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教育規劃體會3篇

時間:2022-07-31 04:36:00

導語:十二五教育規劃體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教育規劃體會3篇

十二五教育規劃體會(一)

暑假期間我參加了“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崗前培訓班,現談談我聽后的心得體會。教師直接為社會服務,是培養人才的人才,因而對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專業知識、科研能力,應有較高的要求。

(一)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

教師必須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教學過程中能自覺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因為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向,只能靠教師來掌握。所以,必須要求教師有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要忠誠于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

要有事業心。有事業心才有動力,不論碰到什么困難,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辦好社會主義的大學而奉獻畢生的力量。

(三)要熱愛學生

教師對學生要充滿友愛的情感,要全面關心大學生,要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要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沒有愛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對自己所教的專業或學科,要精益求精

須精通自己所教的專業或學科,結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專業本學科的新成果,了解其發展趨勢。認真備課,經常修改講義,精益求精。多數教師是在職進修,結合科研和社會服務來提高教學質量,有條件時可脫產進修,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

(五)要團結協作

在學校里,不論是培養人才或科學研究,都要靠許多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師團結協作,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在教學方面,互相通氣,避免重復疏漏,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是不容忽視的。在科學研究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往往需要多種學科協作,僅靠個人的力量,許多課題是很難完成的。必須組織許多校內教師,甚至校外專家,能力合作,才能完成。社會服務方面也一樣,有許多項目也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教師必須具備團結協作的精神。

這里,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職業道德,即師德問題。教師工作對象是正在成長的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必須有“誨人不倦”的精神,起“為人師表”的榜樣,才能做到“教書育人”。

十二五教育規劃體會(二)

近日,成教處組織全體員工認真學習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通過學習,使我們深受鼓舞,感受頗深,大家圍繞有關文件及會議精神結合本校實際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為了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適應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適應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盼,國家制定了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對未來十二五教育改革作出了全面規劃和部署,一要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務社會發展等方面,提出符合國家戰略和群眾要求、反映教育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指導方針。二是要貫徹科學發展觀,體現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立足國情,改革創新。三要以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核心,科學確定到下一個五年計劃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目標、總體任務和重大部署,對教育規模、結構、質量以及分階段和分地區的目標提出具體要求。四是要綜合考慮人口變化、學齡人口結構、就業結構和社會發展的特點,對各級各類的就業改革與發展做出專題性規劃。五是要系統研究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體制改革和教學改革、教師培養、教育發展保障等重大問題,找準癥結,提出思路,使規劃綱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人民對教育的期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明了教育發展的方向。

一、把育人為本做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做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教育規律,為每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高素質的勞動者、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型人才。這種詳盡的論述勾勒出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實現的方式、方法、步驟、保障措施及前景,非常令人振奮,我們做為學校服務崗位人員,更加堅定了給一線教師做好服務工作的決心和信心,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為新教改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把改革創新做為發展的強大動力。

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改革、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基礎薄弱校,大膽試驗,加快改革步伐。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優質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三、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

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四、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做為重中之重。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出許多年了,素質教育重在“素質”兩字上,讓學生在學校、社會中不光掌握了知識,學到了技能,更多是怎樣學習,怎樣快樂的學習。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下,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都只能是一種“烏托邦”。許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參加各種興趣小組、特長活動,培養自己的興趣,有時學生在各種興趣活動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他們進入中學、高中后呢?擺在他們面前的中考、高考一條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家長、學生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愛好,專心攻題,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素質教育的成果在這一階段蕩然無存。因此,當國家在《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再次提出素質教育時,我們覺得不改變中考、高考這樣的應試教育,提再多的素質教育都是徒勞的。只有摒棄了這種單純的、不利于學生全方面發展的考試制度,在這些考試考核中引入其他素質、技能的考核,如興趣、意志、心理等,而不光是只憑語數英等各科分數作為唯一的選才標準,這才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才會真正得到普及。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生命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非常關注教育,痛下狠心,忘記暫時的得失,從基礎抓起,從娃娃抓起,注重創新教育,那么我們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日子不遠了。

五、今后工作思路

經討論大家認為:我們應該堅定做好本職工作的決心,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廣開思路,大膽創新,走出去,請進來,探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的新路子。

2.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下功夫。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奮發向上的精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靜下心來走內涵發展之路,研討課程體系、教材和課堂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想方設法把質量搞上去。

3.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下功夫,以人為本,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創先爭優,形成比學趕幫的工作局面。

4.作為學校的每一名教職員工,都要繼續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努力學習,干好本職工作,為學校的發展、為十二五規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二五教育規劃體會(三)

在接到學生處通知關于聽取宣傳統戰部副部長張淑敏老師關于《十二五規劃》主題講座時,心中是充滿好奇的,一直在猜測和打量這樣的內容張老師會以什么角度和方式來給我們講述。在例會當天,張老師通過她精心準備的歷年文件、精準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生動的例子等等給我們娓娓道來她關于十二五規劃的理解和運用。

一、新鮮感

在張老師的主題講座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部分我第一次聽到和接觸的詞,讓我倍感新鮮,其中包括“上海開放型大學”、“高校董事會制度”、“4歲前智商達到50%以上”等等,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其中我了解到我國教育的開放普及和終身學習的宗旨已經開始在上海進行試點,上海開放型大學的設立無疑將幫助上海市XX萬人口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我們衷心的希望這樣的政策和惠民措施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得到推廣。

“高校董事會制度”是我聽到的第二個新鮮詞匯,在百度百科中對其的解釋如下: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社會力量(社會團體、知名人士、家長和學生代表等)通過各種咨詢委員會、評估機構、董事會等形式參與高等教育決策和管理,發揮咨詢和監督的作用,已成為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力量對高等教育運行的干預首先表現在參與和監督政府關于高等教育的宏觀決策。董事會的人員構成等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有政界、工商界等方面有影響的人士參加,有的董事會還有家長或學生代表,董事會的職責一般是制定學校教育的政策、規劃學校的發展、審核教育經費的預算等。西方發達國家中社會力量對高等教育運行的干預還表現在參與和監督高等學校的內部管理上。

二、責任感

就張老師主題講座的具體內容來看,我們了解到《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側重于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人才培養、管理體制,其總戰略包括“兩個基本一個進入”,即進入人力資源發展強國。要想達到這點要求,我們就必須更加有責任感的肩負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遵守“三個堅持”,即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全面發展,堅持能力為重。在具體的實施方面,要重視等教育質量及評價,產學研用結合,注重實踐能力。

三、使命感

師德=人格+學術魅力,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們必須在人格魅力上加以深塑和拓展。張老師的講話同樣提到了前陣子剛剛舉辦的“尚德育人——大連市先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報告”的點滴事跡,我們身邊就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模范,我有幸與修老師同處一間辦公室,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忱和對學生的真摯關懷。在工作方法和細節上,修老師更是用他的實際行動感染和指導著我們。張老師講座中尤其提到了修老師曾說過的一句“怎么講學生才愿意聽,怎么聽學生才愿意講”這一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名學生輔導員我們也是深有感觸,怎樣把有益的信息以最大效率效用傳達給學生,以怎樣的姿態和方式傾聽學生才愿意與你袒露心聲,用什么樣心態和角度去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和追求鉆研的。

最后借用張老師的話結尾:

堅持人才強校——強校之本

堅持學術立校——立校之基

堅持改革新校——興校之源

堅持民主治校——治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