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創優心得體會3則

時間:2022-07-31 10:26:00

導語:公務員創優心得體會3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創優心得體會3則

公務員創優心得體會(一)

“創先爭優”活動是黨中央學習實踐活動之后,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實際,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而部署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作為一名公務員,要忠于黨、忠于人民,積極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始終堅持講政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原則,堅持黨的信仰,帶頭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認真履行《黨章》賦予黨員的各項義務。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就要做到:品德正,黨性強,作風好,紀律嚴,業務精。

一、品德要正

作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品要好,萬事德為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想品質就有什么樣的人格。人格的力量很重要。要通過自己的思想品質來體現黨性、體現人格。我認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品德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忠誠老實。首先,要忠實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其次,要忠實地貫徹執行黨組織的決定、決議。第二,要忠誠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平時工作中,要踏踏實實地做工作,各項工作任務要圓滿地完成。第三,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一個共產黨員基本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關鍵。群眾評價我們,首先是看我們公道不公道,正派不正派。為人正直,秉公辦事是公道正派的外在表現,要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明辨是非,剛正不阿。廉潔自律是公道正派的內在反映。第四,要講修養、嚴治家、從嚴自律,修正身心,抵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表里如一,潔身自愛。

二、黨性要強

做一名優秀共產黨員,要加強自己的共產黨員修養,鍛煉黨性,增強黨性。

第一、加強黨性修養,就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共產黨員,在入黨宣誓時,都承諾為黨的事業、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這是一個莊嚴的政治承諾。要有理想,要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

第二、加強黨性修養,就要講政治道德。要自覺提高政治道德修養。無論情況多么錯綜復雜,我們都應當站在黨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要敢于堅持正確意見,敢于抵制不正之風,敢于站出來主持正義,有一種不信邪,不怕鬼的浩然正氣。

第三、加強黨性修養,就要講大局。講大局是講黨性的重要內涵。站的高才能看的遠。想問題,做事情,不能只想局部,不想全局;只想個人,不想整體。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當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跳出個人的、局部的圈子,從全局想問題,這樣就會體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胸襟。

第四、加強黨性修養,就要有群眾觀點。黨的三大作風之一就是密切聯系群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作風要好

作風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作風就是形象。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有怎樣的作風,我覺得可以概括為“實、深、細、效”四個字。

“實”就是樸實、埋頭苦干和實事求是。比如,起草文件和講話,文風要樸實,搞活動,要務實,處理問題要唯實,為人處事要誠實、老實。

“深”就是深入實際,熟悉真實情況。了解企業的情況,要到第一線去,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否則座在辦公室,只看幾個簡單的數字,就不可能了解全部的情況。

“細”就是工作要細致。失之毫里,謬之千里。養成細致的工作作風要注意從點滴做出。

“效”就是干工作要講效率。工作要有埋頭苦干的精神是對的,但還要講究工作方法、工作藝術。以求得最佳效果。講究效率,既是一種工作作風,又是一種目標要求。要做到事半而功倍,而不是事倍而功半。

四、紀律要嚴

紀律,事關形象,事關戰斗力。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在工作中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好黨的各種紀律。在生活中也要嚴以律己。

第一、要嚴肅紀律,首先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守黨的組織紀律,維護大局,增強團結;嚴守黨的廉政紀律,做到警鐘長鳴,不犯錯誤。其次還要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允許有一絲馬虎。

第二、要嚴格要求。嚴以律已,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古人有句話:“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就是說不要因為是善事小就不做了,也不要因為是壞事太小就做了。要防微杜漸,警鐘長鳴,時時刻刻警醒自己,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五、業務要精

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應當是工作能力很強,工作成績突出的干部。

第一、要成為本單位工作的內行。特別是我們工業園區辦公室,如果不熟悉業務,就很難適應管理工作。如果連本職工作都搞不好,還談得上什么先進性?這就要求平時加強業務學習,注意實踐的積累,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第二、要具備各種能力。首先要有學習能力,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其次還要有創新能力,要把學到的知識最大限度地運用出來,不能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什么事都等文件等指示。還要有組織協調能力,工作是集體運作,需要各個部門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工作,這就要有溝通意識,具備協調組織的能力。

公務員創優心得體會(二)

這周在市委黨校接受參照公務員管理相關知識培訓,稍有一點感觸,趁著還記著一點,趕快記下來。一、學習真好,上課真好。好久不曾坐在教室里聽課了,很久違的桌椅和久違的教師同學的稱呼。在大廳上課有200余人,座無虛席,都來自全市各個政府部門。每天上課時間很緊張,中間只有15分的休息時間,主要講《應對突發事件》和《公務員公共管理簡明讀本》兩本書,每節課都有不同的老師來講,主要針對公共政策,依法行政,公務員通用能力,省情市情等內容。我比較喜歡的老師有三個,一個是講省情市情的男老師,另兩位講公務員能力的和依法行政的女老師。雖然講課風格各有千秋,但各領風騷,同樣吸引人感染人。

當聽到省情和市情時,我感覺心情很沉重,這是作為一個人人特有的生理心理反應,既痛心于政策失誤帶來的惡果,又不忍于如今的諸多不平不憤,這些信息如果不是來到這里上課,是不可能這樣全面的了解的,所以要感謝這次機會,珍惜這次機會。

二、蕩滌心靈,視野變寬。知識真好,可以武裝人的頭腦,激發人的思考,提高人的判斷力。經過幾天的培訓,感覺內心很充實,每天雖然很累,但每晚不再空虛,頭腦中有了可思考的東西,雖然這僅僅是一點點。

三、增加責任感和使命感。一直以來認為自己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工作也只是糊口的營生而已。很少能認真思考過公務員的身份,經過這幾天的培訓,感受到了螺絲丁的作用。作為個體的社會人和一名公務員,同樣都負有社會的責任和使命,都應承擔一定的職責和社會責任,都應當為國家分擔憂愁。我們作為基層的公務員,所執行的都是具體行為,直接反映國家的政策,承接群眾的反響,是個杻紐,也很重要。所以更明白自已應該做好份內工作,少一點抱怨,多一份寬容,雖然做到很難,但可以慢慢調節。

總之,五天的學習收獲頗多,不虛此學,也真希望這樣的機會多多降臨。

公務員創優心得體會(三)

在過去3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動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正在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著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與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環節還較明顯。如何搞好第五個五年普法教育,我們認為:應當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點、難點和盲點等薄弱環節上,通過攻克薄弱環節來提升“五五”普法教育的質量。

一、薄弱環節制約著普法教育的質量

我國的普法教育通過20多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實施、人大監督、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格局,普法教育滲透到全社會的各個領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間正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在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經濟轉型、企業轉制、各種利益關系重新調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為各種利益調整的主要特征,社會矛盾比較突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開展的普法教育就很難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形勢,因而在實施普法教育中就出現了對一些重點對象抓而不緊、對工作難點缺少辦法和對盲點部位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環節。其表現:

一是領導干部學法抓而不緊。領導干部是社會管理的決策者。他們的法律素質和學法質量直接關系到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和一個單位的學法熱情,關系到所屬地區和部門的法治化建設水平。因此,我們在推進“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領導干部學法用法作為重中之重來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區和部門的領導存在著重經濟工作輕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重基層普法輕自身學法的問題。會上要求多,會下落實少,對下要求多,對己要求少的現象較為普遍。由于一些領導干部對普法教育認識上的偏差和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一些地區的普法教育發展不平衡。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質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應該說,在“四五”普法中,各級政府對青少年法制教育較為重視,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構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組織網絡體系,確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規范運作。但是在工作運作中還存在著一些諸如法制副校長素質不高,講課內容缺乏針對性,且講課形式單一。簡單枯燥,導致有的學校法制副校長沒有切實發揮好應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質量不高,直接影響了一些學校和學生學法的積極性。

三是流動人員法制教育難落實。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動已成為一大趨勢。僅新都目前就有外來流動人口10萬多,占本地人口六分之一。他們一方面為新都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了壓力。

四是中小私營企業法制教育存在盲點。由于這部分企業規模較小且分布面廣,一些業主本身素質不高和急于發展經濟的心理,因而對自身的法律學習和對員工的法制教育難以落實,勞動合同糾紛、勞資糾紛、非法用工等問題時有發生。實行政企分開后,政府又缺乏對中小私營企業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工作難以滲透,以致普法教育在中小私營企業中存在盲點。

五是農村法制教育工作還不到位。多年來,在推進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級政府一直將農民的普法作為重點來全力推進。特別是各地以貫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開展“綜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創建活動為契機,使普法教育在農村得到了有效推進。但由于農村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薄弱,地區發展不平衡,加上普法骨干緊缺和政府投入不夠等因素,使普法工作很難落實到位。

六是對行政區劃調整中的法制教育滯后。在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中,農村向城市聚集已成為必然趨勢。特別是近年來,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設力度,村委變社區,農民變市民。但是,城市擴建也對失地農民帶來了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問題。而法制宣傳教育不能適應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形勢,使城市建設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生活保障等一度成為熱點問題。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質量

普法教育質量不高有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有相關部門責任不明的問題,也有主管部門工作不到位的問題等等,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缺乏應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進“五五”普法中,我們應當下大力氣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質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們認為,應構建以下四個保障機制:

一要構建普法教育組織保障機制。首先要從法律制度上確立組織保障機制。不僅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建立普法組織機構,而且還要賦予其相應的職能和權限,不能讓普法機構成為擺設。目前,絕大多數單位都有普法的組織機構,但一些單位的普法機構作用不大,工作推進不力,普法教育的質量難以保證。因此,必須通過法律制度的形式來確立普法組織機構的職能和權限,讓它們真正在全民普法中發揮服務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