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能力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13 09:30:00

導語:執政能力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執政能力心得體會

黨的**即將召開,執政能力建設將成為全黨全國關注的焦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首先需要準確把握執政能力、執政理論以及執政能力建設的深刻內涵。

如何認識執政能力的內涵

執政,顧名思義,就是執掌政權的意思。要履行好執政的職能和責任,除了構建一個好的制度框架、好的組織體系、好的憲法和法律體系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所謂執政能力,就是執政黨掌握和運用國家機器,綜合運用經濟、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領導、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本領和水平。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政黨,執政的宗旨和內容是不同的。在我國,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所以我們所講的執政能力,就是中國共產黨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掌握和運用國家政權,全心全意地代表、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能力和水平。

“執政能力”四個字中,關鍵是“執政”。它的所有“能力”,或者說,它與其他能力的不同之處,都是圍繞著執政展開的。而執政本身,包含著豐富和復雜的內容。所以,執政能力如果展開來說,我認為應該包括以下10個方面的內容:科學分析形勢和任務,制定執政的綱領、路線的能力;掌握國家政權、保持執政黨合法性和執政地位的能力;駕馭國家機構、協調各種政權組織相互關系的能力;運用國家機器、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進步的能力;堅持執政為民、滿足人民群眾利益要求的能力;整合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的能力;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能力;正確處理國際關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從嚴治黨、拒腐防變、保持執政黨自身先進性和生命力的能力。

當然,這10個方面,是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分析和劃分的。作為黨的建設的實際工作,主要是明確為什么要干、干什么、怎樣去干。

執政理論的內涵是什么

執政是受執政理論指導的。同志在今年6月29日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執政理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方略、執政體制、執政方式、執政資源等主要方面。”他在8月22日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又加了一個“執政環境”。這樣七個有關執政的基本范疇,就構成了執政理論的基本內容。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需要加強對執政理論的研究。

同志所說的七個基本范疇,好幾個是在黨的文獻中第一次使用。所以,需要認真研究,對其內涵作出科學的界定。

1.執政理念。可以理解為執政的指導思想,其中主要的應是價值取向。我們黨長期確立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和“執政為民”,同志提出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等等,都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它們清楚地表明了我們執政的宗旨、目的和價值取向,對于我們如何執政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有了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提高執政能力,首先就要進一步梳理和明確我們的執政理念。

2.執政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是什么?首先是人民基礎。只有人民的擁護、人民的授權、人民的支持,我們才可以執政,也才可以執好政。人民群眾,是我們執政最重要最寶貴的基礎。在人民這個基礎中,我們還可以區分階級基礎、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法律基礎問題。

3.執政方略。就是執政的大政方針、戰略策略。執政,是全局性的根本大事,當然就要有全局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維、全局性的方針和全局性的謀劃。著眼于宏觀大局,謀劃執政的大勢、大事,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掌握執政的主動權,比較順利地實現執政的目標和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實行的一些重大戰略,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執政的方略。如“三步走”戰略、依法治國方略等等。

4.執政體制。經濟有體制,文化、科技、教育有體制,政治也有體制。從執政的角度來說,政治體制也可以稱作執政體制。至于其他體制,多少也與執政有關。體制,建立在基本制度之上,是基本制度的實現形式。體制與制度共同構成我們執政的制度框架。執政,必須在一定的制度和體制框架內進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同樣也要在體制上下功夫。新中國成立55年來,我們已經確立了執政的基本制度,但具體的體制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5.執政方式。在體制的基礎上,執政還有一個方式方法問題。用什么樣的形式、什么樣的手段、什么樣的方法具體執政,效果不一樣。改革開放到今天,管理國家和社會,光用簡單的行政命令不行了,必須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協商的、契約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等多種方式和手段。還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探索和創造新的方式。老方式管用的就繼續用,不管用的就要及時舍棄、改造。

6.執政資源。辦什么事情都要有資源,執政當然也不例外。哪些是執政的資源?強大的階級基礎是資源,人民的信任和擁護是資源,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是資源,社會的風氣和價值觀念是資源,寶貴的歷史經驗是資源,光榮的歷史傳統也是資源。我們一定要充分珍惜它們,恰當地使用它們,精心地保護和愛惜它們,使這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同時還要更多地創造資源、擴展資源、積累資源。

7.執政環境。執政活動不是在真空里進行的,它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這種環境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研究和改善執政環境,是我們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執政理論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國內,我們要加強物質文明建設,創造一種寬裕的經濟生活環境;要加強政治文明建設,創造一種穩定和諧的政治生活環境;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生活環境。在國際上,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和國際文明的新秩序,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怎樣把握執政能力建設的內涵

從構成執政能力的基本要素來看,直接影響和決定執政能力的主要有三大方面,這也是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點。

一是執政的制度和體制。這是執政能力的基礎。一切執政活動能否正常進行以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首先取決于制度和體制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便捷,這個制度和體制運轉得是否順暢、靈活、高效。這就是鄧小平所說的,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只有在建立和完善執政的制度體制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執政能力問題。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能否設計和建設一個好的制度體制,以及怎樣運用制度體制,也是執政能力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一定要首先在制度和體制上下功夫,不斷推進制度化、法制化、程序化、規范化進程,為黨的執政活動搭建一個更為廣闊和良好的平臺。

二是執政的主體。這是執政能力的直接載體。執政能力,最直接地表現在執政主體的能力和水平上。主體是誰?應該是指整個執政黨。分解開來,既包括黨的領導干部,也包括作為組織的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執政能力是所有這些執政者和執政機構,科學駕馭和運用執政的制度、體制、方式而表現出來的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完善制度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領導干部素質是否優秀、能力很強還是很弱,領導機關結構是否合理、運轉是否良好,都直接決定和反映著執政能力的高低。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五個能力,雖然并不等于執政能力的全部內涵,但它們針對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的實際,對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三是執政的方式方法。這是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執政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學、規范、合理,對執政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方式方法對路、得當,執政水平相對就高,反之,就會遇到種種麻煩和問題。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就要深入研究我們的執政方式,適應世界文明和國際形勢發展的潮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適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

從執政的內容上來說,新世紀新階段,我們提高執政能力,是要在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國內改革發展處于關鍵時期的條件下,更好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保證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