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繼續教育基地申報材料范文

時間:2023-04-04 12:0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師范繼續教育基地申報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師范繼續教育基地申報材料

篇1

【關鍵詞】技師 人才培養 途徑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的戰略方針,將高技能人才培養放到了重要位置,人們開始更多地重視與關注技師人才培養問題。在探索與發展中,技師院校辦學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也得到提升,技師人才培養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并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新的時代背景下,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使得企業對技師職業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對技師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技師人才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一些難題也逐步顯現出來。筆者對技師人才培養工作現狀與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

技師培養的主要模式

1.短期培訓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技師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采用短期培訓培養模式。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企業在崗人員或具有高級工職業資格的人員按照國家職業標準要求接受一年到一年半時間的技師教育培訓,并通過技師實操考試和理論考試,最后獲取技師職業資格證書。[1]他們在接受技師培訓前,一般都經歷過學歷教育或參加過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而這種經歷都對技師人才的培養起著一定的提升和充電作用。

2.學校學制培養模式

目前,學制教育培養預備技師的培養模式是我國技師院校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以培養企業急需的技師為培養目標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我們稱之為預備技師培養考核制度。該制度利用教育的途徑,在學制兩年內系統化、規模化地將高級工培訓為預備技師,再經過至少兩年的生產實踐使之達到技師職業標準。這時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專門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復雜的、非常規性的工作;掌握本職業的關鍵技術技能, 能夠獨立處理和解決技術或工藝難題;在技能技術方面有創新;能指導和培訓初、中、高級人員;具有一定的技術管理能力。[2] 技師學院完備的實訓體系和真實的實踐環境是實現畢業生能夠零距離上崗的基本前提。預備技師培養考核制度是以校企合作為紐帶,以培養企業急需的新技師為目標,以分階段考核與培訓為特征的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學制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一體化教學的教師

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是學制培養中常使用的方法,它把教學與實訓同置一室,教師與學生通過教、學、練共同完成一個“工作任務”。雖然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它對一體化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教學經驗,必須具備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還必須具備將實踐與教學兩者有機結合的技巧。然而,技師院校內這類一體化教師卻非常缺乏。

2.缺少適用一體化教學的教材

當前,大多技師院校進行了教學改革,教學理念與教材編寫都采用了新的教學理論與方法,但使用的指導操作技能訓練的教材較少,將操作技能與適用的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學的教材更少。在一些技師院校內,高職高專類教材還存在繼續使用的現象,此類教材雖然采用了一體化教學理念,但不能滿足預備技師理論培養與實操技能訓練兩者更側重后者的要求,也不能滿足技師職業資格鑒定的需求。另外,這類高職高專教材更新較慢,教材里的技術與設備有待于與企業和學校實際相符,這些都對預備技師培養的質量產生了影響。

3.實訓條件還不能滿足培養需求

預備技師培養所需的實習環境、實訓設備應盡可能與企業生產現場相近或相同,以此來保障學校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與企業需求零距離接軌。盡管技師院校實訓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實訓環境與企業生產現場還相差較遠,仍無法擁有企業生產一線的最新設備,還不能滿足預備技師培養的需求,還需在現代設備與實訓耗材上投入大量資金予以支持。

4.預備技師的社會地位沒有明確

預備技師是我國職業資格等級中的新生事物,國家對這類人員的工種級別、學歷資質和社會地位沒有一個明確文件予以確認和認定,他們無法享受本科學歷、高級技師的待遇。社會這種輕技能、重學歷的傳統觀念還未改變,還需政府、企業和技師院校采取一定措施來引導和大力宣傳,促使整個社會逐步形成重視技能、尊重預備技師這類人才的社會環境。

5.教學理論體系不夠完善

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等級的培養與鑒定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學理論體系來支撐。預備技師是我國職業資格等級中的新事物,它的鑒定與培養還不規范,還需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理論體系,并不斷創新、豐富和發展。

6.校企合作不夠深入

目前,校企間的合作還處于初級階段,特征是學校積極主動,企業冷漠、不熱心,這種“一頭熱”的校企合作需求不平衡現象給技師人才的培養帶來了巨大障礙。企業不愿參與的主要原因是:⑴對學校培養技師質量有疑慮;⑵擔心花費經歷培養出的技師人才不一定能夠留下;⑶培養周期長,不如到人才市場招人;⑷預備技師培養影響企業生產。因此,校企合作預備技師培養實施難度較大,導致一些技師院校只能過多依靠自己來培養,培養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提升技師人才培養質量的途徑

1.建立一體化教師隊伍

“雙導師”制度是指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是解決一體化教師緊缺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在企業實習時,存在培養質量不可控因素,還需建立企業導師聘用體系,使得“雙導師”制度不斷深化與完善。

在完善“雙導師”制度的同時,還應對教師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為教師開展專業理論、實踐技能、上崗資格、生產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并鼓勵教師真正下企業鍛煉,掌握相應實踐技能;還應拓展教師來源渠道,優化師資結構,建立師資人才資源庫。例如,從企業或社會高薪聘請工程師、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既可以是學校無條件聘請,又可以以兼職、科研等形式進行合作。

2.建立教材開發體系

技師教材的編寫應摒棄“輕實訓、重理論”的教學思想,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融入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新理念,選擇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盡可能地與當地產業接軌。技師院校還應建立教材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統一管理學校所有教材的編寫、評審與等工作,建立教材開發工作機制,并形成教材開發體系,發揮行業、協會、企業等領域資源豐富的優勢,組織實踐專家對教材進行評價和審定,最終形成一體化教學的教材開發體系。

3.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開發過程應遵循學校為主,企業為輔,校企共同設計開發的原則。其中,“學校為主”是指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學校為主體,并依據國家技師職業標準為培養目標進行課程設計開發;“企業為輔”指企業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參與者,輔助技師院校完成企業調研、分析技師崗位的工作任務與工作經驗,并提供必要的實踐指導工作;“校企共同設計開發”指技師院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實踐專家互相研討,共同設計與開發課程。

4.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

(1)建立政府保障機制

校企合作要想深度發展,解決學校“一頭熱”的問題,就必須打破雙方不對等的合作關系。

首先,政府組織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工作協調指導委員會。該指導委員會由政府統籌領導,由學校、企業、專家及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它的成立可更好地發揮政府組織、協調的優勢,統籌好企業與學校兩種資源。其次,成立專家組,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持。在協調指導委員會統籌協調下,根據技師人才培訓項目成立相應的專家組。該專家組由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專家代表組成,主要負責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技術業務工作。例如:學校要與某企業進行合作辦學,校企雙方需共同向專家組提交合作項目申報材料,專家組提出評估意見,幫助校企擬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并同校企雙方組織實施合作項目。

協調指導委員會和專家組的成立雖為校企深入合作培養技師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合作平臺,提供了扎實的保障機制,但還需技師院校認真做好當地政府思想工作,促使他們能夠真正認識到政府協調機制的重要性。

(2)構建“廠中校、校中廠”新模式

校企合作要想深度發展,解決技師人才培養質量問題,就必須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當前,職業教育“廠中校、校中廠”合作模式是校企間合作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各技師院校根據自身條件和區域產業發展情況不同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收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但都展現出了這種模式的積極意義。

首先是硬件建設。“廠中校、校中廠”的硬件建設需要學校、企業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和扶持。其中,學校是建設主體,需要利用一切資源來籌集建設資金,來強化“校中廠”的管理,使之形成良好運行機制;企業也是主體,是“廠中校”資金投入者,也是管理者,是專業教師與技師人才培養開發的全程參與者;政府是主導者,保障了建設資金的到位,也是校企雙方的管理者和協調者。

其次是“校中廠”校企合作模式。在技師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財力與精力有限的條件下,通過引入企業經營管理,雙方建立“合作處”,企業領導為該基地總經理,副總經理由校方擔任,雙方合作共同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進駐后,在保證學生實訓質量的情況下尋求經濟發展;學校從教學質量、設備保全等方面進行考核監督,并撥付學生實訓費用。這種模式實現了一體化教學,企業在保證節約了成本的情況下必須保證實訓的教學質量。這種模式使得學生實訓系統化進行,培養了學生職業素養。

再次是“廠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在企業內成立實習工廠,廠長由學校領導擔任,副廠長由企業生產領導擔任,并且聘請企業技術骨干為學校專業教師,共同開展學生實訓和師資鍛煉。這種模式為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進行實訓質量考核;這種模式按照生產產品來設計教學內容,按照企業生產工藝來制定教學進程;這種模式由學校向企業開出實訓菜單,并制定考核辦法,企業根據培養要求具體實施。

探索與細化“廠中校、校中廠”人才培養模式是技師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何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是今后校企合作應該認真研究的內容。

綜上所述,以上兩種主流的技師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職業教育者在人才培養實踐中通過現象尋找問題,還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拓展人才培養途徑,走校企結合之路,真正實現技師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參考文獻:

[1]鄢光輝:《技師培養方式改革的研究――以廣東省技師學院為例》,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11,9。

[2]張帆:《技師學院預備技師培養模式研究》,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10,10。

[3]程炳武、楊懿:《探索校企合作培養員工技師新模式》,《中國培訓》2014年第8期。

[4]高為群、吳飛:《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探索研究》,《職教論壇》2014年第23期。

[5]劉朝明、徐偉:《預備技師人才培養的研究》,《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