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用品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10 09:1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次性用品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經濟型酒店 低碳消費 青年顧客 感知價值

一、引言

在經濟型酒店中推行低碳消費對于我國建設低碳社會、節約型社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側重于研究經濟型酒店采取具體的低碳措施時,會不會對青年顧客的感知價值有影響,并且探究這種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程度是強是弱,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之前的學者甚少涉及,本文致力于回答這些問題。

二、研究設計

(一)指標選取

綜合之前關于經濟型酒店顧客感知價值影響因素的研究,可以歸納出,有形影響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睡眠環境、衛浴環境、裝修環境、舒適氛圍等。從低碳的角度出發,將這幾個方面又細分出幾個指標因子,見表1均值分析表。

(二)數據搜集及處理

問卷設計中所涉及的低碳項目都與顧客的感知直接相關。在調查尺度上,采用5點尺度法(“1”代表“有很大影響”,“2”代表“有一定影響”,“3”代表“無影響”,“4”代表“感覺更好”,“5”代表“感覺很好”)。

數據采用發放問卷的方式搜集,調查選取的對象為青年人(21—30歲)。問卷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填寫,有效問卷回收率91%。本文采用均值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將問卷答案量化之后求均值與中間值3進行比較,數值小于3的,表明青年顧客對經濟型酒店采取的該項低碳措施呈負面感知;數值大于3的,表明青年顧客對經濟型酒店采取的該項低碳措施呈正面感知;與3偏離越大,說明感知越強烈,其中數值在2.5以下和3.5以上就屬于感知強烈區間。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研究結果:均值分析表(見表1)

由表中數據可以看出,總體上,青年顧客對于經濟型酒店采取的低碳措施表示支持和理解,其感知價值量化分數達到了3.4054,與不采取低碳措施的經濟性酒店相比,有較為明顯的提高,但還未進入感知強烈區間。

在具體的17項措施上,青年顧客認為提高了其感知價值的有14項,其中有7項的分數進入了感知強烈區間。在房間貼上節水、節電標志,床單變“一天一換”為“一人一換”等,都能增強青年消費者對于經濟性酒店的感知價值,但是增幅較小。而實行插卡取電、服務員打掃房間時幫忙關電器設備等措施對增加青年顧客的感知價值有較明顯的作用。

青年顧客認為降低了其感知價值的有3項,其中有2項進入了感知強烈區間。取消一次性用品、采用可循環使用的拖鞋、用玻璃杯或瓷杯代替一次性杯這三項措施會降低顧客的感知價值,而其中取消一次性用品、采用可循環使用拖鞋的影響相對來說更為強烈。

(二)原因探析

要分析原因,必須從青年群體的消費價值觀入手。

關于青年群體的消費價值觀,學者們已從各個方面展開廣泛的研究,大體的觀點是認為青年具有追求新穎與時尚、突出個性與自我、注重情感與直覺但同時也容易隨大流等消費心理特征。其中,吳紹宏(2005)的調查顯示,青年顧客整體上最重視“自我尊重”,第二是“受尊重”,第三是“與他人融洽相處”。并且在青年人對自我尊重價值的追求中,“個性化”的概念表現尤為突出。他們更多地喜愛能夠體現個性和自我價值的商品,往往把所購買商品與個人性格、理想、身份、職業、興趣等聯系在一起。

低碳“符合時代潮流”的特征與青年人追求新穎與時尚、突出個性與自我、重視“自我價值”的消費特征天然呼應,必然得到青年人的追捧。這時,經濟型酒店推行“低碳消費”,青年消費者普遍是認同與贊賞的,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青年顧客對經濟型酒店采取低碳消費措施是表示支持和理解的,感知價值也明顯提高。

取消一次性用品、采用可循環使用拖鞋、用玻璃杯或瓷杯代替一次性杯這三項措施的接受程度較低,會較大的降低青年顧客的感知價值。由于長久以來酒店都會提供一次性用品,突然間取消,讓消費者感覺非常不便,因此滿意度降低,感知價值降低;而采用可循環使用拖鞋和用玻璃杯或瓷杯代替一次性杯不能得到消費者認可的原因,在于廣大青年消費者衛生觀念的增強,對于循環使用的拖鞋和水杯很多消費者都會存在衛生上的顧慮,酒店的消毒處理不能令年輕人信任。

四、結語

青年是個既有購買能力又有巨大潛力的消費群體,經濟型在充分了解青年人的消費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低碳策略,就能引導和滿足青年人的健康情趣和合理需求,使企業的產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根據以上分析,建議經濟性酒店暫緩一次性用品的取消,加強對消費者的低碳教育;此外,根據消費者喜好提供一次性拖鞋及一次性水杯;并且在酒店的設計中多采用節能理念,使用節能設備。■

參考文獻:

①經濟型酒店——客戶需求調查報告(一),上海七斗星商旅連鎖酒店管理公司,2007

②吳紹宏. 大學生消費行為中國實證研究中國消費者行為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③R.K.S.Chu,T.Choi.An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otel Selection Factors in the Hong Kong Hotel Industry:A Comparison of Business and Leisure Travelers[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4):363-377

④侯兵,陳肖靜.我國經濟型酒店發展及研究述評[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

⑤鄒統釬. 經濟型酒店的關鍵成功因素與經營模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3(4)

⑥黃穎華,黃福才.旅游者感知價值模型、測度與實證研究[J].旅游學刊,2007(8)

篇2

2019年家鄉環境污染調查報告一

岱山縣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島中部,是全國12個海島縣之一,人口約20萬,是一個祥和而又熱鬧的小城鎮。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幾年來,岱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對我們周圍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利用暑假時間對岱山的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借此了解家鄉環境的狀況,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一、調查人員:宓則含、劉珂銘

二、調查的對象、時間和方式

2019年8月11日至17日我們進行了為期一星期的實地調查,其中調查的對象有:水資源、白色污染和噪音污染。

三、調查的內容概況:

(一)水庫

我們先觀察了長河路的水,長河路的水呈黑綠色,河水正在消毒,冒出了許多泡泡,象一個隱形人在河里洗泡泡浴,雖然它能映出周圍的樹木,但是上面有一些紙、塑料袋等垃圾。而海水就更臟了。海水是泥黃色的,海水里也有一些木頭、飲料瓶和紙頭。我們還實地觀察了摩星山水庫、楓樹水庫和洛沙灣水庫,水庫都還有一半多的水,水都很清,沒有漂著什么東西,但我們下來時順便看了與楓樹水庫相連的長河以及與摩星山相連的長河,長河兩邊雖然都綠化了,但河面上還是漂了些白色塑料袋以及一些雜物,還有很多人在長河里洗東西、釣魚等。

(二)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最嚴重,不自覺扔垃圾的人越來越多,自從有了限塑令后人門還是不會自覺地用環保袋,還是以塑料袋為主。我們到小菜場門口去調查了一下,數了30人,每個人都拎著好幾個塑料袋,沒有一個人帶籃子。因為菜場還在供應塑料袋。我們又到三江超市調查一下,觀察了其中兩個收銀臺,共統計了二十個人,十三個年輕人,四個學生,三個老年人。其中十一個年輕人和二個學生購買了塑料袋,另二個學生沒有裝塑料袋,直接用手拿走了,其他的幾位都是帶了袋子,但只有二人帶環保袋。

(三)噪音

我們岱山的噪音污染還是比較小,白天主要是在建設工地工作的機器的噪音,在新區的建設工地上,來回拉石頭的汽車發出的喇叭聲,挖土機的聲音,打樁機的聲音很響。在城區道路改造的機器也有很多聲音,來回汽車鳴喇叭的聲音也很響。晚上比較安靜,但空調機發出的聲音和來回汽車的喇叭聲還是有些吵人。

四、實地調查后的發現:

我們調查后發現,環境污染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工廠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直接排放。

2、生活污水的排放。

3、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4、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棄。

五、調查后的建議: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解決環境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我們是社會的主人,保護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讓我們攜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為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2、不亂扔垃圾,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3、盡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循環使用的環保袋,減少白色污染。

4、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5、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2019年家鄉環境污染調查報告二

我對我家鄉的環境進行了調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讀書,很少回家,回家也從來沒有好好的了解家鄉環境的變化,這一次的調查和實地走訪,說實在話家鄉的環境讓我打吃一驚。小時候,經常從爺爺、奶奶那一輩聽到這樣的說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濫”。我記得小時候,家鄉的河水是清澈見底的,河里魚蝦成群結隊,傍晚時分河里的石頭上會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們就這樣一邊撿著螃蟹,一邊嬉戲,這里曾是我童年快樂的回憶,是我童年迷戀的地方。那時從來不曾想過這一切都會逝去。可是現在卻應征了“魚蟲絕代”、“河水泛濫”的說法。河道里滿是廢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積,沒有清理,河水變得臭氣難聞,河里沒有了魚蝦,更別說小孩嬉戲了。而且許多水資源也因為人類的過度索取和開發已經枯竭。不僅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無得污染。今年來由于環境污染,天氣也變得異常炎熱,特別是在夏天令人難以接受。

【環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村鎮住宅建設的激增,不僅城市,農村的生態環境也日趨惡化,許多地區的鄉鎮工業由于缺乏長遠規劃,一方面各種工業任意布點;另一方面又因經濟能力和技術力量的薄弱,企業無力處理“三廢”,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農村地區對自然資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興建的水利設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災害的威脅。隨著生產的發展,化肥農藥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種污染物在農村地區內循環,造成大面積農村面源污染,水體污染現象十分嚴重。小城鎮衛生條件差,交通擁擠,居住緊張。村鎮或布局分散,或延展過長,于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安排都極為不便。村莊內部結構松散,空間混雜,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不規范等。但城鎮建設費用很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家鄉環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幸好國家新出臺了“禁塑令”,但效果還不顯著。希望能有大的作為。)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壞,水資源污染嚴重:

1、森林面積減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還有就是認為造成的森林面積減少。人類大量開發森林資源,然而又沒有及時的進行補進;

2、由于森林面積的減少,土壤變得松散,雨水下來,泥土沖進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換新,形成污染;

3、森林減少,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

(四)整治仍不徹底。在城區,雞鴨屠宰點和燒肉攤點污染嚴重;花盆和盆景中煙頭、紙屑較多;攤點商戶占道經營較多;車輛亂停亂靠現象依然存在;牛皮癬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傾倒垃圾依然嚴重,河水污濁。在鄉鎮街道,亂丟亂吐亂倒現象嚴重;農貿市場垃圾較多;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小食店清潔衛生問題突出;存在重城鎮輕農村、重干道公路沿線輕邊遠村社的現象;部分鄉鎮對場鎮和主要公路沿線外的村社還未開始環境整治。在農村,農戶院壩散養家禽嚴重;柴草亂堆,垃圾亂倒較為普遍。

(五)設施不夠完善。一是環衛設施數量不夠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運車、路燈、人行道板等環衛設施配套不足,破損嚴重;二是部分設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車場、水果市場、畜禽交易市場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設置、垃圾桶擺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和視覺污染。

(六)、交通工具(、車輛、輪船、飛機等)廢氣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廢水、廢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類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要擁有健康的生活環境。環境污染不利于人類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氣體,影響呼吸,影響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視覺危害,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2、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后,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保護環境的措施】

通過調查的我得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雖然家鄉現在在的環境狀況不是很樂觀,但是據調查,我們的政府正在努力進行環境保護的工程: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向老百姓宣傳環境保護,提高人們的環境白虎意識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為這片土地主任的人們,外面更應該努力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愛護它,保護它,從手上的事做起,不亂扔、亂折、亂吐;從身邊的是做起,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成美好的家園。

篇3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3-0370-04 中圖分類號:R 512.910.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5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i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為主的一種傳染病[1],是目前威脅和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也是當今全球面臨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2007年10月底,我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223501例[2],而最新資料顯示,截止2009年底,估計現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0.5萬人(9.7~11.2萬人)[3]。由此可見,AIDS的傳播速度呈迅速遞增趨勢,HIV的流行在中國已經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展[4],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臨床上,護士接觸AIDS患者的機會隨之增加,對艾滋病的職業暴露日趨嚴重。為加強基層護士的HIV職業防護,避免其職業暴露,現就基層醫院護士HIV職業暴露的現狀及其防護綜述如下。

護士職業暴露的現狀

1.自我防護意識淡薄,缺乏HIV知識培訓 國內多項調查研究提示,我國護理人員對AIDS一般知識認識不足,安全防護意識差。毛秀英等[5]的研究發現,只有12.5%~24.2%醫護人員知道標準性預防原則,在進行注射、輸液輸血及采血操作中,僅有7.7%護士經常戴手套,22.1%護士偶爾戴手套。表明基層醫院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普遍較弱,對職業暴露的危險性認識不足,對普遍性預防原則的了解不夠。李映蘭等[6]的研究也發現,護士對AIDS標準性預防原則掌握不夠,安全防護意識較差。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認為AIDS離我們還很遠。在臨床工作中,由于護理人員少,工作量大,除了少數專職人員外,很少能安排參加培訓或各種學術講座。顯然,沒有接受HIV相關健康教育和職業知識培訓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劉大華等[7]對HIV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中發現,臨床對HIV基本定義和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預防和控制HIV等知識貧乏,主要是因為沒有接受HIV有關的健康教育和培訓。醫護人員對艾滋病認識不足,在醫療活動中疏忽大意,警惕性不高,造成HIV醫源性感染的危險性就會增加[8]。基層醫院受條件的制約,多數住院患者都是在住院一段時間后才發現是感染者,絕大多數護士針刺傷后抱有僥幸心理,缺乏相關知識,認為患者不會是艾滋病攜帶者或AIDS患者而置之不理,不進行任何處置,潛在發生職業暴露的危險。

2.設施條件,普遍性防護措施不到位 現階段我國基層醫院醫療設施的配置和防護用品的缺乏普遍存在,對職業防護基礎設施、設備方面投入資金少。絕大部分基層醫院洗手設施不合格,無腳踏式或感應水池,甚至為了節約成本使用肥皂洗手而不用洗手液。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配備如利器盒、防護眼鏡、隔離衣、防護服等專門的防護用品,嚴重制約了護士在HIV職業暴露的防護。銳器及針刺傷是常見的職業傷害因素,而且護士是接觸銳器最多的群體,清洗手術器械、回收、毀形一次性物品等處理,增加了護士侵入性操作機會。銳器傷經常發生在操作者缺乏經驗,匆忙、疲勞時或患者不合作時。黃小紅等[9]對916名臨床護士發生銳器傷的概率進行調查,結果針刺傷的發生率為70.47%。在護理過程中,患者的突然運動可導致29%的針刺傷,特別是護理對象不合作是導致針刺傷的危險因素[10]。有研究證實[11],護士是發生醫療銳器傷及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編制不足的情況下超負荷工作,被針刺傷的風險很大[12],護士長期處在針刺傷的危險中。HIV職業暴露引起的職業感染,多數是通過被污染的針頭刺傷或其他利器割傷皮膚引起,而這種損傷往往是由于護理人員本身疏忽大意或操作不當造成。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普遍性防護原則”是醫務工作者安全操作的行動指南,臨床一線護理人員接觸HIV感染者或發病者的血液和體液的幾率較高,如果在醫療過程中不遵守“普遍性防護原則”,操作不規范,保護措施不到位,將使HIV職業暴露成為可能。

護士HIV職業暴露的防護

1.強化安全意識,加強培訓 有研究認為HIV是傳染病中較新的一種,職業暴露知識對較多的臨床護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發現對HIV的認識程度明顯不夠[13]。由于基層醫院的護士起點低、知識面窄、信息閉塞,是更需要學習培訓新知識、新技術的群體。有研究表明,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已經被公認是減少職業性損傷的有效措施之一。應加強對護理人員HIV/AIDS知識的學習與防護的培訓[14]。只有學習與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才能有針對性地預防和處理職業暴露后的有關問題[15]。筆者建議專職衛生人員應定期到基層進行HIV的有關知識培訓,做到不用走出家門就能學到新知識。

2.改善醫療環境,加大防護設施投入 醫院的管理層應對護士的職業暴露及防護高度重視,完善各項設施,改善工作條件,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護士使用上先進的保護性用具。有研究表明,醫務人員操作時針刺傷的發生,多在靜脈滴注或經靜脈或肌肉注射,而且針刺傷更有可能是因為設計的原因而不是粗心引起[16]。因此,護理人員迫切需要對人無害、無危險、注射器產生的廢棄物不會對社會構成危險的安全注射,如利器盒、毀形器等;配備充足的防護用品,如手套、口罩、隔離衣、眼罩、防護服等;醫院可裝備腳踏洗手池、感應式洗手池;購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如器械清洗機等。要理解和支持護士職業暴露的防護,解決護士因防護用品供應不上而放棄防護措施的尷尬局面。

3.做好防護,實施標準預防 醫務人員預防HIV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準預防原則,對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原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17]。①洗手:對于醫務人員,最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就是在接觸患者前后以及所有操作前后,均應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脫去手套后仍需要立即徹底洗手;護士應掌握六步洗手法。②戴手套:手套能保護醫務人員避免血液、體液接觸皮膚或傷口。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時要戴雙層手套。韓晶等人[18]對7例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的預防分析認為,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醫護人員接觸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以減少50%以上。戴用雙層手套可使血液接觸率由戴單層手套的11.84%降至4.69%,且內層手套的穿孔率僅為0.52%[19]。③戴口罩、防護眼鏡和面罩:有些操作可能出現血液或體液飛濺、噴射的情況,如分娩和外科手術,這時需要戴口罩、防護眼鏡和面罩,保護眼睛、鼻子和口腔黏膜。④穿隔離衣或圍裙:防止操作過程中血液和體液污染衣物。

4.銳器誤傷的預防 規范各項操作行為,培養良好的操作素質與防護意識。治療中盡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輸液器、試管、手套、隔離衣等。用畢的針頭和尖銳器具不可用手直接接觸;不要將針頭再插入針頭套內,雙手回套針帽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針頭很容易刺傷拿針帽的手,當必須套回針帽時要采取單手操作;手持針頭和銳器時,不要讓針頭和銳器面對自己或他人;手術過程中傳遞手術刀、縫合針等尖銳物品時,注意安全操作,防銳器刺傷。不要直接用手毀壞用過的注射器、針頭等,用畢的針頭和尖銳器具應放入利器盒后再作處理。Castella A等[20]對439例與針刺有關的經皮損傷的調查中發現,24%的傷害可通過正確的安全操作程度得到避免。有學者認為醫護人員對針刺傷認識不足,工作粗心大意,未按操作規程執行,操作不熟練,針對這些情況,有關部門應加強教育及監督管理力度,規范操作規程。

5.HIV職業暴露后的處理 醫務人員一旦發生HIV職業暴露后,應當立即實施局部處理措施,這樣可以降低通過職業暴露感染HIV的危險性。污染眼部等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黏膜,連續沖洗至少10分鐘,且避免揉搓眼睛。存在傷口時,應當在傷口旁邊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的清水進行沖洗,切忌用力擠壓傷口。傷口沖洗后,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對傷口局部進行消毒,并包扎處理。暴露后預防性用藥的開始時間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發生1~2小時之內。預防性用藥的開始時間推遲至24~36小時后將無預防作用。發生職業暴露后,應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有關部門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進行評估和確定,并詳細記錄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暴露方式、暴露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接觸物種類、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采用藥物預防、首次用藥時間、藥物毒副作用情況及服藥的依從性狀況,并且定期進行追蹤隨訪和咨詢教育,對事故涉及到的每一個人均應嚴守秘密,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艾滋病流行形勢嚴峻,流行趨勢已由大中城市流向縣級和鄉村,由于基層醫院存在設施簡陋、資金不足、防護設備短缺、防護意識差等,醫護人員存在HIV職業暴露的一定危險性,但是只要各級政府和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和加大支持力度,增強投入,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護意識,執行嚴格的安全操作及防護措施,做好自身保護,醫護人員在工作中的職業暴露情況將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從而就能減少基層醫院護士HIV職業暴露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周正任.醫學微生物學[M].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23-327.

[2]衛生部.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R].2007-11-2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中國艾滋病疫情估計工作報告[R].2010-5-31.

[4]吳尊友,柔克明,崔海霞.HIV/AIDS在中國的流行:歷史、現有政策和對未來的挑戰[J].艾滋病教育與預防,2004,16(增刊A):7.

[5]毛秀英,吳欣娟,于荔梅,等.部分臨床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6):422-425.

[6]李映蘭.美國護士預防經血液傳播疾病的意識和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33-634.

[7]劉大華,李 征,邱 揚,等.北京市石景山地區醫務人員有關性病艾滋病知識的調查報告[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1998,4(5):220-221.

[8]尤飛龍.艾滋病的醫源性感染及預防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7):559-560.

[9]黃小紅.臨床護士發生銳器傷的調查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7):748-750.

[10]Gou YL,Shiao J,Chuan YC,et al.Needle stick and sharps injurirs among health care works in Taiwan[J].Epidemiol Infect,1999,122:259-265.

[11]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實習生護士發生醫療銳器傷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2):110-112.

[12]任小英,鄧 敏.護理人員工作中被針刺傷調查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258-261.

[13]馬蘭煌. 護士HIV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概況[J].右江醫學,2007,35(6):727-729.

[14]李小寒,崔 雷.國外艾滋病護理研究的熱點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4A):51-55.

[15]楊燕珠,鐘柱英,陳秀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22(1):151-152.

[16]Tan L, Hawk JC 3rd, Sterling ML.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preventing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Arch Intern Med,2001,16l(7):929-936.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護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4:6.

[18]韓 晶,陳 征,田建華,等.7例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的預防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67-369.

[19]李秀云,徐敏,趙體玉.雙層手套在外科手術中保護作用的調查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04-506.

篇4

關鍵詞 大學生 生態文明 徐州工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05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Take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S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ining of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important.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takes the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伴隨著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社會各層面紛紛意識到重視生態文明的重要性。高校是先進思想和新理念的輻射源,承擔著培養推動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任務,也逐漸意識到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必要性,期望借助大學生自身特有的輻射能力,改善當代社會存在諸多環境問題。為此,高校通過學生社團等組織如火如荼開展了各類生態文明建設活動。但是,重數量不重質量,重形式不重內涵的盲目開展導致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大學生本身生態文明意識并沒有顯著提高,原先所期望的輻射效應也沒有實現。如何行之有效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組織高校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成了目前高校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以徐州工程學院為參考,對當前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找出當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進一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提出對策,從而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度,改變當前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

1 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意義

1.1 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當今社會文明觀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社會之間和諧統一,強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國家利益和國際利益的統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放眼當下,大學生生態文明觀念普遍淡薄。因此,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自覺實踐生態文明觀念關系到社會的進步發展,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關系到民族偉大復興工程的實現。生態文明教育豐富了高校教育的內涵,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1.2 有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大學生是生態文明教育的直接對象,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高校在社會結構中具有特殊性,要求大學生在校園中保證個性發展的同時更要適應群體環境,極易造成大學生消極、從眾心理,缺乏遵守生態文明道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生態意識淡薄。為此,高校要積極引導和培養大學生科學發展觀理念,喚起大學生生態危機意識,增強生態意識,增強他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

1.3 有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報告中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必須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生態文明。大學生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者,構建和諧社會的創造者,不斷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意識,將專業學習和保護生態相結合,實現個人全面發展,是實現自身價值的必然選擇,是高校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2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面臨的問題

2.1 生態文明教育課程比例低

與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方面相比較,生態文明教育重視程度不足。在徐州工程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是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仔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多的是偏重于愛國主義、人格培養等,生態文明教育內容所占比例很低。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課程體系單薄。這幾門課雖然也涉及生態環境、生態文明等問題,但篇幅極少,僅僅作為了解型章節出現。學生無法從課程及課本中獲得更多更深層的生態文明教育。

2.2 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不足

作為新建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學院還受到師資力量的限制,思政部無法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來彌補課程建設的不足。在徐州工程學院,生態文明教育缺乏專業教師。學校開設的生態文明教育相關課程比較隨機、零散,沒有專門的任課老師從事相關方面的教育,僅僅是由輔導員和思想政治教育老師分擔部分課程。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背景與實踐經驗,講座的內容多為紙上談兵,學生興趣寥寥,成效不大。

2.3 工科院校學生生態文明觀念淡薄

徐州工程學院是一所理工科學校,人文專業涉及較少。專業設置問題導致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識略顯膚淺。在徐州工程學院,除了環境學院所開設專業與生態環境能掛鉤之外,其他二級學院專業設置對生態問題關聯不大。以信電學院為例,隨機對各年級學生進行采訪調查,大多數同學能舉例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但問及破壞環境所產生的危害卻難以說明。針對學校周邊河流與湖泊的污染問題,同學們幾乎都會選擇加強政府監管和加大執法力度的辦法來解決,但是當問及自身,是否會主動同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作斗爭,同學們的態度并不十分肯定。同時,學生對于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令制度十分陌生,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是沒有節制,能源浪費相當嚴重。由此可見,學生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十分淺顯單薄。

3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改進對策

3.1 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認知水平

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認知水平,讓大學生們多了解關于生態文明方面的理論知識,有利于激發大學生對生態文明的危機感和責任感。在徐州工程學院,積極引導大學生掌握科學的生態文明觀,使他們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者,把生態文明觀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生態文明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而幫助他們提升生態文明認知水平,激發大學生生態安全、憂患和責任意識,使其自覺成為生態文明的關注者、傳播者和建設者。

3.2 加強師資力量和生態文明教育專業研究

針對當前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研究薄弱的現狀,徐州工程學院立足于“大文化觀”的創新理念,加大生態文明教育師資力量投入,改變以往課程設置模式,開設專門的生態文明課程,將生態文明課程獨立設置于思想政治課程之外。授課方式上,更加重視教師自身層面,對從事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師進行先關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教師要潛移默化影響學生,避免空洞的說教。同時,培養生態文明教育的專業帶頭人,積極申報生態文明課題,著重宣傳本校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加強與校外科研機構合作,普及生態文明知識。

3.3 重視大學生生態文明實踐教育

實踐出真知,在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認知水平的同時,還應當讓其參與生態文明實踐,以此加深對生態文明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高校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相對于生態文明教育,高校可以組織相關活動,讓大學生參與其中。徐州工程學院各二級學院,依托于各種校園載體,如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黨團等,利用“戒煙日”、“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節日,在校園里積極開展講座、演講、知識競賽、攝影展等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倡導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度。此外,學校還同校外機構合作,建立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基地去考察學習,開展志愿服務,生態環保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親身體驗,獲得真實感受,從而促進自身生態文明行為的養成,進而去影響他人,影響整個社會生態文明的進步。

加強高校生態文明教育,加深大學生生態文明理解認識,扎實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既是生態文明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貫徹落實建設美麗校園、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既有利于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建設生態型校園,也利于推進美麗中國的建設進程。

該文章為徐州工程學院2014-2015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課題項目,編號:XDJZY201415YB005

參考文獻

[1] 蔡玉慧.高職院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實踐途徑的探索――基于大學生對塑料的回收和利用了解程度的生態文明調查報告[J].文學界(理論版),2012(10).

[2] 陳新亮,王英.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芻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0(19).

[3] 謝從戎,林東.高職院校生態文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以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2).

[4] .在省部級卞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深刻認識構建社會卞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扎扎實實做好工作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團結[N].人民日報,2006(2).

[5] 姜賽飛.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1(8).

[6] 曹迎.論高校學生生態文明教育[J].綠色中國,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