諧社會所必然依賴的執法手段。
三、建設和諧社會要求海關真正確立關企伙伴關系
權力與權利的對立與沖突,由來已久。實現權力與權利的和諧,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為此,海關與企業的關系,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我說、你聽,我管、你從”的簡單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而將是互動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確立這一新型合作伙伴關系,一是要求海關努力搭建與企業的互信關系。一方面,海關管理模式的確立,首先要基于這樣一個認識,即絕大多數企業是守法經營、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海關職能的實現,要為守法企業提供最大的通關便利。二是要求海關在管理中努力促進企業自律。以貨物為單元的傳統海關管理模式,忽視企業是否自律,把關注的重心放在對貨物的管與卡上,隨著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這種管理模式的不足日益暴露,已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以企業為單元的管理模式,可以從根源上防范和化解走私風險。海關對企業越是產生積極影響,企業的自律意識越強,就越是能享受到海關提供的通關便捷,反過來,企業會更加自覺地遵守海關的規定。新型合作伙伴關系的確立,追求的正是這樣一個良性的互動。三是要求海關更加重視企業的意見,使企業更廣泛地介入到海關管理中來。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不僅是一方對另一方面的施為,也是被管理者不斷反饋意見、對管理產生深刻影響的過程。海關的執法行為需要企業的積極配合,企業的意見建議也時時影響海關的行為決策,海關與企業在自我管理、相互協調與配合方面應分別作出承諾,通過動態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架起關企之間互通雙贏的橋梁,營造出競爭與監督共存、效益與公平兼顧的良好環境,使海關和企業在合作互動中,同時實現各自的工作和價值目標。
四、建設和諧社會要求海關承擔更加重大的社會責任
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全民族在新世紀新階段重大戰略任務,海關在其中肩負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海關特有的性質職能和性質,以及建設和諧社會的特殊要求,決定了海關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作為:
(一)在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繁榮中應有所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和諧社會離不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是海關的戰略使命,海關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就是對建設和諧社會的貢獻。
(二)在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中應有所作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步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既是“黃金發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經濟發展中的不協調加劇,社會結構的矛盾十分尖銳,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正是要消除這些不和諧因素,解決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在解決這些矛盾、實現社會和諧的過程中,海關施展的空間十分廣闊,責任十分重大,如,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等戰略行動中,海關都可以發揮出自己的職能優勢,通過構建一流通關環境、有選擇地實行政策傾斜等方式,為落實國家的戰略舉措、縮小地區經濟差距、幫助落后地區盡早擺脫貧困、改變不合理社會結構、維護社會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三)在廣泛參與公共管理、共建和諧社會中應有所作為。社會越是和諧,就越是開放,構成社會的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就越是深入和廣泛。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一方面,會有更多的社會因素介入到海關管理中,另一方面,海關也必將更多地介入到海關之外的社會公共管理中。對此,海關應樹立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借助自身職能優勢,參與公共管理課題的研究,特別是幫助地方政府應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共同為實現社會的和諧而付出切實的努力。
(四)在消除執法腐敗、建設高素質海關隊伍中應有所作為。保持海關內部的和諧與穩定,建設一支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的海關隊伍,對于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推進海關事業的發展,實現自身和諧,就是要不斷強化海關能力建設,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體現在海關工作的各個方面;就是要不斷強化海關的宗旨意識,在海關內部大力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使海關的隊伍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就是要大力弘揚正氣,堅定地推進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建設,消除執法腐敗,使海關匯聚成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力量,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實踐中承擔起海關應該承擔的神圣責任!
參考資料:
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年月日)
⒉白津夫:《經濟和諧與社會和諧》(《瞭望》××年第期)
⒊蘇東斌:《公正創造和諧》(××年月日《深圳特區報》)
⒋郝鐵川:《構建和諧本位的法治社會》(《學習與探索》××年第期)
⒌李培林:《合理調整社會結構》
⒍鄧偉志:《論“和諧社會”》(××年月日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