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工作體會--全面把握好科學發展觀,促進黨的建設
時間:2022-11-14 02:4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工作體會--全面把握好科學發展觀,促進黨的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更快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明確提出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對于在新世紀更好完成黨的執政使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建設歷來是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的。新時期黨的建設要堅持正確方向并取得切實成效,必須緊密聯系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來進行,圍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來加強和改進。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由于我們黨是當代中國的執政黨,因而,發展觀問題又直接關系著黨的興衰成敗。
馬克思主義政黨觀深刻揭示了政黨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政黨是一定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為實現、維護和發展自身利益,圍繞國家政權而建立的政治組織。為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謀利益,這是政黨存在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政黨因承載著這樣的使命而產生,因承載這樣的使命而壯大。當然,也會因不能承載這樣的使命而退出歷史舞臺。正因為如此,大凡一個政黨產生后,在正常情況下,總是首先影響和取得國家政權,以獲得實現歷史使命的主要途徑。而當獲得政權以后,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它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的利益,同時也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其他社會階層的利益,政黨必須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只有這樣,政黨才能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否則,不僅會喪失其存在和發展的正當理由,也會失去存在和發展的群眾基礎。
由政黨存在和發展的上述規律所決定,毫無疑問,政黨執政以后,其根本的任務就是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新世紀以來,適應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時代要求,我們黨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思想。十六大報告強調,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對我們黨來說,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更是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就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緊緊把握住這一點,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落實,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使富國強民的要求不斷得到實現。明確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表明我們黨從執政規律的高度深刻認識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根本任務問題。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重大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重大貢獻。
在正確回答了發展對于執政黨的重大意義以后,還必須解決發展思路即發展觀的問題。實踐表明,政黨執政以后,能不能把發展擺上執政活動的突出位置,固然從根本上決定著執政黨的盛衰成敗,但是解決不了什么是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由于這兩個問題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它們對于執政黨的前途命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先后喪失政權,這些政黨毫無例外地都把發展擺在了突出位置并取得了輝煌業績,但最終卻無法得到大多數公眾的支持而黯然下臺,其中原因值得深思。這其中的一個主要癥結,恐怕就是在什么是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問題上發生了偏差。發展不僅是創造經濟財富,還包括創造政治和精神等財富;不僅是單純的財富有效創造,而且也包括財富的公平分配;不僅是造福當代人的問題,也涉及子孫后代的福祉。站在時代和歷史唯物論的高度審視發展問題,發展的要素從空間的擺布上應該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從時間的延續上應該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可持續發展;諸要素之間應該是協調配合不是單項突進的;而且發展的最終指向應該是為人而發展、靠人去發展,即以人為本。
在新的歷史時期,正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地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為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好地完成黨的執政使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指明了正確的道路。
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歷史任務,同黨為實現這些任務而確立的理論和路線聯系在一起的。新的歷史時期,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黨為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確立的理論和路線,黨的建設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決策。
關于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的關系,同志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闡述。同志指出,黨的建設過程密切地聯系著黨的政治路線,當我們黨能夠正確地處理黨的政治路線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就前進一步;而如果不能正確地處理黨的政治路線時,黨的發展、鞏固和布爾什維克化就后退一步。倒轉過來,黨更加布爾什維克化,黨就能也才能正確地處理黨的政治路線。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黨自身也必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建設也不能脫離黨為現階段中國發展制定的理論和路線而孤立地進行,必然是同當代黨的中心任務相聯系,圍繞黨為實現這個任務而確立的理論和路線來展開,保證這些理論路線的貫徹落實。在當代中國,黨的建設之所以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源于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
提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確領導,影響和決定著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成效。首先,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因此,它是黨和人民在現階段的行動綱領,是全黨全國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一致的共同基礎,是黨的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包括黨的建設在內的黨的全部工作,只有圍繞它來進行,保證它的落實,才能抓住根本、保證方向,才能凝聚全黨的意志和行動,為共同目標而奮斗。其次,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就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集中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因此,強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為實現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黨的建設只有服從和服務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并組織全黨更快更好地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而奮斗,才能保證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使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這正是衡量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取得成效的根本標志。其三,科學的發展觀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上,是我們黨創造性地說明和解決中國發展問題的最新思想成果,是正確指導中國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因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密切相關。黨的建設只有服從和服務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準確把握發展內容和進程的變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最后,科學發展觀密切聯系著正確的政績觀,為黨的組織路線和組織建設指明方向。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因此,無論是干部隊伍、黨員隊伍的建設,或是組織形式的改變和組織機構的設置與調整,都應當適應并從有利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出發,不能脫離這個任務而孤立地去進行。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賴于黨的建設為其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作為中國社會發展的領導力量,我們黨自身建設的狀況對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決定性意義。黨的建設加強了,才能保證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執行。只有把黨建設好了,才能遵循正確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善于把科學發展觀與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進行工作,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決策;同樣,符合客觀實際的、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決策,也只有依靠各級黨組織進行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依靠廣大黨員和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才能得到貫徹實施。只有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保證科學發展觀入腦入心,落到實處。如果各級黨組織軟弱渙散,缺乏生機和活力,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黨的領導是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理論路線的實踐中得以實現的,黨的建設也是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理論路線的實踐中得以加強的。在新的歷史時期,圍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是要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展開黨建工作,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來進行黨建活動,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果來檢驗黨建成效。具體說來,應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在思想建設方面,要努力做好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的工作。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無論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圍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來進行黨的建設,根本前提在于在思想上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此,要首先抓好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全黨的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提出的重大意義,提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提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針對性;準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
第二,在執政能力建設方面,要努力把增強科學發展的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執政能力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點。執政能力說到底就是推動發展的能力。在現階段,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四個多樣化”的新形勢,我國改革和發展中存在諸多新矛盾新問題。比如,如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先富和共富的關系,發展民主與維護黨和國家團結統一的關系,精神需求的多樣化與指導思想一元化的關系等等。這既是我們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切實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執政能力。
第三,在干部隊伍建設方面,要按照正確的政績觀來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確定了正確的理論和路線,還要由人來貫徹執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在干部隊伍建設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政績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取得什么樣的政績、創造多大的政績。正確的政績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靈魂,以科學發展觀為重要前提和基礎,以求真務實為核心內容,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目的,以實踐、群眾和歷史為衡量標準。在干部工作中要改進政績評價和考核辦法,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進一步改進考核辦法,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努力從組織上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提供保證。
第四,在作風建設方面,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的作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與黨的作風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著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干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特別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現階段尤其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引導全黨同志重實績、鼓實勁、求實效,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不提脫離實際的高指標,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扎扎實實抓好各項工作,腳踏實地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