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22:0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英語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學英語作文

篇1

Hello, everyone! Today I’ll tell you about my Chinese teacher。

Zhu Jingyan is my Chinese teacher。 She is tall and beautiful。 She has big eyes and long hair。 Look, she is wearing a red dress today。 The dress fits her very well。 She is reading a book now。 She is reading very carefully。

All of us love her very much。 Why? Because she is very friendly and lovely。 We are good friends。 We often chat and play games with her。 We often have a great time。 Sometimes we dislike her, because she is angry。 We are very afraid, so we don’t make any noise。

篇2

【關鍵詞】 作文教學 英語作文

根據英語教學的大綱和標準,英語課程在基礎教學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愛好,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地掌握英語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技能,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門語言。其中,英語寫作作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對于還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說,能夠有效地向他們傳輸好這門語言的知識就顯得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大家都知道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對什么知識的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對英語寫作的教學中,首先就是要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其次做到對英語作文的喜歡,讓他們自己想學、想寫。做到這些就要努力去發現他們的寫作動機,尋找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進一步去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比如可以通過讓學生寫自我介紹和他們感興趣的明星、最大的愿望、假期安排等來訓練他們的寫作能力,讓他們逐漸喜歡這么課程,并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寫作。

二、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作文輔導

提高英語的寫作能力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簡到難的,是要經過系統長期地指導和訓練的。不要一開始就讓學生大篇大篇地寫,寫作中的困難會讓學生產生悲觀恐懼的心理。對英語寫作失去信心,因此,在鍛煉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開始階段不要讓他們去寫,而應該循序漸進,增強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少量寫作訓練。學生對句型結構和話題有一定的積累,對于句子和文章的把握更加準確,寫起來也才會更得心應手。

三、用范例引導學生寫作

在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時,另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用具有典型意義的范文來引導學生,讓他們努力模仿并按此學習,在達到培養他們寫作興趣目的的同時讓他們掌握英語寫作方面的技巧。做到這些方面就要在英文范文的選擇上把好關。首先選擇范文的主題最好與當代中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典型的時代性,寫作的水平與當代中學生相類似。其次,在選擇范文的渠道上,可以是現在比較有英語應用教學意義的報紙和雜志,也可以是學生中比較優秀的英語文章。在引導學生英語寫作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創新,激發他們的英語寫作水平和寫作的積極性,最終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方式寫新的題材和內容。

四、上好作文點評課,做到講評結合

在學生英語作文的訓練中,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關鍵之一在于教師的寫作講評,對此,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中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形式的點評,其中有三種為大家所推崇的點評形式。

4.1學生自我點評。對于自我認識比較清晰的學生,可以采取自改方式,讓他們根據老師給出的點評標準來自我打分,并分析其中的優缺點,提出解決方法。

4.2學生之間互相點評。讓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點評可以促進學生了解不同的寫作方式和對寫作優缺點的認識更清楚,達到同學之間取長補短的效益。

4.3教師向全班學生講評。教師在向學生進行講評時,可以根據班上學生的范圍為例來進行講解,但對這種點評方式應該注意的是,教師在選取學生的樣文時除了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文章外,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切忌不能指出學生的名字,當然優秀文章的學生除外。

4.4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面評。這種點評方法比較適合部分具有特殊情況和另類英語寫作特點的學生,在對這些學生進行單獨點評時可以更及時地找到解決方法,師生之間能夠良好地溝通,且學生在反饋信息方面也及時、準確,這樣能夠幫助老師有效找出學生的原因,從而也加快學生寫作理解,得到良好的改進。

綜上所述,對于英語學習來說,由于英語的聽說讀寫是相互關聯且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提高英語寫作的能力就需要在英語聽力和英語閱讀及英語口語方面打好基礎,將這幾點相互滲透并融會貫通,以達到提高英語寫作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加強對英語寫作的訓練,將所學得的知識強化,達到熟練運用的地步。

[1] 唐天麒. 談中學英語寫作教學[J]. 教學與管理, 2000(06).

[2] 如何寫好中學英語作文[J]. Reading and Composition(Junior High)(English), 2008, (Z1).

篇3

作文教學是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的作文能力是考察學生的詞匯量、語言組織能力及句型結構掌握情況的綜合體現。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語作文教學的實效性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

初中英語 作文教學 策略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作文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考察學生的詞匯量、語言組織能力及句型結構掌握情況的綜合體現。因此,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是整個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呢?筆者就此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立足課堂,培養英語寫作語感

當下英語教學中,往往能發現很多人把英語課堂與應付考試相結合,在英語課堂上往往只注重英語知識點的講解,很少會讓學生仔細的朗讀文章,品味課文中的精彩的句子,而在上寫作課時,又會專門去找課外材料讓學生進行惡補記憶,其實,牛津版初中英語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句子,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多發現和記憶文中的一些美句,可將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例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語8BUnit 6 “A charity walk” 中, 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before and during the event.(it’s +adj+forto do sth的結構)就非常適合運用到作文中去。對于Bring an umbrella if necessary. (祈使句+if形容詞結構),也能讓學生活學活用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以增強語氣。教師在平時要增強學生對于課文知識點的運用情況,在課堂上多讓學生進行一些仿句和造句的練習,培養他們對于詞匯語法的組織能力。同時,多鍛煉學生朗讀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感,避免出現Chinglish,從平時的課堂訓練開始培養學生英式思維和英語語感,讓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

二、拓展眼界,汲取課外寫作營養

古人云:“讀書破外卷,下筆如有神”。不論是中式作文還是英式作文,寫作的基礎必定是大量的閱讀。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在學作文時才能娓娓道來。當然,素材的積累是一個長期且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這便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平時寫作素材的灌輸,避免臨時抱佛腳。

例如,對于中學生來講,詞匯的積累尚少,對于過復雜的文章,閱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注意讀物選擇的難度要適量,盡量選擇一些中英文對照的文章進行閱讀,便于理解和增強興趣。其次是要注意讀物選擇的種類要豐富,切忌只讀同一類型的文章,素材便過于單一。教師可以選擇新聞時事,也可以是笑話故事、風土人情、人物傳記等,學生接觸的素材多樣化可以幫助他們的思維多樣化,在寫作時便更有創新性和獨到的見地。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多思考、勤摘錄,如first of all,what’s more,last but not least等較為高級的連接詞,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記憶和摘錄,運用到作文中去。

三、定期整理,歸納英語作文題型

在初中英語作文中,主要有看圖類寫作、提示類寫作、續寫類寫作。如果教師能對作文的題型有準確的分類與整理,學生在遇到同類型的作文時,思維就更加清晰,知道應該怎樣組織語言,不會因為沒有頭緒而亂寫。

1.看圖類寫作:往往給的是漫畫,要注意上面的提示,此類作文容易偏題,要在正確理解了大意之后把握中心進行寫作,一般要求先描述圖畫中的內容,然后透過現象看本質,講其中的內涵之類的。對于此類題型,可以事先在腦子里構好寫作框架,平時背一兩篇范文,尤其注意范文中的語言表達和邏輯順序。

2.提示類寫作:往往給中文或者表格形式的提示,這類作文比較常見,要求學生在寫作時不要漏掉得分要點,需要注意時態,把握文章體裁,確定寫作方向。在遇到比較難翻譯的句子時,學生需要牢記這是在寫作文而不是句型轉換,所以要求并沒有那么嚴格,可以采用相近的短句、簡單句進行敘述,寧可簡單,也不犯錯。當不確定搭配時,也可以采用相近的搭配取代,例如花費的固定搭配有spend…on;pay…for;It takes…to do;cost等等。

篇4

關鍵詞: 初高中銜接階段 寫作錯誤 教學策略

由國家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其中“用英語進行表達的能力”既包括口語,又包括寫作。根據這一精神,課程標準在語言技能部分對寫的技能目標作了描述,要求比過去高了許多,而且更加具體,這充分說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現狀

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寫作一直都是薄弱的環節。一些學生不能正確拼寫的單詞;不能恰當用詞;忽略句子的連貫性和整篇文章的結構。不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為了幫助學生通過高考,多數中學英語教師通常遵循傳統的片面強調語法和詞匯的教學方法。處在初中向高中過渡階段的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的問題尤其突出。首先,高中課本所涵蓋的知識無論從數量上還是難度上都比初中課本多。其次,學生在初中時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更高階段的英語學習。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最終造成了學生在面對英語學習時,信心不足,而英語寫作是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面對寫作時,學生們普遍感覺難度大,且練習收效不明顯。在理論研究方面,由于初中向高中過渡階段的教學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針對此寫作研究成果較少,可供參考的理論、案例相對缺乏,使教師感覺無章可循。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到高中過渡階段的英語寫作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初中到高中階段的平穩過渡,逐步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寫作的主要問題

處于初高中銜接階段的學生,在寫作方面的主要問題可以分成如下幾類。

1.詞匯方面。

詞匯是寫作的基礎。沒有任何語言技能可以脫離詞匯而存在。詞匯量及詞匯運用熟練程度直接關系到寫作水平。《新課標》規定普通高中畢業生應掌握3300個常用單詞和400個常用短語。然而,很多高中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單詞問題。現以具體例子說明:

(1)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healthy diat.(diet)拼寫錯誤

(2)I want a glass of bear.(beer)名詞錯用

(3) Students should be respective to teachers.(respectful)形容詞錯用

(4)He was selected the president of the USA.(/)冠詞錯用

(5)He lent a book from the library.(borrowed)動詞錯用

(6)the key of the problem (to)介詞錯用

(7)Whom is the monitor of the class?(Who)代詞錯用

(8)He turned off her invitation.(turned down)詞組錯用

2.語法方面。

學生在作文中比較大的失誤都是由語法錯誤導致的。學生作文中出現的語法錯誤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The old is doing exercise. (are)主謂不一致

(2)There is a boy play football with his friends.(playing)句式雜糅

(3)He very shy in front of so many people.(He is very shy)句子成分缺失

(4)He refuses to join them but eventually he appeared at the party.(refused)時態不一致

(5)As students,I should study hard.(we/you/they) 人稱不一致

(6)The population in China is large than Japan.(than that of Japan)比較不一致

(7)If you have good body,you can do you like things.(If you are healthy,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like.)母語的干擾

3.內容方面。

學生們在內容方面的問題主要在于缺少文章連貫性、統一性和內容上的匱乏。學生們往往意識不到句子和句子及段落和段落之間應該使用何種連接方式。各種句子散落在文章中由于缺少連接詞,使得文章的中心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有的文章甚至嚴重偏離主題。此外,很多學生發現面對一個話題很難進行擴展,最終導致作文內容空洞,脫離實際。

三、導致學生寫作畏難情緒的原因

篇5

【關鍵詞】教學質量應用寫作實踐

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構成的統一體,應用寫作教學也應當從這兩方面著手。既要根據應用寫作的學科特點,注重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又要活注重教師教學思想觀念的更新和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素質,是應用寫作教學改革的需要

教學的兩方面,教師是主導地位。因此,要切實提高應用寫作教學效益,就必須首先緊緊抓住教師這個中心環節。社會的變化及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思想,轉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應用寫作教學真正需要的是創造性的思維。遵循開放意識、革新意識、不斷了解、掌握應用文方方面面的變化,是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所以,教師知識的更新、充實與提高,就是實施應用文素質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不但對應用寫作提出了內容適用的廣泛性和文體多樣式的要求,而且也對應用寫作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除了了解學科信息外,對有關法律、企業、公關、計算機知識也盡量了解一些,以不斷拓寬視野,努力豐富自我,提高適應的客觀需求的自身素質。所以做為應用寫作教師,彌補自身知識結構缺漏,加強各方面能力素質的培養提高,是促進、深化應用寫作教學改革的關鍵。

二、把握學科特點,了解教學對象,講究教學方法

應用寫作的教學目的便是培養學生掌握寫作知識,將來能撰寫與從事的工作有關的各類實用文章,有助于做好本職工作,有利于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實質上,這便是通過提高學生應用文的寫作實踐能力,為培養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個人服務。而我們的授課對象,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大學生,他們在思想不夠深刻,閱歷不夠豐富,缺乏對社會的了解和實踐工作經驗,如果僅僅是“填鴨式”的灌輸寫作理論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記,當然不能寫出合格的應用文。所以,我們要改革不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寫作能力。

那么,我們該如何實施實踐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

(一)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既然是“應用文”,那就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但平時的應用文教學由于照本宣科的多,學生不僅沒有認識到它的用途,連本來準備認真學習的同學也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應用文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方法其實并不難,只要通過精心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與生活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就可以了,具體到一節課只要能設計一段好的課堂導語往往就可以初步達到目的。

(二)知道“怎樣去寫”。應用文教學中,老師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為簡”,就是說,要把“多”的變“少”,把“繁”的變“簡”。1、找準學生“薄弱點2 恰當地處理好教材。應用文教材中,有比較典范的應用文,但還有許多雖然是名家作品或名篇,卻并不規范,尤其是文章內容與學生生活脫離,缺少時代氣息。既然是學以致用,就應該貼近學生生活,所以教師在應用文教學中,要學會處理好教材。于是在教學中,我放棄了課文,重點講解這篇有“問題”的材料,效果很好。

(三)以能力提高為目標,以寫作實踐為手段。應用寫作是一門實踐性課,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可操作性,目的是為了“應”付生活,“用”于實務,因此必須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組織教學,離開了寫作實踐,寫作教學的一切努力都會落空。

應用寫作教學除了理論、例文外,還必須教給學生更多的寫作方法,并且還要通過多種實踐訓練掌握各類文種的寫作。因為,寫作理論知識只胡通過學生的反復實踐才能化為能力,所以,靈活施教,鼓勵實踐,是應用寫作教學應有的取向。

這里所指的實踐教學,不是指那種為幫助學生所學知識的單項練習,其特點是以實際問題,滿足實用需要為目的,要求學生身臨其境參加活動,親自搜集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寫作任務,是一種“活的寫作”。社會上處處可見應用文服務于社會,社會上也處處需要應用文寫作,這就為應用寫作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篇6

一、加強閱讀訓練,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過程是一種有效的學習英語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必須加強英語基本功的訓練。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必備條件,它包括詞匯、語法、句型和習慣用法等語言知識,而這些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在長期的閱讀過程中建立、鞏同和積累起來的。教師不僅可以利用課文閱讀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技能訓練,而且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來拓展寫作思路。比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英文故事、詩歌、散文等在課前五分鐘表演出來。這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使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

二、積累語言知識,提高寫作水平

英語是結構語言,具有其自身的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基礎句型。為了讓學生大腦中輸入和儲存更多的語言信息,以便寫作時靈活應用,應讓他們在熟讀和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好句子。此外,還可以多背一些格言和諺語,培養語感,寫作時就能得心應手。好的名言佳句的使用,可令文章增色添彩。

三、加強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

1、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在學生的書面表達中,最具代表性的錯誤就是中文式的英語。除了學生口語基礎不過關,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母語習慣定勢對外語學習有很大的負遷移作用。蘇聯外語教學心理學家別亞科耶夫指出心理語言學的根本原則:掌握外語的過程,就是學習用外語來思維,也就是掌握用外語來形成和表達思想的手段和能力的過程。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呢?本人覺得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要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來進行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其次,要經常性地給學生做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時要有意識地記住一些固定用法,經常性地做些漢譯英的練習,注重一句多譯,這對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大有幫助。

2、要從模仿性寫作開始,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模仿性寫作,這是寫作的初級階段,它是要求學生在保留原課文主要內容的前提下,對課文進行改寫、仿寫、擴寫、縮寫等的過程。對課文的縮寫和改寫可促進學生多角度思維能力及思想表達多樣化的提高。老師首先做出明確的要求,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重新處理文章內容,改變人稱、時態。其次,老師通過串聯式問答,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識記課文內容大意。教師可指導學生將與重點內容關系不大的段落刪除,使重點突出,前后連貫。再次,老師要引導學生活用新學的詞匯與文章的結構特點,學會開頭、結尾、說明及歸納等一系列寫作技巧。仿寫是初中生的一種主要寫作形式。它是學生按教師提供的段落或課文模型并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出一個段落或短文,其內容結構與范文相同或相似。仿寫前要從時態選定、句型預設、內容選材等方面對學生加以輔導,讓學生明白模仿什么,怎樣模仿。在模仿寫作中,格式、構思、表達方式等均可模仿,但必須要求學生靈活變通,切忌生搬硬套。語句要通順,要符合英語表達方式。模仿優秀的英語范文可以迅速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水平。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強感性知識,熟悉作文所必需的開頭、銜接和結尾等基本技巧,而且能通過參照一些同類體裁的范文對怎樣謀篇布局、行為等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3、讓學生口頭復述課文,為筆頭打下基礎

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口頭復述課文,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訓練,既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口頭表達的交際能力,也為筆頭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注重學生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

篇7

語句的基本構成單位是詞匯,其實,在英語寫作中需要用到的詞匯是不太多的,而且這些詞匯大部分是課文中經常出現的詞語,只要學生能夠掌握課文中出現的英語單詞,就可以滿足日常寫作和考試作文的要求了。由此可見,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并重視學生詞匯積累的訓練,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

在課堂上我總是讓學生多讀多寫,熟悉課文中的單詞和句子。平時多進行一些小測驗小訓練,督促學生養成背誦和積累單詞的好習慣,讓學生為英語寫作掌握足夠的單詞量。

二、多鼓勵、多表揚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想教學有效果,就必須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學生辛辛苦苦的一次寫作,總希望成功,總希望得到賞識。從一個精彩的構思到一個優美的句子,甚或一個確當的詞組,我們教師都要去用心發現,或圈或點,給以批注及表揚。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不僅能改出錯誤而且能改出學生的自信,尤其對于那些寫作有困難、懼怕寫作的學生尤為重要。多一句鼓勵、多一句表揚能帶給學生許多的信心和動力。“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背肯定。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寫作時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三、加強語法教學

現在的許多教師,不再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而是通過多讀多說讓學生自然地掌握英語語法,但是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沒有以前那么透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從而導致了學生語法水平的下降。因此在我的課堂上依然把語法教學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不是要求死背,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在寫作中自己找出錯誤并改正,通過這種方法會使學生對語法的記憶加深。我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強調一些重點詞匯的用法、詞語的固定搭配、基本的句型等,對五種簡單句基本句型的掌握尤其重視。其實,一般的英語句子都是由五種簡單句基本句型引申和變化的。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于課本中出現的重點動詞和詞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聯系五種簡單句基本句型造句,培養學生善于使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進而寫出地道、準確的英語句子。

四、課堂上即寫即改,有效指導、及時反饋。

新課標要求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并且自主解決問題。課堂上即寫即改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作文訓練和評改中受到啟迪、思維得到鍛煉,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究。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具體操作如下:

①課堂上限時完成作文。學生限時完成作文的同時,可挑選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寫例文,從中發現他們寫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②例文修改。在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可從單詞拼寫、短語搭配、語法運用、內容涵蓋、過渡自然以及書寫規范等方面來指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兩篇例文進行評改。在課堂上修改作文時不能只把眼光只盯住錯誤的地方,而應盡量發掘文章中的閃光點并適當地給予鼓勵和表揚,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讓其他學生怕到黑板上寫例文從而產生消極的影響。

③自我修改作文。要求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在這期間教師通過巡視了解學生的情況并給予一些幫助。同時教師也能盡快得到反饋信息。

五、鼓勵訓練,激發興趣

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很多好的范文,掌握了一些寫作技能,只有勤于動筆,反復訓練才能夠學以致用,不斷提高。除了每一單元必寫作文外,每周要求學生寫隨筆,即使幾句話也可以。記下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或對某事的感受,或對某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等等。教師在批改時要給以準確的評價和熱情的鼓勵,比如說,學生作文那個詞用的好,那句話寫的精妙,文章整個情況如何,都一一做出詳細的批注,在作文講評課上,充分展現好的方面,給以表揚,并把優秀作文收集起來,在班級英語作文展上和其他班級交流。對不太好的學生,個別輔導,指出不足,勉勵他們及時彌補,讓每位學生都充滿信心,覺得自己能夠寫的好,不斷增強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干凈整潔

篇8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當今社會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中學英語教育作為外語人才培養的基礎環節,應該正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文化背景的培養,促進學生對于外語的理解,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學英語教學;文化;影響;差異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是人們交流思想和傳遞信息的中介,又是人們認知世界和描寫世界的工具。埃利斯(Ellis)于1994年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一書中就曾提出,社會因素諸如年齡、性別、社會階級、民族等對二語水平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重大影響,因而語言文化的學習始終與文化背景難以分開,中學的英語教育需要以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區分為背景。

一、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往國際化發展,世界全球化的趨勢也顯示著當前英語人才將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英語教學是不是止于單詞、句式的教學呢?尤其在中學英語教學這樣一個明顯的過度時期,在進入中學學習英語之前,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較為淺顯,以單詞和簡單的句子為主要學習內容,而進入高校之后,學生則需要培養起一種在理解基礎上的進行獨立英語學習的能力,因此中學的英語教育處于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地位,在英語教育中除了需要教會學生更多的單詞,句式,也應該讓學生初步理解英語背后的一些文化背景。

二、文化因素對于英語教學的影響

第一,文化給予英語教學有舉一反三的效果。語言的學習是復雜的,包含單詞、句子、發音、語法等方方面面額內容,然而歸根結底,語言的學習始終是立足于文化的,有了文化背景的鋪墊,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英文中“un”常常一起出現在單詞的開頭,如果對英語有著深刻的理解則知道“un”表示否定,因此unlucy、unhappy等詞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第二,文化因素的加入使英語教學的內容更加生動易懂。由于中國文化與英語的文化背景有所差異,因此有時候學生對于一些英語詞語的意思難以理解,難以理解就很難消化與吸收,如果在教學時加入一些文化因素的引導,讓學生理解這個單詞背后代表的文化,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英文中講一個人非常幸運用“luckdog”在中國的文化中,狗并不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用“dog”是表示褒義,因此文化背景的引導可以使英語教學內容更加好理解。再次,文化因素的缺失造成的影響在措詞、句法結構和發音方面體現得尤其明顯。受文化的影響,英語在發音時的口型和方式與中文各不相同,如果不對英語的文化來源有所理解,對于英語口語的學習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西方文化比較開發熱情,夸贊直接,與中國文化有著一定的差別,這使學生在英語寫作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三、中外文化背景帶來的差異

第一,中國文化較為中庸內斂,西方文化較為直接,這在進行英語文章閱讀和寫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英語中swan(天鵝)用來指才華橫溢的詩人。根據希臘傳說,音樂之神阿波羅的靈魂進入了一只天鵝,由此產生畢達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詩人的靈魂都進入天鵝體內。因此將天鵝一詞代指才華橫溢的詩人。另外如,中國人面對朋友的夸贊常常是以“過獎,哪里”來回應,而外國人更多的是對朋友的夸贊直接表示感謝。第二,中文寫作時喜歡采取欲揚先抑,轉折等手法,但是英文文章的寫作更多的是平鋪直敘,因此在英語文章寫作中,外國人習慣把自己的觀點首先列出來,放在第一段落,把段落的主題寫在段落的第一句話。而中文文章的主題要點往往處于最后一段或者段落的最后一句,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的引導,學生在進行英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時難度就會增加,對文章的理解可能就不到位。第三,中文寫作慣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作時常以氣氛烘托,英文寫作更多的是觀點的陳述,所有的意思都在字面表達出來,在了解了英文寫作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將更有效率。

四、促進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埃利斯針對不同階級的學生學習語言進行研究時,就發現不同階級的學生學習外語時吸收能力各有不同,但是他也指出,這種不同并不是由不同階級給予學生的社會生活或者態度造成的,而是不同階級的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及語言環境導致的,因此在未來中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加強文化背景的教育和引導。第一,開展一些文化講座。作為英語文化背景的引導,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文化講座的開展,讓一些老師對外文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從無到有,從無知到初步了解的過程,尤其要針對文化異同和文化沖突進行講解,教師應當利用外語課堂中發生的文化沖突實施語言文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中,特別是外語課堂上,學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對話語產生不同的解釋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所以對外語教師來說,教授語言文化實質上就是創造各種各樣的上下文的過程。第二,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西方文化鑒賞,讓學生有機會參觀一些西方文化參觀。看一些西方電影,理解一些西方著作,讓學生在閱讀和鑒賞中反復咀嚼,理解英語句子背后的深層含義和文化背景。文化參觀可以作為文化講座的補充,在學生初步弄懂一些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觀一些西方文化專題,老師隨行講解。第三,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配合一些文化因素的講解,學生們對語言背后的文化故事更有興趣,給他們講這些文化故事,可以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會加深他們對這個知識的印象。文化背景的教授在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有著舉一反三的作用,相信未來在英語教學中將會開辟更豐富的文化教學內容,將文化教育和英語教育密切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作者:陳玫瑰 莫永卿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第六中學

參考文獻:

篇9

歌曲是人們將一定的語言材料譜上曲子,用唱說的形式來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等感情的一種方法。唱歌實際上是一種交際。人們通過唱詞和曲調來表達思想,溝通感情。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與歌曲打交道。一首甜美的搖籃曲會伴著襁褓里的嬰兒進入夢鄉。一首優美的歌曲可以使疲勞的人精神為之一振,使勞動著的人干勁倍增。由此可見,歌曲作為一種交際方式,其感染力是很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常用歌聲來代替語言對白。例如,某些少數民族的青年男女,利用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彼此間的愛慕之情;歌劇中的人物用歌聲進行語言交流等等。可以說,唱歌無論在舞臺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人們交際的方式。歌曲以其獨特的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二 唱歌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關系

在語言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唱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因為許多歌曲可以直接與教學內容掛鉤。如在小學初學英語的時候,當學生學會了英文字母的發音后,教唱一首英文字母歌很有必要。通過唱歌,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鞏固字母的發音。在語言學習中,有些語言知識是需要專門記憶的,如果把一些語言規律編成歌來唱,有助于學生對某些語言材料的記憶。因為歌詞極易脫口而出,而死記硬背的東西則不然。在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做了這方面的嘗試,他們把入門階段的一些句型譜上曲子,交給學生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唱歌還可以幫助正音、增強節奏感。

筆者根據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和要點選擇相應的英文歌曲。如“數數”兒歌可以用來輔助英語的數字教學;星期、月份、季節的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這些詞語的記憶;句型歌可以用來鞏固句型知識。此外還有有關顏色、形容詞、副詞的比較級、敘事、祝愿、問候等方面的歌曲。如在節日前教師交給學生一首節日祝愿歌,定會給學生帶來快樂。

唱歌還可以幫助教師調節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疲勞感。根據心理學家對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小學三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屬于少年期,在這一階段,他們的語言接受能力很強,但是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較短。因此,一些枯燥的語言操練極易使他們產生疲勞感,從而分散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采取趣味性強且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活動對課堂氣氛加以必要的調節,勢必影響語言教學的效果。唱歌就是調節課堂氣氛的方法之一。因為唱歌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青少年都愛唱歌,唱歌可以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增強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

初學一種新的語言的人,如果學會了用該語言唱首歌,便會產生一種成功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恰恰可以成為語言學習的一種動力,驅使他們去吸收更多的知識,增進語言學習的信心。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中,除了要考慮如何嚴密組織各環節的教學外,還應考慮在什么時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師發現學生疲勞的時候,如果對學生說:“來,讓我們唱一首英語歌吧!”或“讓我來教你們唱一首英語歌,好嗎?”學生的情緒就會振奮起來,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教唱英語歌曲

篇10

一、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

對英語初學者來說,教給他們: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聯合國的日常工作語言之一。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英國(England)、美國(America)、加拿大(Canada)、澳大利亞(Australia)和新西蘭(New Zealand)等,共有近4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每10人中就有1人講英語。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的國家有20多個,共計約8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差不多每5人中就有1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語。全世界50%至60%的報刊雜志是用英語出版的;60%以上的廣播節目是用英語播送的;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或用英語寫信封地址的;85%的科技資料是用英語發表的。此外英語還是世界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貿易、交通運輸等領域里的常用交際語言。隨著我國加入WTO的不斷深入,我們中國人接觸,使用英語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不懂英語就很難和外界溝通,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這樣首先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

二、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布魯納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生英語要先培養他們學英語的興趣。例如可以向學生介紹快樂豐富的西方節日:復活節(Easter Day)在春分后的第一個滿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在復活節的前一天,有著兔子會下蛋的傳說。孩子們玩著尋找涂有顏料的復活蛋(Easter egg)的游戲。Halloween,萬圣節(Hallowmas)前夕,10月31日,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jack-o-lantern),穿著奇裝異服,戴著骨骼面具(mask),縱情玩鬧。他們挨家挨戶地轉,嘴里說著“Trick or treat”,而后拿了糖果(Candy)和點心就走。4月1日愚人節(April Fool),這一天大家在以不傷害人的前提下,可以盡情玩鬧,可以捉弄人。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在美國是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在加拿大是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是人們歡慶收獲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在家中吃火雞大餐。圣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相傳晚上圣誕老人(Santa Claus)會在孩子們熟睡時從煙囪下來給孩子們送禮物(Christmas Present),實際上是爸爸媽媽送的,把這些和中國完全不同的節日介紹給學生,自然就引起了學生對英美文化的向往,提高了學英語的興趣。

三、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法能力

英語單詞“I”在任何地方都大寫,這與西方人自我意識強,處處把自己排第一位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人對別人的問話,總是以肯定或否定的話來確定用“對”或者“不對”,而英語中,對別人的問話,總是依據事實結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 or“No”,如You are not a pupil,are you?(你不是小學生,對嗎?)Yes, I am.(不,我是。)No, I am not.(是的,我不是.)初學者不了解這一點,很容易理解錯。

四、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培養學生翻譯能力

如Last night I went to visit John twice.(昨晚我去了兩趟廁所。)如果不知道John是俚語,指代廁所,則很難正確翻譯。

如果你在閱讀理解中看到高速公路上有一輛奔馳的小轎車上寫著:“stolen from……Dealer”,你千萬別翻譯成這部車是偷來的,而是指這部從……Dealer那兒買來的車,價格低廉,便宜得象偷來的一樣。這是一種美式幽默廣告手法,吸引顧客去……Dealer那兒買車。

五、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助于學生記單詞

如萬圣節(Hallowmas)、圣誕節(Christmas Day)單詞都比較長,不好記。如果教師講一講文化背景,如萬圣節化裝舞會,南瓜燈,圣誕節的圣誕樹,圣誕老人送禮物等,則能引起學生興趣,變學英語為快樂學習,有助于記住這些單詞。

如一周的每一天,Sunday(星期日)太陽神之日,它是從Sun’s day 演變而來的,其意為“日神之日”。Monday(星期一)月亮神之日,它是從Moon’s day 演變來的,意為“月神之日”。Tuesday(星期二)戰神之日,它是從Tiw’s day 演變來的,意為“戰神之日”。Wednesday(星期三)是由Woden’s day 演變來的。傳說Woden 是戰神Tiw的父親,他是掌管文化、藝術、戰爭、死亡之神。人們為了紀念他,便用其名字命名Wednesday. Thursday (星期四)雷神之日。它是由Thor’s day 演變而來的。北歐神話里,傳說Thor是掌管雷電的神。Friday(星期五)在古英語里,是以Frigg(掌握婚姻的女神)的名字命名的,意即the day of Frigg. Saturday(星期六)農神之日。根據農神的名字Saturn而得名。這樣就把一星期的每一天在愉快的學習中就記住了。

轉貼于 六、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培養學生交際能力

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用,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中國人見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嗎?”“去哪兒?”而你如果對英美人說“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則理解為你是想請他吃飯。如果你向英美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會認為是觸犯對方隱私,英美人是會不高興的。

要注意以下幾點:不問對方收入(income)、不問體重(weight)、不問年齡(age)、不問宗教信仰(religion)、不問婚姻狀況(marriage)、不問“去哪兒”(where)、不問“吃了嗎?”(meal),不問財產狀況、服飾價格等。而“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It’s a fine day, isn’t it ?”等關于天氣的話題是比較適宜的。

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如“老李”、“老爺爺”、“老奶奶”等。而在西方“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諱“老”,都不服“老”。在中國如果年青人扶老人過馬路則會當作“活雷鋒”,而西方則不是這樣。有位中國導游講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帶隊旅游中,我們這導游看到一位美國老太太在艱難地爬山時,便上前去攙扶她,卻遭到了老人的拒絕。因為在美國這樣一個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會里,老人們養成了不服老,堅持獨立的習慣。所以美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 people),而是用年長的公民(senior 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中國人很少當面把禮物打開,而西方人往往會當面拆開禮物并高興地向人家連聲稱謝。“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 .”“Thank you. It’s so cute. I like it very much.”

介紹時要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先把年少者介紹給年長者,先把地位低微者介紹給地位高的一方。應避免在引見時只介紹名而不介紹姓,這種介紹,不僅會引起混淆,甚至帶有一些侮辱性,好象被介

紹人的姓氏不屑一顧。

龍(dragon),在中國文化中是高貴、神圣、偉大生命力的化身,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稱皇帝為“真龍天子”,也有人給自己的孩子取名“××龍”,稱有出息的人為“人中之龍”,而西方人視龍為邪惡的象征,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漢語中有“賊眉鼠目”、“鼠目寸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之說,而老鼠在英語俚語中的形象大放異彩,成為千家萬戶所喜愛的動物,尤其在兒童心目中,更是機智,智慧的象征,如“Micky mouse”漢語中人們用貓頭鷹象征不祥之物,如“貓頭鷹進宅,無事不來”,而英語中的貓頭鷹則是智慧之鳥。美國的國鳥(National bird)就是一種叫白頭海灘的禿鷹,是美國的象征,它不僅出現在美國國徽上,也出現在美國及其他旗幟及硬幣上。

西方人忌用“13”這個數字,認為“13”是個不幸的數字,視它為“不幸”的象征。如果你的外籍教師過生日,你買十三枝玫瑰花送去是不會受歡迎的。

如果你的外籍教師在校運會上剛獲得教師組長跑冠軍,你碰到他高興地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成“V”字形手勢,手心朝內,以此表示勝利,老外會很吃驚甚至不悅。正確的手勢應是手心朝外,手背朝內。如果你不了解這些西方文化,就很難和英美等講英語的人進行交際。

由此可見,教師在教英語的同時講授英語文化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懂得英語文化,才能更好地學好英語,用好英語。

參考文獻:

[1]胡文仲 《文化與交際》,1994年。

[2]程世英《English背景知識ABC》、《卡通英語大王》,2005年7-8月。

[3]崔明《Holiday》、《卡通英語大王》,2005年第5期第8頁。

[4]劉會林《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

lw86.com/luwen/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