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辦優化山村改造工作措施

時間:2022-03-01 05:28:00

導語:文明辦優化山村改造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明辦優化山村改造工作措施

縣鄉村位于縣西北部,國土面積69平方公里,村委會駐地距縣城28公里、距鄉政府29公里。村轄34個村民小組,年末,共有總戶數1362戶,總人口5500人,其中農業戶1306戶、農業人口5430人。該村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村,“”期間,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收入均居于全縣乃至全市末位,被列為省級貧困村。為改變貧困面貌,近年來,村支部、村民委員會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通過抓班子建設、抓干部作風轉變、抓產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各項工作的新突破,使村經濟社會呈現出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抓“兩委”班子建設,實現核心領村

在一段時間內,村“兩委”班子凝聚力不強,村干部軟弱渙散,在村寨沒有號召力,產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滯后,群眾增收困難。針對這一狀況,鄉黨委利用村改委的時機對村“兩委”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新組建的班子加強了溝通、協調,充分發揮出基層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引導和帶動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和各項社會事業,使全村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得到加快。

近年來,新組建的村“兩委”班子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一是狠抓培訓學習,利用工作之余,組織開展集中學習和自學活動,對新進入村干部隊伍的同志進行集中培訓。在學習過程中,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本村實際,加強對農業科技知識和適用技術培訓學習,使村領導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得到提高,農業農村工作方法進一步掌握;二是狠抓工作作風轉變,在工作中,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把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工作的重點。時刻牢記自己是最基層的干部,把多數時間放在農業農村工作中,與群眾接觸在田間地頭,把工作落實到一家一戶;三是加強廉政建設,牢記宗旨,把個人私利置之度外,認真學習黨風廉政建設各項管理規定,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嚴格財務管理制度,把有限的村財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同時,堅持政務、村務公開制度,接受群眾監督,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在群眾中樹立了勤政、務實、廉潔的良好形象,也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肯定。年,村黨支部5次被鄉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同時,村支部、村委會多次榮獲縣委政府及鄉黨委政府烤煙生產、茶葉生產、農村經濟工作和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在成績面前,村支部、村委會帶領群眾致富的決心更加堅定,并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抓產業發展,實現經濟強村

作為山區農業村,產業發展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結合村情、社情,村支部、村委會積極調整產業發展思路,提出了以發展烤煙和泡核桃支柱產業為重點,兼顧特色產業發展的思路。在產業發展中,一是狠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先后完成了村社公路彈石路面鋪筑17公里,完成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大小30余件,新建和改造烤房250多間,完成煙用小水窖建設570口,進一步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二是抓產業結構調整,針對全村旱地多、水田少、氣候溫涼的實際,重點在培植烤煙、泡核桃產業上做文章,同時兼顧茶葉、畜牧業、雞蛋果等優勢產業發展,通過發展,目前,全村烤煙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1200畝,年完成泡核桃新植3500畝,全村泡核桃面積達1萬余畝,為支柱產業發展、后續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是狠抓科技培訓,為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群眾的學科技、用科技水平,村支部、村委會成立了科技發展工作組,每一項新科技、每一個生產環節堅持召開現場培訓會,讓群眾易于接受和掌握,通過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切實提高了產業效益。目前,村烤煙、泡核桃為支柱,畜牧業、茶葉、雞蛋果等多業并舉局面。

狠抓各項事業發展,實現文明樹村

村經濟發展了,群眾對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提高。村支部、村委會進一步轉變思路,大力爭取項目扶持,帶領群眾大搞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依托項目支撐,投資60多萬元,完成了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公實驗樓建設,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投資30多萬元,先后完成了7間辦學點危房改造和拆除新建工程,完成了幼兒辦學點設置,同時,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使“普九”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二是完善功能,促進市場繁榮,年,完成了規劃建設,并先后完成了村辦公樓新建、完成了農業中心、獸醫站、煙站、農村信用社服務點的建設,先后完成了供水系統建設、彈石街面鋪筑、光亮工程,目前,已成為全縣發展最快、效果最好的村級;三是抓好扶貧攻堅工程,投資15萬元,完成了花家寨安居溫飽示范工程,年至年,完成了84戶茅草房改造工程,同時,大力實施農村沼氣池建設、實施三建三改,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了生產生活困難,通過輻射帶動,全村群眾擺脫貧困、增收致富的自信心進一步增強;四是切實抓好新農村建設,年,全村投資40多萬元,完成了村民小組試點規劃建設。同時,完成了文化活動場地建設,完成了片區科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在村內完成了村級組織活動室建設,讓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有了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地,精神文化建設得到加強。依托項目支撐,完成了片衛生室建設,投資5萬元,完成250戶改廁工程,群眾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五是扎實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比創建活動,全村參評率達88%,通過評比,“十星級文明戶”獲八星以上農戶達425戶。通過發展,村的村容村貌進一步改觀、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文明程度得到較大提高。

抓制度建設,實現民主治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村黨支部、村委會抓住開展“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先進性教育活動、“三講”教育、學習“黨章”活動和村支部、村委會換屆的契機,從人民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著手,落實好整改措施,健全和完善長效機制,強化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建立健全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運行機制,創新“”制度,黨員目標管理和民主評議黨員,村干部制度;規范村“兩委”工作協調制度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建立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和外出務工管理制度;推廣村干部民情懇談制度;試行村民委員會便民服務制度和村民、黨員代表民主議事制度。

村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會更加和諧了,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中,村支部、村委會求真務實,奮力拼搏,艱難跋涉,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真正發揮出了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橋頭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