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主要工作安排及措施
時間:2022-07-31 03:45:15
導語:財政主要工作安排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統籌推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突出產城共榮,加強資金整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特大城市;突出民生優先,創新投入方式,保障好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重點支出;突出厲行節約,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突出競爭分配,注重預算績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監管水平。
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預期目標:增長12%。
一、促進財政增收,增強城市建設的支撐力
加強財源建設。發揮市區財政體制調整新優勢,創新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積極探索加強財源建設的有效途徑,挖掘潛在稅源,開發增量稅源,統管存量稅源,依法加強收入征管,把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財政增收的能力,實現財政收入規模、質量和增速同步提高,壯大財政實力,力爭在全省三個三分之一經濟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積極爭取資金。把握穩中求進的政策機遇,把各項基礎工作做實做細,不失時機申報項目,搶占發展先機。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為各部門爭取財政政策和資金提供有利條件,擴大中央和省財政對我市的轉移支付力度,為支持發展、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撐。
二、突出發展職能,增強產城共進的內生力
推動新區和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市級投融資平臺做大做強,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穩健經營、服務發展”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支持廟嘴長江大橋、東岳二路、東山四路、機場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支持產業轉型發展。建立重點產業發展基金,采取投資補助、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一次性投入和短期調度、階段參股等滾動方式,支持精細化工、食品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六大產業發展。推動科技進步,確保科技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達到2%。實施中小企業技改倍增工程和百家中小科技企業成長工程,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采取稅收獎勵,支持融資擔保機構發展,鼓勵用知識產權、經營權、收益權質押,為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擔保。通過經費補助、貼息,支持企業債券融資,鼓勵企業利用外貸及國債轉貸等方式解決生產、建設資金。支持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示范和帶動作用大的節能減排項目,市財政重點支持。爭取外經貿發展促進資金、外貿出口及引資獎勵等政策,支持企業實施科技興貿、市場多元化和“走出去”等出口戰略。支持口岸基礎設施和查驗配套設施建設,鼓勵港口企業、航空公司開辟新的班輪、航線,提升口岸綜合運輸通關能力,降低外貿出口企業物流成本。用好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爭取強農惠農富農財政政策,促進農業綜合開發,發展城郊都市農業。
三、共享發展成果,增強改善民生的保障力
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支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采取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落實特殊群體、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救助救濟政策,落實好企業軍轉干部等群體的生活、醫療補助政策及離退休人員生活、醫療保障政策。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積極爭取貸款貼息等保障房建設專項補助資金,落實好國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相關配套政策,做好廉租住房保障擴面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博物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公共文化體育重點工程,推進紀念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支持群藝館、國有文藝院團建設。健全計劃生育財政投入機制。落實計劃生育投入政策,保障計劃生育免費服務、獎勵扶助、利益導向等政策性支出需要。支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化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提高財政維護公共安全的保障水平。做好財政惠農工作。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深入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
四、深化財政改革,增強財政發展的推動力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的新要求,進一步完善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組成的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實現“四大”預算同步編制,報送人大審查。健全部門預算制度,加強基本支出管理,推動項目滾動預算編制,整合項目資金,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集中財力辦大事。實行財政專項資金競爭性分配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規范和改進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完善預算支出責任制度,提高預算支出的及時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注重預決算對比分析,強化決算結果應用。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完善進場交易、專家評審等制度,促進政府采購公平公正。加大對政府非稅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和“以票管費”工作的檢查力度,深化收繳制度改革。
五、規范收支行為,增強預算管理的約束力
嚴格支出管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一系列政策規定和要求,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強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控制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加強定點飯店管理,深入推進會議費、差旅費管理和公務接待制度改革,嚴格車輛編制管理,按標準配備車輛。嚴格控制修建裝修辦公樓等樓堂館所。扎實推進市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績效。嚴格專項資金管理,加強項目建設。建立招商引資項目臺賬,對招商引資企業進行跟蹤分析,建立招商引資項目績效評價制度。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逐步將地方政府債務分類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切實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加強財政法治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決議,認真辦理代表建議,積極配合和支持審計監督,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按照中央關于推進省以下預決算公開工作的要求,進一步做好做實預算公開工作。強化部門的主體責任意識,積極穩妥地推進部門預算公開。主動公開經市人大及常委會審查批準的財政預決算,做好“三公”經費預算公開的各項基礎和準備工作,推進重大民生支出公開。
- 上一篇: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工作方案
- 下一篇:規劃局黨風廉政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