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點評一
時間:2022-01-17 09:28:00
導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點評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作出如此判斷。
改革開放30年來,國人已經習慣于經濟飄紅、收入增加,這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受挫的同時深感意外、迷惘。危機面前,是做隨波逐流、枯坐等待的旁觀者,還是逆勢而上、奮發有為的抗爭人?這個擺在政府、企業以及民眾面前的現實命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出回答。
危機面前,政府責無旁貸。國際金融危機給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領導干部更要早調研、早謀劃、早打算、心中有數,多做化危為機的事,多做維護群眾利益的事。
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的措施,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工作要求,迅速研究落實了一大批重大項目。在各地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的努力過程中,如何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好鋼用在刀刃上”,避免鋪張浪費,是各級黨委、政府急需高度關注的課題。各級政府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集中財力保重點,做勤儉辦一切事情的表率。
面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各級政府更要冷靜客觀研判形勢,及時采取對策,調整步伐,捕捉機遇,努力開辟發展新天地。中央政府從宏觀上密集推出了投資4萬億元、給困難群體發補貼、鼓勵“家電下鄉”等一系列舉措,現在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執行好政策。我們看到,有的地方推出消費券、旅游消費券、購房補貼等新招,鼓勵百姓消費;有的城市提出“創業之都”的構想,在降低企業注冊門檻、信貸融資、廠房租賃等方面推出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返鄉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等“草根創業”。采集者退散
危機令國內一部分企業受傷很深。然而,令人振奮的是,一批有競爭力有膽識的企業不僅沒有倒下,反而憋足勁,將目光放得更遠。危機面前,有的企業緊抓機遇,參與世界范圍內的并購、重組,把發展目標從追隨者調整為行業的領跑者;一些有眼光的企業抓住海外優秀管理、技術人才回流的機會,樹起招兵大旗廣攬人才;有的企業高管振臂高呼,提出2014年自己只拿“一元錢年薪”;有的企業則承諾在此輪危機結束前,不裁員、不降薪。這些企業的所作所為,頗具前瞻,表現出強烈的社會擔當,贏得社會廣泛贊譽的同時,也必將刺激企業職工的忠誠度,從而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危機波及最廣泛的是普通民眾。其中受沖擊最直接的無疑是因企業停產或倒閉而導致返鄉的眾多農民工。據最新測算,目前已經約有兩千萬農民工由于經濟不景氣失去工作或者還沒有找到工作而返鄉,占外出就業農民工總數的15.3%。挑起中國幾億農家生存重擔、改變中國鄉村面貌的主要依靠力量的農民工,向來工薪待遇較低,工作環境較差,勞動強度很大。然而危機發生后,我們從身邊接觸的農民工身上看到,他們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更多地苛責企業、政府,而是默默地走進當地政府組織的免費技能培訓班,提升自己求職能力,還有的準備利用打工多年積累的資本和能力,回鄉創業。農民工用他們孱弱的臂膀,分擔著危機給中國造成的危害,他們所展現出的對苦難的擔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絕處求生的應變能力,可謂熠熠生輝。他們身上體現出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意志,可讓每一個社會群體從中得到啟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華民族從來都有在危機面前永不屈服的傳統。正是在應對重重挑戰中,中華民族表現出和衷共濟、自強不息的優秀品格,成為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力。
總理說,“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還要貴重”;深陷困境的企業主則說,“只要企業能夠活下去,走的人一定還能回來”。這些信息傳遞出的,是中國人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是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的無窮動力。經過30年改革開放洗禮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始終抱定必勝信念,有改革開放30年強大的物質財富和改革經驗作基礎,有潛力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做靠山,只要社會各界心往一起使、勁往一起擰,中國人沒有理由丟失戰勝這場危機的“自信力”。
-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點評二
- 下一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