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10篇
時間:2022-12-14 08:50:59
導語:關于學習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開闊了我們基層團干部的視野,擴展了我們的思路,為團干部進一步做好工作明確了方向。一是做好政策的宣講員。做好黨的方針政策的解讀,主動將工作融入十三五規劃,充分認識到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形勢,主動作為。二是做好廣大青年的服務員。依托毗鄰工業園區的有利位置,為廣大農村青年就業牽線搭橋。加強與政府其他部門的溝通,為青年創業者解決政策、信息、貸款的問題。三是做好留守兒童的輔導員。通過建立陽光家園、留守兒童之家等為廣大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共享全面小康社會的成果。
第二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推動中國進行新一輪改革,中國巨輪將再次揚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發展征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繼續順應改革的潮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兒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康莊大道上昂首前進。作為一名基層團干,應該加強學習,熟悉業務知識,提升自我修養,更好的為青年服務。樹立三種意識:樹立大局意識,進一步強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主的思想主導,牢固樹立大局認識,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勢;樹立服從意識,基層干部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樹立貢獻精神,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責任意識“在其位,謀其政”,作為一名干部,系職責所在,在其工作崗位的時間是有限的,在位一天,應盡一天的責,做出一天的成績。
第三篇
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讓所有人都擁有均等發展機會、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一個個具體實在的訴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題中應有之義。共識業已形成,力量正在匯聚,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推動制度創新;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作為一名農村青年黨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做到與黨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主的思想主導,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努力工作,為新農村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
“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要認真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問題,把發展理念梳理好、講清楚,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作為一名青年團員,我們要加強學習,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入手,為祖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
為了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2015年11月2日,中東社區在社區五樓會議室召集全體黨員干部職工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精神。
通過會議形式,讓社區工作人員對五中全會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意義,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和保障。通過此次會議,社區各黨員干部對十八屆五中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是社區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十八屆五中全會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對社區工作的現實指導性,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全面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堅持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社區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提高社區服務水平,不斷推動社區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二是積極營造學習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各工作部、各居委會組織好黨員干部群眾繼續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撰寫個人學習心得體會;三是舉辦專題學習講座,邀請市、區黨校老師到社區為黨員干部、居民群眾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做進一步解讀,讓轄區黨員干部、居民群眾領會中央精神,增強保持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念,對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充滿信心。
第六篇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社區組織社區黨員學習五中全會會議精神。在學習活動中,社區黨委以黨員教育活動點、黨小組等為單位分組學習討論了五中全會改革熱點和十八大后的新局面,并對社區未來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通過這幾天的學習,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干部,更要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把全會精神化作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
自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任職以來,各項改革政策有如重拳出擊,在各個領域掀起激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們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老百姓的一件大事。秋葉正紅之際,力度空前的中國新一輪改革洪波涌起。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把改革開放大業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推向新的更高境界。全面、準確地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此次改革政策力度之大,范圍之廣,都是空前的。這將是推動我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新起點,將給全國人民帶去無限美好的前程,從而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基礎。同時,我也期望五中全會能夠為我們社區在新的形勢下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機遇。
改革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得最多的問題,也是最迫切的問題。從“八項規定”到“厲行節約”,從“中國夢”到“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林林總總,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我們黨無不在時時詮釋著改革的要義。通過此次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作為一名社區干部,扎根基層,天天和老百姓走在一起,更要不斷根據社會發展需求,來改革,勇創新,提升服務水平。因此,對于社區干部,要結合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樹立五種意識,加大改革。
一是要樹立大局意識。要堅定小局服從大局,在關鍵時刻,與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主的思想主導,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禁止出現無大局、無組織、無原則的事件。
二是要樹立服從意識。要不折不扣、不走樣、不變形的執行好黨的各項決議。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始終堅持著“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獻給群眾”,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三是要樹立責任意識。作為一名社區干部,在工作中,要以實際行動忠誠履職,發揚螺絲釘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四是要樹立團隊意識。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有干勁,才能出業績。要堅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要正確處理好與同事之間的關系,不“小肚雞腸”,不“爾虞我詐”,在同心協力中更好地位社區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五是要樹立創先意識。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采用過去的傳統辦法,很難取得實效,要求我們基層干部要樹立創先意識,要根據發展變化,不斷轉變工作思路,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來找到為社區群眾服務的最佳路徑。
我們要切實吃透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推動當前自身工作結合起來,同時,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契機,真正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推進自身實際工作的強大動力,全心全意服務社區居民,為社區的和諧、穩定、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第七篇
舉世矚目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于29日下午在北京閉幕。作為我國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征程中的一次關鍵性會議,五中全會充分體現出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對“十三五”進行戰略性、全局性、整體性科學謀劃的高超智慧,勾繪出全景式戰略圖譜,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一次最新布局,必將指引我們向著第一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
新發展理念包含新的戰略愿景。發展戰略首先是發展的戰略愿景,就是要回答為什么發展的問題。“五個發展”中的共享發展,闡明了新常態下中國發展新的戰略愿景。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回顧歷史,中國發展的戰略愿景清晰可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發展的急迫問題是發展生產和提高生活,解決溫飽問題便成為當時的目標愿景。30多年來,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開啟新的篇章,標志著中國發展的持續進步。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連的共享發展,昭示了發展的根本目的,那就是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為此設計有效的制度安排。從共同富裕,到共享發展,意味著人民享受更大、更全面的幸福,意味著人的需求將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更好的滿足。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第一步,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民追求幸福的中國夢,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中國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從振興中華,到民族復興,到實現中國夢,新發展理念給人以幸福的憧憬和期望,必將激勵億萬民眾為了共同的戰略愿景而奮斗。
新發展理念指明新的戰略使命。解決了為什么發展的問題后,需要回答發展什么的問題。新發展觀里所包含的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呈現了在新常態下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中國發展的戰略任務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本著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之初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啟動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進程。正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推動中國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也奠定了中國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堅實基礎。此乃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里程碑。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這成為中國發展的基本方略。當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隨之顯現,中國適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新的戰略使命,此乃中國發展戰略的又一里程碑。“五個發展”包含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觀、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與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發展等一系列更具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的使命,其中的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集中體現了中國發展戰略的升級版。新發展理念里的協調發展,不單單指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也不單單指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而是包含全部五個文明在內的更廣意義上的協調發展。重點在于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但發展的內涵更加豐富,更加全面。不僅如此,綠色發展在新發展理念里占據特別突出地位,這順應了時代召喚,是為突破發展瓶頸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這著眼于更長遠的未來,更是為建設美麗中國而譜就的戰略篇章。新的發展理念既有戰略全局的設計,又有戰略重點的安排,這無疑是中國發展戰略新的里程碑。
新發展理念意味著新的發展路徑。明確了戰略愿景和戰略使命,接下來就是選擇適宜的戰略路徑,進一步解決怎樣發展的問題。“五個發展”里的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正是新常態下中國發展正確的路徑選擇,標志著中國發展模式的進一步成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戰略的顯著特色就是走自己的路。不斷審視本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歷程,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發展路徑歸根結蒂就是改革開放,其中蘊含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深厚資源。創新發展需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個方面,說明創新成為信息時代中國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其中,制度創新能夠為各方面創新提供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體制,把各方面創新整合成為新體系。從尋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無疑都是通過制度創新實現的。所以,創新發展的根本在于制度創新,在于國家治理創新。開放發展同樣意味著國家治理的新視野。隨著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潮,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中的話語權。這是國家治理面臨的新常態之一。面對開放發展的新常態,需要在國家發展中奉行互利共贏的全方位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從而改善全球治理結構和國家治理環境,保證國家發展戰略愿景的達成和戰略任務的實現。可見,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是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邏輯延伸。
新的發展理念開辟了中國特色發展戰略的新境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五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新常態下中國發展的整體戰略體系,集中體現了新發展戰略的新思維,是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貫徹好“五個發展”的新理念,才能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第八篇
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呈現為一個過程。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它不是一個熱鬧“一陣子”的時事新聞,也不是孤立單獨的“臨時性”的事件。因此,全面、深入學習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應從歷史和邏輯的結合中深刻把握,在“三個結合”上深化理解。
一是與鎮黨委中心組及干部理論學習相結合。把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列為鎮黨委第四季度中心組學習的主要任務,要求班子成員對公報原文學深學透、靈活運用;利用遠程教育平臺,組織機關黨員集中收看會議新聞,交流學習心得。
二是與黨總支、支部集中學習相結合。聯系村的班子成員與蹲點鎮干部分別到各村、支部參加黨組織的理論學習座談會,做到輔導與交流相結合。同時,要求各村通過張貼五中全會專版報紙、干部入戶等形式廣泛宣傳全會精神,做到基層黨員深入了解,普通群眾人人明白。
三是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把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扶貧工作的理論指導,要求全鎮黨員干部掌握基本觀點,領會精神實質,以學習全會精神激發黨員在扶貧工作中的活力。從嚴落實領導干部包戶及包扶扶貧任務,在繼續做好逐戶幫扶脫貧致富的同時,創新扶貧幫扶機制,努力推動整村幫扶。
四是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機關黨支部圍繞打造學習型、效能型機關目標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黨員干部踐諾奉獻,加強工作創新,提高服務效能;村黨組織圍繞創“五好”黨組織和爭當“五星”黨員目標,做給群眾看、引導群眾干,認真謀劃“十三五”規劃;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社會組織圍繞企業發展目標,發揮黨員先鋒作用,推進管理創新,增加員工收入,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科學發展。
五是與年度目標任務及中心工作相結合。學習全會精神必須緊緊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和年度目標任務,全面推進黨建、黨風廉政建設、項目建設、安全生產、社會穩定、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的開展,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第九篇
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要政治任務,精心制定學習計劃,周密安排學習時間,切實注重學習效果,緊密聯系本單位實際,在注重“五個”結合上下功夫,切實做到用五中全會精神統一干群思想,鼓舞干群士氣,催生發展動力,推進各項工作。
一是要與學習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五中全會和“十三五”規劃,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的進一步“推進”,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還將在“十三五”期間“延續”;
二是要與“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兩個一百年”是數代中國共產黨人以及中華民族數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執著追求。學習、理解“十三五”規劃,應圍繞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的邏輯“起點”及其發展而展開。“兩個一百年”中的第一個“一百年”,能否在“十三五”期間如期實現,需要億萬大眾——包括當代青年大學生為之努力奮斗。進而,為實現更加恢宏的“第二個一百年”,再接再厲,繼續拼搏。
三是要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結合起來。“十三五”規劃是以習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四個全面”中的一個目標,三個舉措,對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推進國家治國理政兩個現代化意義深遠。
我認為《“十三五”規劃建議》戰略目標清晰,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任務明確,具有宏觀導向性和可操作性。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時期,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四個全面”的戰略構想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來制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為我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指明方向。
“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會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以問題為導向,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提出了十大任務。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差距依然明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個領域,都存在不少“短板”。《“十三五”規劃建議》正是基于這些矛盾和問題,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改革體制機制、推動協調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扶貧開發等十個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第十篇
十八屆五中全會已于2015年10月26日開幕。歷經37年改革開放,中國又到了抉擇的時刻。深水區的改革,注定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艱難的博弈。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攻堅克難的決心、統籌兼顧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處想的共識、勁往一處想的行動。
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連日來,表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總理用“壯士斷腕”形容改革的決心、媒體熱議的“383”改革方案,諸多舉措,匯集成一個清晰的信號:十八屆五中全會,將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
當前,無論是國內外學者政要,還是普通黎民百姓,對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寄予厚望,表現在對中國即將挺進的深度改革討論熱情空前。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會后的中國將以怎樣的智慧和勇氣去“啃硬骨頭”“涉險灘”,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持續噴涌,“深化改革”的“紅利”將長期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科學發展,世界和國人充滿同樣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調整。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讓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則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來,不論是中央領導同志的公開表態,還是陸續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讓人們看到了中央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決心。“老虎和蒼蠅一起打”的雷霆出擊、“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鏗鏘有力、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求真務實,正是最大范圍凝聚改革力量之舉。
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一路走來成就“富裕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35年后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承擔著改革攻堅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設“富強中國”,共圓偉大復興之夢。上世紀90年代初,當蘇聯、東歐發生巨變之后,鄧小平不是讓改革停下腳步,相反卻加快推進改革,“南巡講話”把改革開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國經濟出現了持續的快速增長。如今,改革已進入了深水區,進入了攻堅階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變革。十八屆五中全會,激發中國變革新活力,再啟中國增長強動力,升級中國經濟硬實力,同心共筑中國夢,我們充滿期待。
實踐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沒有改革開放,也就沒有中國的未來。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號角已經吹起,讓我們以更大的勇氣去繼續探索深化改革的道路與模式,以更堅定的信心去踐行改革開放的理念,用新的姿態迎接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