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動規劃工作措施

時間:2022-02-22 04:51:00

導語:保險行動規劃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行動規劃工作措施

“十二五”時期,是市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中央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實施“兩強一堡”戰略,進一步加大對邊疆地區的支持力度,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能源資源開發、新興產業培育、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機遇。為促進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結合市“十二五”規劃藍圖,充分發揮保險為經濟發展配套服務、保駕護航的職能和經濟發展“助推器”、社會“穩定器”、人民福利“倍增器”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保險行動計劃”的重要意義

保險作為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的社會管理功能,肩負著促進改革、保障經濟、穩定社會、服務民生的重要使命。為充分發揮保險的職能作用,履行好“人民保險、造福于民”的服務宗旨,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和重點傾斜,增強保險業服務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的力度,實現保險業的新發展、新跨越和經濟快速發展兩者互融共進具有重要意義。

二、實施“保險行動計劃”的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行業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思想,緊緊圍繞《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發展規劃綱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功能的保險服務體系為基礎,以持續提升保險業在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和社會事業發展目標中的服務深度和廣度為重點,實現保險業新跨越,促進地方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目標。

三、“保險行動計劃”的總體目標

形成保險保障能力充足、保險服務功能完善、服務質量一流、保險覆蓋面顯著擴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市場服務體系。注重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把民生問題放在首要的位置,把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作為保險發展的出發點、立足點,通過“保險行動計劃”的推動,使全市大多數社會公民充分體會到方便、快捷、優質的保險服務。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全市保費收入增長速度不低于20%,到2015年末,全市年保費收入超過5億元,保險深度提升到5%,保險密度提升到1000元/人,保險產品更加豐富,保險保障能力和保險資金運用能力大幅提升,地方法人保險機構得到較大發展,保險業創新能力更強,行業信譽更加良好,保險市場更加規范,行業監管效能更加顯著,保險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顯提升。

四、實施“保險行動計劃”的具體措施

結合《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發展規劃綱要》及市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和保險發展的重點領域,以鞏固完善目前已開辦的保險項目、保險險種為基礎,積極開發參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保險創新試點工作,爭取在有關政策配套、支持推動下,做好以下主要保險工作:

(一)進一步拓寬保險服務“三農”領域。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原則,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建立試點險種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的長效機制。對事關全市居民生產生活、有利于服務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保險領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開展農房統保、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計劃生育系列保險等政策性涉農保險試點。

在鞏固和擴大現有能繁母豬、甘蔗、油菜、玉米、水稻試點保險險種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好森林火災保險,力爭將烤煙、橡膠、茶葉、香蕉、咖啡、澳洲堅果、核桃等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納入中央或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獲得上級財政安排的保險保費補貼;在鞏固全市農村民房災害統一保險的基礎上,擴大和探索城鎮居民房屋保險、農村家庭少兒教育保險、農民借款人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農民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邊民意外傷害保險等險種;探索建立與基本醫療保險配套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合”“三位一體”的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預防高額的醫療費用導致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加快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健康保險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保險需求。

(二)做好“十二五”重點項目保險。為全市“十二五”重點項目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推進重點項目順利實施。一是做好重點公路建設保險;二是做好鐵路建設保險;三是做好航空建設保險;四是做好水電水利項目保險;五是做好工業新建或技改項目保險,社會服務業重點項目保險;六是做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七是做好計劃生育系列保險;八是做好小額信貸保險。為上述項目重點提供:建筑工程險、安裝工程險、企業財產保險及其附加險種,各種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責任保險。為“一帶、兩區、四通道”空間布局提供全方位的保險服務。

(三)積極提供旅游組合系列保險。結合旅游產業的發展,為旅行社、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旅游餐飲行業提供相關配套保險服務,完善旅游保險綜合保障機制,提升旅游保險服務保障能力,增強旅游企業的競爭發展能力,為加快我市旅游業健康發展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

(四)加快發展重點領域責任險。積極推廣高危行業意外險、建筑工人意外險(責任險)、校園方意外險(責任險)等重點領域的各類責任險。在此基礎上深入做好保險下鄉、進村、進寨、進社區,把保險服務送進群眾家門。

(五)全面提升保險理賠質量,提高理賠服務效率。把“做人民滿意的保險公司”作為保險業的不懈追求,把保護消費者利益作為保險業務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服務社會作為保險業發展的方向,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為基礎,積極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緊密圍繞國家改善民生目標,積極探索服務民生的新途徑和新形式。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把消費者對保險的認可度、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標準。

加快保險理賠改革,有助于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逐步形成不同組織機構分工合作、多方面共同參與、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努力發揮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在保障經濟、穩定社會、造福人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堅持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為宗旨的理賠原則,促進我市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參與社會管理的功能,實現保險業與地方經濟的良性互動。

1.做好機動車輛保險5000元以下不涉及人傷案件的快處、快賠工作,加快案件處理速度,降低被保險人在理賠環節耗費的時間,提高保險行業理賠服務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

2.依照《保險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對屬于保險責任的,且相關證明資料齊全,保險事故清楚不需調查的短期人身保險案件,在受理賠付申請后,嚴格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時限給付相關賠款,屬保險責任范圍的及金額在5000元以下的案件,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結案;對需提交調查的案件,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結案。

3.積極探索非機動車輛保險的快速賠付處理工作,逐步實現高危行業意外險、建筑工人意外險(責任險)、校園方意外險(責任險)等重點領域的各類責任險的快速賠付,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管理效率,維護社會穩定。

4.積極探索與安全生產、環境污染、醫療事故等領域責任保險理賠部門、行業的聯動機制,快速確定保險責任,快速賠付,建立完善的市場化災害防范和救助體系,發揮保險在重大災害事故處理中的補償功能,減輕政府救災和賠償壓力,及時恢復重大災害后的生產生活秩序,維護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