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第十六套科技文獻版行政職業能力第四部分 常識

時間:2022-04-30 05:28:00

導語:06年第十六套科技文獻版行政職業能力第四部分 常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6年第十六套科技文獻版行政職業能力第四部分 常識

第四部分常識

請你從每道題四個可供選擇的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并在答題紙上將相應題號下面

的選項涂黑。

76.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的起點是:

A.輪船招商局的創辦

B.天津電報總局的開設

C.開平煤礦的興辦

D.安慶軍械所

77.現階段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包括:

A.宏觀經濟調控

B.提供公共產品服務

C.市場監管

D.經濟計劃控制

78.社會主義社會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大體平衡是指:

A.消費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單位對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B.生產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C.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量和實物量之間的平衡

D.社會可供購買的商品總量與社會有支付能力購買的商品總量之間的平衡

79.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是:

A.生產資料市場B.勞動力市場

C.商品市場D.資本市場

80.社會保障中的最大項目是()支出:

A.社會福利B.社會救助

C.社會保險D.社會優撫

81.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培育市場體系B.轉變政府職能

C.價格體系改革D.國有企業改革

82.甲市居民陳某在乙市出差期間被乙市公安局誤認為盲流收容遣送至丙市。乙市地方

性法規規定,對收容遣送不服提起訴訟的人須先申請行政復議。陳某決定向甲市法院起訴,甲

市法院應按下列哪個選項處理?

A.受理此案

B.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陳某先向乙市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C.移送乙市法院管轄

D,移送丙市法院管轄

83.下列哪個選項的法規或條例或法律不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即可生效?:

A.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B.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單行條例

D.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例

84.行政機關對于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時,在證據可能滅失的情況下,,下列

選項哪個是錯誤的

A.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封存證據

B,經行政機關集體討論決定,可以先行扣押證據

C.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證據

D.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提存證據

85.犯罪的客體是:

A,犯罪行為所侵犯的人身

B.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物

C.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

D.犯罪行為所侵害的對象

第四部分常識

請你從每道題四個可供選擇的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并在答題紙上將相應題號下面

的選項涂黑。

76.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的起點是:

A.輪船招商局的創辦

B.天津電報總局的開設

C.開平煤礦的興辦

D.安慶軍械所

77.現階段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包括:

A.宏觀經濟調控

B.提供公共產品服務

C.市場監管

D.經濟計劃控制

78.社會主義社會保持總需求與總供給之間的大體平衡是指:

A.消費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單位對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B.生產資料的總供給與生產資料的總需求之間的平衡

C.社會總產品的價值量和實物量之間的平衡

D.社會可供購買的商品總量與社會有支付能力購買的商品總量之間的平衡

79.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是:

A.生產資料市場B.勞動力市場

C.商品市場D.資本市場

80.社會保障中的最大項目是()支出:

A.社會福利B.社會救助

C.社會保險D.社會優撫

81.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培育市場體系B.轉變政府職能

C.價格體系改革D.國有企業改革

82.甲市居民陳某在乙市出差期間被乙市公安局誤認為盲流收容遣送至丙市。乙市地方

性法規規定,對收容遣送不服提起訴訟的人須先申請行政復議。陳某決定向甲市法院起訴,甲

市法院應按下列哪個選項處理?

A.受理此案

B.裁定不予受理并告知陳某先向乙市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C.移送乙市法院管轄

D,移送丙市法院管轄

83.下列哪個選項的法規或條例或法律不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即可生效?:

A.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B.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單行條例

D.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例

84.行政機關對于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時,在證據可能滅失的情況下,,下列

選項哪個是錯誤的

A.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封存證據

B,經行政機關集體討論決定,可以先行扣押證據

C.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證據

D.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提存證據

85.犯罪的客體是:

A,犯罪行為所侵犯的人身

B.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物

C.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主義的社會關系

D.犯罪行為所侵害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