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兩會精神
時間:2022-10-29 02:27: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兩會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回顧
2014年3月14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3月13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批準了這個報告。
報告全文約20140字,共分三個部分:(一)2014年工作回顧;(二)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三)2014年主要任務。
報告指出,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6%以內;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4%左右;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報告指出,2014年的政府工作,要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面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要著力抓好七方面工作: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提高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
>>報告摘要
一、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
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克服困難,戰勝挑戰。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來自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來自已經制定并實施的應對挑戰、著眼長遠的一系列政策舉措;來自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中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來自充裕的資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要素支撐;來自運行穩健的金融體系、活力增強的各類企業和富于彈性的宏觀調控政策;來自改革開放30年建立的物質、科技基礎和體制條件;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和制度優勢、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全國上下促進科學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來自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發憤圖強的偉大精神力量。只要我們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一定能夠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夠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深化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把握好以下原則:
一是擴內需、保增長
堅持把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作為宏觀調控最重要的目標,把擴大國內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長期戰略方針和根本著力點,增加有效需求,加強薄弱環節,充分發揮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
二是調結構、上水平
堅持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變壓力為動力,堅定不移地保護和發展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后產能,整合生產要素,拓展發展空間,實現保增長和調結構、增效益相統一,增強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發展后勁。
三是抓改革、增活力
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根本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造活力。
四是重民生、促和諧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越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進增長與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2014年主要任務
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全面實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總額4萬億元的兩年投資計劃,其中中央政府擬新增1.18萬億元,實行結構性減稅,擴大國內需求;大范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競爭力;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支撐,增強發展后勁;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以實施一攬子計劃為重點,今年要著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要堅持靈活審慎的調控方針,提高宏觀調控的應變能力和實際效果,盡快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這是擴大內需最主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經濟增速放緩、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必然會使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為刺激經濟增長、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資和政府支出。為彌補財政減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7500億元,比上年增加5700億元,同時國務院同意地方發行2014億元債券,由財政部發行,列入省級預算管理。全國財政赤字合計95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在3%以內,雖然當年赤字增加較多,但由于前幾年連續減少赤字,發債空間較大,累計國債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20%左右,這是我國綜合國力可以承受的,總體上也是安全的。
二是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推進稅費改革。采取減稅、退稅或抵免稅等多種方式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增強微觀經濟活力。初步測算,今年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落實已出臺的中小企業、房地產和證券交易相關稅收優惠以及出口退稅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可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
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對重點領域投入,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是改善金融調控。保證貨幣信貸總量滿足經濟發展需求,廣義貨幣增長17%左右,新增貸款5萬億元以上。
二是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信貸投向的監測和指導,加大對“三農”、中小企業等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切實解決一些企業融資難問題。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企業的貸款。
三是進一步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證資金渠道暢通。充分發揮各類金融機構的優勢和特點,創新和改進金融服務,滿足合理資金需求,形成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合力。
四是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各類金融企業都要加強風險管理,增強抵御風險能力。處理好金融創新、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的關系。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和管理,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要加強產業、貿易、土地、投資、就業政策與財政、貨幣政策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形成調控合力。
-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建筑質量問題
- 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交通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