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機代牛項目實施措施

時間:2022-01-12 11:14:00

導語:以機代牛項目實施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機代牛項目實施措施

一、實施地點和期限

(一)實施地點。

年重點在血吸蟲重疫區3個鎮6個村實施血防“以機代牛”項目。

(二)實施期限。

安排我市宰殺病(耕)牛任務197頭,根據省政府的部署。計劃在年月底前完成。

二、補貼對象和標準

(一)補貼對象。

重疫區3個鎮6個村飼養的耕牛予以宰殺的農戶。

(二)補貼標準。

宰殺一頭病(耕)牛按1200元標準給予補貼。

可再享受購機補貼。購機補貼按《省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和《省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目錄》規定執行。病(耕)牛宰殺后的收益和補貼都歸農民個人所得。若該農戶需要購買農業機械。

三、工作程序

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指導、部門配合、協同作戰的原則。各責任鄉鎮、村要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成立專班、落實專人具體實施宰殺。其工作程序如下:年“以機代牛”宰殺病(耕)牛任務。

(一)病(耕)牛認定。經畜牧部門檢驗認定病(耕)牛。進行標識、編號、照相,建檔建卡(一牛一卡)填寫病(耕)牛登記表,相關部門人員簽字

(二)計劃安排。各責任鄉鎮根據市里下達的宰殺計劃,將各村組病(耕)牛宰殺進度表上報市血吸蟲病防治“整縣推進、綜合治理”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宰殺地點。由各責任鄉鎮落實宰殺地點,并將宰殺時間告知養牛農戶,由養牛農戶自行將病(耕)牛送到指定宰殺地點,或由市統一組織由經紀人運送到外地屠宰場宰殺。

(四)病(耕)牛宰殺。鄉鎮防疫監督員對病(耕)牛核對確認身份,屠宰人員實施宰殺,然后由鄉鎮防疫監督員實施檢疫(產地檢疫、屠宰檢疫)運送外地屠宰場宰殺病(耕)牛時,相關部門人員應跟隨監督殺牛。所有宰殺后的病(耕)牛要照相確認,留存備查。由責任鄉鎮或畜牧部門填寫病(耕)牛宰殺登記表(見附2農機部門憑病(耕)牛宰殺登記表與養牛農戶簽訂宰殺病(耕)牛補貼協議(見附3宰殺病(耕)牛的農戶不得再養耕牛。

(五)病(耕)牛處理。病(耕)牛宰殺后對檢疫合格的可以進入市場流通的病(耕)牛牛肉,可由養牛農戶自行處理;對檢疫不合格不能進入市場流通的要就地進行無公害化處理。

(六)公示。鄉鎮將各村宰殺病(耕)牛和領取殺牛補貼的農戶名單以村為單位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

(七)補貼發放。由鄉鎮將病(耕)牛宰殺補貼資金發放表(見附4集中上報市農機局,市農機局認定后報市財政局審核,市財政局通過“一折通”方式將補貼資金撥給殺牛農戶個人帳戶。殺牛農戶持本人身份證和存折到所在鄉鎮信用社簽字領取補貼資金。

(八)項目監管。加強項目實施和資金的監管,鄉鎮政府、市農機、財政等部門要成立專項檢查組,建立監管體系,加強項目的監督管理,采取綜合督導與專項檢查相結合和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項目實施中的問題,充分發揮項目建設的作用和效果。補貼資金必須做到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截留、套取項目資金。同時要加強對宰殺病(耕)牛農戶的跟蹤管理,建立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堅決制止農戶領取補貼資金后又購買耕牛的行為,否則收回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