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心得體會3篇
時間:2022-08-20 11:04:56
導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心得體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目前總公司黨委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積極主動地參加了總公司黨委、黨支部組織各種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教育實踐活動,深深的震感了我的心靈,讓我明白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
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到: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是呀!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戰爭群眾是基礎,沒有千千萬萬的群眾支持,黨的革命戰爭就形同紙上談兵。
通過半個多月學習我認為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必須做好兩個主動。
一、主動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現狀和群眾期盼,積極支持總公司經濟發展。
我所在的部門既是總公司核心部門,又是總公司服務部門,本部門為總公司人事管理部門,主要任務就是為總公司經濟發展培養、調配、儲備人力資源和調配、調整人員工資、社會福利等工作。應該說我們的各項工作,最終就是為廣大群眾服務的。此次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要為群眾辦實事,主要解決管理人員“四風”方面問題等。通過深入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工作指導方針。堅持和發揚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政治立場和政治優勢,是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法寶,在工作上是我們提高人事管理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指導方針和有效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必須主動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現狀和需求,懂得什么是群眾的期盼,防止工作中脫離群眾和偏離方向,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積極支持總公司經濟發展,讓“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更加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主動深入職工內部,虛心聽取職工意見,關心和支持職工素質的發展。
作為總公司人事管理、培訓部門,我們主觀上也注意聽取生產一線意見,但是由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存在,有時聽不到一線職工的真心話,機械地按條條框框辦事,對一線職工培養、待遇、福利等問題關心、支持不到位,各部門人員素質情況千差萬別,導致各部門發展不平衡。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切實深深地感悟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必須了解生產一線的實情、掌握職工對待遇、福利等的所思所想,關心職工的期盼,解決和培養職工素質的實際困難,支持總公司經濟發展的人員素質結構調整等;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必須主動深入到職工內部,摸實情接地氣,認真聽取職工的意見建議,做好本部門的人事管理、培訓、培養、待遇、福利等工作,為職工排憂解難辦實事。要通過多種形式,認真傾聽職工對工資待遇、對社會福利、對崗位要求等的真實想法,對照檢查個人思想和工作情況、切實整改提高。要把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作為基本工作方法,在具體工作中,要認真探索人事管理,重點解決職工素質、工資待遇、社會福利等問題。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職工學有所長,學有所得,努力開創燃氣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有序開展,歷經動員和學習,面對“鏡子”,回顧反思,有一種心跳的感覺,靈魂深處被觸碰,經歷與現實,信念和責任,一起回憶,反復思考: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困惑之后又頓覺釋然。
一、我是誰——我來自于群眾,是群眾中的一員。
我生在農村,父母是農民,我是農民的兒子;我長在農村,踏著農村的田間泥路走進學校,完成學業;我干過農活,深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工作在農村,從農技員到鄉黨委書記,無處不在農民群眾中得到鍛煉和成長,百姓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我感同身受,親歷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初期,“春播一顆種,秋收萬顆籽”的喜悅,走上工作崗位后,經歷過農民春種秋收,因入不敷出的怨氣,也切實感受到這些年來黨的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實惠和快樂,這一路過來,身上感染著泥土氣息,并依賴著她而成長和生活,這是我的本和根。
黨把我培養成一名鄉鎮領導干部,工作崗位在農村,衣食父母是農民,信仰和信念、感情和責任時刻提醒我,不能忘本,如果失去對群眾的感情,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關心群眾的生計,疾苦,實實在在為群眾干事,那就是一名黨員干部理所當然的責任,不是奉獻,更不是恩賜。回首過去的工作歷程,在不同的工作崗位,這種認識和意識是否一以貫之的體現在對待群眾的工作中,對照起來,真有些臉紅,真是有些差距,告誡我們黨員領導干部:“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須始終牢記宗旨,牢記責任,自覺把權力行使的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做到為民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一個鄉黨委書記,雖然權力不大,但在“群眾利益無小事”面前,近身關系到群眾利益、群眾感受、群眾對黨的評價,故不可用不大的權力干有損群眾利益的大事、有損黨的形象的大事。因此,常懷愛民之心,常盡為民之責,常辦利民之事,常謀富民之策,就是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盡職盡責之本分,必須恪守這樣以民為本的從政準則,把自己放到群眾中去,因為本來是從群眾中來,必須成為群眾中的一員,才和群眾沒有距離感,也才符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自然規律。高高在上必違規受罰。
二、為了誰——職位和職責提醒:為群眾干事,為自己負責。
常言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一個鄉黨委書記算不上什么官,但一個黨員干部的職位和責任賦予了他就是要為那一方群眾想事、辦事、干事,并且要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才能實現自己的價格和價值,絕不能一味追求自己的價值利益,而漠視為群眾創造價值利益,本末倒置,便會“空歡喜”。因此,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讓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群眾利益至上。
在思想上,必須堅持權為民所用,才能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始終堅持利為民所謀,才能愛崗敬業、造福百姓;必須始終堅持情為民所系,才能真情為民,甘苦與共;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才能從群眾最需要的事做起、從群眾最怨的事改起、從帶領群眾增收促發展抓起,才能腳踏實地,盡心竭力;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忘本,走基層,解民難,牢固樹立“群眾干部就是為群眾干事”的理念,才能在實干中體現追求,在落實上培養水平。
三、依靠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業靠群眾推進。
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曾告誡我們: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小米加步槍”贏得了新中國的勝利,歷史的實踐和經驗告誡我們:“百姓是天”,是我們一切工作依靠的中堅力量。
因此,在工作中,要成事立業,有所作為,決不能失去群眾這個依靠,不能憑經驗,更不能憑主觀,要深入群眾,求真務實,要堅持深入基層村、社、農戶,調查研究,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拜民為師,集民智,辦民事,堅持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和群眾交友論事,并關心群眾疾苦,解民憂,排民難,堅持用誠心感動群眾,給群眾順氣;用公心贏得群眾,讓群眾服氣;用決心感召群眾,給群眾鼓氣,堅持與群眾一道實現父母增收促發展,維護團結促穩定的職責。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群眾的夸獎。干事立業,有所作為,必須與民心合拍,依靠民心強大的聚合力,履職盡責才能事半功倍。民心是秤,必須直面群眾的評判標準,自身的分量讓群眾稱,功過讓群眾評,問題由群眾提,真誠地接受群眾評判、教育、批評。用平常心面對榮辱得失,用責任心對待問題缺點,用公仆心轉變作風形象,用事業心完成人生追求。用實際行動來回答,用時間和事實來證明,一個普通的黨員,一個清白的干部,一個奮發有為的的黨員領導干部。并始終堅守:群眾干部就是依靠群眾為群眾干事。
第三篇
近期,我處組織了一系列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以及自身的學習,我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體會。我深刻的認識到,在一個新時期中,認真的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只有做到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把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具體的行動、實際的效果、群眾的利益,服務群眾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切勿在一片表態的聲音中走了樣,在一片落實的聲音中落了空!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時期下的工作。
我們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源泉。這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黨的事業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葉茂,就因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層吸收水分。同樣,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眾之中,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黨才能充滿活力,黨的事業才能充滿生機、蓬勃興旺。我們必須從生命根基的高度,深刻理解“離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地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始終把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不變的堅守。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靠群眾工作起家的黨,是一個把服務群眾作為自己的宗旨、在扎實的群眾工作中獲得群眾支持并不斷發展進步的黨。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群眾工作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特點,面臨不少新挑戰。我們要結合我處工作的實際,認真審視、深刻反思在群眾觀念、群眾立場、群眾工作、群眾作風和干群關系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好的做法和好的傳統,認真改進工作而不回避問題,真正把群眾放在心坎上。
始終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到群眾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體地知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從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有的干部覺得現在群眾工作難做,是因為利益多元化了,群眾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利益上看問題。事實上,當你的主張不能得到群眾理解時,首先該把自己置于他們的位置上,用群眾的眼光、從群眾的立場來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充分考慮不同群眾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帶著深厚感情,走到群眾中去,才能集思廣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所拋棄。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增強群眾工作的本領,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進“兩個率先”的偉大實踐中來,這既是歷史的昭示,也是現實的召喚!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充分認識黨的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貫徹落實好中央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結合海事具體工作,以“除‘四風’、強‘三化’,深化‘四型海事’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海事”為載體,努力改進工作作風,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樹立群眾觀念,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 上一篇: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論文
- 下一篇:學習八項規定狠剎四風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