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 從黨的十七大到2008年全國兩會
時間:2022-03-17 02:58:00
導語: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 從黨的十七大到2008年全國兩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一份份報告,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轉化為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改革發展的新舉措、促進和諧的新政策……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具體落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菊梅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政府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強調了四個‘更加’:更加重視和改善宏觀調控,更加重視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更加重視調整經濟結構和提高發展質量,更加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與十七大精神一脈相承。”
把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首要任務,把人大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開創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新局面……面向未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工作思路。
這是一次堅持改革開放的兩會——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所有制結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改革全方位展開、向縱深挺進。
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產業結構和地區布局,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
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從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出發,國務院機構改革主要任務是,圍繞轉變政府職能和理順部門職責關系,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改革涉及調整變動的機構15個,正部級機構將減少4個。
從黨的十七大提出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到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再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步步推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這是一次推動科學發展的兩會——
“穩中求進,好字優先”:從8%左右的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到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從加大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到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的九條硬措施,到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的三項重點,今年的工作措施始終貫穿著科學發展的紅線。
“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代表,還是黨的十七大代表。他深有感觸地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很好地將建設生態文明,化為具體的措施,轉化到每個責任部門的頭上,這會讓我們的祖國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這是一次促進社會和諧的兩會——
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學有所教。在全國城鄉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就是要讓孩子們上好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勞有所得。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工作報告的五條具體措施保障兩個“比重”的提高,努力做到把經濟發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眾手中。
——病有所醫。包括在全國農村全面推行合作醫療制度在內的四項措施,以及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方案,就是要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老有所養。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工作,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無后顧之憂。
——住有所居。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強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和管理,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建立住房保障體系的措施,就是要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正是根據黨的十七大的要求,提出了一項項改善民生的新措施,繪就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新藍圖。”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代表說,“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關心和解決城鄉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困難,保證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兩會召開前公布的中共十七屆二中全會公報指出,必須更高地舉起人民民主的旗幟。兩會上,從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到加強政協工作,從擴大公民的有序參與到強化各方面的民主監督,中國民主法制建設正按照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全面推進。
從黨的十七大到兩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扎實推進,展現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