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2 21:16: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讀寫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讀寫教學論文

語文讀寫訓練教學論文

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在教學中卻普遍存在著重讀寫而輕聽說的現象。究其原因,或是課時緊、讀寫任務重而難以顧及;或是受考試牽制,教學偏于應試。而作為語文教學,只培養學生“文”的讀寫,不重視“語”的聽說,其發展必然是不均衡的。作為一個相對完整的訓練體系,聽說與讀寫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相互制約、促進、遷移的關系,更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不可隨意偏頗、廢止。

首先,從系統論角度看,聽說讀寫是一個以思維為核心的相對完整的可調控系統。作為一個言語活動的心理過程,它們之間的聯系表現在內部語言(思維過程)與外部語言的相互轉換關系上。聽和讀是由外部語言到內部語言的轉換,說和寫是由內部語言到外部語言的轉換。在思維這一核心聯結中,“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馬克思語)。而聽說讀寫則在語言與思維的統一中構成了交錯相通的網絡系統。

其次,從信息論的角度看,聽讀與說寫是一個承載信息的雙向流動過程,人們通過口頭語言的聽和書面語言的讀輸入信息,在感知、理解和運用過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工、儲存、轉換,再用說(口頭語言)和寫(書面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即信息輸出。說寫對信息的編碼輸入與聽讀對信息的譯碼輸入彼此循環,構成了言語的雙向交流活動。

可見,無論是從系統論的角度,還是從信息論的角度,聽說讀寫都是一個有機的、互為促進的整體。葉圣陶先生就曾說過:“接受和發表,表現在口頭是聽(聽人說)和說(自己說),表現在書面是讀和寫。在接受方面,聽和讀同樣重要;在發表方面,說和寫同樣重要。”又說:“不善于聽未必善于讀,不善于說未必善于寫?!痹谂囵B學生的思維能力上,聽說讀寫可有異曲同工之效。人們在對聾啞人的思維發展的研究中發現,由于喪失了聽說能力,聾啞人的思維發展,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道德行為認識明顯低于健全人。因此,聽說能力的培養也是育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既然聽說讀寫之間存在著彼此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既然主要用于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教學活動與主要用于提高聽話和說話能力的教學訓練同屬于一個完整的系統,那么,也就只有使這些結構部分在發揮各自功能、相互配合的基礎上,才可能完成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這便為我們在現有課時緊、教學任務重的困難中,協調好聽說讀寫訓練的關系,尋求解決聽說訓練的時間和方法提供了某種啟示:即打破以往相對單一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程式,從提高語文能力的總目標出發,將聽說訓練與閱讀寫作訓練結合,在思維能力這一結合點上促成能力間的遷移、轉換。也就是說,在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的基本前提下,重新調配訓練的方式,以聽說訓練配合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讀寫教學和相關內容,選取聽說的內容和形式,以聽說促讀寫,以讀寫帶聽說,充分發揮聽說讀寫的對流作用。這樣,一方面能解決課時緊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部分解決聽說訓練所需的材料,更主要的則是促使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結構的合理化。

其實,聽說訓練與閱讀寫作教學結合并不難,這不僅因為它們有思維這一核心的聯結,還因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就離不開聽與說。但這里講的結合絕不僅僅是指在閱讀或寫作指導中學生對教師“教”的聽與答,而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有評價的聽說訓練同閱讀寫作訓練的交叉運用和協調統一。內容、重點不同,具體結合的形式亦有所不同。我們不妨將其分成四種簡單的對應關系,看一看在實施教學中具體的結合問題。

查看全文

高中讀寫技能英語教學論文

話題引入

話題引入就是在實際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使其快速進入課堂內容特定氛圍之中的一種行為。通過課前良好的話題引入,能夠有效地使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以及學習熱情得到提高,對課文讀寫活動產生強烈的興趣。而教師對學生實施的主要話題引入方式就是根據某一話題開展討論或者相關的讀寫活動等等。比如在對高中英語課程“Gettingajob”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在實際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同學生開展一項“你所知道的工作類型”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鼓勵學生將自己所知道的工作類型向全班同學進行介紹,從而使課堂在一開始就能夠擁有活躍的氣氛。而當所有同學都對自己所知道的工作發表見解之后,教師則可以向學生提出:大家已經所知道的工作類型有很多,那么如何獲取一個工作,從而自然地將同學焦點引入到課文的閱讀話題之中呢?

讀前預測

讀前預測是一項學生在對課文實際開始閱讀之前所應當準備的一項活動,其主要作用就是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的閱讀任務以及閱讀目標進行明確。而教師對學生開展讀前預測的有效方式就是通過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安排學生共同對課文中即將講到的內容進行預測,同時對本次課文有所聯系的背景知識進行準備,從而使學生自身可能存在的文化障礙以及語言障礙得以清除。比如在對高中英語課程“Thesecretofsuccess”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當課程閱讀活動正式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文章的首位段落以及標題快速瀏覽,并向其提問:Whatcanwelearnfromthearticle?以及Whatisthesecretofsuccess?通過這樣的問題形式,則能夠對學生文章閱讀前的推測能力進行培養,同時為其在對文章正式開展閱讀前做好準備。

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就是學生對本堂課程內容進行閱讀的過程,其包括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以及教師同學生之間共同對文章內容相互問答、理解的過程。其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快速的閱讀使學生對文章的大體思想有一個掌握,并對文章中的某些具體信息尋找、捕捉,同時根據文章的上下文語義對文章中存在的生詞開展推測,并對文章作者深層語義進行探討。而在讀寫技能整合教學模式中,其閱讀則通常以對文章的主要內容、篇章知識以及寫作技巧進行獲取為主要任務,而教師也應當根據閱讀的具體情況展開相關的寫作設計。比如在對高中英語課程“Helpingpeoplearoundworld”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向學生設置問題:“Whatarewaystohelpothers?”并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文章細節,把握文章大意。由于上述問題同學生即將閱讀的文章有著緊密的聯系,那么就需要學生在對文章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重要信息進行正確的提取。同時,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另一篇內容相似且結構更為清晰的文章,安排學生對這篇新文章瀏覽并回答問題:Whichwordsinthispassagecansupportauthor''''spointofview?當學生找到關鍵詞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篇章結構展開討論。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帶動學生共同朗讀課文,并在這個過程中將文章的重要詞組、語法向學生展開講解,從而為學生后續的討論環節以及寫作環節做好知識儲備。

查看全文

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論文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基本點,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是寫作的目的,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高中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確讀與寫之間的關系

閱讀與寫作在高中語文教學課程中占有著很大的比重,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也占有者很大的比重,這說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對于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想要將讀與寫在教學中結合起來,實現讀寫結合教學,首先就需要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找到閱讀與寫作在教學中能夠形成的促進作用,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教學中,由于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都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因此教師往往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開來,認為二者在教學上是矛盾的。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杜甫詩中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能夠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基礎,同時也可以學習閱讀作品中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水平[1]。而大量的寫作練習也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更能夠明白作者意圖,從而提升閱讀能力。二者雖然在教學中雖然分為兩部分,但實際上卻是一體的,教師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夠真正將讀寫結合策略運用到教學中來。

二、以閱讀教學滲透寫作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對與寫作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滲透。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作品中的修辭手法、經典句子、用詞、例子等有利于寫作知識技巧進行學習。教材或閱讀讀物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無論是在詞匯運用、修辭手法運用上,還是在行文思路、表現手法上都是十分考究的。教師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布局、細節運用等多方面進行思考,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還可以針對某一段落或句子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在語言運用等方面的優點。比如在白居易《琵琶行》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重點找出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盤”“刀槍鳴”“銀瓶乍破”等句子或詞,講解其在對琵琶聲音描寫上的優點,并引導學生化用到自己創作的文章中。其次,還可以對閱讀作品中的一些句子或詞匯進行積累,為之后的寫作練習提供素材,如《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記憶,并作為名句在寫作時進行使用。

三、以寫作教學鍛煉閱讀能力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改革斷想管理論文

有關語文教學改革的題目,不是做透,就是被做濫,老調子也無緒再彈。現在做大文章,都很講究功架,大家都重視功架,讀者則不勝其煩。在下不揣谫陋,愿意吃螃蟹,以斷想數片,作引玉之磚。

究竟什么是“人文素質”?現在許多同行也說不清。倘若說不清就去認真讀書,也好;可惜,有的人總是想當然,硬說中學教學中的“文科”等同于人文教學。尤其是對語文學科,誤解甚多,以為語文是人文科學的核心——本來這樣的恭維語文學科是讓人高興的事,可是語文被從“文化”割裂出來,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學科,則是讓人無法理解的事。

語文教學中如果不倡導一種自由精神,不能肯定這種自由精神在受教育者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不重視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進而不重視獨立人格的建立,那么無論語文教學改革忙多少年,變幻多少詞匯,喊出多少經驗,也只不過停留在廢科舉之后,辛亥革命之前那樣一個階段,根本還沒達到五四的水平。

有些教師除了翻翻教材教參之外終年不讀其他書,他們能把語文這樣最有靈性的科目上得學生厭惡,也真讓人佩服他們。他們竟然能那樣糟蹋語文學科的美!有不少語文教師,他們靠“死揪”(這個詞在江蘇流行。意為“不需要理性地拼命硬干”)能把高考分數弄上去幾分,付出的代價是——讓學生一輩子討厭語文。不熱愛語文的人是教不好語文的,也是學不好語文的。

語文教材要推陳出新,舊有的教材伴隨著一批中年教師走到了老年,也伴隨著一批青年教師步入了中年,更讓人傷感的,是伴隨著一批學生成了語文教師!前年秋冬全國性討伐語文教學時,有人曾用“誤盡蒼生”這樣的話控訴,很有幾分“聲聲淚,字字血”的模樣。如果語文考試最后的結果是把青少年學祖國語文的熱情全部打下去,讓學生一想到祖國語文的學習就頭疼,讓社會一說到語文高考試卷就當笑話講,這樣的“指揮棒”顯然是不是指方向的,是打人的。

一位教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那他的教學必然是照本宣科。現在不缺“本”——除了教參,還有“教案匯編”及“名師上課實錄”之類,現成的大菜全有出版社備齊侍候。這種現成菜多了,有的教師反而不會下筷子了。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同行連評別人的課也用教參和名師教案去框去套:凡是書上要求的,必須要一一體現,否則就是不合格課。如此剝奪個人的思考,教師就不再有個人風格,他的課也就沒有了個性。怕不怕?有人卻不怕,他們總是認為湮滅教學的個性不要緊,教師走上講臺,就不應當再有自己,其實,沒有教學個性,還侈談什么教學改革?這也許正是一些教師對某種“改革”缺乏熱情的原因之一。

查看全文

中教二級職稱述職報告

教學上,本人連續5年擔任初三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兼任初三語文學科教研組長。能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不斷汲取語文教育理論的營養,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充分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任現職以來,連續五年擔任初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考語文平均分和優秀率連續多年均名列學校前茅,負責的初三語文教研組也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研組。

本人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每年為分配來的新教師進行上崗前的教育培訓,每學期為三年未達標的新教師作講座、上示范課,熱情指導他們開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學工作。所指導的青年教師張建軍多年來先后被評為江陰市優秀班主任,*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參加江陰市領導干部教學大比武,榮獲二等獎;指導的青年教師余勇也已成為教學骨干,并且在宣傳工作中成績顯著,撰寫文章多次發表在《江陰日報》《江陰教育信息網》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擔任政教主任來,積極組織年級組長、班主任加強年級組、班集體建設,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堅持“熱情教育,積極引導,嚴格管理”三者并舉,學生行為規范低起點,嚴要求,勤檢查,切實做到管理時間無空隙,管理空間無空缺,管理環節無空檔,管理職責無空位,學校校風班風明顯好轉,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在本人積極組織下,學校有效開展了“感恩**”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和每年一屆的文化藝術節,積極邀請專家學者前來為學生或家長進行專題講座,計有:“知心姐姐”雜志社作了《關注孩子心靈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王翠華教授作了《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學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級學習法講座》等主題講座。20*年,本人負責組織的第二屆中小學生健康教育知識競賽獲省教育廳“優秀組織獎”,03年度、*年度學校獲江陰市安全文明先進單位。20*年度,學校被評為“*市德育先進學校”,20*—20*年連續四年獲得“全國中小學讀寫大賽優秀組織獎”。精心組織每年一次的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學生屢屢獲獎,為學校贏得較好榮譽。

在分管年級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體教師,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狠抓年級組建設,組內班風、學風積極規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個班級榮獲*市、江陰市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2位教師被評為*市優秀班主任,1位教師獲江陰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組內被評為鎮以上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占73.3%。所負責兩屆初三各四個班級,中考優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級。

在教科研方面,本人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是江陰市、*市、江蘇省教育學會會員。*年參加學校心理輔導員培訓并評為“培訓班優秀學員”。任現職以來,撰寫論文5篇。論文《淺論班主任的心理保健與調適》在20*年*市中小學優秀德育論文評選中榮獲中學(中師、中專組)三等獎,《刺激?交流?運用》榮獲20*年*市中學語文優秀教學論文大賽一等獎,論文《語文教學中自主心理品質的培養》、《語文教學中誠信品質的培養》、《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獲江蘇省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本人負責主持的《自主學習心理的實踐與研究》課題通過了省教育學會“十一五”課題的立項論證,《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實施的研究》已獲準為*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第一批立項課題。

對照今年中學高級教師評審條件,已全部符合,特提出申報。

查看全文

教育局學科建設活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學評價改革,努力營造和諧、快樂、有效的課堂,切實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二、工作要點:

1.2012年9月,區第五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評選及新課程培訓。9月下旬,組織教師參加在南昌舉辦的全省初中英語讀寫教學研討會及名師課堂展示活動。

2.2012年10月,九年級教學調研。

3.2012年11月中旬,期中考試。

查看全文

優秀教師申報材料9

回顧過去的路,是為了更好地走未來的路。

一、師德修養

作為一名基層的共產黨員,我能夠按照學校黨支部要求,認真履行黨員職責,團結廣大黨員和教師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平時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發揮黨員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模范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能夠堅持原則,自覺做到廉潔從教。本年度我的工作除擔任教導處副主任負責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教學宣傳外,還擔任二(7)班的語文、寫字教學工作兼負責畢業班的語文等工作。雖經常來往于本部和分校,我依然一如既往地關心、愛護我的教育對象,一絲不茍地去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工作,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2005年9月被市教育局評為“十佳”德育工作者,2006年6月被鼓樓區政府評為優秀黨員,被全校學生投票評選為“我最喜愛的教師”。

二、教育教學能力

作為一線教師,我努力通過寬泛閱讀豐富人生,增強底蘊,切實做到學高為師,帶領學生徜徉于古詩文誦讀的優雅意蘊中,力爭讓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喜歡上語文課,喜愛語文。所教班級成績位于年級前列。2006年3月面向全區青年教師進行班主任工作講座,受到好評。在江蘇省第七期教材培訓會上執教作文課。在不斷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致力于閱讀和作文的有效教學研究,語文教學注重情趣、注重感悟、注重積累、注重遷移、注重習慣,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營造出情致盎然的有效的語文課堂。參與學校國家級課題《研究型教師成長的實踐研究》并主持其子課題《五重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兼報區級課題),現已全部結題。

能堅持以教育教學為中心,深入教學一線聽課、上課,輔導青年教師袁媛成功執教省級研究課。輔導多位青年教師外出到手拉手學校送課。迎接省、市、區教研室來我校調研聽課。迎接濟南實小骨干教師代表團展示了近年來我校有效教學成果,不斷推進學校的有效教學。

查看全文

中學語文教學工作總結論文

中學語文教學論文-中學生的語文能力結構及其培養

人類在精神文化領域的活動絕大多數都是聽說讀寫活動,但并非都是語文活動。語言只是思維的工具,而不是思維的源泉。一個人只有在面臨與其思維能力相適應的內容,卻不能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聽說讀寫時,才是缺乏語文能力的表現。因此,語文能力應該是能夠滿足思維運行與發展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不是毫無限制的聽說讀寫能力。這就是說,語文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需要憑借一定的思維內容,從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思維能力的發展,但不可能替代和超越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語文學科之所以不是按學問性質劃分出來的具有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的學科門類,而只是以文選為教材的教學科目,就是因為它不是為培養學生專門的思維能力,而只是為學生獲取字詞語匯并借以訓練、培養其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而設置的。選文可以部分或全部抽換,其原因就在于選文的思維內容不是直接構成語文能力的要素,而只是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打開語文能力寶庫的工具。教學實踐早已充分證明,把課文內容看成語文能力結構的要素而使教師對其不遺余力地闡幽發微和條分縷析,是無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的。

閱讀學、寫作學、辭章學、語言學等等語文知識也不是直接構成語文能力的要素。它們雖有指導言語活動、加速語文能力發展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間接的、軟性的、有限的。懂得寫作理論,并不見得就會寫作,同樣,懂得語文知識并不等于就有了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只有經過無數次言語活動,積淀成個體自動的言語操作習慣的一部分,才成為語文能力的構成要素。由于語言是自由靈活和富有創造性的,因此,把語文知識看成語文能力結構的要素,從而使學生為學知識而學知識,反而會阻礙語文能力的發展。

因此,中學生的語文能力不是透徹理解和系統掌握課文內容和語文知識的能力,而是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以滿足思維運行與發展需要的聽說讀寫能力,它是由語言和對其正確熟練的操作行為構成的。

語言是詞匯與語法構成的系統,這是對世界所有語言的最一般概括。但不同語言的詞匯和語法的特點及其生成語文能力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漢語口語的單音成義和書面語一字一詞或一字一語素而字形孑然獨立的方塊形體,使“漢語語法沒有形態學和造句法這樣兩個部分”,完全“依靠語義、事理邏輯、約定俗成”來編織言語,[1]因而漢語各級言語單位的調配組合極其自由靈活,或者說漢語是有語無“法”的。[2]因此,漢語“運用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匯掌握的能力”[3],“對一個人來說,他所掌握的詞匯越豐富,他的認識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就越強”[4]??梢姡{大量而足夠的字詞語匯,對中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成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要積累豐富的語匯量卻不是容易的。這是因為成熟語文能力所需的語匯量不僅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且必須主要采用讀寫大量的言語作品這種分散學習的辦法來掌握,而分散學習語詞因重復率少容易遺忘。漢語的語素又具有強孤離性,更增加了大量積累詞匯的難度。

查看全文

縣第一中學高級教師事跡材料

@#$是@#$第一中學高級教師,昭通市語文教學研究會成員,云南省詩詞學會會員。無論在全縣教育界還是文藝界,他都是有較高知名度的知識分子。多年來,他在取得高中語文教學重大成就的同時,在文學創作和論文寫作方面也有了不俗成績,多次受到表彰獎勵。

教育是他的摯愛

@#$是一九八一年昭通師專中文科畢業分至鎮雄第一中學執教的,一干就是二十三年。他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愛,為上級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他本人年年被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今年@#$42歲,給人的印象是精神健旺,言談睿智,學者的儒雅中透出幾份干練與豁達,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與追求的人。走近他才知道,他也有著苦澀的人生經歷,童年遭遇之災,少年流落天涯,工作后受家庭之累?!扒啻弘y再,蘭亭已矣”。他沒有沉淪在喟嘆與抱怨中,默默地像一條老黃牛,埋首于他摯愛的教育事業。

他的命運曲線幾乎與共和國的生命之舟共沉浮。當“”的風暴肆虐時,他就失落于生活的底層,當社會生活向正確道路回歸時,他就浮出深淵。與其說他的成就是由于新時期的改革開放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毋寧說是因為災難性的經歷錘煉了他從不屈服于命運的堅強意志。

有人說,最有才華的歷史學家,即是那種總是用精血與激揚生命的情感去溫熱和再現曾經有過的歷史的那種人。優秀的教師當如是。家學的淵源和多年的勤學不輟,使@#$不僅擁有濃厚知識功底,更使他對知識的尊崇與膜拜根深蒂固。中外古今那些輝煌燦爛、閃耀著優秀人文精神光芒的優美文字,曾是他苦難歲月的精神支柱,他要以自己的才華與心血使更多的人受益。他在自己的生命舞臺——講臺,全付身心地投入進去了。@#$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言極其他。為此,他孤身窗前悉心備課,精益求精設置課堂教學,耐心細致指導課外閱讀,廢寢忘食配合校長抓學校工作,字斟句酌批閱學生習作,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步入文學殿堂,飽覽其間瑰麗奇異的景象,把愛和美播撒進學生心田,將知識的占有提升為精神的追求,形成了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九九八年任教班級155班高考平均93.98分,二OO一年任教班級174班高考平均103分,二OO四年任教班級194班高考平均113分。一分辛勞,一分收獲,二十三年的講臺生涯,每一次送走的學生成績都是全年級第一,每一次送走的學生中都有全縣甚至全市的狀元。今年高考全縣理科最高分596分就是他194班的學生。

他勤于思考也勇于實踐,將生活的體驗上升為理性的思考,誕生了一篇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將教學的體會上升為理論的探討,誕生了一篇篇優秀論文?!段鞑侩娏と酥琛钒l表在電力報上,《教師獨白》等20余篇詩歌也在市縣報上發表,《中學古典詩詞教學中的一點質疑》收入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一書,《淺析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被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委會評為二等獎,《語言教學幽默》發表在全國優秀教師論文集上。

查看全文

語文教學論文-談談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授”

語文教學論文

古人在論述文章寫法時,曾說“定體則無,大體須有”(金·王若虛《文辨》),又說“學文之事,可授受者,規矩方圓;其不可授受者,心營意造”(清·章學誠《文理》)。這些關于寫作的經驗之談,至今仍有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正如水隨容器賦形而本身卻并無定形一樣,文有法卻無定法。也正因為這樣,作文教學才愈顯得困難重重。曾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學生的作文是自己學會的,不是教師教會的。此話看似有理,但未免失之偏頗,因為它有意貶低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若照此邏輯推演,作文指導就成了多余。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細細體味起來,這句話本身就含有為達“不教”之目的必須有一個“教”之前提的意思。教師的作用在于“引路”、“開門”,路通了,門開了,登堂入室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該并且也無法代替。作文教學的關鍵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引路”、怎樣“開門”的問題。基于這點認識,下面就初中作文教學中“授”的角度,略陳管見。

一、初中作文教學可從傳授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

從根本上說,寫作不是知識,而是一種能力。但從知識與能力相互作用的關系來看,知識是能力發展的重要條件,學生的能力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而獲得的,離開了知識的傳授和學習,能力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踐也已證明,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是作文能力發展的重大障礙。所以,初中作文教學也可從傳授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入手。這些知識,即文章寫法的共性,也就是古人所謂的“大體”和“規矩方圓”,屬于“可授受者”。諸如如何觀察積累,如何審題立意,如何選材剪裁,如何布局謀篇,如何處理詳略,如何開頭結尾,如何銜接照應,如何敘事記人,如何寫景狀物……等等,這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作文時就敢于動筆實踐,就像學會了裁剪知識,給你一塊布料就敢下剪刀一樣。初中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其好處就在于對寫作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導與規范的作用,即使開始時可能顯得被動和生硬,也總比一味堵塞或任其泛濫要好得多。

初中生一般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記敘、議論、抒情等作文能力,根據能力對知識的掌握又起促進作用的原理,在初中階段,學習和掌握一些比較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也具有現實的可能性。

但是,眾所周知,作文課又最忌上成純理論色彩的知識課,那么這些寫作知識的傳授應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實現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