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黑龍江《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

時間:2022-05-01 02:56:00

導語:03年黑龍江《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03年黑龍江《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

第三部分判斷推理

(共40題,參考時限35分鐘)

本部分包括四種類型的題目:

-、事件排序:共10題。在回答問題時,要根據自己的一般知識和對事件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做些補充或合理的假設,以填補缺欠的信息。每道題給出五個事件,每個事件是以簡短語句表述的,接著給出四種假定發生順序的四個數字序列,請你選擇其中最合乎邏輯的一種事件順序。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設來聯系和安排這五個事件的發生順序。

例題略。

請開始答題:

46.(1)參加比賽;(2)組織運動會;(3)報名參賽;(4)訓練;(5)取得好成績

A.2—3—4—1—5B.2—3—5—4—1

C.2—4—5—3—1D.1—2—5—4—3

47.(1)著涼;(2)大汗淋漓;(3)感冒發燒;(4)踢足球;(5)到醫院治療

A.4—2—1—3—5B.2—1—3—5—4

C.2—1—4—3—5D.5—3—4—2—1

48,(1)見一幼童在馬路邊哭;(2)去幼兒園接孩子;(3)找到了孩子的媽媽;(4)將兩個孩子帶回家;(5)在路邊等孩子的家長

A.2—4—1—5—3B.2—1—5—4—3

C.5—1—3—2—4D.1—3—2—5—4

49.(1)同位同學吵架;(2)和好如初;(3)老師批評了他們;(4)找老師解決;(5)雙方承認錯誤

A.4—5—1—3—2B.1—2—5—4—3

C.1—4—3—5—2D.1—5—4—3—2

50.(1)孩子大聲哭喊;(2)擦了點藥繼續工作;(3)煮牛奶;(4)放下手中的工作;(5)燙傷了手

A.1—2—3—4—5B.1—4—3—5—2

C.1—3—5—4—2D.3—4—2—1—5

51.(1)發現房內有人;(2)孩子生病;(3)打電話報警;(4)鄰居房門未鎖;(5)上班時請假回家

A.2—5—4—1—3B.2—5—1—4—3

C.5—1—4—2—3D.5—2—1—4—3

52.(1)預報某市有地震;(2)稍微鎮定方急購水和餅干;(3)處于一片慌亂之中;(4)經濟生活秩序許久才恢復;(5)更有的是從銀行取款

A.1—2—3,5—4B.1—3—2—5—4

C.1—3—5—2—4D.1—2—3—5—4

53.(1)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2)乘公共汽車上班;(3)受到人們的好評;(4)車上人滿為患;(5)起身讓座

A.5—4—1—2—3B.2—4—1—5—3

C.4—2—5—3—1D.2—4—1—3—5

54.(1)弟弟的球滾進水溝里;(2)弟弟得到一只球作為生日禮物;(3)弟弟為未能撈出球而沮喪;(4)弟弟被人從水溝里救起;(5)弟弟和別的孩子一起踢球

A.2—5—4—1—3B.2—5—1—4—3

C.1—3—4—2—5D.5—1—3—4—2

55.(1)走上工作崗位;(2)大學畢業;(3)考上大學;(4)十年寒窗;(5)繼續努力學習

A.4—3—1—2—5B.4—3—5—2—1

C.5—4—3—2—1D.4—3—2—1—5

二、常識判斷:共10道題,要求你依據常識做出判斷。請注意,似乎合理的答案可能有多種,你應選擇最為合理的一個。

例題略。

請開始答題。

56.當飛機降落時,為使鼓膜內外氣壓保持平衡,防止鼓膜脹痛,應當:

A.張開嘴B.屏住呼吸C.捂雙耳D.閉緊嘴

57.中國在香港回歸之后,承諾實現“一國兩制”,資本主義制度在香港五十年不變,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經濟發展的要求B.保持香港的繁榮

C.保持香港的穩定D.為大陸實行資本主義作試驗

58.黃河之所以被稱為“黃河”,就是因為它泥沙特別多。造成黃河泥沙特別多的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黃河流經黃土高原B.黃河的水流量比較小

C.黃河流域大都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植被比較少

D.黃河的支流泥沙量大

59.小李剛剛參加完英語托福考試,馬上又準備參加英語CRE考試,他這樣做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他學習有時很刻苦B.他想出國

C.他想學好英語D.他是英語專業學生

60.企鵝是南極的老保住戶,渴了能喝咸海水,它為什么不怕咸7

A.企鵝有過濾鹽器官B.體內能貯存許多鹽分

C.能消化比一般動物多的鹽D.能通過器官把鹽排泄出來

61.航天飛機以很高的速度繞地球飛行,宇航局能夠離開航天飛機在太空中行走而不被甩掉的原因是:

A.宇航員身上都有一根繩子與航天飛機相連

B.太空中沒有阻力,他們在太空中仍然保持著與航天飛機相同的速度

C.此種傳聞太不可靠,人不可能在太空中行走

D.他們身上都背著一個火箭助推器使他們的速度與航天飛機相同

62.人能舉起比自己體重還重的東西,可是卻不能把自己提起來,為什么?

A.因為人很重B.因為地球引力

C.因為人有下墜的趨勢

D.因為人向上揪自己的頭發時,下接的力與上升的力相等,抵消了上升的力

63.到1995年,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外資引進國,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中國的勞動力非常便宜B.中國給外資的優惠政策很多

C.中國人口多,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因而市場龐大

D.國外投資者要幫助中國發展經濟

64.小強在讀高三,面臨的學習任務很重,但他卻學得很輕松,而且成績名列前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小強學習很刻苦B.小強很聰明

C.小強有一套不錯的學習方法D.別人學習也不認真

65.俄羅斯一直努力反對北約東擴,其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維持自己的戰略利益B.顯示一種強大力量

C.國人堅決反對北約東擴

D.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進行對抗三、圖形推理:共10題。每道題包六兩套圖形和可供選擇的4個圖形,這兩套四形具有某種相似性,也存在某種差異,要求你從四個選項中選擇你認為最適合取代問號的一個。正確的答案應不僅使兩套圖形表現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圖形也表現出自己的特征。

例題略。

請開始答題: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四、演繹推理:共10題,每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據這段陳述,選擇一個答案。注意,正確的答案應與所給的陳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說明即可以從陳述中直接推出。

例題略。

請開始答題:

76.過去人們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大多數教師只傳授具體知識,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新的教育觀念認為,學生必須掌握獨立探索新知的方法,獲得不斷深造的能力;具有與集體合作的品質,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社交能力;具備自如表達思想的能力等等。這意味著:

A.舊的傳統教育觀念不教授學生方法B.知識本身并沒有多大的力量

C.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D.新、舊兩種教育觀念是彼此矛盾、互不相容的

77.用人唯才,是企業經營致勝的必要條件,因而,伯樂如何識千里馬,是主管人員在事事講求團體效率中,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夫。伯樂何以能“識”千里馬,有靠直覺的、有靠經驗的,同樣的,主管遴選人才,也是靠直覺、靠經驗的。然而,經驗的判斷常常流于主觀。所以,

A.選才要先選伯樂B.應創造更科學的選拔人才的方法

C.企業選人主要靠經驗和直覺D.人人都應當千里馬

78.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常要求歐洲等國家跟隨其一塊行動,卻遭致了歐洲國家的諸多批評,這表明:

A.美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B.歐洲人沒有主見

C.歐洲國家對美國的大國沙文主義不滿D.歐洲國家唯美國馬首是瞻

79.科普宣傳的目的是引導公眾用科學的思想觀察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處理問題。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迷信是人類處于蒙昧時代難以正確解釋種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產物,缺乏科學的依據和邏輯推理。迷信成為一些人騙人賺錢的工具后,摻人了許多貌似合理的偽科學知識,·具有較大的欺騙性。因此

A.在迷信面前,科學無能為力

B.相信周易預測、看風水、看手相的人已越來越少

C.掌握科學知識是破除迷信的根本途徑

D.現在迷信的人還很多,人類仍處于蒙昧時代

80.如果排進河中的污水含汞量過高,那么這些汞就會被河中的藻類等浮游生物所吸收;這些浮游生物為魚所食,汞就會在魚體內積蓄起來,人吃了較多的這種魚,就會產生汞中毒。所以

A.要消除汞中毒,就不要吃魚

B.要消除汞中毒,就不要吃河中的魚

C.要消除汞中毒,必須禁止向河中傾倒垃圾

D.要消除汞中毒,必須消除河水中過量的汞

81.要從代號為A、B、C、D、E、F的六個偵察員中挑選出若干人去破案,人選的配備要求,必須注意下列各點:

①A、B兩人至少去一個人

②A、D不能一起去

③A、E、F三人中要派兩人去

④B、C兩人中去一人

⑤C、D兩人中去一人

⑥若D不去,則E也不去

由此可見

A.挑了A、B、C、F四人去B.挑了A、B、F三人去

C.挑了B、C、D、E四人去D.挑了B、C、E三人去

82,健康素質只是脫貧致富自然的物質基礎。而文化素質則是影響脫貧致富進程的關鍵性因素。如果物質上的脫貧不同時伴隨文化上及精神上的脫貧,那么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將難以實現。可見

A.治窮先要治愚B.只要文化水平高,就可以賺大錢

C.今后扶貧款都要用在發展教育上D.提高貧困人口的健康素質不重要

83.人體不能缺乏少量的碘,缺了碘就會腫脖子,然而大量的碘對人來說卻有毒,碘蒸氣能夠劇烈地刺激粘膜,會把人毒死,因此:

A.碘的害處極大B.碘有萬害而無一利

C.適量的碘對人體是有益的D.碘很稀少

84.在世界范圍內,常規能源逐漸減少,所以許多國家都在盡量減少,或擺脫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尋找新能源。由此可知:

A.能源是一個人類面臨的緊迫的問題

B,新能源——核能的開發和利用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C.常規能源的作用將逐漸減小

D.許多國家不再進口外國的能源

85.92年8月,中日兩國草原探險夏令營中,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中國孩子病了送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的家長走了,只把鼓勵留給孩子,中國家長來了,在艱難路段把孩子拉上車。這意味著:

A.中國家長比日本家長更愛護孩子

B.日本孩子的體質好而中國孩子體質差

C.中日兩國人民友誼很深

D.中日兩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上存在著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