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育才識才用才措施
時間:2022-10-04 09:39:00
導語:組工育才識才用才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七大報告指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突出做好人才工作,筑牢發展之基,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對此,組工干部肩負的責任更重,擔當的任務更多,面對的要求更嚴。筆者認為,組織部門是干部之家、是黨員之家、是人才之家,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是管黨員的黨員,是管人才的人才,組織部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學會育才、識才、用才、容才。
要提升育才的功力。育才是前提
培育好人才源頭,才會有用才時的活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各區、縣、市正大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從外地引進優秀人才是途徑之一,而充分利用現有人才,強化對現有人才的培育,是最實用、實惠的途徑,區、縣、市委組織部門對此擔負著重要責任。一是要早動手。優秀人才的成長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組織部門要站在全局的、戰略的高度,要按照不同崗位、職位的需要,早選苗子,建立后備人才庫,設計科學的培訓軌跡,然后分層次,大規模,有步驟地進行培訓,讓廣大干部切實享受到培訓的真正實惠,特別是對年輕干部的培養鍛煉更早著力,讓年輕干部早成長,早成才。二是要多途徑。“課堂集中學習法”是加強思想道德和理論修養的主場地,也是傳授有關業務知識的重要方式,通過舉辦相關培訓班,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一線鍛煉法”是最常用的、最有用途徑,讓干部在實踐中摸爬滾打是培養干部的必經之道,通過采用掛職鍛煉、跟班鍛煉,任前鍛煉,到基層一線工作等多種形式,讓干部們在多個崗位上磨煉,豐富自己的經歷,增長個人的經驗。還可以用“走出去”的方式,到外地取經,到發達地區鍛煉、學習等,讓他們得到跨地區的鍛煉。三是要重考核。組織部門要力爭改變以往“寬進寬去”的干部與人才培訓方式,進一步完善教育與培訓的考核辦法,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考核相結合,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育才工作取得實效。
要提升識才的眼力。識才是基礎
人們常說,千里馬難覓。殊不知,不給萬馬以奔騰的空間,如何能識別哪匹馬跑得最快?首先要積極創設人才發展與成長的空間,讓“伯樂們”有了慧眼識才的場所。為干部提供一個工作崗位,給人才一次自我展示的機會,這是很重要的,在工作中、活動中、生活中去發現每個人的優勢與“閃光點”。其次要常懷愛才之心。有了愛才之心,才能有求賢若渴之欲,有了求賢若渴之欲,才能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從而識別和發現人才;無愛才之心,即使人才在你面前,你可能也就視而不見啊,那就可能會錯失許多人才。因此,每個組工干部更要具備有愛才之心、愛才感情。最后要提升識才的眼力。敏銳的眼力就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伯樂之所以能以馬的外形來鑒別馬的好壞,因為他熟悉馬的骨胳和稟性,作為組工干部要憑借自己的實踐經驗去識別人才,要借助群眾推薦或自薦、組織考察等手段,對考察對象聽其言,觀其行,透過現象知其本質,于細微外發現其專長。要在常規方法中,去積極探索出一套科學的評價辦法,建立健全科學識才識人的機制,用來指導、規范考察工作,不斷提高識才的能力與水平。
要提升用才的魄力。用才是關鍵
用什么樣的人,不用什么樣的人,對干部使用有極強的導向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說:“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作為用人一定要有正確的用人觀,也需要膽識和氣魄,而用才的魄力重在不拘一格,唯才是舉。要不忌賢妒能。一個私心較重,才能平平的領導,決不敢使用才能高于自己的人才,唯恐自己才不如人,被人超越而遭淘汰,職位不保。如此之人,如此之想法,肯定會害人害己,貽誤事業。要不計個人恩怨。曹操在《青梅煮酒》中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就說明作為領導者要有容人之量,要能承受各種責難和抱怨,要能棄個人恩怨不顧。要不論資排輩。作為領導要懂得“資歷未必等于能力,老人未必就是能人”的道理,在用人上跳出論資排輩的陳腐觀念,大膽破格起用有才干的年輕人,讓年輕人失去了使用的“黃金期”,是一筆巨大損失。要不求全責備。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那種全知全能超凡絕頂的天才,只有在神話中才能出現。我們不能一味地求全責備,而要用人之長,避其所短,對人作出正確的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潛能。組工干部在工作上要爭做以上“四不”,以此來斷培養自己的膽識和氣魄。
要提升容才的魅力
容才是保證。招賢納士,辦法很多,但是能長時間留住、使用人才卻需要更多的招數。只有尊重、信任、關愛人才才是容才的根本之法。尊重人才,就要尊敬人才和重視人才的意見、權利等。一些人才,看重的并不全是高官厚祿,而想的是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劉備三顧茅蘆請“臥龍”出山,就是尊重人才的例證。作為領導,應有“禮賢下士”之度,尊重他們的意見,不能以“老大”自居,聽不進他們的意見,否則,人才便會沉淪以至流失。信任人才,就是要授予他們相應的責任和權力,放手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處處加以限制束縛,事事都要請示匯報,必定會影響他們才能的發揮,在放手讓他們去干時,在關鍵時刻加以指導和協調即可。關愛人才,就是關心愛護人才,為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產生對領導的親切感,有了這種親切感,就會產生親和力、吸引力。作為領導的關愛,既有政治上的關心,也有業務上的提高;既有化解人才思想上的憂慮,也有為他們排除工作上的阻力;既有關心他們的疾苦,也有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等。如果領導能有“投之以桃”的容才之度,那么人才定會出現“報之以李”的景象。作為組織部門以及組工干部,也要懂得“容才”與“育才”、“識才”、“用才”同樣重要,這是一條鏈上的幾個環節,要用真心、真情、真誠去留下每個可用之才。
- 上一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措施
- 下一篇:應屆高校畢業生考試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