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巾幗標兵事跡材料范文
時間:2023-03-19 20:17: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五一巾幗標兵事跡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只要認準目標,能吃苦,有恒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這是***縣***鎮小場沖村返鄉農民工***在十多年打拼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她一直以來所遵奉的人生信條。也就是憑著這種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她由一名普通的打工仔成長為一名年產值逾150萬元的磊金鑫砂石廠的生產及營銷負責人。
***,***縣***鎮***村人,女,漢族,1983年1月出生在***縣***鎮***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由于家庭條件困難,1999年秋,16歲出頭的***在成都職高學習,3年后到北京就讀珠寶研修學院,畢業后。2003年從家里帶了50元錢只身來到了浙江,從幫飯店洗碗打雜做起,開始了她幫廚積蓄的打工之路。先后先在浙江一家塑膠廠打工,從工人、領班、組長一直干到生產科長。正當她事業漸成時,卻不料市場產品滯銷,企業經營不景氣,工資時發時欠,眼看前途難料。2004年,她帶著近兩年來的積蓄毅然來到成都,干起了自己的真正的本行,銷售珠寶。一切又從頭開始,……她勤勞肯干,認真負責,不怕吃苦,任勞任怨,……在那里渡過了3年多相對穩定的日子。也積累了她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浙江、成都打工及創業期間,***掙的錢大部分毫無保留地往家里寄,她在家是老大,兄弟共5個,除了她在外打工掙錢,其他都還在讀書。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始終無法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找到一種家的感覺。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情感隱匿著、潛藏著,讓她無法真正快樂起來。為此她經常這樣思考:“作為一個成家立業的***縣***鎮小場沖村女人,長年漂泊在外打工也不是個事呀。該怎樣來重新定位自己的未來呢?”***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無時無刻不在計劃著怎樣改變自己的人生道路。
“勤勞靠雙手,打工不如創業”。“金窩窩、銀窩窩,不如家里的土窩窩”。外出務工的7年里,***始終牽掛著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心想回家來干一番自己的事業。回鄉創業,讓她感受到人生的成就感。
2011年底,***從西南發展的大趨勢中發現的商機,她感覺到自己已經找到返鄉創業的門路。
2012年春節,她回家把自己的想法與一起外出打工的表兄們溝通時,立即得到了贊同與支持。***的人生坐標從此發生了一次重要的轉變。
她說干就干。從親友處借來50萬元,加上她們表兄們外出打工的多年積蓄在內,于2013年4月投資200萬元,辦起了磊金鑫砂石廠。自己從機械原理、電路原理等開始學習到與高鐵簽定合同,承攬加工業務、維修機器、控制操作流程、質量檢驗、企業管理等,她白手起家,摸索著一切從頭做起。從開始8多人發展為目前20多人(其中90%都為返鄉農民工)。機器設備由原來單機運行發展為流水作業,基本壟斷了附制磚及其他以砂石為原材料的加工行業近貨渠道。
在廠里上班的工人,40歲以上的工人約占40%,30至39歲的婦女約占50%,20歲以上的約占10%。他們多為本地人,其中本村人占80%。砂石廠實行按勞計酬制,他們當中技術熟練工月收入5000元左右,一般工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從實際上解決了當地近20名“留守婦女”及兒童,除自家收入外,每年為社會創造勞務收入60萬元,人均增收1萬元。
“和鄉親們同甘共苦,一起在家里掙錢,是我人生的一大快樂”返鄉創業,成就事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十分困難。***2013年創辦砂石廠,由于她善于總結經驗,在經營上采取“少拿快做勤交貨”、在管理上采取“熟練工‘一對二’帶新手”等強化技術培訓,嚴把質量關做法,2013年底凈贏利50萬余元。目前經營狀況趨于良性循環,正處在創業者與打工者實現“共贏”和上升發展的拐點上……
據***縣***鎮***村總支書記介紹,***是個返鄉農民工出身的創業者,也是社區準備培養發展為黨員的對象。她目前雖然還只是一個返鄉創業剛起步的“小老板”,但我們相信她一定能把一個年產值百余萬元的砂石廠不斷做大做強,辦成一個規模更大企業,以吸納更多的返鄉家書工在當地就業,大家共同走致富發家的道路,這樣既減少了當地人外出打工的風險,也便于當地人就地就業和照顧家庭、子女,同時也為穩定家庭、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一個好的垂范。
***辦的砂石廠對鄉親們管理很寬松,她一般要求工人上午八點到廠,下午五點半就可離開,中午廠里免費為工人們提供“三菜一湯”中餐。家里有事可以打電話請假,不扣工資;但廠里根據各人技術能力下達的生產任務,要確保按期完成,以取信于購貨商,同時提高自己企業的形象……
從以上可知,淺嘗輒止不是***的個性,追求更大的發展才是她真正的人生奮斗目標。我們希望她作為一名返鄉創業的青年農民,在家鄉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帶領自己的鄉親們在致富的道路上闖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