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的思考
時間:2022-02-03 08:10:00
導語:關于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正在向縱深發展。這是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也是實現主業與輔業“雙贏”、企業與員工“雙贏”的重大舉措和必然選擇。近期,集團公司也對這項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改革改制工作全面鋪開。對此,我們應高度重視,抓住機遇,切實采取措施,推進改革改制工作的實施。本文就這一問題,談談個人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原則性都很強的工作,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希望工程”。搞好這項工作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總體目標,這個總體目標就是主業與輔業雙贏、企業與員工雙贏。之所以這樣講,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須認識到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不是為了甩包袱、減負擔,而是既要精干主業、做強主業,又要利用“三類資產”創辦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多渠道分流安置企業富余人員和破產企業職工;不是為了斷絕員工的財路,而是要合法處理不良資產,用“三類資產”為職工開拓更為寬廣的致富之路。另一方面,企業本是全體職工共同創業的成果,現在實施分離改制,如果不能實現“兩個雙贏”,那么主業因占有優質資源而使企業得以發展、職工得以實惠,而分離改制后的輔業卻存活不下去,這是十分不公平的,也不是分離改制的根本動機,必然導致輔業回過頭來找原主體企業“算賬”,主業也不可能專心做強做大。因此,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必須把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定位在主業與輔業雙贏、企業與員工雙贏這個總體目標上。
二、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必須堅持六項基本原則
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可以說是礦區改革發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變革,是對計劃經濟時期沉淀下來的陳舊觀念和“企業辦社會”模式的重大挑戰,也是對企業管理素質和員工心里素質的一次綜合檢驗和測試。筆者認為,要成功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必須堅持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1、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原則。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要充分考慮企業、職工和社會的承受能力,切實聯系各自實際,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確保穩定。
2、做強主業與激活輔業相結合的原則。實施改制分流要與企業的結構調整、改制重組和做強做大主業相結合,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有利于加快企業發展,促進企業資產結構、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的優化調整。
3、依法進行,規范操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推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必須要維護好國家、企業及職工的合法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逃廢銀行債務。特別是要學好用好國家政策,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規范操作。
4、發展導向原則。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劃分主輔業和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從企業發展和做強主業與激活輔業的需要出發。
5、市場導向原則。就是分離后的主業和輔業都必須有符合市場要求的正確定位。看優化重組后的主輔企業是否保持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力和靈活應變力,是否具備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為此,要按照產權重組以產業為載體和導向、產業重組以產品為載體和導向產品重組以市場為載體和導向、市場以顧客現實和潛在需求為載體和導向的要求來思考、設計和實施主輔分離改制工作。
6、產權制度改革與用工制度改革相結合原則。就是要在進行產權置換的同時進行職工身份置換。實施主輔分離改制分流,必須“兩個置換”同步進行。
三、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必須搞好三個界定
搞好三個界定,就是說要抓好產業界定、產權界定、人員界定,這是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的基礎。一是搞好產業界定。就是要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要求、市場需求和現實狀況,確定主業輔業劃分標準,明確主業和輔業具體各包含哪些具體產業、企業、項目。其中,特別應注意分析輔業分離后產業的市場定位。二是搞好產權界定。就是要摸清分離改制后,主業、輔業及其所屬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及其構成情況等方面的家底,尤其是要明確優良資產與不良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的情況及三類資產的情況,并明確產權歸屬所有,要注意明確劃分國有、集體資產標準、數量和構成。三是搞好人員界定。就是既要弄清企業總體人員狀況,包括離退休、內退、停薪留職等特殊人員的狀況,又要弄清擬改制企業的人員狀況及分流安置所需要支付的經濟補償金的總額、資金來源、資金缺口的解決途徑等,確保分離改制的嚴肅性和正確性。
四、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必須理順三個關系
理順三個關系,就是要解決好企業的產權關系、勞動關系和隸屬關系,這是保證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效果的關鍵。一是理順產權關系。是指除了國家規定的行業外,主輔分流后的主、輔業都應該進行多元投資主體的產權改革,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等的要求,規范每個投資主體的關系,按照法律規定的股東權利和義務參與所投資企業的管理。二是理順勞動關系。指理順企業與分流人員的勞動關系。按照有關文件規定,“對分流進入改制為非國有法人控股企業的人員,原主體企業要依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并支付經濟補償金”;“對分流進入改制為國有法人控股企業的人員,原主體企業和改制企業可按國家規定與其變更勞動合同,用工主體由原主體企業變更為改制企業”。三是理順隸屬關系,是指除了全資子公司外,不論主業還是輔業,改制后與原主體企業除了產權關系外,不再具有行政隸屬關系,建立以資產關系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原主體企業僅以出資額為限對改制企業行使股東權利、承擔出資人責任。
五、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必須注意解決四個難題
這次我們礦區實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既是思想上的一次深刻變革,也是挑戰企業管理模式的一次全新的革命,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關系到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這次分離改制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聯系當前我們礦的實際,必須注意處理和解決好以下幾個難題:
1、解決好觀念轉變的難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首先要承認國有資產也是商品,具有普通商品通過流動才能實現增值的特性。要勇于承認企業國有資產現狀,承認其中存在的大量非經營資產和不良資產,要允許國有資產按照市場價值合理流動。同時,承認國有企業職工的剩余價值索取權。其次,要徹底改變以穩定為借口,不思進取的想法,樹立“不在安逸中變革、就在安逸中死亡”的理念。如果主、輔業繼續捆綁在一起,主業與輔業將會因營養不良而難以壯大,就像溫水里的青蛙那樣,雖然可以享受暫時的安逸享樂,但不遠處就埋伏著巨大的危險,待到想跳出危險時,已經有心無力,只能等待死亡的來臨。
2、解決好身份置換的難題。解除國企職工身份,職工最擔心的是三個問題:一是分流以后有無活干,有無工作崗位的保障;二是分流以后有無生育、工傷、養老、醫療等保險;三是自己得到多少補償。因此,解決身份置換的難題,應注意以下六個問題:一是明確身份置換對象。員工身份置換的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在冊的全民所有制職工。大集體職工,根據有無集體資產情況靈活處理,已退休人員及社會聘用員工、臨時工等不屬于置換身份對象。二是身份置換與資產置換同步進行,妥善安排職工出路。三是明確進入改制企業勞動關系處理方式。四是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主輔業共同解決補償金等問。五是為職工做好社保接續。原主體企業要按規定妥善處理拖欠職工的集資款、工資、醫藥費和欠繳社會保險費等債務問題。改制企業要及時為職工接續養老、失業、醫療等各項社會保險關系。六是通過協商,采取適宜方式妥善處理停薪留職、掛名、長期放假、長期外借、因私出國、長期病假、長期學習、女工哺育假期、企業人員參軍入伍、特定下崗等特殊群體人員的身份置換問題。
3、解決好新企業與原主體企業關系處理的難題。在分離改制過程中,原主體企業要指導、協助分離輔業處理好四個問題:一要處理好分離輔業定位和重組優化問題,要按照市場導向原則,必要時先重組整合,輔業具備滿足市場需求的基本能力和自負盈虧的生存能力后再分離;二要處理好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社會保障簽章和社保關系接續來源問題;三要處理好債權債務問題;四要指導分離輔業做好治理結構建設和股權結構設置。在輔業分流改制后,要明確原主體企業和輔業均是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體,相互之間的交易要依照市場規則進行。同時雙方應當建立以合作協議為紐帶的業務關系,給予一定的內部市場保護。
4、解決好與當地政府關系處理的難題。國有企業輔助分離分流輔業改制的實施離不開產權管理主體的支持,也離不開所在政府的支持。一要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即將企業自辦的普通中小學校、公安、消防、居委會等社會職能單位(資產和人員)移交當地政府管理;二要解決好改制為非國有控股企業的黨團組織、工會等關系管理問題;三要解決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問題,原則上應由主體企業管理,并逐步實行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化。“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