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坡工程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2 11:10: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邊坡工程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邊坡工程穩定性分析論文
1邊坡工程穩定性分析
1.1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①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因素主要是指邊坡地段的褶皺形態、巖層產狀、斷層和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以及新構造運動的特點等。通常在區域構造復雜、褶皺強烈、斷層眾多、巖體裂隙發育、新構造運動比較活躍的地區,往往巖體破碎、溝谷深切,較大規模的崩塌、滑坡極易發生。②巖體結構。不同結構的巖體,物理力學性質差別很大,邊坡變形破壞的性質也不同。③風化作用。邊坡巖體,長期暴露在地表,受到水文、氣象變化的影響,逐漸產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作用,出現各種不良現象。當邊坡巖體遭受風化作用后,邊坡的穩定性大大降低。④地下水。處于水下的透水邊坡將承受水的浮托力的作用,使坡體的有效重力減輕;水流沖刷巖坡,可使坡腳出現臨空面,上部巖體失去支撐,導致邊坡失穩。⑤邊坡形態。邊坡形態通常指邊坡的高度、坡度、平面形狀及周邊的臨空條件等。一般來說,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對穩定性越不利。⑥其他作用。此外,人類的工程作用、氣象條件、植被生長狀況等因素也會影響邊坡的穩定性。
1.2邊坡工程穩定性分析方法
1.2.1邊坡極限平衡法。極限平衡法是根據邊坡上的滑體或滑體分塊的力學平衡原理(即靜力平衡原理)分析邊坡各種破壞模式下的受力狀態,以及利用邊坡滑體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間的關系來評價邊坡的穩定性。極限平衡法是邊坡穩定分析計算的主要方法,也是工程實踐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1.2.2邊坡可靠性分析法。邊坡工程是以巖土體為工程材料,以巖土體天然結構為工程結構,或以堆置物為工程材料,以人工控制結構為工程結構的特殊構筑物。這些構筑物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組成和結構上的不均勻性,天然邊坡尤為突出,因為構成邊坡的地質體經受長期的多循環的地質作用,而且作用強度不一,且又錯綜復雜,致使它們的工程地質性質差異很大。現階段邊坡可靠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擬法,可靠指標法,統計矩法以及隨機有限元法。
2邊坡工程處治技術
邊坡工程穩定性探討論文
1邊坡工程穩定性分析
1.1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①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因素主要是指邊坡地段的褶皺形態、巖層產狀、斷層和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以及新構造運動的特點等。通常在區域構造復雜、褶皺強烈、斷層眾多、巖體裂隙發育、新構造運動比較活躍的地區,往往巖體破碎、溝谷深切,較大規模的崩塌、滑坡極易發生。②巖體結構。不同結構的巖體,物理力學性質差別很大,邊坡變形破壞的性質也不同。③風化作用。邊坡巖體,長期暴露在地表,受到水文、氣象變化的影響,逐漸產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作用,出現各種不良現象。當邊坡巖體遭受風化作用后,邊坡的穩定性大大降低。④地下水。處于水下的透水邊坡將承受水的浮托力的作用,使坡體的有效重力減輕;水流沖刷巖坡,可使坡腳出現臨空面,上部巖體失去支撐,導致邊坡失穩。⑤邊坡形態。邊坡形態通常指邊坡的高度、坡度、平面形狀及周邊的臨空條件等。一般來說,坡高越大,坡度越陡,對穩定性越不利。⑥其他作用。此外,人類的工程作用、氣象條件、植被生長狀況等因素也會影響邊坡的穩定性。
1.2邊坡工程穩定性分析方法
1.2.1邊坡極限平衡法。極限平衡法是根據邊坡上的滑體或滑體分塊的力學平衡原理(即靜力平衡原理)分析邊坡各種破壞模式下的受力狀態,以及利用邊坡滑體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間的關系來評價邊坡的穩定性。極限平衡法是邊坡穩定分析計算的主要方法,也是工程實踐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1.2.2邊坡可靠性分析法。邊坡工程是以巖土體為工程材料,以巖土體天然結構為工程結構,或以堆置物為工程材料,以人工控制結構為工程結構的特殊構筑物。這些構筑物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組成和結構上的不均勻性,天然邊坡尤為突出,因為構成邊坡的地質體經受長期的多循環的地質作用,而且作用強度不一,且又錯綜復雜,致使它們的工程地質性質差異很大。現階段邊坡可靠度分析的常用方法有蒙特卡洛模擬法,可靠指標法,統計矩法以及隨機有限元法。
2邊坡工程處治技術
邊坡生態防護工程發展論文
1.前言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21世紀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為之不懈努力解決的焦點問題。基本建設的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不協調,導致了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生態破壞,同時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發展構成了威脅。因此,項目開發與環境保護兼顧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在工程建設中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是我們必須正視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公路、鐵路、水利等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其工程規模大、項目多、涉及面廣,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邊坡,破壞了既有植被,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較大,以往通常采用單純的工程防護,如漿(干)砌片石、噴錨防護等,這些工程措施都導致原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滑坡、邊坡失穩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和工程問題。國家已經十分重視工程建設中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國務院下達了[2000]3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工程建設中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已提上議程,這對整個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
2.邊坡生態防護現狀
近十多年來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既能起到良好邊坡防護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環境、體現自然環境美的邊坡植物防護新技術,與傳統的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共同形成了邊坡工程植物防護體系。
根據不同的邊坡土質條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可將邊坡植物防護技術分為:①人工種草護坡;②平鋪草皮護坡;③液壓噴播植草護坡;④土工網植草護坡;⑤OH液植草護坡;⑥行栽香根草護坡;⑦蜂巢式網格植草護坡;⑧客土植生植物護坡;⑨噴混植生植物護坡。各類邊坡植物防護技術的主要作用及應用條件各不相同。
水電工程邊坡穩定論文
摘要:我國廣大水電建設者在與滑坡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開展科技攻關,總結出了一整套水電高邊坡工程勘測、設計、施工新技術。通過混凝土抗滑樁、混凝土沉井、預應力錨索、錨桿、以及減載、排水等加固、治理邊坡的方式和措施的應用,成功地建成了天生橋二級、三峽、李家峽等復雜的高邊坡工程。
關鍵詞:高邊坡抗滑結構錨固減載排水治理水利水電工程
邊坡穩定問題是水利水利和水電工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邊坡的穩定性直接決定著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響著工程的建設投資和安全運行。
我國曾有幾十個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施工中發生過邊坡失穩問題,如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廠區高邊坡、漫灣水電站左岸壩肩高邊坡、安康水電站壩區兩岸高邊坡、龍羊峽水電站下游虎山坡邊坡等等。為治理這些邊坡不但耗去了大量的資金,還拖延了工期,成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有的邊坡工程甚至已經成為制約工程進度和成敗的關鍵。我國正在建設和即將建設的一批大型骨干水電站,如三峽、龍灘、李家峽、小灣、拉西瓦、錦屏等工程都存在著嚴重的高邊坡穩定問題。其中三峽工程庫區中存在10幾處近億立方米的滑坡體,拉西瓦水電站下游左岸存在著高達700m的巨型潛在不穩定山體,龍灘水電站左岸存在總方量1000萬m3傾倒蠕變體等。這些工程的規模和所包含的技術難度都是空前的。因此,加快水利水電邊坡工程的科研步伐,開發出一套現代化的邊坡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監測技術,已經成為水利水電科研攻關的重大課題。
高邊坡的地質構造往往比較復雜,影響滑坡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我國廣大水電科技人員在與滑坡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總結出了一整套水電高邊坡工程勘測、設計和施工新技術,成功地治理了天生橋二級、漫灣、李家峽、三峽、小浪底等工程的高邊坡問題。本文僅就水利水電工程巖質高邊坡的加固與整治措施作一簡要介紹。
一、混凝土抗滑結構結構的應用
鐵礦邊坡工程質量評價論文
1礦區地質概況
1.1地層
區內出露沉積地層有晚太古代變質表殼巖即雙山子巖群茨榆山組、中生代火山沉積巖及第四系殘坡積物,由老至新分述:晚太古代變質表殼巖:分布在礦區的中東部,呈帶狀北北東向展布,南北長約1400m,東西最寬約700m,面積約0.7km2,周圍被變質深成巖包裹,呈一個規模較大的俘虜體產于變質深成巖之中,總體呈單斜產出。2線以南地層走向近南北,傾向西,傾角70°~84°;2線以北地層走向漸變為北東38°,傾向南東,傾角75°~84°。巖石組合主要為角閃變粒巖夾黑云變粒巖、云母片巖和磁鐵石英巖。根據巖石組合特征,按巖性對比,其地層年代相當于晚太古代雙山子巖群茨榆山組[1]。其主要巖石特征:1)角閃變粒巖:巖石呈層狀或似層狀產出,空間分布穩定。巖石呈灰黑色,細粒變晶結構,變余晶屑結構,變余微層理構造。主要礦物為普通角閃石,含量25%~30%;斜長石占50%~55%,石英20%~30%;含少量黑云母。局部黑云母含量增高,過度為黑云母角閃變粒巖。2)云母片巖:主要分布在9~13線間,為Ⅱ號礦體直接圍巖。巖石呈灰色~灰白色,細粒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主要由絹云母、白云母、黑云母、石英組成。云母和石英合計含量一般大于90%,含少量綠簾石,副礦物有磷灰石,金紅石、梢石、鋯石。礦物顆粒較細。中生代火山沉積凝灰巖:分部在礦區西南部,呈角度不整合覆蓋在變質基底之上。屬燕山早期巖漿活動的產物,巖石呈灰紅和灰綠色,火山碎屑狀結構,不明顯的流紋狀構造[2]。第四系:由殘坡積和沖洪積物組成,主要分布在山間溝谷中,厚度一般2~5m。
1.2構造
區內構造復雜。太古代晚期,受區域變質作用改造,區內巖石普遍發生塑性變形;變質表殼巖形成一系列小型揉皺和褶曲;變質深成巖和變質深成侵入體形成一系列透入性面理和片麻理;構造線總體走向為北北東。中生代晚期,該區巖漿活動強烈,伴隨響山巖體侵位,構造活動以脆性斷裂為主;區內變質表殼巖總體為一單斜構造[2],礦區內斷裂構造不甚發育,主要有兩條斷層,即F1、F2。
1.3巖漿巖
邊坡生態防護工程可持續發展探討論文
.前言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21世紀人類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也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為之不懈努力解決的焦點問題。基本建設的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不協調,導致了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生態破壞,同時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發展構成了威脅。因此,項目開發與環境保護兼顧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在工程建設中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是我們必須正視和認真對待的問題。
公路、鐵路、水利等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其工程規模大、項目多、涉及面廣,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邊坡,破壞了既有植被,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較大,以往通常采用單純的工程防護,如漿(干)砌片石、噴錨防護等,這些工程措施都導致原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滑坡、邊坡失穩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和工程問題。國家已經十分重視工程建設中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國務院下達了[2000]3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推進綠色通道建設的通知”,工程建設中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已提上議程,這對整個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
2.邊坡生態防護現狀
近十多年來人們開發出了多種既能起到良好邊坡防護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環境、體現自然環境美的邊坡植物防護新技術,與傳統的坡面工程防護措施共同形成了邊坡工程植物防護體系。
根據不同的邊坡土質條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可將邊坡植物防護技術分為:①人工種草護坡;②平鋪草皮護坡;③液壓噴播植草護坡;④土工網植草護坡;⑤OH液植草護坡;⑥行栽香根草護坡;⑦蜂巢式網格植草護坡;⑧客土植生植物護坡;⑨噴混植生植物護坡。各類邊坡植物防護技術的主要作用及應用條件各不相同。
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論文
論文摘要:簡要剖析了山區高速公路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概況、必要性、實施辦法、應運效果及存在問題,為工程管理、監理、設計、施工人員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山區高速公路
1公路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概況
(1)高速公路建設概況。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僅是交通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現代化的標志。自從1988年以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年通車里程超過4000公里,到2004年底通車里程超過3、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對高速公路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障高速公路的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交通部編制了《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由7條首都放射線和9條南北線、18條東西線組成,簡稱“7918網”,總規模約8.5萬公里,并于200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審議通過,標志著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山區高速公路的特點。我國山區分布地域廣闊,占國土面積70%以上,隨著公路建設發展,山區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我國山區地形條件困難,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病害多,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特點是橋隧多、路基高陡邊坡多、規模與投資大,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大。目前,國家對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成生態路、環保路、景觀路,與自然融為一體。
(3)山區高速公路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現狀。目前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是勘測、設計、施工三步曲。我國東南沿海是多山地區,路基高陡邊坡和隧道工程也比較多,由于山區地質復雜、地質病害多的客觀現實,在滑坡和高陡邊坡病害治理實踐中,開展了預設計(地勘資料)、高陡邊坡地質病害調查評估和防護加固工程方案。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地質條件的信息資料,設計跟蹤進行動態設計,調整修改,完善優化,然后進行旖工。在隧道工程中,根據圍巖類別的變化和不良的地質情況調整原設計,指導施工。總體來說,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仍處于一個摸索階段,尚無章可循。
裸露山體缺口整治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山體缺口工程品種
論文摘要:作者從深圳市裸露山體缺口綜合整治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實踐中,針對不同類型山體缺口探討綜合整治技術中的措施形式、生態恢復重要性。
裸露山體缺口是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現象,它對城市生態環境、城市景觀的影響極大,是城市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難點。以深圳市為例,據調查,全市裸露山體缺口達669個。全市面積2020km2,其密度為0.33個/km2。類似的情況在珠江三角洲都較普遍。形成裸露山體缺口的主要原因有2點:(1)在城市化過程中,各種基本建設項目例如修建公路、碼頭等,需要大量的石料,必須開山采石;(2)基本建設開挖山體遺留下來的邊坡。深圳市人民政府以深府[2002]55號《深圳市治理嚴重影響城市景觀的裸露山體缺口工作實施方案》公告全市,將其列入“十五”期間的重大項目。
對裸露山體缺口的整治,國內外尚無更多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對陡峭石壁的綠化更是難上加難、許多技術仍需要不斷地總結和提高。發達國家采用的噴混植生法和鋼筋砼框格懸梁法已經被深圳市裸露山體缺口整治工程所吸納。
1裸露山體分類
1.1分類的重要性
開挖地質條件完善設汁論文
論文摘要:簡要介紹了路塹高邊坡工程的動態設計。
論文關鍵詞:路塹高邊坡動態設計
1概述
規范一般認為,巖質邊坡高度大于30m,土質邊坡高度大于20m即為高邊坡。由于地質條件的隱蔽性、復雜性以及勘探測試條件的局限性,致使地質勘探和測試資料不可能全面揭示邊坡的本來面貌,加上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過多,使得這類間題的力學分析難度比較大,也很難與實際情況相符。而隨著邊坡施工的進行,地質狀況逐漸明晰,甚至會出現旁的未預料的地質清況。因此按照一般的設計模式:地質勘察一,力學分桿卜設汁一施工這樣的思路來進行高邊坡的設計是不完善的。它實際上是州種靜態的設計過程,并不能很好地舌應工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有時會大大增加投資,甚至會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極壞的社會影響。而這正是目前牙良多設計人員在邊坡設計時所采用白方法,其缺陷是明顯的。路塹邊坡的隱定性,與設訓是否合理,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設計是否合理,與所采用的工程措施能否與工程地質條件相適應有關。設計是在一定的工程地質調查,地質鉆探基礎上進行的,但因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加之地質工作的局限性,前期的地質調查和地質擬淑」工作并不能充分反映各個工點的地質情況,所以設計的工程措施有時不能和實際的地質條件相適應,這就需要在施工過程中,根據開挖所揭示的工程地質條件對設汁不斷修正完善。另一方面,在施工中運用各種手段收集有歲沙也質及施工工藝等相關資料,對保證邊坡的穩定十分重要。針對虎門威遠港口大橋接線工程路塹高邊坡工程的動態設計過程,探討高邊坡工程的一種動態設計模式。
2程地質概況
根據廣東省地質構造綱要圖,工程位于東莞斷凹盆地中南部邊緣外側的加里東構造層上,有一條北西向的推測斷層自本區紹呂艾;距邊坡北東5公里,為博羅大斷裂,走向北東。在早古生代,本區處于準地槽活動時期,區內沉積著砂泥質巖石。加里東運動使下古生界沉積產生強烈的褶皺,并拌有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的侵人。沉積巖和侵人巖都發生了強烈的區域變質作用,形成區內廣布的各種變質巖。根據鉆探揭示,邊坡區」創靈主要由下古生界基巖組成,未發現第四紀地層變動及錯位跡象。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高邊坡加固技術探析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逐漸增多。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除了保障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還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尤其是高邊坡防護問題。基于此,論文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高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和加固技術。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高邊坡加固技術;施工
1引言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高邊坡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并進行有效治理,從而保障施工人員的安全。通常采取加固技術來解決高邊坡問題,以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的順利開展,進而提高工程建設的總體質量。現階段,高邊坡加固技術有很多,為了加強高邊坡的穩定性,則需要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加固方法,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質量提供保障。
2影響高邊坡穩定性的因素
2.1地質結構因素。地質結構是高邊坡穩固的基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邊坡的穩定性。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建設過程中,如果在不規則的地形地貌上建立高邊坡,易導致高邊坡出現裂痕,相應的坡腳剪應力也會破壞高邊坡的主體結構,使得高邊坡出現不穩定現象,不利于工程的施工與建設。2.2自然環境因素。通常情況下,邊坡下方都存有豐富的地下水。在此種情況下,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支護結構會受到地下水的浸泡,長時間浸泡會導致結構的變形,從而影響高邊坡的穩定性。此外,降雨也會影響高邊坡的穩定,嚴重時會出現滑坡現象,即雨水會流入滑體結構,使得砂石和巖體的容積、質量增加,形成了天然的潤滑劑,使得高邊坡的抗剪強度降低和穩定性不強。2.3施工階段的影響因素。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工序繁雜的工程,在施工現場存在相對較多的臨時邊坡作業。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如果沒有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操作,易導致邊坡失穩的情況發生,比如,在開挖過程中,未及時進行支護工作;進行爆破作業時,安全作業距離較短等,均可能會造成邊坡的不穩定性。2.4人為因素。設計是施工的重要前提,其質量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施工質量。有些設計人員由于自身專業水平不高,使得高邊坡的設計不合理,比如,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工序,使得高邊坡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另外,在施工現場未進行生產生活用水的有效引流,使得大量水流入,給高邊坡主體結構造成一定破壞,甚至會引起滑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