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長榮辱觀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2-04-23 10:35:00

導語:小學校長榮辱觀教育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校長榮辱觀教育心得體會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承擔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把青少年培養成什么樣的接班人,樹立怎樣的價值觀、道德觀,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總書記的“八個為榮,八個為恥”重要講話,精辟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實踐性。

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是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一直以來,我們學校就把培養“真、善、美”的人作為辦學的終極目標。“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為青少年樹立了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準則,集中體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是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

通過學習“八榮八恥”,結合我們工作的實際,我們深刻認識到是: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學校建立黨員先進性教育和教職員工師德教育長效機制,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營造社會發展良好環境,構建和諧綠色校園,創建平安健康校園,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和無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一、把握“六性”抓好榮辱觀教育

社會主義榮辱觀從操作層面上來說,我們要把握好“六性”。

一要注重學生心理的層次性。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是一樣的,一定要分層次來做,能夠和學生的心理年齡相適應,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經驗感受密切貼近,否則就沒有實效,不可能深入。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對榮辱觀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統一形式要求,就小學低中高年級也是不一樣的。

二要注重實踐性。這應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從小處著手,第二從實際出發,第三從每個人做起,以“學校教育無小事,學校事事皆教育”和“教師無小節,節節為榜樣”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那么我們就能形成學校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好氛圍,我們就抓牢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學校這個主渠道、主陣地,夯實了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基礎。

三要注重經常性。對于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不能以活動來搞,而要以工作來抓,要一抓到底,把它系統化經常化。要把榮辱觀教育納入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體現到教學、科研和管理各方面,要強化隊伍建設,要加強工作研究,不斷深化榮辱觀教育。

四要注重抓好示范性。領導要師范,教師要示范,學生要示范,家長也要示范,形成典型帶動,讓榜樣就在我們身邊,讓身邊切切實實的人和事感染我們,激勵我們,教育我們,滲透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每一個前進的腳步中。

五要注重抓住聯動性。道德行為規范的形成不是單方面的,它是一個整體系統工程,學校要聯動,家庭要聯動,社會要聯動,媒體也要聯動,要建立聯動教育的網絡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氛圍。

六要注重創新性。活動的載體要創新,內容是既定的,但形式上應進一步細化,要具體到和學生的心理年齡相適應、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經驗感受密切貼近的具體行為、事例。創新一些好的活動載體,能夠讓青少年樂于參與,樂于實踐,從中得到啟迪感悟,受到熏陶激勵,無形中潛移默化,樂于接受教育。

二、三管齊下來抓榮辱觀教育

抓好學校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應該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是抓好教師的道德素養建設。教師的道德素養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發展以及國家、民族的未來,所以我們要努力使教師的道德素養上一個臺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師德第一的品牌教育意識,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健全保持黨的先進性教育和教師師德教育長效機制為重點,以深入開展“兩爭一做”和“亮身份、做先鋒,叫響我是共產黨員”實踐活動為載體,加強學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以職業道德教育和師德建設為中心,鑄師魂,樹形象,練技能,強素質,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

第二是更多地從學生生活的小處、實處入手,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善惡、是非與美丑,努力從小事中構建學生的精神道德世界,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此,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方面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進課堂,進教材,進教案,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作為學校德育永恒的主題與各學科有機有效地整合,從小樹立學生健康活潑、為善進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另一個方面是要抓好活動實踐,重點抓好“四個結合”——一是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相結合,二是同遵守校紀校規和社會基本規范相結合;三是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四是與日常群眾性的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開展一系列貼近孩子現實生活的體驗活動,從生活中尋找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素材和契機,落腳點是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讓從學生生活的小處、實處真切地感受什么是善惡、是非與美丑,在心靈的深處播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種子。

第三是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合力,營造氛圍,使我們的學生在保持鮮明個性的同時,能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以應對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化。“老師學校五天功,抵不上學生家里一天松。”我們應通過家長學校培訓和其他家庭教育知識宣傳方式,幫助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充分認識到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來,爭取廣大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從而讓家庭成為教育孩子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場所,家長成為孩子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楷模,調動廣大家長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引導示范鞏固學校教育的成果。通過學生觀摩社區和參與社區實踐活動以及學生自身的社會行為,讓學生學校、家庭教育的效果在社會的檢測中進一步改進、完善,在向社會輻射的過程中受到社會的教育,凝聚學校、家庭、社會合力,共同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網絡。

三、教育從細節開始,教會孩子真善美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要從細處著手。要把榮辱觀的基本要求與孩子們受教育程度和認識水平結合起來,比如熱愛祖國要與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環境結合起來;服務人民要與關心別人、助人為樂聯系起來;崇尚科學要與發奮學習、勤于思考聯系起來;辛勤勞動要與幫助家務、搞好個人衛生聯系起來;團結互助要與班集體活動、同學關系等聯系起來;誠實守信要與反對考試舞弊、反對說謊話聯系起來;遵紀守法要與遵守校紀、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課聯系起來;艱苦奮斗要與勤儉節約、不攀比、不浪費聯系起來。我們要用心去發現教育時機,將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將榮辱觀的教育引入課堂、引入校園、引入到學生生活的每個細節,哪怕是彎腰揀起一片廢紙,縮回伸向花朵嫩草的小手,給予過馬路奔跑同學的一聲制止……多給予學生關愛、少給予學生責罵,循循善誘,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誠信、學會合作。引導學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丑、惡”,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級趣味。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光榮,什么是羞恥,讓“八榮八恥”既是基本的行為道德準則,也是心靈的準則。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獲得成長中的快樂,我們自己也能收獲教育有成的快樂。

為此,我們的辦學理念應該是:創建充滿陽光、溢滿書香、寫滿詩意的校園,培養擁有仁愛之心、儒雅之韻、幸福之感的學子。陽光校園讓我們向善,向善的學生一定會有仁愛之心;書香校園讓我們求真,求真的人必定會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嚴謹的科學精神;詩意校園讓我們學會愛美,愛美的人必定身心愉悅、和諧自信,能感悟幸福、享受幸福,更能創造幸福。

“八榮八恥”是中國特色的新道德觀,比過去的禮、儀、廉、恥、信更具體有時代特點,也更易懂易掌握。“八榮八恥”教育應是全社會的事,要在全社會大張旗鼓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并使之形成風氣,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美德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