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心得體會

時間:2022-11-12 10:02:00

導語: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心得體會

今年是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10周年。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就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一項基礎性制度。10年來,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明顯成效,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的問題。他指出,黨的十七大強調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各級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解決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突出問題力度,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總書記這一講話對新時期反腐倡廉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對提高反腐敗斗爭的工作地位、工作力量上和工作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黨的黨風廉政建設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學習和思考,本人認為,要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必須抓好以下三個環節。

一、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責任條款,要具體明確,敢于抓住要害

明確責任,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的首要環節,是責任制的基礎。因此,在制定責任制的時候,必須根據各單位的實際,緊緊圍繞著“誰該承擔責任、在哪些問題上承擔責任、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提出明確具體的責任條款,具體地講,必須做到“三個明確”:

一是要明確責任的主體。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主體,領導班子首當其沖,但在實際操作中應以領導干部個人的責任為重點。實踐證明,腐敗的客觀條件是有權利和權利失去制約,主觀條件是思想道德防線崩潰。反腐敗斗爭要取得成效,因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關鍵取決于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人、特別是黨政“一把手”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對反腐敗斗爭的認識、決心和重視程度。因此,在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時,除了要明確領導班子的責任外,應把重點放在領導干部個人的責任上。應根據職權和任務的不同,規定不同的責任。特別是要對“一把手”的責任提出明確的要求。中央明確規定,“一把手”要經濟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一肩挑”。“一把手”能否把“兩付擔子”一起挑起來,做到“兩手抓”、“兩手都硬”,對本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應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對所管轄的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象下達經濟指標任務那樣,對黨風廉政建設任務也要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要求。“軟任務”也要有必要的“硬指標”。使“兩副擔子”、“兩個責任”在形式和內容上充分地體現出來,增強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兩個責任”意識。

二是要明確責任的具體內容。不僅要明確黨風廉政責任的重點人員和重點部門,更為重要的是,要明確“應該做什么,不準做什么,違反了要怎么樣”。應根據各單位的工作實際,按照每個領導、部門的職責、權利和任務特點,以及在廉政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責任條款,力戒“大而空”,力求具體實在。按干管權限,由上級黨政主要領導、紀委書記與下級簽訂具有可操作性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

三是要明確責任追究的具體措施。簽訂責任狀關鍵在于落實,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只要違規就要受到處罰。因為,違規是違法違紀的必經之路,這條路不堵死,違法違紀的問題遲早要發生。現在的規章制度已經不少了,但是許多制度和措施往往得不到落實,從而導致了許多違法違紀問題時有發生。所以,本人認為,當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保證各項廉政制度、措施得到認真落實,也就是如何從制度上加強防范的問題,我們的工作應該在這方面下工夫。

二、考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情況,要功過分明,敢于揭短亮丑

有好的責任制度,這只是搞好黨風廉政建設的基礎。嚴格、科學地進行考核,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另一關鍵環節。

考核工作決不能走過場、搞形式。責任制的考核工作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雙重作用。一是準確地評價一個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考核、評價不準確,獎懲也就談不上準確,就會失去考核的本來意義,有害而無利。二是科學、嚴格的考核工作,能使干部職工對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有一種嚴肅感和信任感。有了這種嚴肅感和信任感,廉政建設工作才能有效地推進。如果走過場、搞形式,或者虎頭蛇尾,就會使善良的人們“看破紅塵”,使貪贓枉法者膽子更大。因此,黨風廉政建設的考核工作,一定要認真嚴肅,一定要嚴格準確,一定要善始善終。切勿走過場、搞形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考核的目的。具體地講,我們的考核要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一個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搞得好不好,干部是否廉潔,這個單位的群眾最有發言權。腐敗最怕群眾,群眾的監督最有力,應加大群眾的監督力度。考核工作除應堅持原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外,應把民主評議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方法,引入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工作。應召開被考核單位的黨員、中層干部、職工代表、黨代表參加民主測評大會,專門對領導班子和每個領導干部的黨風廉政情況進行民主測評。測評前,每個領導作一年來黨風廉政情況的專題述職,然后進行測評。測評分為“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或“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檔,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測評的結果作為考核評價這個單位和每個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的重要依據。這種方法比小范圍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評價的準確性和監督效果都會好得多。試想,如果一個單位或一名干部在黨風廉政問題上,被群眾評為“不滿意”或“不合格”的時候,會產生多大的監督效應呢。

三、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要賞罰分明,敢于動真格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制是一項具有強制性、威懾性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措施。能否執行好這一制度,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又一關鍵環節。對考核結果能否做到賞罰分明,敢不敢對分管的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關系到黨風廉政建設能否真正得到加強的問題。如果有規不行,違規不究,或者是重違輕罰,勢必造成制度荒廢,法紀松馳,問題更多。現在有許多問題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執法執紀不嚴。因此,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得到很好落實,就必須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責任追究必須敢于撞硬,敢于動真格。責任追究不同于一般的紀律處分。紀律處分的對象是直接的違紀者,對直接違紀者的處理盡管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干擾,但相對要容易得多。而責任追究的對象是沒有履行好領導責任而導致分管的單位(部門)、人員違法違紀的責任人(各級領導)。對這種追究責任者的處理要困難得多。因為,長期形成的“工作中出點問題是難免的”、“沒有功勞有苦勞”、“要以肯定成績為主”的思維方式,往往會“一俊遮百丑”、“以功諉過”而不了了之。或以經濟處罰為由,逃避執紀;或以集體決策失誤為由,逃避個人責任。使責任追究難以落實,特別是對“一把手”的責任追究更難。為此,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到,各級領導、特別是“一把手”在單位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他們功、過的準確評價、獎懲,對于促進他們的工作,進而促進單位的管理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責任重大,工作辛苦,當他們對單位發展作出貢獻時,該重獎的要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予重獎;當他們工作失職或失誤給單位造成損失時,該追究的也要動真格追究其責任。如果干好干壞一個樣,或者只講權力,不講責任,只有獎,沒有懲,單位的“三個文明”建設就難以搞好。只有責、權、利平衡,賞罰分明,才能促使他們盡職盡責,在競爭中不斷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