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時間:2022-01-24 03:06:00
導語:學習十七大心得體會: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是十七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的一段內容。
身為教師,我自然會特別關注教育,總書記的報告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做為教師,要實實在在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的校園,就不僅要重新確立自己的學生觀、教育觀、學習觀,而且要具有較多、較深的關于青少年發展的知識和學生如何學習的知識。學校能否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較深厚的關于學生個體發展和學習的知識,是否對學生個體有較充分的了解,以及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信息的能力。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認識規律、遵循規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要求教師應努力學習,掌握學生身心發展的理論,熟悉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并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作為發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從教育角度講,它意味著學生是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是掌握在學校和教師的手里。學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學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長,是不是幸福歡樂,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所遇到的教師有極大的關系。
一個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教師,才會成為一位真真的好教師!我將關注孩子的行為、能力、情感、態度的激發與培養、關注孩子的自主建構和主動發展,與此同時,真正地學會關注孩子發展,傾聽孩子的心聲,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和順應身邊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需求,促進孩子的和諧、全面的發展,體現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學生、尊重個體生命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在形成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以愛為本,尊重理解。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每天進出校園教室時,一聲聲問候與道別,能讓學生感到親切;日常活動中,教師的微笑,細語,能讓學生體驗一種積極的、高尚的情感。尊重學生是建立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允許他們在思想、情感或行為中有自己的獨特性,并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
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間的互動。教育家羅杰斯認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環境的創造者,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安全、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青年教師更是要抓住這個機會,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團結廣大師生員工,朝著一流教師的目標不斷邁進,很好地完成賦予我們的任務,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