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黨風廉政學習的幾點心得

時間:2022-07-31 03:45:00

導語:談黨風廉政學習的幾點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黨風廉政學習的幾點心得

去年年底,中央印發了17號文件,關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18號文件關于《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今年2月17、18日向社會公布了條例。這是我們黨重要的條例,是理論實踐發展的重要成果。兩個條例的實施,對于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揮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對保障黨的權益,保障黨的先進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兩個條例作為黨內的配套措施,它在內容上是互相補充、互相配合的,這兩個條例的共同點是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通過學習這兩個條例,使我在廉潔自律方面得到很大的啟發,下面談幾點自己的學習體會。

據媒體報導:“2003年,中國共有12名省部級高官因貪污被處分,平均每月一名,其中包括貴州省原省委書記劉方仁、河北省原省委書記程維高、云南省原省長李嘉廷以及國土資源部原部長田鳳山四名正省部級官員。”這些高級干部在東窗事發前對腐敗的態度,哪一個不是“深惡痛絕”。而事發的官員對下屬的要求不也是句句離不開“清正廉潔”。可最終結果如何呢?身先士卒的先腐敗了!此現象不是“舍其田而蕓人之田”又是什么呢?自身的公仆意識淡薄了,卻教導他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身防腐拒變的能力弱化了,卻要求下級廉潔奉公。所以,身為領導干部,只有真正做好自身的廉潔,才能給下屬做好榜樣,才能真正體現黨風廉政建設的真諦。

“清廉”,是“官德”的內在要求。一名領導干部如果在思想上深懷愛民之心、心存為民之想,在工作上求真務實,而在作風上的要求就是清正廉潔。馬克思曾經說過:“不可收買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如何才能加強自身的廉潔呢?

先要懷有“有所畏”的心態。鄧小平同志在《共產黨員要接受監督》一文中曾經說,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

古語說“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禍。”領導干部只有做到有所“怕”、有所“畏”,才能潔身自好,抗得住各種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后漢書·楊震傳》中的楊震刺史,赴任途中路經昌邑,縣令王密夜訪,“懷金十斤”,聲稱“暮夜無知者”。楊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無言以對,赧然退出。楊震不以暮夜無知者而放膽妄為,他“不畏人知畏已知”,嚴格的道德自律成就了他一生清廉的美名。

身為領導干部,所作所為,甚至是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響到我們黨的形象,所以,開展工作要時時懷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警懼之心,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處在建立和完善階段的復雜環境下,心中要時刻保持一種警覺,“官有所畏,業有所成”。

在保持“有所畏”的心態上,更要時刻做到“四自”、“四慎”。近年來,同志曾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各方面要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這是黨中央根據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對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把“四自”的要求落實到行動上,就必須堅持“四慎”,即自重要慎微,自省要慎思,自警要慎權,自勵要慎行,努力實踐黨的宗旨。

清廉,就是要做到“四自”、“四慎”,自覺抵御金錢和美色的誘惑,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堅決不吃,要嚴于自律,堅定廉潔之志,摒棄不知足之欲,戒除僥幸之心。

最后,領導干部還要堅決把握好“第一次”這個關,即要慎初。古人云“守身如玉當慎初”。“初”就是第一次,剛開始的意思。萬事皆有初,事實表明,不少有違法犯罪,無一不與當初不慎的“第一次”有直接關系,一旦有第一次,接著便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正如一“貪官”交代的那樣:第一次有人送我100元錢,收下后心里很慌,過幾天才平靜下來,有一就有二、有三,后來我一次收上千元,眼睛眨都不眨。可見,腐敗分子是從“一”開始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第一次”,就是關隘,就是“缺口”,如果不有很好地守住“初字”,就可能被“初惡”所誤,導致終生悔嘆。慎初要克服僥幸心理,不搞“下不為例”。人開始都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收一次,貪一次財”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下不為例”就是了。要知道,這“下不為例”的第一次,往往就是某些人走向犯罪的第一步,所以,領導干部要很好地管住自己,并且要管牢,死守自己的第一道防線,否則,將有可能陷入犯罪的深淵,成為歷史的罪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一個良好的機制建立之前,領導干部更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修其身”。修其身,自身才能正;自身正,才能不令而行;不令而行,才能使天下廉。天下廉,最終才能實現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