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06:15: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總結

篇1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院急診與重癥科的聯系越發緊密,甚至部分醫院出現將兩科合并成一科的情況。急診和重癥科的醫療護理工作一直是整個醫院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護理質量的好壞將直接決定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國內急危重癥專科護理的培訓工作并不多,傳統的臨床護理模式往往無法直接用于急診和重癥科,因此多數醫院急診或重癥科會出現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斷層的情況[1]。我院從2015年起引入急診-重癥科一體化護理管理模式,旨在有目的性地培養專科護理人員。本文就此問題作出的研究,現將具體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1月,從我院現有的急診和重癥科專科護士中,選取急危重癥專科護士的培訓對象共30例,包括護師24例,主管護師6例,科室為急診科10例,重癥科20例,年齡25~42歲,平均(30.1±1.2)歲。

1.2研究方法:

在我院建立起急診-重癥科一體化護理管理模式,并根據急診-重癥科一體化護理管理模式對急危重癥專科護士進行培訓,比較培訓前后急危重癥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情況。

1.3評價標準[2]:

急危重癥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情況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價,問卷是由我院護理評估與培訓管理委員會制定,主要包括護士考核的理論成績(30分)、護理技術(30分)以及臨床護理綜合能力(40分)三個方面,滿分為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檢驗標準??=0.05。

2.結果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培訓后急危重癥專科護士的專科護理理論、護理技術以及臨床護理綜合能力等方面均要好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目前,國內對急診、重癥科專科護士培養模式尚處于較低級階段,培養的方法一般普遍且分散,多是專科護士的在本科室中應具備的專業素養以及業務技能,而未考慮到急診和重癥科應對專科護士具備更多的要求,如兩科室間存在較多的交叉內容,而現今的培養模式中缺乏系統和共通性的護理核心技能的考察。因此,若能建立起一套急診-重癥科一體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必將有利于重癥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培養,幫助其快速成長,滿足當前急危重癥護理專科護士大量缺乏的情況,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升重癥專科護士的核心護理能力,從而適應國內護理業的發展[3]。

篇2

2021關于急診護士工作總結范文   按急診科建設指南要求,急診科護士必須接受急診專科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兩年必須完成在培訓,今年在護理部的領導和嚴格要求下,在科主任、ICU護士長的大力支持以及ICU每位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操作內容齊全

  根據急診科建設指南要求,本著培養專科人才的宗旨,我科安排了專科操作技能7項(簡易呼吸器的使用、呼吸機的使用及維護、CPR20xx、除顫術、氣管插管術、洗胃術、搶救中的配合等)作為操作示范內容,并進行了嚴格的培訓與考試,一次通過率100%。對多功能心電監護儀的使用、輸液泵、微量泵的使用及維護、意識狀態的評估等操作也進行了正規的示范,每位護士都在工作中進行了實際的操作,大部分護士都能很好的掌握。

  二、理論知識豐富

  由于本科涉及的病種多,病情復雜,針對學員的實際情況,我們安排了心電圖分析報告的閱讀、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人工氣道的護理、呼吸機使用等理論教學內容,通過小講座或查房的形式組織學習。通過這些形式的教學,使護士們對急診的專科護理知識以及危重病人 的病情觀察和護理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并引導她們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

  三、注重專業思想的強化

  護理隊伍的綜合素質是保證護理質量提高和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的關鍵,急診科是醫院工作的前線,通過規范化的培訓,不斷加強急診護士的層次教育,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經常進行護理操作急救技能訓練,才能使急診護士熟練掌握急救技術,鍛煉急救護士應急反應水準和應急能力,才能提高急救專科護士急救意識急救技能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今后要加強管理知識的學習,了解國內外護理知識動態,從而提高急診患者的急救質量更新護理理念,以適應不斷疾病譜變化和發展的臨床和社會需求。

  2021關于急診護士工作總結范文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又到了的年終歲尾。,是我在急診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們在舊急診樓里摸爬滾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們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診科專屬的大樓里,屆時,我們的工作環境就會有很好的改善,科室業務工作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做為一名急診科護士,我們肩負著“120”院前急救、轉運、院內急救的任務,以快捷、高效、優質的急救醫療服務,充分保障了轄區內“120”院前急救及院內急診急救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綠色生命通道”的暢通,保證了門急診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急診科全年門急診量、累計收住院人次,急診搶救與往年同期對照均有顯著增長,為醫院各病區及輔助檢查科室輸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進了醫院各科室的“兩個效益”的增長,提高了全院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團結和諧氛圍

  在度,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各種醫療法律法規,自覺遵守醫院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養,力爭文明行醫,優質服務,做到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

  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務實、和諧相處、順利圓滿的完成了醫院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加強業務技術培訓,提高應急搶救能力

  急診科護士始終以“質量管理年標準”、“全國醫療萬里行”檢查標準為準繩,加強急診科的醫療護理質量建設,以醫療護理核心制度為重點,認真執行了各項操作規程和搶救工作流程,嚴防差錯、醫患糾紛等醫療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按照醫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訓和考核計劃,定期對急救隊員進行業務學習及急救技術的培訓,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認真鉆研業務,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從而使科室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和搶救技術,如心肺復蘇術、機械通氣、氣管插管、電除顫、電動洗胃術、心電監護等操作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急救隊員的急診急救能力,對科室醫療和護理質量進行檢查、質控、培訓、考核、督導,嚴格醫療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醫療行為規范開展急診搶救工作,做到防醫療差錯、防醫療事故于未然,杜絕醫療行為過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們堅決服從“120”指揮中心的調度,做到隨時出診、迅速出車、準備及時到達急救現場。始終做到急救藥品,物品完好率100%,搶救設備處于應急備用功能狀態,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內急救搶救過程中,從病情評估、預檢、分診、分流到安全正確地轉運入科。每個環節都能做到無縫銜接,有力地保障了轄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強科室護理管理,做好急診工作中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診搶救工作中,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

  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做好自身防護、消毒隔離、醫療廢物管理,嚴防院內交叉感染。

  四、加強科室對外宣傳,樹立醫院窗口形象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其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和反映出醫院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形象。

  “120”是救死扶傷的生命救護者,是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綠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時候,做為一名急診科護士,代表著醫院的形象,我們時時刻刻注重樹形象、抓內涵,為醫院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奉獻出了一份光和熱。

  五、實踐與思考并重,度工作反思

  回顧,我們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意識到在急診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診工作中進一步改進,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具體問題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診科就醫環境簡陋,布局不合理,衛生條件差,患者滿意度低,急待搬遷后加以改善。

  2、急診科醫護人員應急急救經驗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對搶救室儀器設備的熟練掌握,如呼吸機、除顫儀等,關鍵時刻及時跟進,還需要加強專科培訓、進修學習,以提高整體搶救水平。

  3、急診急救工作中缺乏靈活性,要時刻注意和患者、家屬進行醫患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發病原因,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保障醫療安全,今后需加強溝通交流技巧的培訓。

  4、要熟練掌握急診危重癥的監護和搶救流程,如急腹癥、昏迷、休克、中毒等,對昏迷患者,第一時間開放氣道、吸氧,在實施緊急救護的同時,及時通知醫生搶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對光反射、是否頸項強直等,抓住重點,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腳亂。

  5、掌握常用急診搶救藥品的用法和用量,嚴格執行搶救過程中的口頭醫囑制度,注意患者過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藥安全。

  6、注意動態觀察患者病情,具備整體觀和全局觀,在急診患者病情尚未穩定前,一定要加強巡視和溝通,盡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實力范圍內,以便及時觀察和急救。

  7、當遇到突發公共事件或接診的患者較多時,切記及時向上級匯報,組織搶救,分解危難,做好分診分流,保障醫療護理安全。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希望醫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慮急診科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及待遇問題,以促進急診科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此我們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齊心協力、真抓實干、與時俱進,共創醫院和諧美好明天。

2021關于急診護士工作總結范文   工作總結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又到了20xx年的年終歲尾。在20xx年里,工作充滿艱辛與幸福,激情與挑戰。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領導和關懷下,我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服務理念,發揚救死扶傷的精神,并以嚴謹的態度和積極的熱情投身于學習和工作中。

  過去的一年中,雖然有很多挫折和辛酸的體會,但是,更多的是成功和收獲。在工作方面,得到患者的稱贊和主任、護士長的認可。現就一年來的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團結和諧氛圍

  在過去一年里,我堅持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學習政治理論和醫療法律法規,自覺遵守醫院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養,力爭文明行醫,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在遵守科室規章制度的前提下,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響應部門號召,踴躍參加醫院組織的各項活動,團結同事,和諧相處,并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鍛煉自己,促進自己全面發展。

  二、努力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應急搶救能力

  我作為一名急診科護士,范文寫作協助護士長做好急診科的護理質量提升工作,認真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和搶救工作流程,防止差錯、醫患糾紛等醫療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按照科室的培訓和考核計劃,通過翻閱書籍、查閱論文,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定期參加業務學習及培訓,認真鉆研業務,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和搶救技術,并在工作實踐中將其貫徹落實,爭取做到熟能生巧,以提高急診急救能力。如心肺復蘇術、機械通氣、氣管插管、電除顫、電動洗胃術、心電監護等操作技術。

  除了加大業務知識的學習力度外,我還注意各方面知識的擴展,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

  三、認真勤懇工作,提高創新能力

  過去一年里,我本著“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標,開拓創新意識,積極做好以下工作:

  協助護士長認真做好病房管理及醫療文書的書寫、整理和存檔工作,保證醫療文書檔案管理的完整化和規范化。醫療文書的書寫需要認真負責,態度端正、頭腦清晰。我下載課件認真學習醫療文書的書寫規范,認真書寫護理記錄和搶救記錄。

  做好實習護士的帶教工作。針對實習護士實行指導、操作、改進等帶教流程,并配以講課、操作示范等教學方式,迅速提升實習護士的操作技能,以保證能夠單獨工作。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在工作中,我為了減輕病人的疾苦,每次當我進入病房時,都利用有限的時間鼓勵他們,耐心的幫他們了解疾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當看到病人康復時,覺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牢記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嚴(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密的方法),并作為工作指導予以落實。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做好自身防護、消毒隔離、醫療廢物管理,嚴防院內交叉感染。

  四、生活方面,誠信、簡樸、熱情

  多年來,我養成了簡樸的生活習慣,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嚴以律己,從不奢侈不浪費,使生活充實而有條理。而且,在對生活中的人或同事方面,做到熱情大方,誠實守信,樂于助人,擁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則,能與同事們和睦相處;積極參加各項課外活動,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閱歷。今后的目標:我決心進一步振奮精神,加強個人世界觀的改造,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問題,做到:(1)扎實抓好理論學習,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2)在院領導、科主任的關心和指導下,順利完成醫療護理工作任務,認真履行職責,愛崗敬業。(3)以科室為家,工作積極主動,對待病員熱情、耐心,滿足病人的需求。

  五、加強對科室的宣傳,樹立窗口形象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其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和反映出醫院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形象。急診是救死扶傷的生命救護者,是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綠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時候,做為一名急診科護士,代表著醫院的形象,時時刻刻注重形象,注意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緩和醫患關系,為醫院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奉獻出了一份光和熱。同時也向患者及家屬做好相關的解釋工作,減少工作中的矛盾。

篇3

目的:探討適合ICU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方法。方法:評估ICU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構建并實施培訓方案,通過理論培訓、全真模仿、臨床實踐進行核心能力培訓,培訓結束后進行理論及操作考核、注冊護士核心能力問卷調查。結果:20名低年資ICU護士通過系統的培訓,較培訓前各種能力均明顯提高(P<0.05)。結論:通過系統的核心能力的培訓,ICU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明顯提升。

【關鍵詞】

低年資護士;ICU;核心能力;培訓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現代化的監護與急救設備,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復雜、危重,流動性大。而ICU護士既是先進儀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變化最直接的觀察者,也是搶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參與者。這就意味著ICU是一個高技術水平、高勞動強度、高風險的醫療場所,ICU護理質量的優劣是ICU救治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目前我院護士進入ICU前的專科培訓欠缺,進入ICU后的培訓也未常規化、系統化。培訓模式仍以師徒帶教為主,缺乏規范化培訓,部分護士參加院內或其他醫院的短期培訓班,內容較ICU護士的專科要求相對偏少。ICU專科考核雖然定期進行,但無統一標準,不能準確、全面、及時的評價ICU護士的專業技能及勝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資護士由于臨床經驗少,進入ICU后改變自己的角色較困難,心理壓力較大,更需要進行系統培訓。近年來,我們針對5年內的低年資護士構建并實施系統化培養,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ICU低年資護士20名,均為畢業5年內,男5名、女15名,年齡19~25歲;學歷: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專8名,中專1名;20名護士均評估定為N1級,其中N1級第一階段15名,N1級第二階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論學習集中授課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集中授課由我院優秀高年資ICU副主任醫師、主管護師以上擔任,以PPT形式授課,內容包括ICU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科操作技能、應急技能、管理知識、教育咨詢技能、溝通技能、專業發展及職業道德等。每月授課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溝通技能,均在理論學習后進行技能培訓及臨床實踐。每4人組成1個學習小組,由1名高年資護士帶領,進行學習討論,內容涉及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溝通能力及學習方法等,針對每位培訓人員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學習,查漏補缺。所有授課內容均提供學習材料。

1.2.2技能培訓在本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進行,運用高級仿真模擬系統(ECS),模擬各種急、危、復雜的情況,讓低年資護士在逼真的模擬環境中進行專門的強化培訓。①模擬場景設置:建立模擬ICU,配備全套ICU設備單元,包括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搶救車內備氣管插管用品及手動呼吸器、全套注射輸液用品和急診用藥,床頭設電源,供氧、高壓供氣及負壓吸引管道等。搶救床上擺放ECS模擬人并與監護儀連接。②特殊設置:比鄰建立監控室,與模擬搶救室用單向反光玻璃隔開。搶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設置4部監視鏡頭,監控臺設置4分割畫面監視儀,可以任意選擇監視角度,或者顯示監護儀的生理數據,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畫面錄音、錄像備查。監控室與搶救室之間設置對講裝置,工作人員之間另外配備無線對講機。③培訓方法及內容:采用“簡短理論講授+分項技術練習+綜合模擬演練+錄像分析總結”的模式進行培訓。具體培訓內容包括:a.有關心肺復蘇新進展及用藥新理念、危重患者氣道處理、急診呼吸支持等課程的簡短講授。b.使用單項操作模擬訓練器進行急診搶救技能標準化練習,重點在氣管插管、心肺復蘇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診呼吸機應用、監護除顫儀使用調節、深靜脈穿刺置管等。配合軟件程序,模擬呼吸心搏驟停、呼吸衰竭和嚴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輸入ECS模擬急診危重患者。c.學員隨機分組(每組3~4名)在ECS身上進行識別、分析、診斷、搶救治療等綜合演練。指導教師現場提示或引導搶救操作。d.組員輪流承擔搶救指揮、循環支持、呼吸支持、輸液注藥等不同任務,從不同角度體會搶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員隨時設置臨時斷電、呼吸機故障、氣管插管脫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驟停等特殊情況,由全體組員利用現場一切資源協作應急處置,鍛煉應付突發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練過程全程錄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回放錄像,進行錯誤分析,并再次上機操作改正錯誤,觀察體會正確搶救的結果。

1.2.3臨床實踐由高年資、基礎知識扎實、技能操作熟練的ICU專業護士進行臨床示教。一對二帶教,先演示,再實踐,培訓人員互相監督檢查,指出不規范及錯誤操作方式,并做記錄。每項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數量。所遇問題在小組討論中進行。每周對典型ICU護理病例進行1次教學大查房。責任護士匯報病史,進行體格檢查,進行專項技能操作。由查房帶教人員提出存在的護理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并給出預期護理目標,下次查房時進行考核。

1.3效果評價①理論及操作考核:培訓前后分別進行理論知識、技能操作考核。理論考試內容依據培訓內容出題,滿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進行,依據專業操作規范,由護理部組建考核小組進行考核,每人考核6項操作,其中3項必考,3項抽考。滿分100分,單項90分以上合格。②培訓前后分別進行注冊護士核心能力問卷評分,使用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進行自評與他評(考核組成員隨機抽取),定量評價ICU護士培訓前后核心能力的變化[1]。共7個維度,58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完全無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別計為0~4分。該量表總體信度Cronbach'sα值0.89,7個維度Cronbach'sα值為0.79~0.86,效標效度γ=0.44[2]。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培訓前后ICU專科護士理論知識、專科技能考核評分比較見表1。

2.2培訓前后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評評分比較見表2。

2.3培訓前后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評評分比較見表3。

3討論

護士的核心能力是個人、職業、專業能力結構中最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又稱為核心勝任力[3]。對ICU專科護士的要求則是應具備能夠勝任ICU工作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識、技術、能力和心理特質[4]。國內有學者經過詳細研究,初步構建了ICU護士核心勝任力的構成要素理論。包括專業知識(監護理論知識和專業相關知識),專業技術(專科護理技術和醫療儀器使用),專業能力(評判性思維、人際交往、管理和職業發展能力),心理特質(責任心、情緒穩定、服務意識和壓力應對等)四個方面。目前國內針對ICU護士核心能力培養模式沒有統一標準,各個醫院基本是參照ICU專科護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開始實行的ICU專科護士資格認證制度,結合本科室實際情況,對ICU護士進行專科培訓,以培養能勝任ICU專科工作需要的合格護士。我科為適應醫院整體及ICU專科業務的快速發展,初步構建了一套ICU護士核心能力培養體系。經過為期8個月的培訓,從統計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護理人員每一項素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臨床護理技能、人際關系、教育與咨詢方面提高顯著(P<0.05),提高相對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領導能力方面提高不明顯(P>0.05),自評與他評各項均無明顯差異。

首先,臨床護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簡短理論講授+分項技術練習+綜合模擬演練+錄像分析總結”的國際流行技能培訓模式與高仿真的技能培訓環境相結合的運用。理論講授簡明扼要,運用精簡的語言闡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項;分項+綜合技術練習,使得ICU專科大量的技術操作變得系統條理,不雜亂無章;最后通過個人的錄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進的方面,進一步提高個人技能操作的準確性及熟練度。整個技能培訓過程,流暢、系統,理論講解精練,易于記憶;配合模擬演練,強化理論知識,以理論指導操作,培養獨立分析思考判斷、獨立搶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從一個個獨立的分散練習,變成有機組合的整體技能體系,使得培訓人員能融會貫通所學技能;適時的錄像回放則是進一步精細化操作過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嫻熟、精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擬體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還原ICU護理實景的基礎下,不增加護理操作對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傷害,培訓人員得以進行反復多次的仿真練習,使培訓人員身臨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轉移性,使所學技能操作能熟練、高效運用于臨床。其次,人際關系、教育咨詢等溝通能力通過培訓亦得到顯著提高。目前在ICU臨床一線護士普遍年齡偏輕、年資偏低,缺乏臨床經驗,獨立應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護理質量的持續進步[5]。因此增加ICU專科護士的培訓工作中關于健康教育咨詢、人際關系、溝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訓中,我們加強了小組溝通討論,相互查漏補缺,相互學習交流促進;在技能培訓中,加強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配合演練,通過錄像回放,反復強調高質量的溝通與配合,所帶來技能操作的高質量及高成功率。并通過臨床實例,講授與患者家屬、與其他醫務人員溝通的技巧與重要性,并親身體會與學習。培訓的結果顯示,從多途徑講授及培養溝通的技巧,能進一步促進對專業理論及專業技能的掌握,培訓人員因此能更多地參與教學過程,使得學員在有限的培訓期間得到更快的提高。

該項培訓模式中,提升相對較弱的是科研與領導能力。一方面由于參與培訓的人員年齡均<25歲,工作經驗、人生閱歷缺乏;另一方面培訓人員中研究生學歷偏少(1名),大專及以下學歷所占比重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顯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訓中,針對科研能力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強化培訓。詳細講授包括怎樣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提煉總結方法,如何進行科研論證等的科研思維方法;并進行文獻檢索、醫學統計、論文寫作等科研知識講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并需要相關理論知識的積累,因此,通過讀書深造、研讀文獻、多寫多練將有助于提高ICU專科護士評判性思維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從而進一步促進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統高效的培訓模式,是在有限時間內迅速提高ICU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徑。培訓結果經統計分析顯示,通過理論與實踐科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擬系統的運用,培訓人員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論與技術操作方面成績顯著,人際溝通也得到明顯進步。同時也觀察到,科研及領導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顯。提示我們在今后的培訓過程中應加強薄弱能力的培養。

篇4

關于急診護士工作總結優秀范文   20xx年醫院提出“優質服務,發展專科”的工作思路,我科護理人員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風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努力整改,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創優質服務、培養專科人才的宗旨,逐步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在院領導、科主任指導下和全科護理人員的努力之下順利完成全年的護理。

  一、全年各項護理工作量及工作達標情況

  1、工作量:急診人次。參加搶救人次。配合急診手術例。護理留觀病人人次。出車車次。處理突發事件次。

  2、工作達標情況:急救物品完好率達。無菌物品合格率。病歷書寫合格率。護理綜合滿意度。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加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提供優質服務

  1、強化服務理念全科護士參加醫院組織的優質服務培訓班活動,不斷進行禮儀行為培訓、規范常用禮貌用語及操作過程中的交流用語,并使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就溝通技巧方面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培養護理人員對糾紛苗頭的預見性,有效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分歧,共同構建護患之間互相信任感,全年實現0投訴,綜合滿意度達99。1%。

  2、以人為本,充分滿足病人的就診需求不斷改善輸液大廳的環境,安裝電視等設施,提供紙巾、水杯、無陪人患者床頭一杯水等便民服務。不斷優化就診流程,及時進行分診,對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診優先服務卡優先繳費取藥等措施,減少候診取藥的時間。并通過環境的衛生督促、護理巡視及健康宣教等工作來提高服務質量。重視三無人員的病情處理、基礎護理和三餐飲食、及時了解其情況、幫忙聯系家屬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類病人達人,通過身份證聯系省外家屬人。此舉措受到了患者家屬及其他病人的贊許。對患者的意見及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整改,不斷提高服務形象。

  三、科學化、制度化的護理管理,重點監督制度落實情況

  1、通過分組區域管理,進行分組連續性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有效利用人力資源,通過高年資護士的動態質控,減輕年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減少護理隱患,保證各班的護理質量。

  2、對質控員進行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各區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發現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并討論修訂,保證各區域的護理質量。切實履行績效考評制度,如實反饋人員層級能力,使護理質控落實到位。

  3、通過一年時間調整,護理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根據急診區域劃分,基本上按個人工作能力定崗,基本實現護士層級管理,達到人員的合理分配使用。

  4、暢通急診綠色通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對于各種急、危、重癥病人就診時,合理利用綠色通道的措施,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5、不斷完善護理工作應急預案包括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6、制定各區域詳細工作指引及各區域工作告知事項,新入科人員工作注意要點等,系統引導新入人員和年輕護士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

  四、急診專業護士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

  1、第二季度組織全科人員按要求完成了急診崗位技能培訓,操作考核人人過關,全科護士業務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2、全院考核畢業三年內護士急救藥品知識,全部合格,達標率為。新畢業生考核崗位技能操作,全部達標。成績良好。

  3、基本完成全年護士進修培訓計劃,安排了護士到ICU進修學習危重病人護理,安排年輕護士到兒科注射室進行小兒頭皮針穿刺技術,提高小兒頭皮穿刺技術水平。外派多名護士外出短期學習,并將新的護理理念帶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輪科護士的急診培訓工作。

  4、每季度進行三人、兩人配合搶救演練,通過演練不斷加強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反復加強急救技能的訓練。

  5、根據護理部要求進行微型培訓,培訓年輕護士的技術操作熟練度及急救儀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組人員利用班上空閑時段進行小組病例討論及護理查房。效果良好。

  6、制定急診崗位培訓小本子,組織人員對科室人員層級能力評定,指定輔導老師,實施一對一輔導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護理病例個案分析一例,通過案例分析培養護士評判性思維,提高護理人員素質,保證護理質量。

  五、護理實習生帶教

  學生帶教工作進一步規范,小講課、操作示范、教學查房、搶救配合演練等教學工作的實施,取得了較好效果,尤其是搶救配合演練的教學方法收到全體實習生的一致好評。今年順利完成人次的實習帶教任務。

  六、配合醫療開展專科發展

  調整原辦公室建簡易監護病房留觀病人逐漸增多,護理方面加強落實留觀病人的病歷書寫、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時安排人員到ICU進修危重病人護理,腰穿配合、胸腔閉式引流等管道護理。

  20xx年護理工作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足之處,未能順利完成護理研究課題,個別人員在培訓中存在消極、被動的態度。在為患者服務過程中,個別人員語氣較冷淡、生硬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滿情緒等。新的一年我們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流動人口減少等,我們將不斷努力,進一步加強隊伍的建設,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養,培養專業護士,提高服務質量,完成新一年的工作計劃。

  關于急診護士工作總結優秀范文

  急診科圍繞護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點,突出特色,全體醫務人員團結協作,出色地完成各項搶救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為出發點。如要求護士聽到救護車的鳴聲后要迅速推車到急診室大門接診病人。為病人提供面巾紙,紙杯和開水。為無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掛號、取藥。每個急診住院病人均有護士或護工護送入院。為了解決夏天夜間輸液病人多,實行彈性排班,加派夜間上班人數。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評。特別是在有醫患糾紛時,甚至打罵我們醫務人員時,我們的護理人員做到盡力合理解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受到醫院的表揚。

  二、加強學習,培養高素質隊伍

  急診科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開展急救專業培訓,選送護士到麻醉科、手術室學習氣管插管,要求急診件操作人人過關。與醫生一同學習心肺復蘇新進展、急性冠脈綜合癥的急診處置、創傷急救。提高了急診急救水平和搶救反應速度。全科人員自覺學習尉然成風,目前有8名護士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大專班和本科自學考試。兩位工作一年的護士參加護士執業考試均通過。指派高年資的護士外出學習國家級《急救護理新概念與急診模擬急救培訓》。

  三、做好新入科護士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根據急診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護士三個月的培訓計劃,要求其三個月內掌握急診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電話、掌握急診科所有的儀器使用,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考核。在實施培訓第一年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實習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實行小講課。

  四、關愛生命,爭分奪秒

  是急診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諾。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診科的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既無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呼之不應,口腔內血性液體溢出,雙下肢開放性骨折。當班護士見狀即給氧、靜脈注射,并果斷采用氣管插管,氣管內吸痰,吸氧等處理,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五、做好急救藥品及急救儀器的管理

  急救藥品準備及各種急救設備的調試是急診工作的基礎,現已施行每項工作專人負責,責任到人,做到班班清點、定期檢查,這一年里未出現因急救藥品和急救儀器的原因而影響搶救工作。

  關于急診護士工作總結優秀范文

  急診科心肺復蘇模擬人圍繞護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點,突出特色,全體醫務人員團結協作,出色地完成各項搶救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為出發點。如要求護士聽到救護車的鳴聲后要迅速推車到急診室大門接診病人。為病人提供面巾紙,紙杯和開水。4ssiogf為無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掛號、取藥。每個急診住院病人均有護士或護工護送入院。為了解決夏天夜間輸液病人多,實行彈性排班,加派夜間上班人數。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評。特別是在有醫患糾紛時,甚至打罵我們醫務人員時,我們的護理人員做到盡力合理解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受到醫院的表揚。

  二、加強學習,培養高素質隊伍

  急診科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開展心肺復蘇模擬人急救專業培訓,選送護士到麻醉科、手術室學習氣管插管,要求急診件操作人人過關。與醫生一同學習心肺復蘇模擬人新進展、急性冠脈綜合癥的急診處置、創傷急救。提高了急診急救水平和搶救反應速度。全科人員自覺學習尉然成風,目前有8名護士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大專班和本科自學考試。兩位工作一年的護士參加護士執業考試均通過。指派高年資的護士外出學習國家級《急救護理新概念與急診模擬急救培訓》。

  三、做好新入科護士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根據急診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護士三個月的培訓計劃,要求其三個月內掌握急診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電話、掌握急診科所有的儀器使用,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考核。在實施培訓第一年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實習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實行小講課。

  四、關愛生命,爭分奪秒

  是急診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諾。如20xx年11月7日送到急診科的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既無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呼之不應,口腔內血性液體溢出,雙下肢開放性骨折。當班護士見狀即給氧、靜脈注射,并果斷采用氣管插管,氣管內吸痰,吸氧等處理,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五、做好急救藥品及急救儀器的管理

  心肺復蘇模擬人急救藥品準備及各種急救設備的調試是急診工作的基礎,現已施行每項工作專人負責,責任到人,做到班班清點、定期檢查,這一年里未出現因急救藥品和急救儀器的原因而影響搶救工作。從而保證了搶救患者的及時、準確、快速。

  急診科是醫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有著急、忙、雜的特性。面對危重急癥病人的首診和搶救,急診病人又往往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而病人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急診不同于病房,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急診,患者及家屬在與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十分敏感,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我越發覺得溝通在急診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東西。

篇5

1護理人力、經濟的保障

輪轉科室護士出科輪轉,被輪轉科室安排一名優秀護士到輪轉科室補充護理人力,滿足科室工作。所有輪轉人員工資待遇由院內按科室同級人員水平給予發放。

2結果

2.1綜合考評結果科室綜合考評成績優異。科室對骨干護士從工作方法、工作態度、護理缺陷分析、綜合表現等4個方面進行綜合打分,8名骨干護士得分均在30分以上。專科理論考核、技能兩項考核>95分;骨干護士核心能力培養領導小組對骨干護士屆滿考核,理論成績平均91.5分,急救技能床邊抽考,平均成績99.5分,且對危重患者評估及搶救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2.2滿意度評價科室、患者對骨干護士評價滿意。骨干護士輪轉結束,護理部安排骨干座談,現場征詢各科室護士長、帶教老師代表共50人意見,對骨干護士在科室表現100%滿意。床邊調查當月住院患者,對骨干護士服務都非常滿意。團隊協作組成員對骨干護士給予肯定,能相互學習,團結協作。

2.3個人自我評價通過參加輪轉,骨干護士的評判性思維、溝通與合作、實際操作與創新性能力較前有提升。并將其他專科先進的護理措施引進自己科室,促進了本科室護理質量的提升。

3討論

3.1骨干護士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骨干護士通過重點科室7個月的輪轉,增強了各專科護理基礎知識和急救技能。輪轉護士雖為科室的護理骨干,但受科室專業的局限,又缺少危重癥患者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學習和實踐,護理危重患者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書本學習理論知識目標不明確。通過急診、ICU等科室輪轉,學習觀察危重患者病情變化、急救配合、氣道管理、安全評估、急救設備的熟練使用及危重患者的組織管理,提高了危重患者的護理救治能力。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骨干護士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判斷病情,科室帶教老師指導,制定護理計劃,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是重危患者搶救成功的基礎,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再培訓、拓寬其知識面十分必要[3]。參加重點科室輪轉,拓展了知識面,提高了急救知識和理論技能實踐能力。通過考核,骨干護士專科理論、技能成績較前明顯提升,急救技能床邊抽考時,對危重患者健康評估及搶救能力較前有了提高。

3.2骨干護士院內科室輪轉培訓的效果骨干護士院內科室輪轉,促進了科室間的交流和學習。骨干護士進科后,帶教1周,在責任組長的帶領下,單獨輪班,分管患者。院內各科專業不同,護理管理措施、方法均有可借鑒之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骨干護士在輪轉期間,積極參與科室管理,對科室護理現狀提出了多項合理化建議。輪轉結束后護士長組織骨干護士在科內交流學習經驗,普及其他科室的管理優點,促進科室團隊學習氛圍。骨干護士代表科室,作為優秀人選參加院內輪轉,學習熱情高,榮譽感強烈,并有5年以上的護理經驗,院內輪轉,周圍環境人員相對熟悉,適應快。進入科室輪轉,擔任責任護士,與責任組長共同分管患者,尤其在ICU、急診輪轉后,能將已有知識、技巧、判斷力和個人特質進行整合,為危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骨干護士利用各科室在護理方面的不同點,培養綜合分析、判斷和處理能力,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篇6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診科;實習護士;臨床研究

每個醫學院校的學生都要經歷從學校學習到進入臨床的實習階段,合理的護理管理對實習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有重要作用。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循證護理理論逐漸應運而生,其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和模式,通過在最佳證據形式下,在遵循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循證應用的護理行為,可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現將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診實習護士進行循證護理管理,就其在業務水平和實習質量進行研究,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急診實習的48名護士為研究對象。按照到急診科報道的時間先后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名。對照組中,男6名,女18名,年齡17~21歲,平均年齡(22.6±1.3)歲;本科學歷9名,專科學歷15名;急\工作時間1~6個月,平均(3.2±0.6)個月。實驗組中,男5名,女19名,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19.5±0.9)歲;本科學歷7名,專科學歷17名;急診工作時間1~7個月,平均(3.6±0.4)個月。所有患者實習期間均未接受過循證護理。

1.2管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管理,當實習護士進入急診科后,為每護士安排帶教老師,向其介紹科室的規章制度,科室的常見病多發病,工作流程等。按學校的需求對護士進行指導。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管理方式,在完成學校對護士的任務同時,還要組織實習護士定期進行講座和培訓,使護士對循證護理知識有全面了解,根據循證護理方法給每位護士安排2~3名患者。患者來到急診后安排實習護士進行護理,首先需要對患者病情完全掌握,對患者病因、癥狀、查體、診斷都要掌握,抓住護理重點的同時,使用循證護理方法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在循證問題提出后,安排實習護士到圖書館進行文獻資料查詢,通過查詢大量的臨床資料,找到本病例的支持證據,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獲得理論支持;對特殊病例進行個性化護理,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并逐步完成能夠獨自完成。每日下班后需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工作中的可取和失誤情況,從而提高自己。

1.3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實習生護士進行數據總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對計量資料采用方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計數資料就性別、年齡、學歷、工作時間等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習生護士管理結束后,對兩組實習生護士就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進行比較,觀察組實習后顯著高于實習前及對照組實習后(P

3 討論

1992年加拿大人David教授等提出了循證醫學,隨著循證醫學的產生和發展,循證護理應運而生。所謂循證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需要有計劃的護理方式,同時需要將臨床實踐理論和科研成果結論相結合,得到臨床證據,進而以后護理決策的依據。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各國,很多醫院的護理人員都按照循證護理觀念進行護理。1996年,英國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循證護理中心。1998年,英國創辦了《循證護理》雜志。目前在我國,華西醫院和復旦大學護理學院都成立了循證護理培訓中心,為推動我國臨床護理實踐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循證護理通過科研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其通過根據護士的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患者的病情情況相結合起來,將得到的研究理論應用到臨床,不僅可以提高護士的專業技能,還可以提高護患滿意度。孫文娟等[1]通過對70名實習護士進行研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前者采用循證護理帶教模式,后者采用傳統模式帶教,經過對護士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進行比較,觀察組優良率為88.5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57%。

在我科的臨床研究中,實驗組的24名實習生護士在急診科實習期間使用循證護理管理方法,專業理論知識為(92.16±3.8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23±2.96)分;實踐操作為(93.06±3.2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4.28±3.16)分。以往對實習護士采用傳統帶教方式,帶教老師對入科護士介紹本科基本情況,完成帶教任務,對實習護士的教學比較單一,經過研究,雖然實習前后其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水平都有提高,但是對最新的護理信息和護理理論不能及時應用到臨床,具有明顯的滯后性[2],同時實習護士對在臨床只是被動學習,缺乏主動學習能力,缺乏臨床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饒艷等[3]通過三甲醫院163名實習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護士循證護理素質初步具備,臨床中要重視護士循證素質教育,優化課程。通過循證護理管理實習生,在其進入急診科時就進行培訓,使其對循證護理有基本了解,在臨床工作中結合在學校學習的護理知識,對明顯提高實習護士的整體水平,例如提高文獻檢索的能力,聯系對研究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過程中還可鍛煉其創新能力。胡靜等[4]對2008級護士生進行調查研究指出,循證護理帶教的觀察組明顯高對傳統護理帶教的對照組,能夠提高護士生的創造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循證護理還可以提高護士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劉玲只[5]對224名實習護士研究指出,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護士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對急診實習護士施行循證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取得滿意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文娟,夏瑜青,王莉.循證護理對急診科實習護士業務技能及實習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3):130-132.

[2]蔡鵬.運用教育心理學培養護理本科生在臨床實習中解決問題的能力[J].貴州醫藥,2013,37(10):957-958.

[3]饒艷,黃麗華,張玲芝,等.實習護生循證護理素質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9):3572-3575.

篇7

關鍵詞:急診醫學;急診護理;缺失;方法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364-02

急診是醫院重要的部門之一,如今很多城市的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都有急診室或者是急診科,并有著相應的醫護人員。急診不同于醫院的其他科室,病患送到急診科,一般都是比較緊急,而且病癥也十分的復雜,整個科室的流動性非常大,當病患的病情進入危重階段,就必須轉入專科部門,進行具體診療。我國的急診醫學逐步發展,但是要不斷提升急診水平,必須建立完善的醫療體系,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隨著醫學領域的發展,急診醫學水平也在迅速提高。急診他是一門解決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學科,并且要研究如何更有效、更迅速、更有組織地搶救急危病例,和處理災難醫學所遇到的問題,急診在整個醫療體系中作用非常之大。

在整個急診體系中,急診護理也非常重要,在短時間時對緊急、危重病患做出診斷治療,在良好的護理水平上減輕病人的痛苦。在急診處理中,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對整個急診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急診護理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作為急診科的醫護人員,要掌握多方面,綜合性的醫學知識,并且要有危急意識,團隊意識,憑借嫻熟的專業技能,嚴謹的辦事態度和高效的溝通能力努力發揮整個急診科的作用,提升醫院的急診水平。

一、目前急診護理的缺失

急診護理的缺失是目前醫療衛生應該關注的現狀。急診醫學不只是單一的科室,而是涉及到各種不同科室的交流與合作。雖然絕大部分城市的綜合醫院和一些專科醫院都設置了急診科或急診室,并有著相應的醫護人員。一些專業設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目前的許多醫院并沒有很好的發揮急診科室的作用。急診科室沒有得到深度重視,僅僅是解決了行政管理問題,并沒有進行系統化的投入,急診醫療體系和急診醫學水平沒有得到很完善的發展。尤其是專業人員的培訓不夠,急診醫護人員的醫學素質不夠高,導致醫護人員在接診時出現問題。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不夠熟練,急診護理意識不強,辦事態度不夠嚴謹,與人溝通能力不夠,這些問題都導致急診護理的缺失,進而影響整個急診醫療體系的建立健全。

二、解決急診護理缺失的辦法

1、堅持以病人為中心

醫院護理理念需要明確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具體護理時并不能一刀切,粗放對待,而要從護理病患的精神、心理等個方面著眼,綜合考量,制定一個最佳的方案,這個方案要能夠把護理人員和患者很好的聯系起來,達到良性的互動與溝通,發揮護理的效用。尤其是針對急診而言,更需要有著專業的護理人員憑借良好的護理理念達到良好的效果。對于急診病人,要重視在他發病之初的處理和護理工作,應該從病人發病之初或受傷之際就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診治,并將他安全轉送到醫院,立即接受急診室醫師有效的初步診斷的治療和護理人員的護理,然后根據病情,安排他們的轉歸。急診護理一方面要在急診病患到達醫院后,馬上開展現場急救,在最短時間內使送達患者得到最好的救助治療;另一方面,每一個醫護人員,尤其是與病人走的最近的急診護理,要有著人道主義關懷,體恤病者的痛苦,同情他的遭遇,盡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急診護理服務。

2、提高急診醫療護理水平

由于急診工作的特殊性,對護士的專業護理技能要求非常高。提高護士的專業技能水平,是完善急診醫療體系的重要一環,必須依照急診工作的特點與要求,對急診護士進行相關技能素質的專門培訓,根據病情的不同,重癥護理水平要求不斷增強。除了專門的技術、素質培訓,更要建立監督體系,進行嚴格管理,全方位提高急診護理水平。護士要有極強的責任心,積極主動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把急診護理工作落到實處。急診護理工作的緊急、繁重對護理人員的要求非常高,這就必須多方面、多渠道加強護理水平,制定相應的急診護理應急預案,采取各種方式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提高提高急診醫療護理水平。

3、不斷培養急診護理人員的判斷思維

急診工作的特殊性,對相應的醫護人員要求也較高,在工作之中會碰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病情多而且復雜,急救儀器和技術都不太容易掌握。急診護理人員要處理好這樣的各種問題,加強患者的護理水平,提供良好的急診醫療救助體系,作為醫院而言要不斷培養急診護理人員的判斷思維,不僅要具備各方面的醫學知識,還要冷靜思考。

4、醫療護理要提高自我防護水平,妥善處理醫患關系

自我防范意識在醫療護理之中顯得十分必要,急診工作的緊急、繁重導致各種醫療問題頻發,這就需要醫護人員提高提高自我防護水平,妥善處理醫患關系,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在急診救助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急診護理的安全,從急救物品的管理,整個急救過程的監管和業務知識技能的水平等方面著手,切實增強自我防護水平。再忙再亂也不能出差錯,為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一定要本著對患者負責任的心態著手進行醫療救治,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保護自身的安全,妥善處理醫患關系。

篇8

[關鍵詞] 應急能力;病情觀察能力;低年資護士;評估及培養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9(b)-0149-04

護士應急能力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可以敏銳、及時地發現患者的不同病情及其變化狀況,并給予分析、判斷,利用熟練的技能和技巧,做出沉著、果斷、合理的搶救或護理處置的綜合能力[1-3]。該能力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危。當前,由于臨床上低年資護士的比例較大,他們的護理基礎理論及專科知識存在不足,臨床經驗、病情觀察能力不高,同時對病情的動態變化缺乏準確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相對較弱[4-5]。另外,隨著臨床上危重疑難病例的增加,為保障護理工作的安全及護理質量的提高,加快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及病情觀察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已成為護理領域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內容[6]。基于此,本研究對120名工作5年以內的護士進行應急能力及病情觀察能力的評估,針對工作中出現的不足給予相應的培養措施,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重慶市云陽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各科室5年以內的注冊護士作為評估對象,共計120名,男1名,女119名;學歷:本科7名,大專70名,中專43名;職稱:護士107名,護師13名。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干預培養方法

對我院低年資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急及病情觀察方面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進行統計歸納。具體操作由院內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成員組成的評估小組,根據模擬應急病例及具體病例中的護理操作對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病情觀察和應急配合兩方面。

1.2.1 實施流程管理,增強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意識 低年資護士由于實踐經驗的欠缺,在病情觀察及應急配合中均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尤其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由于急救時現場較為混亂,情況較為急迫,護士在救治過程中程序紊亂,操作盲目無序,與醫師配合不敏捷、缺乏默契,甚至可能延誤搶救時機,影響搶救成功率。對此問題,首先各科室針對本專科中經常發生的危急病情、少見但發生后可導致嚴重后果的病情制訂了搶救流程,涵蓋用物準備、病情評估、操作步驟、效果判斷、整理記錄等內容。接下來,各科室組織科內進行系統培訓學習,幫助大家理解、記憶。并且,將流程制訂成小冊子,使其攜帶方便,便于低年資護士自學。搶救流程幫助低年資護士在臨床工作,尤其是搶救工作中理清思路,一是保證急救設備、藥品的完好備用;二是對病情做出初步評估判斷,識別危急狀況;三是按搶救步驟有序實施各項搶救措施;四是判斷搶救效果擬定下一步處理措施;五是按規范整理用物、完善記錄,整個搶救過程序貫進行。實施流程管理,不但使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意識得到增強,處理應急事件的條理性也得到明顯提高。

1.2.2 督促低年資護士學習專科理論知識,增強其病情觀察能力 敏銳的病情觀察和綜合分析能力,可讓護理人員對突發狀況能夠及時發現并給予處理,贏得搶救時間,而這一能力的基礎和后盾則是護理人員扎實的專科理論知識。為了加強護士的理論功底,各科室護理部門制訂、完善了專科疾病及其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危急重癥的判斷及其搶救流程,專科護理體檢的內容、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組織主治醫師、護士長及高年資護士對低年資護士開展專題講座,針對專科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治要點、護理問題、護理措施、健康指導等進行全面講解;督促低年資護士自學專科理論知識,定期考試;同時,在規范晨交班、護理查房、病例討論時,針對性地對典型、危重、死亡病例進行討論,總結經驗,認識不足,降低護士病情觀察過程中的偏差與遺漏率,促進低年資護士的病情觀察能力。

1.2.3 開展情景模擬訓練,提升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處置能力 給予低年資護士設置一種相對逼真的工作場景,讓其參考具體工作中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以此來培養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該方法能夠較好地模擬救治現場的緊迫氣氛,使護士有種親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反復訓練,使低年資護士逐步克服緊張、慌亂甚至膽怯的情緒,理論知識和技能得到錘煉,增強應急與危機處理意識,達到獨立面對緊急狀況時需具備的處理應對能力。另外在情景模擬訓練中,指導老師也應根據搶救護理流程給予相應的、具體的、臨場的情景變化,引導并啟發低年資護士舉一反三,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培養其綜合判斷、快速反應、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

1.2.4 分批進行ICU輪轉,提高綜合實戰能力 急診科、ICU等是急危重癥患者集中率較高的場所,面對的患者往往病情復雜多變,搶救儀器及設備相對較多,定期的輪轉可增加低年資護士參加各種危重患者的搶救機會,熟悉并掌握各種急救儀器的使用,提高急救時配合協作能力。針對每次的搶救,從搶救流程及各種應對措施中總結經驗,提出不解并尋找不足,培養科學的臨床思維模式,逐步提高其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綜合實戰能力得到提升。

1.3 研究指標

干預半年后,針對培訓前后護士應急及病情觀察能力進行評分比較,主要包括基礎知識與技能、專科知識與技能、應急與溝通能力、護理程序實施能力、管理教育科研能力及患者滿意度,其中患者選題為在我院各科室同時期行治療的病歷資料齊全、配合調查的患者中進行,共100例。各項指標0~30分,分值越高,代表培訓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培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低年資護士應急及病情觀察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結果顯示,應急配合不足主要體現為操作欠規范迅速,搶救程序化不強,急救物品準備不全、存在短缺及過量情況,急救應對較為慌亂、情緒不穩定、缺乏沉著應對,其中搶救程序化不強比例較高,為35.0%;病情觀察不足主要體現為觀察要點未掌握、重點觀察內容不知曉,觀察方法不正確、不能預見性觀察,病情評估不準確,發現問題欠及時,其中觀察要點未掌握、重點觀察內容不知曉比例較高,為25.0%。見表1。

2.2 培訓前后各項評價指標的變化情況

結果顯示,經培訓,120例低年資護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專科知識與技能、應急與溝通能力、護理程序實施能力、管理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患者滿意度也得到了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3 討論

低年資護士目前主要是指5年以下工齡的護士,該群體往往工作時間短,臨床實踐經驗相對缺乏,應急處理能力明顯不足。另外,其護理基礎理論及專科知識水平也往往較低,對病情的觀察要點掌握不夠,缺乏動態觀察病情及評估的能力。護士的這些能力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危[7-16]。因此,對低年資護士應急及病情觀察能力的評估,可很好地幫助分析在病情觀察及應急配合中的各項不足或缺點,有的放矢。

本研究針對護士在緊急救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程序紊亂、操作盲目無序,與醫師配合不敏捷、缺乏默契等問題,制訂了相應的搶救流程,涵蓋用物準備、病情評估、操作步驟、效果判斷、整理記錄等內容,并將流程制訂成小冊子,成為“口袋書”。流程化管理,使低年資護士的急救意識得到增強,在臨床工作,尤其是搶救工作中思路更清晰,處理應急事件的條理性得到明顯提高。敏銳的病情觀察和綜合分析能力,可讓護理人員及時發現突發狀況并給予處理,贏得搶救時間。一般來講,低年資護士往往面臨臨床思維范圍狹窄,工作方式方法單一直接,綜合分析及判斷能力缺乏,實踐經驗不足,專科理論知識欠缺等問題。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統規范化的培訓方式,由各護理單元制訂、完善專科疾病及其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并督促低年資護士自學專科理論知識,定期考試,核查學習效果。同時,在平日的工作中要及時記錄、總結分析救治中出現的重點內容,組織主治醫師、護士長及高年資護士開展專題講座。以科內培訓為重點,有針對性地給予其具有專科特色的培訓,從多方面來拓展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促進低年資護士病情觀察能力的提高[17-19]。另外,針對低年資護士緊張、慌亂甚至膽怯的情緒,本研究設置了一種相對逼真的工作場景,讓其參考具體工作中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以此來培養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該方法能夠較好地模擬救治現場的緊迫氣氛,使護士有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指導老師根據搶救護理流程給予相應的、具體的、臨場的情景變化,引導并啟發低年資護士舉一反三,根據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通過反復模擬訓練,增強其應急與危機處理意識,達到獨立面對緊急狀況時需具備的處理應對能力。 另外,面對危重癥患者集中率較高的場所,要更好地培養科學的臨床思維模式,逐步提高其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急救時配合協作能力,使綜合實戰能力得到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急配合不足主要體現為操作欠規范迅速,搶救程序化不強,急救物品準備不全、存在短缺及過量情況,急救應對較為慌亂、情緒不穩定、缺乏沉著應對,其中搶救程序化不強比例較高,為35.0%;病情觀察不足主要體現為觀察要點未掌握、重點觀察內容不知曉,觀察方法不正確、不能預見性觀察,病情評估不準確、缺乏不能連續動態觀察時對原有問題的評價,發現問題欠及時,其中觀察要點未掌握、重點觀察內容不知曉比例較高,為25.0%。經培訓,120例低年資護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專科知識與技能、應急與溝通能力、護理程序實施能力、管理教育科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患者滿意度也得到了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采取有效的培訓途徑,可提高護士在應急環境下的分析判斷、果斷決策處理的能力,對于應急情況的處理更得心應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證搶救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搶救成功率,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效的護理。

綜上所述,低年資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應急能力及病情觀察能力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給予其相應的培養干預,可明顯提高護士在應急環境下的分析判斷、果斷決策處理的能力,保證搶救的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搶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救治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玉霞.產科護士急救能力的培訓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1):788-789.

[2] 胡清,金勤,王琦,等.微型培訓模式在ICU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4):4188-4190.

[3] 吳曉貞,宋啟慧.急診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的方法探討[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4):171-172.

[4] 李素蓮,李同蓮,平,等.骨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養途徑及方法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20):117-118.

[5] 金芳,鄧穎輝,李梅,等.實景模擬演練在提高兒科低年資護士綜合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4):20-21.

[6] 雷偉娜.普外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的實施[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0):3147-3148.

[7] 林建瓊.神經外科低年資護士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8):330-331.

[8] 徐賢平,申屠瑤芬,朱金萍,等.淺談低年資產科護士的培訓[J].浙江醫學教育,2011,10(1):29-30,33.

[9] 鄧惠萍.兒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的方法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0,21(12):2250.

[10] 蘇敏.低年資急診兒科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的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1):137-138.

[11] 林嬋蘭,莊嬋音,黃芳平,等.護士情景模擬搶救考核結果分析及管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10):1327-1328.

[12] 左玉蘭,董曉慧.情景模擬下心內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的實施[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4):137-137, 120.

[13] 張正芳.內科低年資護士培訓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3,(21):2729-2730.

[14] 何永飛.持續質量改進對提高低年資護士專科水平的效果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1):46-48.

[15] 黃益萍,徐朝霞,姚培琴,等.產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相關危險因素及風險管理[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4):100,123.

[16] 高江美,謝珠紅,鐘愛英,等.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應用床邊綜合能力培訓的效果觀察[J].浙江醫學教育,2014, 13(1):45-47.

[17] 王艷紅,斯銀平,齊翠,等.模擬演練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3,(9):227-227.

[18] 張珂.神經內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探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3):103-104.

篇9

關鍵詞 護士 急救能力培養

急診護理行為面臨的是病情復雜多變、生命垂危、年齡不一的各種疾病,以及被動面臨的偶然和意外災害事故所致突發傷、批量傷病員的救治,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高責任的行業。急診護理與專科工作相比有其獨有特點:工作隨機性大、時間性較強,護理工作要求高,技術復雜,各學科之間協作性強。對危重病人的搶救是急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護士急救能力是搶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說急救護理工作貫穿于整個搶救過程,直接影響著搶救的成功與否。

1 急救能力培養

1.1 搶救器材的熟練應用 急診科常見急、危、重癥病人其急救時的護理工作多數情況是及時、正確地應用搶救器材,而此時的護理工作常常直接影響著整個搶救過程的順利與否,雖然多數情況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的,但其熟練與否或與醫生的配合默契與否,每個環節都將直接影響著對病人生命的搶救。對于復雜的搶救儀器的操作,對搶救過程的影響就更明顯。

因此,要做好一個急診護士,常用搶救器材的維護與保養、連接與操作應納入其護理操作技能的組成部分加以練習;現場搶救病人時,搶救器材的應急操作,體現出的是一個急診護士對危重病癥的基本理論與搶救器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與醫生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對醫囑的執行程度;因此護士在搶救病人時對重要搶救器材的準備與應用,是護士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綜合體現。

1.2 搶救藥品的應用 急救藥品在搶救危重病人時的及時應用,是急診醫生急救思維的一種體現,而護士對搶救藥品的應用則是醫生急救思維的延伸,同時也更體現出急診護士對危重病人的急救能力。護理工作在延伸著醫生的急救思維,卻又體現出護士對疾病理論知識與搶救藥物使用情況的掌握程度,在執行醫囑的同時,又要依據病情的變化自行調整某些治療,這個過程就是護士急救能力的最好體現。

1.3 病情觀察 急、危、重癥病人經過積極的搶救治療后進入相對穩定階段,此時的病情觀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絕大部分工作是通過急診護士完成的。但病情觀察不應僅僅限于對生命體征或相關體征的觀察,而是應將病人的精神狀態、生活習慣、睡眠情況甚至思維特點等等都包括在觀察范圍內。一個合格的急診護士就要有對病情發展有一定預見的思考后的病情觀察,才能確保整個搶救治療過程順利的完成。

2 加強低年資護士重點科室的培訓

醫院一般將護校新畢業護士進行崗前訓練和一年的科室輪轉后就分到急診科工作,若遇到危重病人時,措手不及、手忙腳亂就再所難免,若能再安排到ICU、CCU、手術室、心電圖室等進行3個月以上的專門學習,將為急診護士的急救能力的培養打下一定的基礎。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91

開展護患溝通培訓課程,提高急診護生及護士溝通技巧,是應對日益高要求的患者及家屬,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的重要舉措。有調查顯示,對急診科護士進行一系列溝通技巧和護士自身基本素質的培養,加強護患溝通后,急診科護理滿意度上上升至99.8%,提高了護理質量。因此,通過護患溝通課程培訓,提高溝通的技巧和有效性對減少護患糾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了解護生對護患溝通認識和相關知識掌握現狀,探討門診急診護患溝通現狀及對護生開展規范系統化護患溝通課程培訓的效果及意義,對實習護生開展正規系統化的護患溝通課程培訓前后效果進行對比。受培訓的護生的護患溝通意識增強,護患溝通技巧提升,患者對護生的認可度提高。護生對護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知識技巧缺乏。護生是護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力軍,是即將走入臨床的護士,對護生開展護患溝通課程培訓對增加其從業的信心,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順利完成實習計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3月接收實習護生72名,男6名,女66名,年齡19~23歲,平均20.5歲,本科學歷32人,專科學歷40人,先后分8組實習,每組9名護生。2010年11月開始對急診科護生進行了有針對性溝通強化教學。

方法:

⑴入科時對急診科特點介紹及溝通知識系統理論教學:護生入科時,護士長都會向入科護生介紹急診室的特點及有效溝通的重要性。2010年11月開始,護生對溝通理論和技巧的學習,每個星期集中學習1次,對發生在白班或夜班的無效溝通案例或較成功的案例,由值班護士在次日早上交接班時匯報討論并由教學老師將案例整理于每周4下午固定授課的時間和護生一起集中學習。

⑵溝通理論和技巧的學習。學習溝通的概念、內容、形式、方法與技巧。請專業老師或臨床有較強實戰經驗和理論的護士集中授課,系統學習溝通的理論和的技巧。如:①學習語言藝術,掌握溝通的基本功。語言是溝通護患關系的橋梁,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重要因素。②學習溝通技巧,如溝通分為語言性和非語言流,而語言的交流是思想溝通的一個重要內容。溝通過程中,有55%是肢體語言,38%是語調,而內容只7%。③學習有效溝通。急診患者普遍存在急躁、憂慮、恐懼心理,都認為自己的病最嚴重,都希望得到最迅速、安全、有效的救治,而且迫切想知道有關用藥、治療、預后護理安排及醫生的業務水平等。通過這些學習,就能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技巧作為指導,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⑶互動式討論交流:老師講解溝通內容及技巧后,再由學員講述自己遇到的溝通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敗的。一起討論學習并歸納總結,共同進步。

⑷護患溝通案例學習:收集科室或他人發生過的成功的和失敗的護患溝通案例,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集中討論。掌握其關鍵,在碰到相同或類似的問題時靈活變通加以運用。例1:患者,女,56歲,診斷:高血壓病,患者性格暴躁,懼怕疼痛,護生穿刺失敗,該怎么做。例2:患者,女,48歲,診斷:急性膽囊炎,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尚可。患者輸液抗炎治療半小時后疼痛未緩解,患者抱怨疼痛仍未緩解,懷疑診斷錯誤及所用的藥物為假藥。該如何。例3:患者,女,32歲,診斷: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差。患者家屬索要的水杯已用完,患者男家屬發怒謾罵還要打人該怎么辦。更多案例在此不一一列舉。對于案例的學習,會先讓護生思考作答,必要時進行場景模擬,然后老師再給經驗總結出有效的溝通方法和技巧,一起討論交流共同提高。為此,也匯編了平時工作中碰到的典型案例以供學習培訓所用。

結 果

2010年8~11月未對急診科護生進行有針對性溝通強化教學與2010年12~2011年3月對急診科護生進行有針對性溝通強化教學兩個時段相比,護生護患溝通知識理論考核平均成績分別為92分、97.5分,患者拒絕護生靜脈穿刺人次分別為143、59,護生健康教育人次分別為214、657,患者對護生平均滿意度分別為92%、98.5%。

討 論

重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是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通過溝通能增進護患雙方彼此間的了解和理解,及時提供準確、優質的護理服務,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和滿意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衛生保健意識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及醫療的糾紛也日益增多。據文獻報道,89.2%的護士有因溝通不良而發生過護患糾紛或小摩擦,雖然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早已被大家認識,但缺乏正規和系統化培訓。71.6%的護士在校期間僅學過部分護患溝通知識,77.3%的護士并未參加過任何關于護患溝通的培訓。

重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是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的必要舉措:2010年3月為響應衛生部“創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從院領導、護理部到護士長及各一線護士都十重視護理服務質量,作為醫院窗口,在重視護理服務質量上更是十分重視護患溝通。把護患溝通作為一項業務或課程來學習,就會加強對護患溝通的重視,從而有效地掌握護患溝通的技巧,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誤解、矛盾和沖突。同時,因為護生是護理隊伍的重要部分,也是護士的生力軍,為此,護士長、各帶教老師都十分重視護生溝通的培訓。

重視護生溝通能力培養是提高護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通過對護生的護患溝通課程培訓,使護生增強了護患溝通意識,提高了護患溝通技巧,減少了護患糾紛。對于同樣的有效溝通作用因素和服務對象,在門診急診及其他科室針對科室的不同特點有所側重的開展規范系統化的護患溝通課程培訓是很有必要的。當然,護理工作中要使用好溝通交流,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修養,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心理學、健康醫學、行為醫學及與醫學相關的邊緣科學),敏捷的思維能力,拓展醫學視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開展護患溝通課程學習對提高護生及護士溝通能力及有效減少和避免糾紛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醫院還未充分認識到提高有效護患溝通的重大作用,也沒有把護患溝通作為一項課程或業務來學習和培訓,隨著患者對護理服務要求的提高,而這部分恰恰也是需要重視和提高的。

參考文獻

1 隋樹杰,仰曙芬,王媛.護士對護患溝通與護患糾紛關系認知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1):21.

2 趙淑玲.護患溝通在急診科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