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干什么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2:40: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第一次干什么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第一次干什么作文

篇1

第一次洗襪子

臨汾育英小學三(1)班

趙雨珊

以前,我從來沒有洗過襪子,每天都是爸爸或者是爺爺給我洗,今天我決定自己學洗襪子。

到了晚上,洗完腳后,我拿著襪子來到衛生間。我學著大人的樣子,先打了一盆水,把襪子泡到水里浸濕。接著一只手把襪子撈出來,另一只手拿起肥皂,從襪子的頭上到腳后跟都打上一遍。然后,放下肥皂,兩只手抓住襪子的兩頭,用力的、反復的使勁搓上一會。這時你會發現,襪子上出現了許多白沫,這時看一看手中的襪子干凈了沒有。如果干凈了,就可以把襪子沾進清水里了,反復涮幾遍,直到沒有白沫就算洗好了。最后,把襪子的水擰干,搭在晾衣架上就好了,等干了就可以穿了。

篇2

媽媽是和爸爸結婚后第一次回家鄉居住,他們倆長期在深圳工作。從大城市到鄉村的生活,她要適應一段時間……

我的媽媽向來性情溫和,對人寬容,從不斤斤計較,但不知為什么奶奶卻總是對媽媽有偏見,可能是看不慣城里人的生活習慣。在她心里城里人懶惰只知道享清福。

由于當時我還小,媽媽為了照顧我,不能下田種地,家里吃的都得買。夏天的一次中午,太陽火辣辣地烤著大地。家里正巧碰上沒有油。由于已是中午時分,而且天氣炎熱,所以媽媽便決定向奶奶借些油做午飯,下午去街上買了油后再還奶奶。媽媽拿著瓶子往奶奶家里走的時候,還沒有到奶奶家門口就被奶奶攔住了:

“你要干什么?”

“媽,我昨天忘記買油了,現在去買已經來不及了,我還要給娟娟做吃的,你看是否能借我一點?我傍晚去街上買油后會立即還你的。”

“借什么借……你自已不會去買嗎?腿生來干什么用的?”

“媽,娟娟需要人看著……”

“你不會帶著她一起去買嗎?”

“媽,這天這么熱,娟娟才一歲大……”

“一歲怎了?又不是什么千金小姐,在大城市住了一年,現在回了家鄉還想當大小姐?”

“不是的……”

奶奶沒等媽媽把話說完,便頭也不回地進屋去了,媽媽站在太陽底下,呆住了。汗水和淚水一起滑落在臉上,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已的婆婆竟然會這樣……

兩歲的時候,我有了弟弟。我和弟弟都是生在農歷四月,那時已經步入炎熱的夏季!

聽媽媽說,一天晚上我突然發燒39℃。當時爸爸在城里工作,家里只有我、媽媽和弟弟。媽媽當時由于剛生了弟弟,還不能出外吹風,但她已經管不了這么多,決定親自送我上醫院,但是誰來照顧弟弟呢?怎不能連弟弟也帶到醫院去吧?為難之際,媽媽硬著頭皮求助于爺爺奶奶,請求他們倆照顧一下弟弟:

“媽,您在家嗎?開開門好嗎?”

奶奶開門了,說道:“你什么事情?不在家里呆著,跑我這來干什么?我想也沒有什么好事了。”

“媽,娟娟發燒了,我想帶她到醫院,您能幫我照顧一下小余(弟弟的化名)嗎?

“我才不給你照顧他,煩死人了。”

“那您能帶娟娟上醫院嗎?”

“我說你這人煩不煩啊?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別找我!”

“媽,娟娟也是你的孫女……”

“你連一個孩子都照顧不好,如果有什么三長兩短,我叫她爸爸絕不饒恕你……”爺爺走過來插嘴到。說完,門砰一聲關上了……

這完全傷透了媽媽的心,沒想到爺爺奶奶竟然如此無情。我從39℃上升到40℃……媽媽急得沒有辦法,只好用濕毛巾為我降溫。我時而昏睡時而哭鬧,我哭的時候弟弟也跟著湊熱鬧,媽媽心急如焚,急得團團轉。

整整三天三夜媽媽就沒有休息過,眼睛熬紅了,臉也憔悴了,一會兒照顧我,一會兒照顧弟弟……

一次發燒,漫長的三天三夜,從我兩歲的時候到現在,已經是十三個春秋,我不知道要發多少次燒,她熬過多少個這樣的三天三夜……

媽媽從那年起就全身骨痛,每當天氣變化時,不能干一切活兒,媽媽的頭也會痛得厲害,以致于不能入睡。十三年,不知道媽媽看了多少名醫,吃了多少藥,卻始終無法消除她的頭痛的痛苦……

我從懂事后,從了解一切的一切后,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因為我,是否媽媽就不會患上這樣的一個頭痛病?不用承受著這種痛苦的煎熬?

三歲的我,第一次在心里留下了爺爺奶奶對我的“殘暴”印象。

金黃色的秋天,藍藍的天空,家鄉豐收的季節已經到來。

奶奶把收割回來的稻谷曬在家門口的曬谷場上,傍晚時分收稻谷的時候,我出于好玩,過去幫爺爺奶奶掃起了稻谷。只有三歲的我根本不會干那些活兒,就在我“盡興”之時,把掃回的稻谷掃出了曬谷場。奶奶說了些什么我記不清楚了,但是她惡狠狠樣子我卻記憶猶新。爺爺二話不說,走過來把我提起狠狠地打了幾下,我被嚇哭了。

篇3

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作文教學中,我首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為一名剛寫作文的小學生,對寫作既神秘而又好奇,但他們存在想寫又怕寫不好的矛盾心理,這是老師應鼓勵他們,寫自己所想所見,不要有所顧慮,同時老師對自己學生的作文,應盡量找出其閃光點,加以表揚,讓學生明白,自己還行,從而增強器信心,這對初學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二、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過不停”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的生活本來豐富多彩,但是為什么在寫作時會出現空洞無味,言之無物的情況發生呢?原因是不會觀察,不會想象,形象思維十分薄弱。

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生活的能力呢?首先要教會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學會觀察的方法。結合閱讀教學,喚起學生重視觀察生活。只有懂得觀察同作文的聯系,認識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隨時隨地捕捉到“貌不驚人”卻又“異彩閃耀”的生活素材。若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索,就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視。在生活中,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獨立雞群的白鶴,讓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來。如不留心觀察和分析,就會稍縱即逝、一閃而過。魯迅先生筆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個例子。必須通過對“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講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學生懂得,只要重視觀察,善于觀察,只要精心選擇,深入開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不小的主題來。

其次,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學好觀察日記,注意積累材料,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些對學生的寫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重視創設情景,使學生會寫

篇4

一、重視孩子寫作過程的分析

作文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是孩子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寫作能力的一種綜合訓練。因此,在作文時,應重視指導孩子分析寫作的過程。

作文過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步:第一步,準備――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和啟用積累等;第二步,構思――包括編寫作文提綱、組織材料和詳略的取舍等;第三步,起草――包括遣詞造句、構成篇章等;第四步,定稿――包括內容的增刪、結構的調整、文字的修飾和謄抄定稿等。綜觀上述,寫作過程,是由“準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作詳細分析,使孩子弄明白寫作的整個過程。

二、激發孩子的興趣,使他們想寫、樂寫

自信心是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孩子,常常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故此,要想打開學生心里的這個“結”,讓他們在每次作文時都想寫、樂寫,就必須從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只要能使他們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寫作文就能順利進行了。如:在孩子第一次習作,并沒有急著把寫作的有關知識灌輸給他,而是抓住身邊一個活生生的事例,讓他發現了可寫之處,自愿完成的。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出來,讓別人對你文章感受興趣,這就是作文,你就成功了。

三、重視創設情景,使孩子會寫

善于創設情景,調動孩子的情感,使他有材料可寫。往往布置下作文題,孩子總會感到無從入手,沒什么可寫,這就陷入了僵局。這時,必須得想方設法融化“冰點”。因此,要根據孩子寫作過程的特點,精心設計出一些與教學目的相關且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教學情景。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可以圍繞著準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向孩子布置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來完成寫作練習。如在一次寫“第一次”的寫作練習中,我發現孩子在作文中沒能準確地把握住自己“第一次”的真實感受,沒能具體、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作文寫得空洞、不真實。于是,我就有意識地結合電腦課的教學,給他們創設作文情景,讓他們回憶第一次電腦課的內容。我先指導他們回憶整節電腦課的內容,再讓他們仔細想想操作電腦的步驟,先干什么,接著做什么,請同學到前臺進行演示,在演示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孩子注意觀察表演同學的動作、表情是怎樣的,并且要求用準確的詞語表達出來。我請學生將觀察到的動作、表情用準確的詞語,按順序寫下來。然后讓他們再回憶第一學會操作電腦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在每個人都有了親身經歷的時候,我布置了《第一次操作電腦》的習作。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拿起筆,一氣呵成地把整個過程生動、形象地敘述出來。這樣通過創設情景,激趣,增添生活閱歷,不僅豐富了的寫作內容,使他們能寫出文章,而且還使他們的寫作認知策略水平得到提高,達到了作文完成的目的了。由于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因此,要多組織孩子參與活動,使他們培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逐步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樣,作文時就有素材可寫、會寫了

四、充分體現孩子的主觀感情,讓孩子創造性地寫

篇5

一天,老師問我們:長大了要干什么?有的同學想成為傳授知識的老師;有的同學想當翱翔在藍天的飛行員;還有的同學想做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我的夢想是什么呢?作文

其實,我早就有了自己的夢想。當我第一次見到水彩筆的那一刻,就被它那絢麗的色彩所吸引了,藍色仿佛廣闊的大海,讓我盡情地遨游;綠色,就像一陣溫暖的春風拂過我的臉頰;紅色,就像溫暖的陽光照亮著我的心田…。從此,我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真是“手不釋畫”。對了,我的夢想就是想當一個描繪祖國山河的畫家。

畫畫,讓我插上想象的翅膀:春天,我來到田野,藍的天、白的云、紅的花、綠的草,真是一個充滿色彩的季節,還有那農民伯伯辛勤播種的景象,讓我情不自禁地要把這美麗的畫卷記錄下來。夏天,我又來到清澈見底的小溪邊,小魚在沙石之間捉迷藏,孩子們在水中嬉戲玩耍,不時傳來陣陣笑聲,好一副和諧美麗的畫面,這怎能不讓我把他們留在心間?秋天,我又帶著畫筆,穿過山澗,?過小溪,一陣誘人的香味把我帶到豐收的果園,我便在這濃濃的香味中畫出紅彤彤的柿子,黃澄澄的鴨梨、紫色晶瑩剔透的葡萄。冬天,潔白的雪花又讓我拿起神奇的畫筆,畫出孩子們在雪地打雪仗時的串串笑聲,雪花也紛紛落在我的畫上,在畫紙上留下一朵朵“小水花”。作文

夢想像一粒種子,播種在“心”的土壤里,盡管它很小,卻可以生根開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把我的夢想變為現實!

初一:空白的???

篇6

軍訓——五云山寨

“嘿呀,好高興啊!”我背著生活用品和衣服走在上學的路上。你問我要去干什么?我要去五云山寨軍訓啦!我既高興又激動,要離開家人獨立生活幾天,和同學們一起快快樂樂、自由自在地去“展翅飛翔”。

耶,終于可以上車了。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跑上車,同學們在一起真熱鬧!大家歡聲笑語,同學們都很興奮,在車上還玩起了“小雞”、“砸豆腐”等游戲,開心極了。突然,聽到一位同學叫了一聲“稻草人!”我轉向窗外,看到田地里扎了好多個“稻草人”,以前我從書上看到過有關“稻草人”的故事,今天是第一次親眼目睹,可得好好瞧瞧。我好奇地看著,當我看到離我距離最近的一個稻草人時,我才發現它的四肢原來都是用樹枝綁成,尤其是它的雙臂好象隨時要舞動起來去趕走那些破壞莊稼的害蟲,哇,它的五官太可愛了,“眼睛”和“鼻子”是用小石子做的,那石子的大小和位置都鑲嵌得恰到好處,活靈活現,更絕的是用辣椒代表“嘴巴”,紅彤彤中還透著生氣,真驚奇農民藝術家隨手做出來的“稻草人”還真是一件件藝術品呢!

終于到了目的地,“小學生教學基地”幾個大字映入眼簾。我們來到各自分好的寢室,放好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并休息了一會兒。“噓——”哨聲響起,中午開飯了,我們拿起飯盒趕快沖到外面集合。周教官帶我們一起去食堂用餐。走在用餐的路上,周教官突然從嘴里吐出幾個字:“前后兩人標齊!”身后傳來我們的笑聲:“嘻嘻,哈哈!”周教官好幽默哦!

到了下午,我們盼望已久的“燒烤”終于來臨了。老師帶領我們來到燒烤區域,首先老師開始講解了燒烤的類型,教我們怎樣生火,怎樣串燒烤……“開始行動!”我們迫不及待地來到燒烤架前,開始了分組的分工合作,侯欣藝、鄒夢、徐一鷺……串燒烤,夏小涵生火,我趁這些時機,去買了兩根羊肉串,老師來幫我們點火,我們小組每人每次扇三十次火,終于輪到我了,我使勁地扇著,感覺煤炭的小碎片都朝我的臉上飛過來,害得我不能睜開眼睛,“動作還是要溫柔一點”,我自言自語地說。趁著煤炭燃起,我們把串好的羊肉串、豆腐干等排成一排放到烤架上,先把串串上的水分烤干,再刷一點兒油,然后再烤會兒,注意:油可不能刷多了!等燒烤熟了就可以盡情品嘗。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烤了兩根羊肉串,一根火腿腸,吃著自己親手烤出來的食物,真是太美味了。

以后的幾天里,我們在教官的帶領下,還自己動手做航模,制作豆漿……幾天的生活時間雖然短暫,但讓我記憶猶新、流連忘返,更讓我受益匪淺:我發現我長大了,能獨立生活了,這是我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剛開始我還很擔心自己能不能習慣,可幾天來的集體生活讓我覺得好輕松好愉快,以前生活中的一切都由家長安排,現在我學會了自立,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還知道了和同學們在一起的集體生活要互幫互助。

篇7

我叫江曉乖,這是爺爺給我取的名字。

爺爺說我很乖很乖,所以叫我曉乖。

我不是爺爺的親孫女,但是爺爺對我很好。

爺爺住在一個貧困的山村里面,但是供起了我上學。

爺爺對我很好很好,就像對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

?????????????????????????????????????

不知道是為什么,我一出生臉上就有著一條疤痕,一條爺爺怎么治也治不好的疤痕,我長得很丑,但是爺爺總是說我很漂亮很漂亮,我知道是安慰我的話,爺爺有白血病,但是爺爺說見了我過后,他的病就好了,說我是上天派來照顧他的人,聽到爺爺安慰我的話,我的心總是暖暖的。

爺爺是一個診所的醫生,因為我臉上有一條疤痕,所以爺爺想了很多辦法幫我治好這條疤痕,可是不但沒有治好,醫藥費都用了不少,因為這件事,爺爺和診所的老板鬧翻了,因為山村里面付不起這樣高的醫藥費,所以老板把爺爺開除了。

我還有一個哥哥,是爺爺的親孫子,哥哥很不聽話。因為爺爺被開除了,我們的生活開支支撐不下去了,但是我們家還剩一塊地,還可以種點菜,養點動物什么的,賺點小錢。從我六歲開始,我開始上一年級了,上學了,我得用爺爺更多的錢了,于是我決定幫爺爺種菜。因為我才六歲,所以不能干什么粗活,每天放了學我都會偷偷地幫爺爺種點小蔥,爺爺不愿意浪費我回家復習的時間,所以阻止我幫爺爺種小蔥。爺爺不讓我幫忙,但是我不愿意什么都不做,就這樣賴在爺爺的家里,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多余的,我不是爺爺的親孫女,我只是個沒人要沒人喜歡的孤兒。每天我做完了作業復習了書本,都會很早就睡覺了,然后到了晚上就會偷偷跑到菜園里面幫爺爺種小蔥,就這樣不明不白的過去了3年,我上三年級了。

那個時候我8歲了,哥哥12歲了,在上六年級,哥哥總是很調皮,現在我不是假小子,我的頭發很長了,哥哥每天放學回家都會玩弄我的頭發。不知道是多久了,哥哥迷上了一種游戲,好像是玩彈珠吧,不過沒有單玩彈珠那么簡單,哥哥一直找爺爺要錢,每一次哥哥都不說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有一次哥哥告訴我了,他是拿錢去買彈珠玩的,叫我不要告訴爺爺,我一直幫哥哥保守著秘密,哥哥見我沒有告訴爺爺,于是要錢要的更加兇了,每天都會找爺爺要十元錢,這樣十天就會要一百元,賣彈珠不可能要這么多的錢。因為最近老師生病了,所以停課了三天,我決定跟蹤哥哥,摸清哥哥的底細。哥哥正在校門口玩耍,但是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小心地擠過去了。哥哥在“賭博”這種小小的賭博,哥哥怪不得在湊錢,原來是在湊賭博的錢。哥哥手里面的彈珠根本不用錢,重要的是哥哥每天都要給店主交十元錢,然后和其他人玩彈珠,玩贏了可以拿走其他人拿的錢。

看到這個驚人的消息,我立刻回家告訴爺爺了,爺爺很生氣,差點暈倒了,可是我必須告訴爺爺,哥哥回家了,爺爺拿著雞毛撣子打了哥哥,雞毛撣子把哥哥嘴巴都打出血了,我怎么勸爺爺都不管用。哥哥跑到河邊,我和爺爺一路追到了河邊。哥哥說:“你們誰要是敢過來,我就跳下去。”我一直勸著哥哥下來,爺爺不會打他了,結果碰巧這幾天河流很急,哥哥被河水沖走了。

爺爺并不是真的想打哥哥,可是哥哥浪費了爺爺的三百元,就是我們三個人五十天的生活費,爺爺真的生氣了,所以才打了哥哥,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慈祥的爺爺生氣了。因為停課還有兩天才上學,所以我和爺爺在哥哥的墳墓面前哭了整整兩天。

終于要上學了,老師推薦我去參加作文比賽,可是我們家家庭背景不好,我們交不起作文比賽的費用,爺爺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不得了,決定把他最愛的含羞草賣出去給我交比賽的費用,竟然爺爺這么支持我比賽,所以我很努力很努力,沒想到我只拿了第二名,雖然有一百元錢的獎金,含羞草不值一百元錢,可那是爺爺的最愛,就這樣給賣了,我真不爭氣,放學后,我跑到廁所哭了很久很久,回家我告訴爺爺我是第一名,有一百元錢的獎金,爺爺高興了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著。

上了六年級了,我要升學了,在升學之前,老師把每一個同學的家長都請到學校去,我只要懇求爺爺去開家長會。沒想到三年了,爺爺居然還掛念著三年前那次的作文比賽,爺爺把我得第二名的事情告訴了我最要好的一個同學,我沒有叫她保密,所以她把我第二名的事情說出來了,說我是為了不讓爺爺傷心,才說的我是第一名。爺爺還是很開心,因為知道了我很小就關心他了。

終于上初三了,又要升學了,高中的學費更加多了,爺爺平時種的菜養的小動物交不起我的學費。我偷偷找同學借了三百元,說好開學還錢。三百元我買了一頭牛,然后放在豬圈里面,爺爺第一次發現這頭牛,于是問我從哪里來的,我如實的回答,爺爺沒有罵我,也沒有表揚我,而是平淡地說了一聲“哦”

高中畢業了,那頭牛長好大好大了,我把它拉到市場上去賣了,沒想到賣了兩千元錢,不知道是哪家的富裕的人施舍我。我給爺爺寄了五百,然后還同學三百,還剩一千二,加上爺爺給我的一千元,我自己存錢罐里的二千元,還有哥哥以前的存錢罐里的一千五,一共是六千七,老師同學一共湊起來給了我三千多,好像夠了一學期的大學學費了。我坐最慢到達上海的臥鋪火車,晚上悠閑的時候聽聽mp3,然后看看書包里的書,就這樣我到達了上海。

上大學的第一學期,是用我的錢,我湊起來所有的錢可以交一學期的學費,還可以省吃儉用地過完一學期。

上大學第一天開始,我就很勤奮的讀書,每一次考試都是全校第一,很多同學都很羨慕我,每一學期我的獎學金就有一萬,但是我還是每一個月都會到學校食堂做打雜的,由于食堂的活兒很重,我的工資一個月就有三千呢!湊了八學期的獎學金,一共加上我打工的費用就有十萬元。在食堂里我學會了做好吃的飯菜,于是湊合著開了一家飯館,開了飯館,我只剩下打雜的幾十元錢了。

篇8

首先,進行思維訓練與作文因素教學。①教一個詞時,引導學生聯想說出其他詞,并用它們說話,這樣,既豐富了詞匯又訓練了語言能力;②采用模仿練習的方法,讓學生說話完整,語言規范;③幫助學生明確句子的概念,告訴學生,完整的一句話要說清有誰干什么,或者什么時候,誰,怎么樣。

其次,培養觀察能力,擴展思維。我按照思維過程和運用語言過程的順序:看、思、說、寫,運用直觀教學,借助真情實景引導學生由會說一句話到能寫一段話,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

再次,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在班上開展剪貼寫話,先讓學生在剪貼的圖案下寫一句意思與此圖有關的話,采用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然后再讓學生們寫一段話,暗述人物,或者進行口頭作文,這樣激起學生寫作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自覺作文,提高了寫作能力。

指導低年級學生作文,首先要指導學生用詞造句,練習說話寫話。造句是寫作的基礎,應該扎扎實實地認真指導學生造句。一次我讓學生用“理想”造句。一位同學說:“一個人沒有理想,就像死了一樣。”這句話并沒有錯,但為指導學生體會一個句子的多種表達功能,我一次又一次地指導他們修改這個句子。第一次改為:一個人沒有理想,活著就沒有意義。第二次改為:一個人沒有理想,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第三次改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沒有了理想,他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就這樣,我指導學生造句時,盡量注意指導他們反復錘煉,把造句的基本功打好。

其次,注意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如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觀察方法,按方位觀察的方法一一進行訓練。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如指導學生觀察人,我要求他們首先看這個人的主要特點,就是這個人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因為低年級學生不善于識別和表達,我又教給他們“比較法”和“選擇法”。如寫外貌,我提供下列情況供學生選擇。

(1)身體:大約有一米幾左右、魁梧、高大、矮小、面黃肌瘦、苗條、中等、勻稱。

(2)臉形:瓜子臉、鴨蛋臉、國字臉、圓臉、蘋果臉、長臉。

(3)眼睛:銳利、炯炯有神、明亮、含笑、水靈靈、圓溜溜。

對眉毛、鼻子、嘴巴、牙齒等我也同樣提供選用的詞語。

對于高年級學生,上述方法對他們的思維和語言可能會有一定的約束,而對低年級學生卻能教會他們觀察、比較和運用詞語來表達。

第三,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低年級學生表達能力差,但可由一天寫一兩句話逐步提高到寫一小段話,記一件小事;要鍛煉學生的毅力,培養良好習慣;要經常具體指導,經常督促檢查。

現在談談我在二、三年級進行作文教學的一些做法。

(1)現場作文。事前告訴學生要作文,然后創設情景,再練習。如寫《上課鈴響后》,我事先提出了作文要求。上課鈴響后我就拿著作業本和教科書走進教室,放下手中東西,向學生問好,然后在黑板上板書《上課鈴響后》。這樣演示一遍,估計學生還寫不好,我又進行第二次演示,特意放慢速度,并叫一個口頭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配合解說,其余學生“默敘”。由于學生認真觀察,對老師的動作、神態都一一進行了“默敘”,在頭腦中組織了語言。這樣寫起來就容易了。

(2)問答作文。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對自己是了解的,但要他把自己的情況寫出來卻不容易。如我讓他們寫《自我介紹》,他們就不知應從那里寫起,改寫什么。我通過問答方式進行練習,作文的困難就消除了。我分段進行指導,分段進行問答。第一段我是這樣問的: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在哪里?在那里讀書?你長得怎樣?愛穿什么樣的衣服?第二段我問:在學校里你怎樣上課?作業做得怎樣?你愛哪一種活動?你怎樣參加這個活動?第三段我問:你回家后做些什么?怎樣做?別人怎樣評價你?第四段我問:你的優點是什么?你對自己滿意嗎?你的缺點是什么?今后怎樣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進行了這樣的問答,二年級學生寫介紹自己的作文,內容就相當充實了。

要求學生在觀察之后寫一個人,我也采用問答的方法。經過具體問題的問答,學生作文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

篇9

呂叔湘說:“語文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很難從生活中學語文,一方面是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語文從身邊悄悄地溜走了,另一方面學生的課業很緊張,有時間還想多做幾道題,或由于語文的成績提升比較緩慢,所以急功近利的學生會忽視在平時對語文的學習,還有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成績沒有進步,就自暴自棄。平時給學生留觀察日記,只有寫人的才會認真觀察,而且僅局限在班級的學生、教師及家人。如果是觀察身邊的生活或者景物,學生往往會視而不見,缺乏思維,對身邊的事物比較麻木。其實,學生作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一員,他們首先接觸的、而且接觸最多的就是生活世界。語文學習更是和生活息息相通、天然地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的。

記得一次第八節課,學生都聽得很投入,在我向黑板上寫題的時候,偷偷地觀察學生的反映,有無溜號的,就發現李國峰悄悄地站起來,向外面張望,難道走廊有人找他嗎?看看窗外沒有人,也沒有人敲門,我先留意下,看看是不是一時的溜號,我沒有批評他,又過了一會兒,我發現我在向黑板寫題的時候他竟然半站起來向外看,我看了他一眼,讓他知道,教師已經知道他在溜號了,希望他能夠集中精力,注意聽講。可是沒過多久,我發現他竟然又站了起來向外觀看,我當時很生氣,大聲地說:“你到底想干什么啊,一堂課站起來三次,第一次我沒說你,第二次看了你一眼,事不過三,你竟然還站起來第三次,你到底想做什么?”他說:“老師,我看外面的天怎么是紅色的,太奇怪了,以前從未見過的啊!”他的話音未落,學生都順著窗戶向外張望,膽大的學生甚至站了起來,透過班級的窗戶,我看到了外面天空中的彩霞非常美麗,在晚霞最美麗的時候學生都在上晚自習,學生對生活太缺少觀察了,也難怪平時的寫景作文都是從作文書上積累的大段文章,而不是發自內心來寫的。我順勢給學生留個觀察日記,讓學生能夠細心觀察,結果學生都有很深刻的體會。

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習慣。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與自然親密接觸。他們發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就會從內心產生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實質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各種有效資源,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使語文學習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學語文中感悟生活。

(作者單位 黑龍江建三江管局前鋒農場學校)

篇10

中文發音:果然[guǒ rán]

詞語解釋: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反義詞:竟然、居然

用果然造句

1、二十年后,這個年輕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考試前我努力的復習,終于蒼天不負有心人,我果然考了喜人的好成績。

3、這件壞事正如你所說的,果然是他干的。

4、大明湖畔的美景,果然仍是吸惹人的喲。

5、第一次來到這里,果然是很漂亮的處所。

6、我剛心里想著她果然有夠丑的,卻忍不住也笑了起來。

7、晚上,媽媽果然如她所說給我帶回了可愛的禮物。

8、我先吃生果,而后喝水,果然拉肚子了。

9、如果我有一雙翅膀,我將會飛翔在空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10、這天氣果然說變就變,并還刮起大風來。

11、小名最近學習很盡力,果然考了一個好成就

12、我吃了很多水果然后喝冷飲,果然拉肚子了

13、昨天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今兒果然下起雨來了。

14、這個人果然神出鬼末,慶幸的是我早就曉得端倪了。

15、在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果然取得了好成績

16、我軍佯裝退卻,敵人果然中計,一步步地進入我軍的伏擊圈。

17、天氣預報說明天有雨,果然到了第二天早上就陰天了

18、不出所料,他果然沒有在家

用果然的反義詞造句

竟然:妹妹最喜歡的洋娃娃丟了,她竟然不著急。

居然:我昨天和媽媽說好回家,今天媽媽居然反悔。

【擴展閱讀:怎么才能學會造句】

造句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貫穿整個小學學習階段。造句訓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等。造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該如何學會造句呢?

一、正確理解詞義。正確理解詞義是造出好句子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應該根據詞義特點和自己的知識水平以及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理解,這樣才能造出合乎邏輯的句子來。

二、把句子造得真實具體,生動形象。對學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實。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學生是這樣造得:“我家種的冬瓜,又大又圓,像個大籃球。”這個句子造得比較具體、形象,卻不真實。我對學生說:“南瓜不像大籃球,而是像個枕頭。所以說,造句也應該強調真實性,不然的話,形象的描寫,就不準確;具體的敘述,也是錯的;感情的抒發,也就不真實。

三、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里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四“字詞句段篇”是語言文字訓練的基本流程。在這個流程中,句子訓練處于字詞和段篇訓練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造句的時候,不但要讓將句子造對,還應該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語氣通暢,真實具體,生動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從而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指導:一種寫話練習的格式為:誰干什么。我們學習寫話,首先得從練習寫好一句話開始。一句話寫好了,然后再慢慢練習學會連貫地寫好幾句話,寫好一段話。一句話,也就是一個句子,應該有頭有尾。頭,就是要寫出是誰或什么;尾,就是要寫出干什么或怎么樣。如:“明明在教室里畫畫”這個句子,寫得是誰,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頭)。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畫畫。”(“在教室里畫畫”是句子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