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解放思想討論心得體會
時間:2022-07-28 10:23:00
導語:基層干部解放思想討論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鄉域經濟發展面臨著經濟總量較小、特色產業少、民營經濟發展慢、全民創業意識不強、創業的氛圍不濃、鄉鎮干部更新觀念不夠等難題,這是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鄉域經濟發展方面必須破解的:
一、抓好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抓工業的思維來抓農業,用發展企業的理念改造農業經營模式。一方面要調整農業生產布局,重點抓好優勢農產品基地的建設,突出特色,擴大規模,形成品牌,大力搞好農產品的轉化增值,重點是從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等方面培育農副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加強產業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和訂單生產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專業協會組織,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增強主導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堅持“基地化、市場化、品牌化、生態化”的發展方向,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實施土地整理工程,確保按時間高質量完成土地平整、農田水利、田間道路、農田林網等建設內容,改變土地零碎、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益低的現狀,為農業現代化夯實基礎。二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建設優質、高效農業生產基地。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銷售、畜禽養殖、無公害蔬菜、特種林果加工等農業生產基地,加速推進市場農業建設。三是加大品牌農業建設的力度,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實施品種創新、品質創優、品牌創響工程,強化農業項目招商引資,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積極培植有規模、上檔次、品牌響的農產品,讓特色更特,優勢更優。
二、抓工業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工業立鄉。鄉鎮經濟實力的提升,關鍵要靠工業經濟的支撐,鄉鎮必須堅定不移地把工業強鄉作為第一方略,堅持大招商、上項目、擴總量、增效益,加快工業化進程。一要招商引資,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把推進招商引資作為鄉鎮發展的強力支撐,力量上要聚合,措施上要激勵,要素上要傾斜,環境上要優化,實現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環和引資層次的不斷提升。堅持“大中小項目一齊上、突出招引重大項目”的思路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以項目的支撐和帶動,促進鄉鎮工業經濟發展。對已經簽約和在建的項目,要強化服務推進,克服要素制約,千方百計促進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打造鄉鎮經濟新的增長點。二要做強載體,以園區帶動鄉鎮。多渠道籌措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除政府投入外,還應積極探索多種籌資方法,例如引導扶持民間投資和外來投資;爭取上級部門的項目補助和財政轉移支付等。三要培大鄉鎮企業,增強工業競爭力。積極鼓勵現有企業重組擴能、投大靠強,著力培植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支持發展民營經濟。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鄉鎮發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帶中間”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激勵促動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同時還要充分開發人力資源,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在務工中,學會務工經商的本領,扶持有技術、有信息和有實力的“小能人”回鄉創業,發展鄉鎮經濟,掀起“人人忙創業,戶戶忙增收”的熱潮。把培育特色經濟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場,是競爭力。要結合鄉鎮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等綜合因素,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整體推進,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經濟發展的“坐標系”,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辟適合本鄉鎮發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區域集中、專業化程度高的產業格局。
全力推動自主創業。一是宣傳發動促創業。加強輿論宣傳、典型引路、考核激勵,全力倡導“創業有功、致富光榮”,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創業。二是培訓技能促創業,對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以更好的轉移勞動力。三是政策推動促創業。通過出臺政策,鼓勵鄉(鎮)村干部、事業單位人員帶頭離崗、待崗創業;通過“真情感動、親情帶動”,動員在外能人回鄉投資興業;通過提供人員、技術、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務,激勵現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運行質態,努力營造“干部帶頭創業、農民自主創業、能人回鄉創業、企業二次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抓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實力。按照“村級集體有實力,農民增收有途徑,生活環境有改善”的目標和思路。一是選準發展路子強村。在“一村一品”的基礎上,鄉鎮要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業層次。積極幫助經濟薄弱村,理清發展思路,發揮資源優勢,逐步壯大經濟實力。在盤活閑置集體資產、鼓勵農民土地流轉的同時,成立村級經濟合作組織,通過創辦村級服務實體、建設標準廠房等途徑,積蓄發展后勁。二是配好“雙帶”班子強村。結合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活動,著力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培養“雙帶型”村干部和“雙帶型”黨員。
四、抓小城鎮建設。把小城鎮建設作為鄉鎮發展的有效載體,堅持“規劃先行,功能提升,管理跟上,產業帶動”,努力推進“農民市民化、農村城鎮化”,全面增強中心鎮的聚集輻射功能,促進鄉鎮經濟的全面繁榮。樹立經營集鎮的理念,整合現有資源要素,配套完善集鎮功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完善小城鎮的產業結構,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鼓勵富裕農民、個體私營業主到城鎮建房落戶和從事第二、三產業,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盤活集鎮基礎設施和閑置資產,對集鎮無形、有形資產進行轉讓、拍賣、租賃,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逐步建立“投資-回收-積累-再投資”的良性運作機制。利用市場機制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進程,引導集體、個體、私營企業以各種形式參與小城鎮的建設,政府則要著力建設公共型基礎設施,經常開展“美化集鎮、亮化家園”活動,清理集鎮沿街的破舊房屋,逐步改造道路景觀,做到集鎮建設有規劃、有治理、有成效。堅持大力培育支柱產業,引導民營企業向城鎮靠攏,加快發展鄉鎮工業、商貿業、服務業,加強各類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不斷繁榮集鎮經濟。
鄉鎮工作難點多、挑戰強、空間大,我們要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的服務水平,不斷增強落實黨的各項農村政策的自覺性,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動性,增強維護群眾利益的堅定性,增強在困難條件下開展工作的創造性。著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積極推進鄉村干部的素質教育,加大對鄉村后備干部的培養、鍛煉和選拔任用。把優秀中青年企業家,創業能手發展成黨員,把“雙帶”型黨員干部培養為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為致富能手。讓他們在發展中挑大梁,破難題,力推鄉鎮經濟跨越式登臺階上水平的發展。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黨委民主生活會個人黨性分析報告
- 下一篇:畢業生新員工入職公司股東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