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測常識判斷刑法基本常識二

時間:2022-12-14 08:47:00

導語:公考行測常識判斷刑法基本常識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考行測常識判斷刑法基本常識二

第二章犯罪概說

第一節犯罪的概念

一、社會危害性:是指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侵犯性。

特點:1、是質與量的統一;2、在內部結構上是主客觀的統一;3、是相對穩定與變易性的統一;4、是客觀性與可知性的統一。

二、刑事違法性:是違反刑法的行為。不僅指分則。有二種情況:直接違反刑法規范;違反其他法律規范但情節嚴重進而違反了刑法。

特點:1、與社會危害性是統一的;2、是法機關認定犯罪的法律標準。

三、應受刑罰處罰性:1、只要刑法沒有對其規定刑罰就不是犯罪;2、不是任何犯罪行為都會受到刑罰。

第二節犯罪的分類

一、理論分類:(一)重罪與輕罪:以法定刑為標準,法定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為重罪。(二)自然犯(刑事犯)與法定犯(行政犯):以明顯違反倫理道德為標準。(三)隔隙犯與非隔隙犯:1、隔隙犯:是指在實行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時間的、場所的間隔的犯罪。(隔時犯、隔地犯)。2、非隔隙犯:是指在實行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沒有時間的、場所的犯罪。但與即成犯不是等同概念。

二、法定分類:

(一)國事犯罪與普通犯罪:國事犯罪是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即第一章。

(二)身分犯與非身分犯: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要件或者刑罰加重、減速輕的法定事由的犯罪。1、真正身份犯: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要件因而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2、不真正身份犯:指特殊身份不影響定罪但影響量刑的犯罪。

(三)親告罪與非親告罪:親告罪是指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第九十八條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

(四)基本犯加重犯與減輕犯:1、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減輕情節的犯罪。2、加重犯:是指刑法分則條文以基本犯為基礎規定了加重情節與較重法定刑的犯罪(分為結果加重犯、情節加重犯)。3、減輕犯:是指刑法分則條文以基本犯為基礎規定了減輕情節與較輕法定刑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