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解放思想體會

時間:2022-10-05 11:50:00

導語:政工解放思想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工解放思想體會

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把解放思想提升為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對解放思想的新定位,是對黨的思想路線的新認識、新貢獻。

黨的思想路線也稱認識路線,是指人們(或政黨等)在認識客觀事物和決定對客觀事物的作為時所遵循的基本認識原則和方法。從實際出發,主觀與客觀相一致,認識與實踐相統一,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事物和決定對客觀事物的作為,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的基本特征。而采取從主觀愿望出發,主觀與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的認識原則和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和決定對客觀事物的作為,則是唯心主義思想路線的基本特征。遵循科學的思想路線,是黨制定各個歷史時期政治路線的理論基礎,是正確貫徹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2002年11月14日,黨的**修改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寫道:“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全黨必須堅持這條思想路線,積極探索,大膽試驗,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主要內容,其中,解放思想在黨的思想路線中占有重要地位,解放思想,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

那么,什么是解放思想呢?鄧小平曾經做過準確的詮釋,他說,解放思想就是理論和實際相符合,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同志強調,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勇于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善于從實際出發,努力開拓進取。由此看來,解放思想,就其一般的本質的內容而言,就是要沖破舊的落后思想的束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努力實現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就解放思想的具體內容而言,則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要敏銳把握世情國情民情黨情的新變化和新要求而賦予其新的內涵。同志在十四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徹底破除思想理論上的“三個停留”。即“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原則、某些本本教條式的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對社會主義的一些不科學的甚至歪曲的認識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正確的思想上。”解放思想的基本途徑是,一定要以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性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解放思想的實質,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達到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離開了實踐,思想理論就會枯萎,就是毫無意義的東西。“要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在這個結合中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步,同時也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解放思想就是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是解放思想進程中的首要環節。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在《實踐論》中說:“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個結論就是解放思想的認識論根據。在一定的階段內,認識和實踐達到了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完成了該階段的歷史任務,我們回過頭來看,就應該承認那時的思想是解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思想解放是有頭兒的。但對歷史的推移而言,解放思想又是沒有頭兒的,因為隨著歷史階段的轉換,原來的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就會被打破,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達到新的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人類的思想解放運動就是這樣無止境發展的。解放思想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地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再認識的過程,就是沿著認識的基本規律前進的過程。這個基本規律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認識的歷史證明:只有按照這個再認識的規律辦事,才能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現認識的基本規律。解放思想是建立在認識的基本規律之上的。

從解放思想的以上論及的內在品質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在黨的思想路線中的重要地位。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同時,解放思想也是與時俱進的前提和條件。堅持與時俱進,必須破除前進道路上錯誤思想和陳腐觀念的障礙,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反過來,只有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站在時代的前列,才會有深遠的歷史眼光和寬闊的世界視野,才會有思想的真正解放。與時俱進與解放思想互相依存、互為條件。如同解放思想一樣,與時俱進也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和條件。實事求是的首要前提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客觀實際是不斷變化的,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跟上發展的時代,才能符合變化的實際。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據和目的,也是與時俱進的根據和目的。與時俱進從外在表現上看是順乎歷史潮流,反映時代精神,其實質則是從不斷變化的實際出發,探求和揭示客觀事物的新屬性、新聯系,新規律,以有效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離開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反過來,與時俱進又是實事求是的實踐過程。與時俱進既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方法論,又是一個實踐的范疇。人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解決問題,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實事求是也不例外。從這個意義上說,與時俱進貫徹到理論創新上將結出實事求是的思想成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則是實現實事求是的實踐價值。因此,與時俱進與實事求是又是一種互為條件和目的的關系。

2004年1月12日,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說:“求真務實,是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全黨同志都必須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極端重要性,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實實地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在黨的思想路線的內涵中注入“求真務實”的內容,不僅從偏重認識的角度,而且從更重實踐的角度把握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實質。“求真務實”體現了知行合一原則,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有機統一,是將理想變為現實的唯一途徑。在認識得到正確解決之后,實踐就成了解決一切問題的決定因素。因此,“求真務實”不僅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脈相承,是對黨的思想路線要素的新概括和認識的新飛躍,是對黨的思想路線的進一步弘揚光大,而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緊密關聯的整體,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