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理治基礎知識講稿
時間:2022-04-28 05:26:00
導語:綜合治理治基礎知識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公共基礎知識
綜治基礎知識講稿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提出歷史背景
大家可能都了解,建國后,我國社會治安狀況時好時壞,從年代初期到年代中期共有五次犯罪高峰,第一次犯罪高峰是在建國初期,峰頂為年,當年立案萬起。主要是舊政權的殘留分子對新政權的仇視、顛覆與破壞造成的,以普通刑事犯罪與反革命犯罪交織為特點,慣匪慣犯較多。從年到年,年發案數一直保持在萬~萬起,出現了社會安定的良好局面。第二次犯罪高峰發生在三年困難時期,峰頂為年,當年立案萬起,這次高峰主要是天災人禍引起的,以侵財犯罪居多,主要表現為盜竊糧食、耕牛、農具等生產資料,以及詐騙和投機倒把等。與第一次刑事犯罪發案高峰相比,盜竊案的比例從上升至,這說明了很大原因是來自貧困和饑餓,為能夠得到維持生活的最低需要。第三次犯罪高峰發生在期間。犯罪高潮在年達到峰頂,當年立案萬起。大量的犯罪行為是打著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的旗號,以打、砸、搶的形式出現,有強烈的政治運動的色彩。第四次犯罪高峰從年開始(立案萬起),年達到峰頂,當年立案萬起,,以強奸、流氓、搶劫、盜竊等騷擾型案件最為突出,~歲的青少年案犯占~。針對這種狀況,年月日,鄧小平同志在同公安部負責同志談話時,十分尖銳地指出:刑事案件、惡性案件大幅度增加,這種情況很不得人心。為什么不可以組織一次、二次、三次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戰役?正是在小平同志的親自指導下,全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也就是在年月,黨中央作出了《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同年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于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第五次犯罪高峰發生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擴大的情況下。進入年代,犯罪像洪峰一樣逐年上漲,年代中期發案率上升到年代前半期(年萬起)的八倍,而且居高不下。因此,在年月日至日,經黨中央批準,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喬石主持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經驗,明確了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并對各級黨委、政府提出了加強綜合治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同年三月年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分別作出《關于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
綜上所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經提出,也就是在第四次犯罪高峰后就提出來了,年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大分別作出兩個決定后,年中央綜治委又頒布了《關于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江西省也制定了相應的條例、辦法,如:《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年月日江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年月日江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修正,××年月日江西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一票否決權制實施辦法》等,使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道路。
二、正確理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概念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解決我國社會治安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唯物辯證法在治安工作上的具體運用,它要求人們在思考和處理社會治安問題時,要全盤考慮,瞻前顧后,統籌安排。反對對社會治安采取孤立、靜止、片面地思考和“單打一”的簡單做法。具體來說,所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其基本含義就是指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我們國家特有的政治優勢,動員和組織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實行公安、司法機關的專門工作和群眾工作相結合,各部門齊抓共管,各司其職,通力合作,運用政治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種手段,在“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改造”六個方面狠下功夫,預防和懲罰違法犯罪,教育改造違法犯罪的人,積極消除產生違法犯罪的原因和條件,建立良好穩定的社會治安秩序,保障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保護人民安居樂業,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特點
從上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基本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綜合治理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領導力量的高度集中統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一項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社會各個方面,層次多、環節多。綜合治理這一特點,必須由我們黨和政府實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有效地進行號召、組織、領導和協調把各系統、各部門、各單位的力量統一組織起來,做到齊抓共管,通力合作,使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得以認真貫徹落實。
第二、參與治理的主體的廣泛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參與主體,包括全社會的各種組織、各種力量和各個單位。從組織看,有政黨組織、政府組織、經濟組織、文化教育科研組織和群眾組織。從力量看,有國家政權的力量和全體人民群眾的力量。從單位看,有上至中央、省市自治區,下至街道、鄉村的各個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其實質就是組織和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全體人民群眾的力量治理社會治安。
第三、治理方法的整體性、綜合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調整體觀念。要求把社會各方面工作協調起來、綜合起來,各種力量組織起來擰成一股繩,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各種措施配套銜接,全面發揮其整體功能。達到治理社會治安的目的。整體、綜合與協調是綜合治理的靈魂和生命。
第四、治理手段和層次、環節的多樣性。由于社會治安問題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綜合癥”。這就決定了治理手段、層次和環節的多樣性。從手段上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手段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思想的、文化的、教育的、法律的等。從層次上看,綜合治理工作的層次包括公安政法機關的專門工作、社會的群眾工作、思想、文化教育工作和社會管理工作以及公民的整體素質的提高等。從環節上看,綜合治理的環節包括打擊懲治違法犯罪,預防違法犯罪,教育改造違法犯罪分子。
第五、治理內容的鮮明階級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無論其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還是工作范圍、治理的手段、措施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社會治安縱使治理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保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果,進一步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維護良好的治安秩序,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議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因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方針,只有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得以產生,而資本主義國家是無法辦到的。
第六,治理工作的長期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社會上還會存在產生違法犯罪的土壤和誘發違法犯罪的各種因素。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我國社會治安將面臨極其復雜的形勢。以刑事犯罪來說,犯罪的主體、犯罪侵犯的客體、犯罪手段、犯罪方式、犯罪形態,乃至犯罪類型,都將比過去更加復雜。至于各種治安案件,治安事件,治安災害事故,也無疑將會增多,且呈現復雜化。因此,必須堅持不懈地對社會治安進行綜合治理。
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基本任務
《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第四條規定:(一)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查禁各種治安違法行為;(二)加強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健全治安防范控制體系;(三)排查調處民間糾紛,消除不安定因素;(四)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進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鼓勵公民自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六)建立群防群治隊伍,開展基層安全創建活動,發動和組織社會公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七)教育、改造和挽救違法犯罪人員,做好刑滿釋放、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管理和幫教工作,指導和幫助其就業或者再就業。
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必須持堅的方針和原則
《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第三條規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必須堅持打擊和預防相結合,以預防為主的方針;遵循依法治理、誰主管誰負責、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地方和系統相結合以地方為主的原則(屬地管理的原則)。
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組織機構及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