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心得體會二

時間:2022-01-13 06:19:00

導語:十七大報告心得體會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七大報告心得體會二

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更是喜慶的日子,我們黨迎來了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當前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各級黨組織都在密切關注十七大,熱議十七大,認真學習十七大。我作為基層黨組織的一員,在支部的安排下,收看了十七大開幕式盛況,聆聽了總書記所作的主題報告,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搜集并研讀總書記的主題報告和相關社論、專家點評等內容。幾天下來,收獲頗豐,體會頗深。

一是對十七大召開的意義有了宏觀上的把握。總書記在報告中開宗明義:“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進入新世紀,特別是十六大以來的五年,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時代主旋律;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將長期在科技上占有優勢。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同時,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任務艱巨而繁重;特別是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大背景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事關中國共產黨乃至中華民族的前途與命運。十七大報告科學回答了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問題,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黨心民心、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報告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在反復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報告還提出與之相配套的五條具體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一條偉大道路和五條具體道路的提出,說明我們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框架越來越清晰,具體路徑越來越明確。

二是對十七大報告的基本框架有了大體的了解。總書記的報告共分十二個部分,認真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報告對做好新時期民主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黨的建設進行了部署。報告還闡述了祖國統一大業和我國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是對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出生在在改革開放初期,伴隨著改革的歷程而成長,親身經歷了改革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親眼目睹了改革使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我由衷擁護改革開放。總書記在報告中花了很大篇目論述了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這些重要論述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對改革開放的認識也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四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報告中強調了四個必須: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統籌兼顧。

五是對報告中新提法、新觀點有了一定的知曉。十七大報告亮點紛呈,許多觀點系首次提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建設”到“發展”,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表述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詞之變飽含著深刻內涵,表明我們黨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開始了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的新

——翻兩番由“總量”到“人均”,即:“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兩番。

——生態文明”首次寫入報告。即“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升華。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雖然只改了一個詞,但是內涵卻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不等于經濟增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系國民經濟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一條是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進展。

——把“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擴展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即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上述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個“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業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們黨對當今時代特征的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

——首次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意義深遠。知識產權戰略是我國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與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緊密相關的重要戰略舉措。

——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所謂“財產性收入”說的是居民家庭通過已經擁有的財產而不是通過直接的勞動獲得的收入。比如存款利息,比如房屋出租得到租金,在當下被人們普遍看重的最重要財產性收入,當然是通過股票和基金所得到的收入,還有房產收入。這句話被普遍認定為一個有豐富內涵和新意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