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版廣東省申論考前沖刺試卷含答案_作品侵權案

時間:2022-05-01 05:58:00

導語:科技版廣東省申論考前沖刺試卷含答案_作品侵權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版廣東省申論考前沖刺試卷含答案_作品侵權案

1.申論考試,與傳統作文考試不同,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對表達能力并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后按申論要求依次作答,答案書寫在指定位置。

二、資料

1985年1月18日,河北省《秦皇島日報》發表了長篇通訊《薔薇怨》(該文《人民日報》于1985年3月2日予以轉載),對原撫寧縣農機公司統計員王發英與不正之風斗爭的事做了報道。之后,上訴人劉真根據一些人的反映,認為該文失實。劉真自稱“為正視聽,挽回《薔薇怨》給撫寧帶來的嚴重困難”,于1985年9月撰寫了“及時紀實小說”——《特號產品王發英》。文章聲稱“要展覽一下王發英”,并使用“小妖精”、“大妖怪”、“流氓”、“瘋狗”、“政治騙子”、“扒手”、“造反派”、“江西出產的特號產品”、“一貫的惡霸”、“小辣椒”、“專門的營私者”、“南方怪味雞”、“打斗演員”等語言,侮辱王發英的人格,并一稿多投,擴大不良影響,使王發英在精神上遭受極大痛苦,在經濟上受到損失。

劉真將她的作品,投送幾家雜志編輯部。《女子文學》以《好一朵薔薇花——“特號產品王發英”》為題,發表在該刊1985年第12期上,發行50835冊,付給劉真稿酬220元。《法制文學選刊》以《好一朵薔薇花》為題,全文轉載了上述作品,發行478000冊,付給《女子文學》編輯部編輯費80元,付給劉真稿酬159元。《江河文學》編輯部將劉真作品原稿內容做了某些刪節后,以《特號產品王發英》為題,發表在該刊1986年第1期上,發行1000冊,付給劉真稿酬130元。《文匯月刊》編輯部將劉真原稿中王發英的姓名和地名做了更改,對部分侮辱性語言做了刪節,以《黃桂英浮沉記》為題,發表在該刊1986年第1期上,發行12萬余冊,付給劉真稿酬192元。

為此,原告王發英向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認為劉真和發表、轉載劉真作品的《女子文學》等四家雜志編輯部,侮辱了她的人格,侵害了名譽權,并造成了嚴重后果,要柬劉真及四家雜志編輯部承擔法律責任,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劉真答辯認為,她的作品內容系采訪而來,如實報道了王發英的真實情況,并未侵害原告的名譽權。《女子文學》編輯部答辯認為,他們在刊登劉真作品前,對作品內容進行了核實,根據文責自負精神,不應承擔民事責任。《文匯月刊》編輯部答辯認為,采用劉真作品時,已將原題改為《黃桂蘋浮沉記》,對作品中的人名、地名、部分侮辱性語言、內容進行了刪改,以藝術虛構的小說形式發表,沒有侵害王發英的名譽權,不應承擔法律責任。

《法制文學選刊》編輯部、中國水利電力文學藝術協會均未作答辯,經兩次合法傳喚亦未到庭。

根據上述事實,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劉真利用自己的作品侮辱原告王發英的人格,侵害她的名譽權;而且將作品投給幾家雜志編輯部發表,進一步擴散侵害原告名譽權的影響。劉真的上述行為,給原告及其家屬在精神、工作和生活上造成嚴重后果,在本案中應負主要責任。

被告《女子文學》編輯部在發表劉真作品時,對文中侮辱性內容不僅未予刪節,而且增配貶損原告名譽的標題和插圖,擴大了不良影響,其行為侵害了原告的名譽權,造成了嚴重后果,在本案中應負主要責任。

被告《法制文學選刊》編輯部,轉載了劉真的上述作品,發行數量較大,影響面較廣,侵害了原告王發英的名譽權,應負相應的責任。

被告中國水利電力文學藝術協會所屬的《江河文學》編輯部,發表了劉真的上述作品,侵害了原告王發英的名譽權。但發行數量較小,并向原告進行了賠禮道歉,應負一定責任。被告《文匯月刊》編輯部,發表了劉真的上述作品,侵害了王發英的名譽權。但發表時更改了作品的題目和原告的姓名,刪去了部分侮辱性語言,影響較小,應負一定責任。

根據上述事實和各被告的責任,原告王發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償損失,是合理的,應予支持。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各被告應分別承擔民事責任。

據此,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于1988年10月27日判決:

被告劉真、《女子文學》、《法制文學選刊》、《文匯月刊》編輯部及中國水利電力文學藝術協會應承擔侵害原告王發英名譽權的責任,停止侵害,并在原發表侵害原告名譽權作品的刊物上,刊登道歉聲明(道歉聲明須經法院審核),為王發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鑒于《江河文學》已經停刊,可免除中國水利電力文學藝術協會此項責任。

被告劉真賠償王發英1400元;被告《女子文學》編輯部賠償1000元;被告《法制文學選刊》編輯部賠償500元;被告中國水利電力文學藝術協會賠償400元。

一審宣判后,被告對真、《女子文學》編輯部不服一審判決,以他們沒有侵害王發英的名譽權,不承擔侵害名譽權的法律責任為理由,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摘自《案例分析》)

三、申論要求

1.請用不超過1如字的篇幅,概括出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20分)

---------------------------------------------------------------------------

---------------------------------------------------------------------------

2.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人員的身份,用不超過350宇的篇幅,提出解決給定資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要有條理地說明,要體

現針對性和可操作性。(30分)

---------------------------------------------------------------------------

---------------------------------------------------------------------------

3.就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似標題進行論述。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50分)

---------------------------------------------------------------------------

---------------------------------------------------------------------------

四、參考答案

1.答案提示

劉真、《女子文學》、《法制文學選刊》、《文匯月刊》編輯部及中國水利電力文學藝術協會因侵害王發英名譽權,被起訴到石家莊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法院判決各被告停止侵害,并在原發表侵害原告名譽權作品的刊物上,刊登道歉聲明(道歉聲明須經法院審核),為王發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并分別承擔一定數量的經濟賠償。一審宣判后,被告劉真、《女子文學》編輯部不服一審判決,向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s

2.答案提示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

上訴人劉真撰寫的《特號產品王發英》一文,多處使用侮辱性語言,侮辱王發英的人格,并一稿多投,在社會上擴大了不良影響,侵害了王發英的名譽權。上訴人《女子文學》編輯部和原審被告《江河文學》編輯部、《文匯月刊》編輯部、《法制文學選刊》編輯部,分別發表、轉載了劉真的上述作品,侵害了王發英的名譽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并無不當。劉真及《女子文學》編輯部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據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3.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