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最后沖刺預測試題答案

時間:2022-12-21 08:32:00

導語:國考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最后沖刺預測試題答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考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最后沖刺預測試題答案

參考答案

常識判斷

1.【答案】:D

【解析】:王某雖然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及報酬等純法律上純受益的行為有效,無須經其監護人同意,所以本題選D,王某無須經其監護人同意即可獲得此獎金。

2.【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效力未定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撤銷民事行為的區分。

(1)效力未定民事行為,指行為有效或無效處于不確定狀態,須經有關第三人承認才有效的民事行為。主要有①在未經其法定人同意情況下,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超越其行為能力范圍的民事行為。②無權處分行為③無權行為④自己或雙方行為⑤未經債權人同意的債務轉移行為

(2)無效的民事行為主要有①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②惡意

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④損害社會公共利益;⑤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3)可變更、撤銷的民事行為①因受欺詐、脅迫、乘人之危實施民事行為;②因重大誤解實施民事行為;③內容顯失公平民事行為。本題中王某顯然是乘人之危實施民事行為,但不是無效,而是可變更與可撤銷的民事行為。

3.【答案】:B

【解析】:關于公務員的回避要求有

(1)職務回避:公務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擔任雙方直接隸屬于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職務,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和財務等工作;性質特殊,需要變通執行任職回避的,由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

(2)地域回避:公務員擔任鄉級機關、縣級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應實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業務回避:公務員執行公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回避:(一)涉及本人利害關系的;(二)涉及與本人有本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所列親屬關系人員的利害關系的;(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

(4)離職回避: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不適用于被辭退或開除的公務員),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后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并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本題中違法所得應當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而不是人事部門沒收。

4.【答案】:C

【解析】:子公司具備法人資格;分公司是公司的組成部分,不具有企業法人的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十萬元。股東應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一個自然人只能投資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所以本題正確的只有C。

5.【答案】:D

【解析】:留置權:指債權人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承攬合同占有債務人的財產,在債務人不按合同的期限履行債務時,有權留置該財產,并就以該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留置權僅在保管合同、運輸合同、承攬合同中才可能存在,因此本題選D。

6.【答案】:A

【解析】: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造成重大損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1)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2)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3)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所以本題選A,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

7.【答案】:D

【解析】:《公務員法》有關規定,公務員不得從事營利性行業且不得在企業兼職。

8.【答案】:B

【解析】:本題是物件至人損害責任,適應的是過錯推定原則,管理人或所有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物件至人損害具體包括:①建筑物其他設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②人工建造的構筑物因維護、管理瑕疵致人損害的。③堆放物品滾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損害的。④樹木傾倒、折斷或者果實墜落致人損害的。本題中是建筑物上的擱置物墜落致人損害,所以應當由房屋所有人李某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9.【答案】:C

【解析】:教唆犯沒有獨立的罪名,教唆別人犯什么罪,對教唆犯就定什么罪。正常情況下,甲唆使已滿18周歲的乙騙取他人財產6000元和搶劫他人財產5000元,則甲的行為應構成詐騙罪和搶劫罪,但由于而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僅對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負刑事責任,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甲已滿15周歲但不滿16周歲,所以僅對教唆他人搶劫行為構成犯罪,選C。

10.【答案】:C

【解析】: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本題中甲潛入本單位財務室已經著手撬保險柜,忽聽門外有人走動,由于認為被發現這個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應該選C。

11.【答案】:D

【解析】: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要求必須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實施,本題中強奸行為已經結束,不法侵害不是正在進行,所以不能實施正當防衛。本題也不可以選B,因為防衛過當也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只是防衛的程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12.【答案】:B

【解析】: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本題中主體,手段都符合貪污罪的特征。

13.【答案】:D

【解析】: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可以制定憲法和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可以制定法律,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所以本題選D。

14.【答案】:D

【解析】:國稅局是垂直管轄,復議機關只能是其上一級機關,所以應當由市國稅局市上一級機關省國稅局當復議機關,選D。

15.【答案】:A

【解析】: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包括:(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3)第三人致害;(4)精損害不賠償;(5)只賠償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不賠償。(6)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如不可抗力致害等;B是個人行為,C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D是不可抗力,所以BCD都不屬于國家賠償范圍。

16.【答案】:C

【解析】:行政機關可以委托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行為,被委托的組織行使權利必須以委托機關的名義作出,責任也由委托機關承擔,本題中市節水辦受市公用事業管理局的委托對某企業進行了處罰,所以責任也由委托機關市公用事業管理局承擔。

17.【答案】:A

【解析】:貪污罪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職務侵占罪指非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有,數額較大的行為。所以兩罪最明顯的區別是犯罪主體不同。

18.【答案】:C

【解析】: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只有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時,經人民法院準許,被告才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所以本題選C,一般情況下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人都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19.【答案】:B

【解析】: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所以本題選B。

20.B

21.C

22.B

23.A

24.C

25.言語:

26.A[解析]這段文字是在贊揚我國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在災難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的精神。因此,要選一個褒義詞。“結果、結局”是中性詞。“后果”是貶義詞。答案為A。

27.D[解析]“應接不暇”與“目不暇接”為一對近義成語。前者原指一路上風景優美,看不過來,后來也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無法接待應付;后者指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結合詞義,再根據句意,①句適合用“目不暇接”,③句適合用“應接不暇”。“琳瑯滿目”與“美不勝收”也是一對近義成語,前者比喻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工藝品),后者更傾向于表達一種整體的美感,可見后者包含的意思比前者多一層。結合詞義,再根據句意,②句填入“美不勝收”,④句填入“琳瑯滿目”比較恰當。

28.C[解析]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千方百計: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結合題意,第一空應選“千方百計”。投鼠忌器: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現常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打草驚蛇:打在草上卻驚動了蛇。比喻做事泄密而驚動對方。結合題意,第二個空應選“打草驚蛇”。因此選C。

29.B[解析]道貌岸然: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現常用來形容故作正經,表里不一之狀。用于貶義。一本正經:原指一部正規的經典,后形容態度嚴肅莊重。結合題意,第一空選“一本正經”。不脛而走,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不翼而飛,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丟失。很明顯,第二個空應選“不翼而飛”。本題選B。

30.D[解析]很明顯,第一句和第二句肯定不是因果關系,因此排除AB。第一句和第二句也不可能構成并列關系,“反對”的只是“和親”,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因此,C項排除。應該選D。

31.C[解析]希冀,是希望的書面語。希求,希望和要求。這兩個詞是中性詞。而從“妄想”一詞可知,空白處要填的詞語具有一定的貶義。希圖,心里打算著達到某種目的(多指不好的)。企圖,圖謀,打算。“企圖”的貶義色彩要比“希圖”的更重一些。文段寫的是祥林嫂只是要講阿毛的故事而已,并沒有特別的不可告人的企圖,因此選貶義色彩不那么重的“希圖”。答案為C。

32.C[解析]發奮,指振作起來,如發奮努力、發奮有為等。發憤,指決心努力,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等。發奮強調精神振作;發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產生向上的內動力。文中沒有體現蘇老泉精神受到刺激,因此選“發奮”。緒言,也稱緒論,是學術論著開頭說明全書主旨和內容等的部分。序言,也叫敘言,序文,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中。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宗旨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內容。能作為全書的綱的部分,應該是“緒言”。因此,本題選C。

33.A[解析]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決定,使完全確定下來,常與政策、法令、方針、路線等搭配。制訂,偏重于從無到有的創制、草擬而后的訂立,常與計劃、方案等搭配。策劃,側重與籌劃,謀劃的過程。建立,指開始成立話哦開始產生,開始形成。題目中指的是一項制度,應該選A。

34.B[解析]權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利和享受利益(與義務相對)。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或者一定職責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偶爾,指有時候,跟“經常”相對。偶然,指事情發生意外,跟“必然”相對,而且還可以用作形容詞。根據題意,本題應選B。

35.C[解析]驅趕,重在趕走;驅使,重在讓別人做事。蔓延,形容項蔓草一樣不斷向周圍擴展。曼延,形容連綿不斷。結合題意,應選C。

36.C[解析]:“過程”只能用長短來修飾,因此,第一個空選“短促”。排除AD。“急促”強調的是一種情態,用來形容人,不可以用來形容事。因此,排除B,選C。空穴來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與題意吻合。

37.C[解析]聳人聽聞,聽了使人震驚。多指故意說夸大或驚奇的話,使人震驚。駭人聽聞,使人聽了極為震驚。這兩個詞雖都有聽了使人震驚的意思,但其區別在于,用“聳人聽聞”時,所說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實,說者的目的就是要使入震驚;用“駭人聽聞”時,發生的事是事實。山西的“假酒案”,是事實,沒有夸大其詞,所以只能用“駭人聽聞”,而不能用“聳人聽聞”。歧視,指不平等地看待。忽視,是指不重視。蔑視,是指輕視,小看。題意是說男女公平的問題,因此應選“歧視”。答案為C。

38.B[解析]和“重視”對應的,應該是“輕視”。溶解,是指一種物質均勻分布在另一種物質中成為溶液。融解,是指融化,調和。結合題意,本題選B。

39.B[解析]竄改,指文字上的改動;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祛除,適用于疾病、疑懼、邪魔等;驅除,適用于寂寞、偏見、煩悶、毒蟲猛獸等。結合題意,本題選B。

40.B[解析]“稱譽”一詞,比“稱贊”的程度要深。而“贊嘆”比“贊揚”的程度深。因此,第一個空應選“贊嘆”。“聚”與“集”,構成并列式,是“集合、湊在一起”的意思;而“云”與“集”構成偏正式,是“比喻許多人從各處來,聚集在一起”。為了照應題干中的“各大新聞媒體的上百名記者”,故應選“云集”。因此,本題選B。

41.B[解析]“品味”是動詞,品嘗、欣賞的意思。“品位”是名詞,指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含量的百分數越大,品位越高;現引申為對藝術品等或人的行為的評價。第一個空后面是形容詞“高”,可見要選一個名詞性質的,因此選“品位”。“以至”指范圍向上延伸,表示由于前半句所說的動作,情況很深所形成的結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句原因形成的結果。第二個空的前后句并不能形成一種因果關系,而是程度加深的情況,因此應選“以至”。因此,本題選B。

42.A[解析]推脫,著重指擺脫、開脫,使自己無關,多指責任、問題或與己有關的事情。推托,專指借故拒絕,即婉言表示不接受,后面常帶上托詞或拒絕的原因,多指讓自己做而不愿意做的事情。面市,指一般商品上市;面世,指作品、產品與世人見面,問世。從“消費者”一詞可知,應選“面市”。本題應選A。

43.B[解析]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夸夸其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面目一新,樣子完全改變,有了嶄新的面貌。面目全非,就是指事物改變得和過去的完全不一樣了。“侃侃而談”是褒義詞,“夸夸其談”是貶義詞。“面目全非”含貶義,“面目一新”含褒義。結合題意,應選B。

44.C[解析]很明顯,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等理論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且是“與時俱進”,這幾種理論不可能“齊頭并進”的,因此選C。

45.D[解析]參看41、42。

46.D[解析]不滿的對象是“明知應加斥責、誅伐……高明狀”,這也就是“對”這個介詞所管的對象。

47.C[解析]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了精細、嚴格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工作習慣的重要性,A、B兩項只是作為論據來說明這個觀點,D項在文中沒有涉及,故選C項。

48.C[解析]“面向未來是教育活動自身規律所決定了的一種內在特征”是該段文字的中心,由“內在特征”可得是在講教育面向未來的必然性。

49.A[解析]根據該段文意,B項中的“轉賬方式實現交換”錯誤;C項中的“物理屬性”應該是“物理實體”;電子現金是一種數字信息而非數字貨幣,故D項也錯誤。

50.D[解析]內在屬性即本質屬性,是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由此判斷,只有D項不符合,它只是一種現象。

51.B[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胞外超氧化歧化酶可用于心臟搭橋手術,但不能起到保存心臟的作用;其在治療由大量含氧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疾病上有潛在用途,但這并不是其主要用途;“新的轉基因羊可以通過奶水分泌而提供這一蛋白質”,但并不代表人們現在可以大量提取它。

52.C[解析]C項中“雖然并不表示有多么濃厚的宗教感情”錯誤,因為引用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的話是為了說明煩悶的意義和原因,并不代表任何宗教感情。

53.B[解析]根據文意,“建筑形式、建筑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見證”。是該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也是稱建筑為“石頭寫成歷史”的原因。

54.A[解析]該段文字主要是說,在智慧和道德都很重要的前提下,道德比智慧更重要,B、C、D三項都是對此意的曲解,只有A項符合。

55.C[解析]A項錯在沒有談組合;B項談的是智能組合和傳統智商測驗的比較;D項中認為語言和邏輯數學為主要智能的說法是錯誤的。

56.C[解析]該文段的主旨就是“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詩人的手段”是指謀生或商業行為。由此判斷,C項是對該主旨的曲解。

57.B[解析]B項中說新格言是“一種全新的體育理念”,表述不當。

58.A[解析]該段文字通過對人的生與死的比較,闡述了兩種不同的生命價值。由此判斷,只有A項符合。

59.C[解析]該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不管是修繕還是重建,對廢墟來說,要義在于保存。”后面所舉的圓明園廢墟的例子也是為了說明這個觀點,由此判斷,只有C項符合。

60.B[解析]該段話主要是講國際奧委會的起源,故B項正確;其他項沒有提及。言語:

26.A[解析]這段文字是在贊揚我國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在災難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的精神。因此,要選一個褒義詞。“結果、結局”是中性詞。“后果”是貶義詞。答案為A。

27.D[解析]“應接不暇”與“目不暇接”為一對近義成語。前者原指一路上風景優美,看不過來,后來也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無法接待應付;后者指東西太多,眼睛看不過來。結合詞義,再根據句意,①句適合用“目不暇接”,③句適合用“應接不暇”。“琳瑯滿目”與“美不勝收”也是一對近義成語,前者比喻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工藝品),后者更傾向于表達一種整體的美感,可見后者包含的意思比前者多一層。結合詞義,再根據句意,②句填入“美不勝收”,④句填入“琳瑯滿目”比較恰當。

28.C[解析]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千方百計: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結合題意,第一空應選“千方百計”。投鼠忌器: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現常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打草驚蛇:打在草上卻驚動了蛇。比喻做事泄密而驚動對方。結合題意,第二個空應選“打草驚蛇”。因此選C。

29.B[解析]道貌岸然: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現常用來形容故作正經,表里不一之狀。用于貶義。一本正經:原指一部正規的經典,后形容態度嚴肅莊重。結合題意,第一空選“一本正經”。不脛而走,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不翼而飛,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丟失。很明顯,第二個空應選“不翼而飛”。本題選B。

30.D[解析]很明顯,第一句和第二句肯定不是因果關系,因此排除AB。第一句和第二句也不可能構成并列關系,“反對”的只是“和親”,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因此,C項排除。應該選D。

31.C[解析]希冀,是希望的書面語。希求,希望和要求。這兩個詞是中性詞。而從“妄想”一詞可知,空白處要填的詞語具有一定的貶義。希圖,心里打算著達到某種目的(多指不好的)。企圖,圖謀,打算。“企圖”的貶義色彩要比“希圖”的更重一些。文段寫的是祥林嫂只是要講阿毛的故事而已,并沒有特別的不可告人的企圖,因此選貶義色彩不那么重的“希圖”。答案為C。

32.C[解析]發奮,指振作起來,如發奮努力、發奮有為等。發憤,指決心努力,如發憤忘食、發憤圖強等。發奮強調精神振作;發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產生向上的內動力。文中沒有體現蘇老泉精神受到刺激,因此選“發奮”。緒言,也稱緒論,是學術論著開頭說明全書主旨和內容等的部分。序言,也叫敘言,序文,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中。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宗旨和經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內容。能作為全書的綱的部分,應該是“緒言”。因此,本題選C。

33.A[解析]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決定,使完全確定下來,常與政策、法令、方針、路線等搭配。制訂,偏重于從無到有的創制、草擬而后的訂立,常與計劃、方案等搭配。策劃,側重與籌劃,謀劃的過程。建立,指開始成立話哦開始產生,開始形成。題目中指的是一項制度,應該選A。

34.B[解析]權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權利和享受利益(與義務相對)。權力,政治上的強制力量或者一定職責所具有的支配力量。偶爾,指有時候,跟“經常”相對。偶然,指事情發生意外,跟“必然”相對,而且還可以用作形容詞。根據題意,本題應選B。

35.C[解析]驅趕,重在趕走;驅使,重在讓別人做事。蔓延,形容項蔓草一樣不斷向周圍擴展。曼延,形容連綿不斷。結合題意,應選C。

36.C[解析]:“過程”只能用長短來修飾,因此,第一個空選“短促”。排除AD。“急促”強調的是一種情態,用來形容人,不可以用來形容事。因此,排除B,選C。空穴來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與題意吻合。

37.C[解析]聳人聽聞,聽了使人震驚。多指故意說夸大或驚奇的話,使人震驚。駭人聽聞,使人聽了極為震驚。這兩個詞雖都有聽了使人震驚的意思,但其區別在于,用“聳人聽聞”時,所說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實,說者的目的就是要使入震驚;用“駭人聽聞”時,發生的事是事實。山西的“假酒案”,是事實,沒有夸大其詞,所以只能用“駭人聽聞”,而不能用“聳人聽聞”。歧視,指不平等地看待。忽視,是指不重視。蔑視,是指輕視,小看。題意是說男女公平的問題,因此應選“歧視”。答案為C。

38.B[解析]和“重視”對應的,應該是“輕視”。溶解,是指一種物質均勻分布在另一種物質中成為溶液。融解,是指融化,調和。結合題意,本題選B。

39.B[解析]竄改,指文字上的改動;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祛除,適用于疾病、疑懼、邪魔等;驅除,適用于寂寞、偏見、煩悶、毒蟲猛獸等。結合題意,本題選B。

40.B[解析]“稱譽”一詞,比“稱贊”的程度要深。而“贊嘆”比“贊揚”的程度深。因此,第一個空應選“贊嘆”。“聚”與“集”,構成并列式,是“集合、湊在一起”的意思;而“云”與“集”構成偏正式,是“比喻許多人從各處來,聚集在一起”。為了照應題干中的“各大新聞媒體的上百名記者”,故應選“云集”。因此,本題選B。

41.B[解析]“品味”是動詞,品嘗、欣賞的意思。“品位”是名詞,指礦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數,含量的百分數越大,品位越高;現引申為對藝術品等或人的行為的評價。第一個空后面是形容詞“高”,可見要選一個名詞性質的,因此選“品位”。“以至”指范圍向上延伸,表示由于前半句所說的動作,情況很深所形成的結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句原因形成的結果。第二個空的前后句并不能形成一種因果關系,而是程度加深的情況,因此應選“以至”。因此,本題選B。

42.A[解析]推脫,著重指擺脫、開脫,使自己無關,多指責任、問題或與己有關的事情。推托,專指借故拒絕,即婉言表示不接受,后面常帶上托詞或拒絕的原因,多指讓自己做而不愿意做的事情。面市,指一般商品上市;面世,指作品、產品與世人見面,問世。從“消費者”一詞可知,應選“面市”。本題應選A。

43.B[解析]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夸夸其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面目一新,樣子完全改變,有了嶄新的面貌。面目全非,就是指事物改變得和過去的完全不一樣了。“侃侃而談”是褒義詞,“夸夸其談”是貶義詞。“面目全非”含貶義,“面目一新”含褒義。結合題意,應選B。

44.C[解析]很明顯,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等理論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且是“與時俱進”,這幾種理論不可能“齊頭并進”的,因此選C。

45.D[解析]參看41、42。

46.D[解析]不滿的對象是“明知應加斥責、誅伐……高明狀”,這也就是“對”這個介詞所管的對象。

47.C[解析]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了精細、嚴格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工作習慣的重要性,A、B兩項只是作為論據來說明這個觀點,D項在文中沒有涉及,故選C項。

48.C[解析]“面向未來是教育活動自身規律所決定了的一種內在特征”是該段文字的中心,由“內在特征”可得是在講教育面向未來的必然性。

49.A[解析]根據該段文意,B項中的“轉賬方式實現交換”錯誤;C項中的“物理屬性”應該是“物理實體”;電子現金是一種數字信息而非數字貨幣,故D項也錯誤。

50.D[解析]內在屬性即本質屬性,是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由此判斷,只有D項不符合,它只是一種現象。

51.B[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胞外超氧化歧化酶可用于心臟搭橋手術,但不能起到保存心臟的作用;其在治療由大量含氧化學物質所引起的疾病上有潛在用途,但這并不是其主要用途;“新的轉基因羊可以通過奶水分泌而提供這一蛋白質”,但并不代表人們現在可以大量提取它。

52.C[解析]C項中“雖然并不表示有多么濃厚的宗教感情”錯誤,因為引用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的話是為了說明煩悶的意義和原因,并不代表任何宗教感情。

53.B[解析]根據文意,“建筑形式、建筑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見證”。是該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也是稱建筑為“石頭寫成歷史”的原因。

54.A[解析]該段文字主要是說,在智慧和道德都很重要的前提下,道德比智慧更重要,B、C、D三項都是對此意的曲解,只有A項符合。

55.C[解析]A項錯在沒有談組合;B項談的是智能組合和傳統智商測驗的比較;D項中認為語言和邏輯數學為主要智能的說法是錯誤的。

56.C[解析]該文段的主旨就是“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詩人的手段”是指謀生或商業行為。由此判斷,C項是對該主旨的曲解。

57.B[解析]B項中說新格言是“一種全新的體育理念”,表述不當。

58.A[解析]該段文字通過對人的生與死的比較,闡述了兩種不同的生命價值。由此判斷,只有A項符合。

59.C[解析]該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不管是修繕還是重建,對廢墟來說,要義在于保存。”后面所舉的圓明園廢墟的例子也是為了說明這個觀點,由此判斷,只有C項符合。

60.B[解析]該段話主要是講國際奧委會的起源,故B項正確;其他項沒有提及。91.C[解析]根據定義,專有部分必須具有構造及使用上的獨立性,A、B、D屬于共有部分。故C項正確。

92.A[解析]B項中繼承人并沒有通過“有目的、有意義的積極行為將其內在意思表現于外部”,而只是一種不作為的形式,即默認的形式;C項屬于書面形式;D項屬于口頭形式。故只有A項正確。

93.A[解析]B項屬于共生關系,犀牛和犀鳥不能獨立生活;C項屬于捕食關系;D項屬于寄生關系。只有A項符合共棲的定義,故選A。

94.D[解析](1)屬于給付之訴,(2)屬于確認之訴,(3)屬于形成之訴,所以正確答案為D。

95.C[解析]乙的行為屬于特別自首,故選B。

96.D[解析]可以排除法。A和C都是利用視覺暫留的特性,比較好理解。B是由于北斗七星本不在一個平面上,七顆星相距很遠,人們看起來卻像在一個平面上的勺子圖案,符合題意。故選D

97.C[解析]此題注意把握兩處關鍵點:一在于在時間、空間上產生較大變動;二在于與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只有C項。

98.D[解析]D項不符合定義中的“若干消費者群”,故正確答案為D。

99.C[解析]D項并非地質作用。

100.A[解析]目的是: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只有A不是出于經濟目的,所以答案是A。另外,北醫都被兼并了,聯營的雙方應該都是獨立的才可以,所以不叫聯營。

101.D[解析]題干是作家與其作品的對應關系。只有D項符合題干關系。C項順序顛倒;A項《小城三月》的作者是蕭紅;B項《茶館》的作者是老舍。故選D。

102.C[解析]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主人公之一。符合題干關系的只有C項。D項中徐志摩是《再別康橋》的作者。故選C。

103.B[解析]題干中,馬鈴薯就是土豆,西紅柿就是番茄。故選B。

104.D[解析]題干中“鋤頭”的主要作用是“鋤草”。符合題干關系的只有D項。“電梯”的主要作用是“載人”。A、B、C項均是并列關系。故選D。

105.D[解析]題干部分是特定環境與專門人員的關系。售貨員是商店的雇員,在商店中出現。與題干相符的只有D項。摯庵行枰兇諾謀9茉薄9恃。

106.C[解析]題干中的兩詞語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即紐扣是襯衣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符合這一關系的只有C項。A、B、D項都是并列關系。故選C。

107.B[解析]題干是一種描述關系。即襤褸是對衣衫的描述。A、C項與題干順序不符。符合題干描述關系和順序的只有B項。故選B。

108.D[解析]題干是一種因果順承關系。“勤奮使人進步”。符合這個推理關系的只有D項。故選D。

109.D[解析]題干中家俱包含沙發,沙發是家俱的一種,所以二者構成了真包含關系,即屬種關系,B項順序顛倒,是真包含于關系。只有D項的表述形式完全符合題干的邏輯關系,也構成了屬種關系。故選D。

110.A[解析]題干中的豫是河南的簡稱。B項是兩個不同的省份;C項詞語倒置;D項中貴州省的簡稱是黔(qián),滇(diān)的全稱是云南省。故選A。

111.A[解析]“重新思考或修正”決定,標識出這是一個削弱型題目,削弱學院管理部門的政策——以電子函件發送所有的學習成績,每個學生只能收到自己的學習成績。即,要尋找這個政策的負面效果。只有A是比較全面和根本性的削弱,故選A。

112.D[解析]幾位專家認為《戴著金色鋼盔的人》其實根本不是倫勃朗所作,他們的結論是基于對作品風格特點的考查。那么專家的結論要想成立的話,必須假設:在倫勃朗的真品中,其風格的某些方面有明顯的一致性。否則的話,在風格方面沒有一致性,風格各不相同,那么就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標準,這樣基于對風格特點的考查而得出的結論就不真實。

113.D[解析]假設A和D為真,都能使題干的論證成立。但如果假設A為真,則由原論證的第一個論據就能推出結論,第二個論據成為多余。因此,相比之下,D項更可能是題干的論證所假設的。假設其余各項為真,均不能使題干的論證成立。其中,B項是題干第二個論據的直接推論,不能構成新的假設。

114.A[解析]如果A項為真,不能加強題干的論證。其余各項如果為真,都能加強題干的論證。其中,如果D項為真,則說明在全世界汽車日流量超過200萬輛的城市中,綠色植被覆蓋率較低的北京都能全部吸收使用汽油酒精的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那么其他綠色植被覆蓋率高于北京的城市一般說來更能如此。這就加強了題干的論證。

115.D[解析]因為,并非(p并且q)=或者非p或者非q=如果p,則q,所以,并非(“對所有的產品都進行了檢查”,并且“沒發現假冒偽劣產品”)=或者并非“對所有的產品都進行了檢查”,或者并非“沒發現假冒偽劣產品”

=或者有的產品尚未經檢查,或者發現了假冒偽劣產品

=如果對所有的產品都進行了檢查,則可發現假冒偽劣產品。因此D項為正確答案。

116.A[解析]這道題看上去很復雜,其實考查的只是題干的一部分,其他都是干擾文字。所有林村人都愛吃川菜,又因為川菜的特色為麻、辣、香,所以所有林村人都愛吃麻、辣、香的食物。其他推理都不正確。答案為A。

117.B[解析]這里考查了矛盾問題。甲乙的話中只能有一個正確的,另一個必須是錯誤的。三個結論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那么丙說的話就是錯誤的。即大運和宏通煤礦都存在安全隱患。答案為B。

118.C[解析]人是有意識的動物。而電視機的所謂“意識”也不過是人的意識的體現,從而人的大腦具有的意識與電視機所具有的意識有本質的不同。C選項很好地概括了“被摔的電視機”這一實例在題干論證中的作用。電視機本身不能創造意識,而人腦本身有意識,所以作為一個類似意識喪失的實例,它從自身中得出的結論和關于意識本質的流行信念顯然不同。答案為C。

119.C[解析]美國很多85歲以上的人是在20歲或20歲以后才移民到美國的,否定了“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年齡在85歲或以上的人口數開始大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人在脆弱的孩提時期受到了良好的健康醫療照顧。”這一論斷。

120.A[解析]根據題干可以得出結論:那些在解決管理問題方面受益于商業課程的人也具有管理天賦。

資料分析

121.答案:B

解析:利潤總額為:267+273+308+317+347+358+417+423+431+463+513+535=4652

批注:本題可以根據“尾數法”,排除C選項;又注意到該廠年利潤總額應該介于267×12和535×12之間,排除A選項和D選項。

122.答案:C

解析:雇員最多的月份比雇員最少的月份雇員數量多=≈66.3%

批注:本題可以根據“直除法”,≈(60%)+,排除A選項和D選項;根據“插值法”,<,排除B選項

123.答案:B

解析:2014年上半年,人均月利潤可能上升的月份有1月、3月、5月、6月。

事實上根據“直除法”,2014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的人均

利潤分別為>3,<3,>3,<3,>3,>3

此時有:3月、5月人均利潤有所上升;2月、4月人均月利潤有所下降。

根據“放縮法”,<,6月份人均利潤有所上升。

批注:

(a)本題中問得是“2014年上半年”,而不是“2014年”,注意“時間表述”

(b)本題中問的是“至多”有幾個,故在無法判斷2014年1月份,人均利潤變化情況時,應認為其人均利潤上升。

124.答案:A

解析:

(a)2014年,該廠月均雇員數量為

(86+93+95+107+112+109+123+126+129+137+142+143)÷12≈117,說法I正確

(b)2014年,3.3萬元為人均“月利潤”,而非“年利潤”,說法II錯誤

(c)很明顯6月份雇員數量有所下降,說法III錯誤

(d)該廠四個季度的利潤總額分別為848、1022、1271、1511萬元,第一季度最低,

占全年的=18.2%,說法IV錯誤。

(e)2014年1-7月份的利潤總額為2287萬元,不足全年利潤總額的一半。說法V錯誤。

(f)2014年第二季度人均月利潤為=

2014年1月份人均月利潤為>3

利用“差分法”有:

差分數=<3<,故<,說法VI正確。

(g)2014年1月份的銷售總額占12月份的<1,說法VII正確。

綜上,說法I、IV、VI、VII正確,選擇A

批注:根據“組合選擇”要點,可直接判斷說法I正確;說法II錯誤。又容易判斷說法III錯誤,排除C。根據“組合選擇”要點,可直接判斷說法IV正確;說法V錯誤。此時再判斷出說法VI和說法VII正確即可。

修訂:說法V中的“最高”應該改為“最低”。題目中說法V中的“7月份”改為“12月份125.答案:A

解析:2014年3月和5月該企業利潤分別上升了

=;=

很明顯由“放縮法”>,排除B,選擇A

批注:題目中問得是“2014年上半年”,排除選項C和選項D

第二題:

126.答案:C

解析:==20%+,又>=25%

127.答案:B

解析:-1=-1==20%+,又<

128.答案:A

解析:很明顯B、C、D三項都對

129.答案:C

解析:定性分析即可

130.答案:D

解析:≈2.82,≈2.95,≈2.88,≈2.96

即06年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最高

131.C[解析]通過閱讀材料可知,蘇寧電器青塔店參加活動的部門有彩電部、手機部、空調部、冰洗部、生活電器部和數碼、電腦產品部,共6個部門。本題正確答案為C。

132.B[解析]先計算王先生2月10日購買手機的價格:3880×9.5=3686(元),再計算2月18日,該款手機的價格:3880-280=3600(元),兩者的差價為3686-3600=86(元),即王先生可享受86元錢的差價補償。本題正確答案為B。

133.D[解析]仔細閱讀材料,可知蘇寧空調部施行的是“單品金額滿1000元優惠300元”,而非“總價滿1000元優惠300元”。因此蘇小姐購買的空調優惠后的價格分別是1566元,2178元,1398元和999元。又因蘇小姐是2月11日在蘇寧電器青塔店購買的4款空調,所以可再享受400元的優惠。故蘇小姐總計的花費應是:1566+2178+1398+999-400=5741(元)。本題正確答案為D。

134.A[解析]陸伯伯購買的洗衣機可送100元打車費,購買的電腦可贈送一臺彩色打印機,陸伯伯未花費100元打車費,故他實際花費了3280+8880×0.85-50=10778(元),共帶回洗衣機、電腦、彩色打印機3件實物。本題正確答案為A。

135.A[解析]新機比樣機貴==×100%≈41.67%,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136.B[解析]2014年12月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額為23194275÷(1+25.1%)≈18.5(億美元);2014年12月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為27624866÷(1+29%)≈21.4(億美元)。本題正確答案為B。

137.A[解析]2014年12月機電產品的出口額比進口額高53125854-40133434=12992420(千美元),故選A。

138.C[解析]2014年12月的貿易順差是94094055-73096750=20997305(千美元)。本題正確答案為C。

139.C[解析]2014年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出口額占進出口累計總額的比例為94482771÷1760686452×100%≈5.37%;2014年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額占進出口累計總額的比例為415892150÷1760686452×100%≈23.6%。所以,2014年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額占進出口累計總額的比例比進料加工貿易額占進出口累計總額高23.6%-5.37%≈18.23%。本題正確答案為C。

140.A[解析]2014年一般貿易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32.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的29%﹥機電產品出口額的28.8%﹥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額的25.1%,故答案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