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真情流露六年級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10:51: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讓真情流露六年級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讓真情自然流露
課型
習作
授課
時間
2課時
教學
目標
1.
回憶生活中的經歷帶來的不同情感體驗,選擇一種最深的感受,回顧事情經過,回憶當時心情,能有條理地寫下來;
2.
習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具體,真實自然地表達情感,如果情感有所變化,也能把變化寫清楚;
3.
閱讀習作例文,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領悟作者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的方法。
4.
和同學交換習作,能自評、互評習作。
教學
重點
1.習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具體,真實自然地表達情感,如果情感有所變化,能把變化也寫清楚;
2.閱讀習作例文,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領悟作者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
難點
習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具體,真實自然地表達情感,如果情感有所變化,也能把變化寫清楚。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回憶生活中的經歷帶來的不同情感體驗,選擇一種最深的感受,回顧事情經過,回憶當時心情,能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2.閱讀習作例文,體會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領悟作者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5
)分鐘
一、
激趣導入,預備素材。
1.
做游戲,談感受。
【出示課件2】擊鼓傳花
第一輪,鼓停拿到花的同學罰表演節目,第二輪鼓停拿到花的同學抽獎。分別說說兩輪游戲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以游戲擊鼓傳花導入,讓學生體驗內心情感的變化,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2.
除了興奮、緊張、害怕等情感,你還有過哪些情感體驗?(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燒......)
3.
書上也提供了一些表現人物情感的詞語,大家一起讀一讀。
4.
【出示課件3】原來人的情感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怪不得法國大作家雨果說:“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
小結:生活中經歷的一切,都會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如果我們善于捕捉內心情感的變化,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把情感真實自然地表達出來,就能讓真情自然流露。(板書:讓真情自然流露)
新課
教學
(?33
)分鐘
二、小組交流,訴說感受。
1.你有過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什么使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先回顧事情的經過,回憶當時的心情,理清思路小聲地說一說。
2.組內同學輪流發言。要求:發言的同學說清楚事情的經過以及當時的心情,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針對同學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薦一名組內交流中表現出色的同學,跟全班同學說說自己的情感體驗。
三、學習例文,習得方法。
1.剛才大家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情感,可謂是真情流露。但在寫作中如何組織語言和內容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呢?我們可以從這個單元的習作例文中找找答案。
2.默讀例文《別了,語文課》,關注文章旁的批注,邊讀邊思考:“我”對學習語文的情感和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作者是怎樣表達的。
(1)生默讀課文,做好批注;
(2)集體交流:【出示課件4】“我”對學習語文的情感和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對學習語文的情感和態度變化:由厭惡到喜歡)
學生先回憶自身經歷,感受當時的情感,再小組合作,輪流發言,最后全班交流,大大降低了習作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欲望。
學習習作例文《別了,語文課》,把重點放在對文章表達方法的領會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例文,交給學生寫好作文的法寶。
(3)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種變化的?
超鏈接【出示課件5、6、7】
①用具體事例突出變化。
“我拿起一張報紙,單是大字標題就有不少字不認識,不要說報紙的內文了。”
“我張皇地拿出國語書,急急溫習今天教過的課文,覺得課文內容饒有趣味。”
“我又拿出紙,用筆反復寫新學的生字。”
提示:作者寫了“我”看報紙、溫習課文、寫生字這三個具體事例,寫出了“我”對語文課情感的變化。
②借內心獨白抒感。
出示句子:
“有誰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語文課,在我深深喜愛上你的時候,我就要離開你了,我將要接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外語教育了,想到這里,我噙著淚。”
師引導學生交流:內心獨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文章里,作者讓人物自言自語,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這種方法更能直接而強烈地表達心情。
③選典型事例凸顯心情。
寫告別中國語文課,可能由很多事情可寫,這里只選擇了哪兩件事情來寫?(老師留言和同學送書)這兩件事情就很好地把氣氛與心情凸顯了出來,表現出“我”對語文課的依依不舍。
總結。通過學習這篇例文,我們了解到運用恰當的寫作方法能夠表現人物豐富而復雜的情感世界,讓真情自然流露,打動讀者。
3.
【出示課件8】接下來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陽光的兩種用法》這篇文章,邊讀邊想想陽光有哪兩種用法?從兩家人的生活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畫下來,做好批注;
(2)集體交流:誰能用簡單的句子概括出陽光有哪兩種用法?
①母親把太陽疊進被窩幫“我”御寒;
②畢大媽把太陽煮在水里面給孩子洗澡。
(3)從兩家人的生活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具體語句來談一談。(在艱苦日子里,母親就是照亮和溫暖我們生命的陽光,是我們所有幸福和感恩的來源。)
超鏈接【出示課件9、10、11】
①冬天,屋子里冷,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被窩里冰涼如鐵,那時家里連個暖水袋都沒有……有意思的是,母親把被子從繩子上取下來,抱回屋里,趕緊就把被子疊好,鋪成被窩狀,留著晚上睡覺時我好鉆進去,被子里就是暖呼呼的了。
引導學生抓住“冰涼如鐵”體會家境一般,沒有御寒的設備“我”晚上難以入眠。
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動作“取”“抱”“疊”“鋪”,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溫暖慈愛的母親形象呼之欲出。
②陽光便能夠從中午最熱烈的時候,一直儲存到晚上我鉆進被窩里,溫暖的氣息和味道,讓我感覺到陽光的另一種形態,如同母親大手的撫摸,比暖水袋溫馨許多。
引導學生抓住作者把溫暖的被窩與暖水袋進行對比,同樣能帶來溫暖,但溫暖的被窩更能體現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
③畢大媽的孩子多,黃昏,她家的孩子放學了,畢大媽把孩子們都叫過來,一個個排隊洗澡,畢大媽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溫乎,孩子們連玩帶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濺起一盆的水花,個個演出一場哪吒鬧海。
引導學生抓住“連玩帶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濺一盆的水花”“哪吒鬧海”,描寫出了孩子洗澡時的歡樂場面,襯托出母愛的智慧慈愛給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溫暖。
(4)作者是怎樣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呢?【出示課件12】
①通過敘述母親和畢大媽創造陽光的兩種用法的事例謳歌
引導學生學習習作例文《陽光的兩種用法》,把重點放在學習作者是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的。這樣兩篇習作例文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學生學得的方法也不同。
了母愛的溫馨慈愛。
②以“老陽兒”為貫穿全文情感的線索,表達出母愛就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陽光,給人溫暖與光明。
(5)【出示課件13】總結。看,感情原來可以這樣表達。當我們把情感融入到具體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敘述流露出的是柔軟綿長、感人至深的真情實感。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2)分鐘
五、
結束語和作業布置。
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習作例文,體會到了在寫作中如何組織語言和內容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讓我們拿起筆來寫作,讓真情在筆尖流露吧!
第二課時
教學
目標
1.
和同學交換習作,互相說說哪些地方較好地表達了情感;
2.
根據大家提出的建議,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2
)分鐘
一、
導入
我們已經根據這次習作的要求,完成了作文,這節課,我們互相欣賞、評改彼此的習作。在此之前,先來回顧本次習作的要求:
【出示課件14】
1.選擇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寫清楚事情的經過,表達出真實自然的情感。
2.
能運用恰當的寫作方法,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
回顧習作要求,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評改他人的文章,也能根據習作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
二、佳作放送
在這次作文中有些同學的文章不但寫得生動、具體,而且感情真摯動人。大家想不想欣賞一下?(板書:佳作放送)
1.優秀習作者上臺朗讀習作,邊投影展示。
2.同學觀看、傾聽并思考:同學主要寫了一種什么感受?有沒有選擇合適的方法和內容來表達情感?
3.學生評析。
【出示課件15】
(1)你覺得這篇文章寫清楚了自己當時的感受嗎?(2)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來表達情感?
(3)選擇了哪些合適的內容來抒感?
(4)還有什么值得改進的地方,請提出合理的建議。
4.教師小結。
三、亮點欣賞
1.分享精彩語段。
導語: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個同學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筆,比如,一些語句和段落很是精妙,可謂亮點之處。(板書:亮點欣賞)誰愿意把你寫得最好的句子念給大家聽聽?
3.
教師采訪展示者和聽眾,精彩在何處:(注意鼓勵習作困難的學生發言、展示,激發其寫作的積極性。)
學生欣賞優秀的習作,既表彰了寫作水平高的學生,又能激發其他學生的寫作興趣。根據習作要求全班進行評析,起了示范作用,為接下來學生之間互相評改習作打下基礎。
欣賞習作中學生的精彩片段,進一步強化寫好這篇作文的方法,也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激發他們抒發真情實感的愿望。
新課
教學
(?36)分鐘
四、互評互改
導語: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欣賞了這些同學的亮點,你是否也有所觸動,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習作了呢?(板書:互評互改)接下來,我們分小組互評互改習作。
【出示課件16】
1.結合講評,自評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賞。
3.將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講評,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師采訪通過修改后習作水平進步明顯的學生:你有什么成功的經驗?
2.小結:好的作文是修改出來的──“三分文章七分改”,要“不斷修改,反復推敲”,還要“多讀、多思、多改”。這樣,我們的寫作興趣在修改中會得到激發,寫作水平在修改中也會得到提高。
六、謄抄作文
將這篇習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給班級的班刊或平時閱讀的刊物,體驗成功的喜悅,讓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實感。
【出示課件17】
要求:
1.書寫一定要整潔、美觀、大方。
2.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全部寫完后,通讀整篇習作,再次檢查錯字及標點符號。
七、習作例文【出示課件18、19、20】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經過多方位的交流,同學們在互相評改中,既能檢查自己習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合理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欣賞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流年里的父愛
不知從何時起,放學單獨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學校離家路程不是很遠,但每次看見同學由爸媽來接,我心里未免有些難受。我也渴望能牽著爸媽的手一起回家!
那天一直下著暴雨,直到放學,雨也沒停下來喘一口氣,反而有愈下愈大的勢頭。同學們陸陸續續都被家長接走了,一會兒就只剩下一個我了。我站在學校傳達室門口,望著天空,墨色的濃云擠壓著天空,沉沉的仿佛要墜下來。淡漠的風凌厲地穿梭著,將人的驚呼拋在身后。柔軟的小草早已戰栗地折服于地。狂風卷著暴雨像無數條鞭子打在我不安的心上。
我倔強地等著,雨下得這么大,會有人來接我的。然而,我終于絕望了,只得強撐著雨傘,冒著狂風暴雨向家的方向走去。雨水在低洼地帶已經匯集成一片小水塘了,而我不得不穿過這條“長河”,正當猶豫不決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雨幕中。
他穿著西裝,踩著皮鞋,神情焦急,略顯狼狽,顯然是下了公交車就直接來接我了。爸爸來了,他蹲下身子,彎下腰,想要把我背過去。我像做夢一般,馬上回過神來咧開嘴笑了,一骨碌爬上了久違的爸爸的背上。
我一只手摟著爸爸的脖子,一只手緊緊地撐著雨傘,雨似乎幻化成了一首歡快的音樂,蹦跳在我們的頭頂上。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2)分鐘
七、課堂總結
這次習作,大家都完成得非常認真,對于真情,我們要用真心去體會,用語言去描摹,用技巧去渲染,用構思去完善。這樣才能寫出真摯、感人的好文章!
板書
內容
讓真情自然流露
佳作放送
亮點欣賞
互評互改
教學反思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對寫作提出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時要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激感,突出主體體驗是誘發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前提。
在《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課堂中以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讓他們聯系生活去回味或期待、或沮喪、或欣喜等情感體驗,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濃厚了很多。
二、真情交流,感悟自我是燃起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火花。
學生的表現欲、求知欲都很強,正處于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時期,教師要合理引導,把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結合起來。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給每一個學生在他覺得安全的范圍內進行自由地表達,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體驗到被傾聽的樂趣,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篇2
明明今年上小學二年級。一天早餐時,他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昨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媽媽擺擺手說:“別說了,快吃飯!一會兒上學要遲到了!”明明埋頭吃完飯,背起書包上學了。晚飯時,明明又想起昨晚的夢境,對媽媽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可有趣了!……”
還沒說完,媽媽打斷他說:“先吃飯,吃完趕快寫作業!”吃完飯,明明說:“我今天作業不多,一會兒再做。先給你講我的夢吧!”媽媽不耐煩地說:“一個夢有什么好講的。趕快寫作業,寫完作業再預習一下明天的內容。”說完就走了,留下明明一個人失落地站著。
漸漸地,媽媽發現兒子變了。以前,每次放學回來,他總是媽媽長、媽媽短地說個沒完,現在卻什么都不說。許多事情,都是班主任給媽媽打來電話,媽媽才知道。對自己的許多話,孩子也開始置之不理。兒子這是怎么啦?媽媽又迷惑,又傷心。
【案例解析】
父母與子女的良好溝通,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共識。而鼓勵孩子主動說出內心的想法,是走向成功溝通的第一步。不認真傾聽孩子講話,不讓孩子把話說完,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就像上文中明明的媽媽那樣,久而久之,會傷了孩子的心,使孩子產生對抗情緒,造成溝通困難。
隨著與自我意識相聯系的情緒情感和道德感的初步萌芽,孩子會因為受到別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也會因為自己的行為符合了大人的要求而產生快樂的滿足感。而父母對待孩子的不正確的態度和語言,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小時候不敢說出自己的心里話,長大后不敢面對他人、面對挫折,心靈易產生自卑等消極情緒,而且很難恢復。這種不良經驗會跟隨孩子一生,影響其今后對他人和對自己的看法,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讓孩子能夠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讓孩子大聲說出自己想法的過程中,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心靈得到了放飛,思想得到了解放,自主意識得到了加強,自尊和自信得以保持和恢復。
一般而言,孩子敢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說出來,表示他與父母的關系是開放的,能自由交談而無所顧忌。如果父母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板起面孔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指令做事,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不滿,使他們關閉自己的心靈,不愿再與父母溝通。像上文中的明明,他本來是把媽媽作為朋友,樂于向媽媽傾訴內心的感受,卻遭到冷淡與拒絕,使他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不受尊重。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成人與孩子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孩子的思維與成人的思維存在質的不同。孩子有自己的思維習慣、方式、邏輯,當成人以自己的思維方法作出結論,而以自己的標準來訓斥孩子,這是不尊重孩子,扼殺孩子天性的愚蠢做法。
孩子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是一種自信的表現,是一種能力的體現。父母鼓勵孩子主動說出內心的想法,可培養孩子的創造性。鼓勵孩子主動說出內心的想法,還可發展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無論孩子的意見如何幼稚,父母都應認真傾聽,加以鼓勵。父母還可故意提出不同意見與孩子進行討論。當孩子反駁父母的意見時,父母應予以鼓勵。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對,父母可以認真地傾聽之后加以糾正。一定要避免明明媽媽的做法,鼓勵孩子主動說出內心的想法。父母有了這種態度,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頭腦的孩子。
【建議父母的方法】
孩子向父母敞開心扉,說出膽怯,說出疑惑,說出建議,說出奇思妙想,才能最終說出光明的未來,說出健康的人格,說出燦爛的明天。怎么鼓勵孩子主動說出內心的想法呢?
方法一:對孩子的話要表示濃厚興趣
方法例示:“媽媽,我……”10歲的久久放學回來,一臉難過。“怎么啦?好好說,別著急。”媽媽關切地看著女兒,把她摟在懷里。“今天放學,跟小雪約好一起回家,可她一轉眼不見了,我等了她好長時間,最后,學校都沒人了,我才一個人回來。”女兒委屈地說。“哦,她可能忘記了,或者臨時有事,明天到學校問問她,事情說清楚了就行了,別老想著。”媽媽安慰道。
“她不該忘記我們的約定,讓我呆呆地等了這么長時間,我真傷心!”媽媽撫摸著女兒的頭發說:“好孩子,每個人都會無意間犯錯誤,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別人,這樣,朋友關系才能持久……”正在這時,電話鈴聲響起,媽媽拿起聽筒。“是小雪打來的,她問你回來沒有,并表示道歉。”女兒接過話筒說:“小雪,沒關系,我們還是好朋友!”
操作提示父母要對孩子想說的話表示出很大的興趣和十分認真的態度,這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親近感。父母可用體態語言,即面部表情、身體姿態如:靠近孩子,與孩子表情“共振”和口頭語言,如:一邊聽著孩子講話,一邊深深地點頭說“是嗎?”表示關注。表示“你說的我都明白了”的意思,這很重要。因為如果孩子一旦認為自己講的話被父母接受了,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
方法二:多聽少說,給孩子以話語權
方法例示:一天,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
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使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的真摯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操作提示親切、平和、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不要急于判斷,那么父母肯定也能聽到孩子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父母與孩子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父母過于主觀,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父母應以寬容、鼓勵的心態來傾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平等與尊重。不要經常指責、埋怨孩子,隨意地打斷孩子的話語,從而使孩子關閉心靈之窗,不愿與父母交流。
方法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內心
方法例示:一名六年級男生在語文期中考試時,寫出自由命題作文:《我對她的愛情》,讓閱卷老師傻了眼。在寫作手法上,老師認為它主題鮮明,語句通順,但是主題思想存在嚴重問題。那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想法,是不是應該給予批評教育?
從小男孩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對小女孩的真情流露。他對這個青梅竹馬的小女孩特別有感情。因為從小一起長大,哪一天不在一起玩就會想念對方,這是深厚的友情,而不是男女之愛。但是因為受到外界五花八門的信息刺激,這個小男孩用“愛情”這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來形容他和小女孩之間的純潔友情。
后來,細心的老師找這個小男孩及他的父母了解情況,小男孩一臉坦然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壓根不理解老師問話后面隱含的意思,令老師松了一口氣,原來是虛驚一場。
操作提示父母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引導他們正確地區分和表達。孩子的心是純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純潔無暇的,他們以自己的方式體驗和成長。父母應該理解孩子,而不要給他們當頭棒喝,不要急著去責備。學著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才能更走近孩子的心靈。
方法四: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見
方法例示:寧寧的爸爸是個很開明的父親。他對孩子具有寬容的心態,灑脫的教育,很少對孩子說“不準”、“不要”。他尊重孩子的個性,欣賞孩子的“淘氣”,鼓勵孩子說出不同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