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警個人剖析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2 02:0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協警個人剖析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協警個人剖析材料

篇1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問題的整改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機關工作作風漂浮、少數單位財務管理混亂,少數基層單位甚至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不及時報帳;少數單位對應償還的債務不積極主動償還、三亂”現象依然存在、開展機關作風集中整頓,堅決把《人民警察內務條令》落到實處,督察大隊每天將督察情況進行通報,及進糾正不規范行為、民警精神面貌、對各單位負責同志任期內經濟責任進行嚴格審計,對發現問題的由局紀委牽頭調查,對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的堅決處理到位、開展對“三亂”現象的集中整治,嚴格落實責任制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確**縣公安局“雙項”治理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局黨委堅持不怕揭短、不怕亮丑,實事求是的原則,下真功夫查擺公安隊伍建設和業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橫下決心,用鋼性措施,徹底解決直接影響隊伍形象的敏感突出問題。

**月**日至**日,召開了為期兩天半的擴大會議,在認真總結“雙項”治理前期工作情況、聽取局“雙項”治理辦公室調研情況匯報后,就目前該局隊伍建設和業務建設進行認真深刻地查擺剖析,實事求是地分析了當前隊伍現狀,找出找準了存在問題:一是機關工作作風漂浮。隨著縣級機關機構改革的進行,機關民警的思想情緒出現波動,紀律松懈,工作作風不扎實不主動,對基層督促、指導缺乏力度;二是少數單位財務管理混亂,少數基層單位甚至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不及時報帳;少數單位對應償還的債務不積極主動償還,致使一些債權人越級上訪,影響很壞;三是“三亂”現象依然存在。少數交警執勤人員無視交通法規和局有關規定,借巡邏執勤、疏導交通、糾正違章之機實施“三亂”行為,嚴重影響交警聲譽。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縣公安局黨委在高度統一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研究形成了關于加強黨委自身建設、公安隊伍管理、財務管理等11項決議,并采取相應的整頓措施:一是開展機關作風集中整頓,堅決把《人民警察內務條令》落到實處,督察大隊每天將督察情況進行通報,及進糾正不規范行為、民警精神面貌。二是對各單位負責同志任期內經濟責任進行嚴格審計,對發現問題的由局紀委牽頭調查,對違反收支兩條線規定的堅決處理到位。三是開展對“三亂”現象的集中整治,嚴格落實責任制。針對該局交警大隊在執法中存在的“三亂”現象,局黨委橫下決心,不怕亮丑揭短,責令交警大隊停崗整頓,利用三天時間,舉辦治理“三亂”法規培訓班,切實提高交通民警的執法素質,制定了交通警察“四不準”:一不準罰款不開票據或少開,嚴禁雙向查車和滯留兩臺車以上,二不準私自上路查車和一人上路執法,嚴格借工作之便實施“三亂”行為,三不準車管管所、事故中隊等窗口單位搭車收費、強買強賣;四不準對出現“三亂”現象的先進單位和個人護短,嚴禁從寬照顧現象。同時,為嚴紀剎亂,對全省創平安大道先進單位四中隊出現的公路“三亂”現象,對有關人員進行責追究,作出了對原隊長王志強調離四中隊、副中隊長馬艷新停止執行職務,所有協警人員一律辭退的處分決定。為加強公安民警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和行業作風教育,牟平公安分局開展集中教育整頓活動,解決目前公安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活動中治安大隊高度重視,精心組織,使集中教育整頓活動開展的深入扎實,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篇2

一、存在的問題

(一)重實體輕程序的理念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隨著刑事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偵查人員的刑事司法理念正在發生著質的改變。然而,在執法辦案中重打擊輕保護、重實體輕程序、重口供輕其他證據、重有罪證據輕無罪證據等錯誤觀念和執法陋習依然存在,導致在辦案時過分依賴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不重視其無罪辯解,不重視證據的合法性,不重視綜合全面的搜集固定證據,從而嚴重影響了案件質量。如某偵查機關在偵查李某某故意殺人一案時,對劉某某決定立案并刑拘13天后才將其送到看守所羈押。導致這13天在非法定羈押場所取得的所有口供依法予以排除,加之劉某某又翻供,稱自己的有罪供述系偵查人員刑訊逼供所致,使其以后的有罪供述的證明力也大打折扣,而其他證據又不夠充分,最終導致法院宣告劉某某無罪。

(二)言詞證據的違法取證現象比較嚴重

由于對取證的合法性不夠重視,偵查中違法取證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主要證據被以非法證據予以排除,直接影響了案件的認定。一是在同案中不同犯罪嫌疑人的訊問筆錄由相同的辦案人在同一時間“分身”制作的現象十分嚴重。如張某等受賄一案,偵查筆錄顯示相同的辦案人員在相同時間不同地點對同一嫌疑人進行訊問。被律師當庭提出異議,使出庭公訴人員十分被動。二是訊問筆錄或詢問筆錄上偵查人員沒有簽字的情況比較普遍。三是同一案件的不同證人或不同犯罪嫌疑人對同一情節的電子筆錄中有明顯的復制粘貼痕跡,甚至有明顯違法取證的現象。如馬某、王某販賣一案,檢察機關以販賣了6宗犯罪事實,經法院審理認為:證據材料顯示被告人的供述有明顯的粘貼痕跡,兩名被告人對同一事實的供述一字不差,甚至連標點符號出現的錯誤如“,”或者“。”都驚人的一致,應作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只以最后一次抓獲被告人時搜繳的數額認定,以非法持有罪作出了判決。而在偵查王某等受賄一案時,在退查階段,偵查人員將證人劉某在原卷中的筆錄更換了一頁,審查人員并未發現。法庭審理時劉某稱:偵查人員來找她拿出一頁寫好的筆錄讓她簽字,她簽字后偵查人員就將原來的一頁撕碎后扔入垃圾簍。偵查人員走后她撿起紙片粘好并交給了法庭,經查這正是原來被更換的一頁筆錄。公訴人只能建議法庭將此份證言作為非法證據依法排除。四是訊問未滿18周歲的犯罪嫌疑人時未通知其法定人到場。如某縣辦理的趙某某等盜竊案、文某某故意傷害案等案件時,均有訊問或詢問未成年人時未通知其法定人到場的情況。五是在同一份筆錄中反映訊問(詢問)時間過長,有變相逼供的嫌疑。

(三)偵查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方面違法現象較多

一是繼續盤問(俗稱留置)時間過長。根據《公安機關關于繼續盤問規定》,繼續盤問時間一般為12小時,確實難以證實或排除其違法嫌疑的可以延長至24小時,對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且在24小時內仍確實難以證實或排除其違法嫌疑的,可以延長至48小時。實踐中變相延長的情況比較普遍。二是依法不應當延長拘留期限的,延長了辦案期限。刑訴法第89條規定:需要逮捕的案件拘留時間為3日,特殊情況可延長至7日,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長至30日。實踐中很少有3日內提請逮捕的,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卻超過了7日。實際上是一種為爭取辦案時限而對犯罪嫌疑人合法權利的剝奪。三是對已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檢察機關退查階段,變更強制措施,甚至將犯罪嫌疑人釋放。如某縣辦理的強某某、田某某故意傷害一案,在檢察機關退查后,公安機關因證據變化認為田某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將強某繼續移送,而將已經逮捕羈押130余天,依法應當移送不的田某某釋放,卻未向田某某出具任何法律文書,導致田某某的家屬多次上訪。

(四)現場勘察不夠規范、細致

現場能夠發現許多反映案件事實的客觀性證據,對最終定案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偵查人員在進行現場勘察時,往往由于程序不規范、勘察不細致,導致主要證據喪失證明力或失去條件而無從查找,最終導致案件難以認定。如趙某故意殺人一案,趙某為報復前女友,在女友房中倒灑汽油,后導致女友被燒死。但火是如何點燃的?趙某稱是房子里的火爐中濺出火星所致,而在場的唯一證人即死者的弟弟稱是趙某用火機點燃的,那天死者房中根本就沒有生火。現場勘察記錄火爐內無任何爐渣,如果屬實則能夠證明趙某供述是假,一則證明其直接故意殺人,二則證明其屬投案,但不能認定為自首。在檢察機關要求補充偵查后,公安機關提供的案件照片中明顯看出火爐內有爐渣。案件的重要情節無法認定。

(五)書證、物證的搜集不夠規范、全面

書證、物證屬于客觀性證據,其證明力高于言詞證據,應當引起辦案機關的高度重視。而事實上,在搜集這些證據時卻往往由于程序不合法或搜集不夠及時全面,給案件認定帶來極大困難。如某縣在辦理劉某詐騙一案時,一是搜集的銀行賬務往來票據,沒有何人、何時從何處提取的記載。二是搜集的往來票據又非劉某和被害人的名字,那么賬務單據上體現的人與劉某及被害人是何關系,又沒有調取任何證據來印證。導致該案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作存疑不處理。

(六)調查取證不夠及時、全面,影響案件質量

由于偵查中對證據之間的關聯性考慮不夠,導致了案件具體情節認定上的困難。如李某某、楊某故意殺人一案,楊某供述作案后將被害人的錢拿走,案發前曾經兩次預謀殺害被害人,李某某供述中卻未涉及拿錢情節且僅供述一次預謀殺人未得逞,口供之間的矛盾未及時排除,對后面的、判決帶來很大困難。又如海某某、惠某某販賣一案,公安機關在取保同案犯劉某某(惠的妻子)時,未按法律規定的條件進行,使得劉某某被取保后在逃。而在訊問劉某某時也沒有問道其丈夫是否知道她販賣,造成對惠某某定罪的很大影響。

(七)對案卷材料、主要物證等管理不善,導致丟失,嚴重影響案件的認定

刑事案件的管理應當是十分規范的,但實踐中由于案件管理不善,造成案卷材料、主要物證丟失的情況時有發生。如賀某某故意殺人一案,由于賀某某是作案18年后被抓獲歸案的,案卷材料幾乎全部丟失,給案件的認定帶來很大困難,法院審理時幾經波折,一審判決作出后近三年后才被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

(八)刑訊逼供問題仍然嚴重

刑訊逼供可以說是我們刑事偵查活動的痼疾,其危害性無需多言。近年來,盡管此類現象有所減少,但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有的案件中明顯有刑訊逼供的問題,有的雖然不能確定但有明顯的刑訊逼供痕跡,無法排除其可能性。這些證據在審查認定時都依法應予排除。有的雖然排除非法證據尚顯得理由不夠充分,但足以使辦案人員的內心確信產生動搖。如韓某故意殺人一案,口供是案件的主要證據,由于是投毒案件,其他客觀性證據很少。在省高級法院辦案人員訊問韓某時,韓稱其以前的供述均是偵查人員刑訊逼供所致,且讓辦案人員查看了她的傷情:身上多處傷據稱是電警棍和煙頭形成。省高級法院將案件發回重審后,偵查機關和公訴機關的法醫對韓某的傷情進行鑒定,認為不能排除韓某身上的傷痕是電警棍和煙頭形成的可能。法院將韓某的所有供述以非法證據予以排除,宣告韓某無罪。

(九)訊問犯罪嫌疑人同步錄音錄像工作執行不力

《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等重大案件和檢察機關自行偵查的職務犯罪案件在訊問時應當制作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但實踐中此項工作卻執行的很不到位。有的訊問多次卻只有部分甚至只有一次錄音錄像;有的一次也沒有;有的不是同步進行,有明顯的剪輯痕跡;有的按照訊問前擬定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有明顯的“彩排”痕跡;有的有聲無像;有的有像無聲;有的甚至直接能反映出偵查人員誘供、逼供等違法情節等等。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一)轉變執法理念,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

客觀地講執法人員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尚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特別是偵查人員,對程序違法帶來的嚴重后果認識不足。鑒于此,辦案人員要適應修改后刑事訴訟法的新要求,進一步轉變執法理念,牢固樹立人權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時效意識、監督意識,筑牢嚴防冤錯案件發生的思想防線。偵查人員作為刑事案件最基礎工作的實施者,更應當牢固樹立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的意識,只有偵查環節打好扎實的基礎,才能保證、審判的順利進行。一旦基礎工作出了紕漏,就會給、審判工作埋下隱患,甚至導致冤錯案件的發生。

(二)增強辦案人員嚴格執法的責任心

實踐中,各個不同辦案環節的司法人員在面對問題時轉移矛盾、推諉責任的情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歸根結底是責任心的問題。辦案質量是刑事工作的生命線,案件質量關乎當事人的人權,關乎執法機關的公信力,關乎社會的和諧穩定。每一位刑事工作者都應當充分認識自己的職責所在,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嚴格執法、規范執法、文明執法。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傾聽不同的意見。要正確面對案件中存在的問題,既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心存僥幸,降低證據標準。

(三)加強執法人員的學習培訓,提高執法能力

執法人員的辦案能力直接影響案件的質量,客觀的講,當前司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偵查隊伍的素質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有的是人員緊張,因此大量出現辦案人員“分身”的問題,協警辦案的問題尤為突出;有的是從事刑事工作人員穩定性不夠,出現大量的新手辦案,有的偵查人員連起碼的刑事偵查規則都不懂,更不要說疑難復雜案件的偵查取證了;有的是領導層面的執法者不尊重客觀規律強行施加壓力,比如所謂的“命案必破”,難免造成一線偵查人員過大的心理壓力,或者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下,導致錯案發生。但大多數問題還是執法人員本身的業務水平不高所導致。因此要下大力氣提高刑事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通過知識競賽、專題研修、專案研討、實戰演練等多種崗位練兵活動,切實提高執法人員的個體素質。

(四)樹立司法權威,增強司法公信力

當前,涉法上訪情況非常嚴重,這里有執法偏差導致的原因,也有群眾對執法不理解的情況,但歸根結底是司法權威不夠、公信力不足。當然,首要的問題是要解決司法層面的問題,通過提高司法人員素質,規范執法行為,完善司法機制,通過嚴格公正的執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與正義。但從另一個層面講,要加強普法教育,要讓全社會守法、崇法、信法,把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執法理念根植于全民之心中,而不僅限于司法人員。從而解除司法人員怕鬧訪、纏訪,怕被懷疑以權壓法、以錢賣法的心理。解決了司法人員心理上的后顧之憂,才能更加促使他們在執法中能夠真正做到嚴格依法、公正無私,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