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會思想匯報范文

時間:2023-04-04 06:0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會思想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月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 這個月一直在忙著準備日語能力考試,少有時間接觸網絡電影之類相對虛無的事物,但是忙碌的三點一線的生活卻使我得以細致地觀察實在的生活,安靜地重新思考一些早就知道的所謂簡單道理。

生活在細處----這是最深的感觸。

上兩周的某一天,我去宿舍架空層拿單車準備去圖書館,你猜我看到什么了?

很簡單:丹田物業的清潔工人正在擦洗下水道的水管!敬業精神可見一斑。于是我特別留意了車棚柱子上的下水管,干凈得可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明顯是經常有人擦。我很吃驚“連這都擦啊!”那么小的細節,臟就臟也沒有人會留意,誰會注意呢,不擦那么干凈經理也不會來找你。一般我們會這樣想。但是當時我的內心卻涌起久違的感動和敬佩,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敬業精神。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我一直在觀察路邊的路燈柱子,也是很干凈的,于是想起見過他們擦洗這些柱子,不禁感嘆他們做得細致!其實我對丹田物業的服務是比較滿意的,我平時有觀察他們,無論在教學樓,宿舍還是圖書館,甚至在草坪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那么樸實,那么埋頭苦干,那么敬業,我發自內心地敬佩他們。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只要他們來了,到處都會很干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些。今天正是感恩節,我很想對他們說聲“辛苦了,謝謝你們!”。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是拿工資的而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就該做得那么好,事實上,也不是所有人拿了工資都可以做得那么細致。做人還是要有良心,學會感恩也是一門人生必修課。

其次是校園里的一些小變化。這學期校園里有了校園廣播,讓校園更有校園的感覺,我開始喜歡在下課的時候走路回來,那樣走著聽著,愜意的感覺。

校園里多了許多石凳,方便了許多。宿舍樓下多了一個紅十字會的箱子,公告版上有了宿管處值日學生的牌子,有事找他們方便多了。

其實還有一個很有突破性的變化——校園零傳單。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以前校園活動滿天飛的時候,傳單更是像雪花似的飄飛,大部分不到2秒就進了垃圾箱。這些我們都是經歷過的,而現在這種變化正在改變,我覺得這是中大校園,尤其是珠海校區的一次很大的進步。

沒有傳單以后,同學們變得更有創意,不知大家注意到沒。逸仙道兩旁的樹上路燈柱上掛滿了宣傳品,這是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啊。更有創意的是,人文學院的一個活動竟然用易拉罐瓶子加工做成不倒翁貼上活動宣傳單,放在飯堂桌子上,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創造力。而且據我的觀察,沒有傳單的宣傳并不會比有傳單時差,反而更環保,更新鮮,更有吸引力。我也曾看到過,在校園里舉辦活動的社團聚集一定數量的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齊聲喊活動口號,或者集體騎單車宣傳。這樣的宣傳比光拋傳單有意義多了。

最大的變化應該是學生會直選吧,第一次,我代表也僅代表我自己。

篇2

十月一過,轉眼十一月份也在不知什么時候也過了,一學期很快就見底了。不知是不是這學期特別忙的緣故,覺得時間比往常過得更快了。

這個月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就是考出了教師資格證的兩門試,教育學和心理學。考試之前還擔心自己可能懸,準備也不是特別充分,但是還好,結果還是很令人滿意的。至少一個目標達到了。轉眼又要開始準備下一個證書——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之前聽說老師講蠻以為會比較簡單,也因此沒有放在心上,最近著手復習時才發現現實并不是這樣的,比想象的難很多,看來又要為這個證書憂心忡忡了。

這個學期基本上是被這些證書考試排的滿滿的,生活雖說乏味,但也算是相當充實了。退一步想想,盡管被準這些證書還是很辛苦的,但是就算不考,時間還是會被反鎖的事情消耗掉,更加沒有價值可言了。每次抱著這種心情備考,疲憊感和郁悶感都會消失好多,也能更冷靜地準備。

再過一個月就進入考試周了,雖說要到十七十八周才是,但是我們的考試卻全擠在了十六一周,加上二專,接近九門課。這個數字就我們現在而言,是在用苦不堪言也不為過。二專的辛苦,在之前,期間都是每個人對二專的最大看法。而專業上課差不多三個學期了,在這個學期課就可以全部上完了。雖旁人說是辛苦,其實自己身在其中也覺得不過爾爾,就是完了的時間少了點。但是,的確,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二專到期末的時候是最痛苦的,尤其是這學期,所有考試一股腦全排在十六周,真是惱人。這邊專業課考試還來不及準備,那邊二專期末考又逼近。哎,為了雙文憑,怎么說也得撐下來啊。

篇3

接到了offer,也決定了簽約,雖然聽到了許多負面消息,但既然選擇了便要堅持到底。況且,既舒適又好待遇的工作不僅少,還可遇而不可求,辛苦的工作,就當作是對自己的增值吧。

在此想分享一下個人找工作的一些體會。第一,明確自己的定位。定位有許多,如工作地點、工作崗位、行業、企業、待遇等等。有人工作地點定位在廣州,有人想進快消行業,有人想做人力資源的工作,有人想進國企,有人覺得工資低于5000RMB就不考慮。明確自己的定位,能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比如,想在深圳工作的,就沒必要去看深圳以外其他地區的招聘信息了),也能保證offer的質量使自己的滿意程度最大化。

第二,調整好心態。找工作時,常常別人接到面試通知甚至是offer,而自己則什么都沒有,又或者去面試被BS了,心情很容易煩躁。此時,調整好心態很重要。我個人認為啊Q的精神勝利法在這里非常管用。例如,看到別人接到面試通知而自己沒接到或面試被BS時,我會想,“我和這家公司沒有緣分”,或者想,“這家企業不要我是他們的損失”。說不定明天你就接到更心儀的企業的面試邀請了。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在找工作的路上穩步地走下去。

第三,做好充分準備。空手上戰場的后果我想大家都明白,這點我想不用我多說了。

第四,常總結。每次面試后,一定要總結,總結自己沒表現好的地方,下次必須改正。光去面試不總結,除非接到offer,否則這樣的面試對你來說只是浪費時間。

第五,自信。這一點相當重要。據本人理解,面試,90%是取決于面試官是否看你順眼,假如你的出現能讓面試官眼前一亮,你自信的微笑能喚起面試官對你的興趣,并傳達出你勝任工作的信心,那么你就成功了。沒有哪個面試官會對一個過于緊張、不敢正視對方眼睛、回答問題支支吾吾、聲音細小的應聘者感興趣。

篇4

尊敬的外國語學院英語第三學生黨支部

當新學期再次踏進校園那時候開始,我就知道自己的大學生活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了。看著新生們陸陸續續的來到學校,我也想到自己剛進校園那一天。而現在,轉眼間,兩年時間就過去了。兩年前,我帶來的不只是我的行李,還有我滿腔的熱情和抱負。過去的兩年讓我感觸多多;而后的兩年,我要帶著我的熱情,向我的夢想奔去。

這學期開始了我們專業課的學習,感覺比之前的課程要難了。比如說國際貿易實務這個課程吧,因為基本上的內容我們都沒有接觸過,所以要從頭學起。不像以前閱讀、語法這些課,可以依靠自己以前積累的基礎。還有二外,我選擇了日語。老師說日語和英語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學起來會有點難,現在我是深深感覺到了。雖然才上了沒幾周的課,但我已經感覺到了困惑,記那些單詞就像在記莫名其妙的符號一樣,現在每天花在日語學習上的時間占了總學習時間的很大一部分。不過我也樂在其中,畢竟能夠把它學好對自己也是有幫助的。

此外我還選擇了二專——法學。也許對于大三的學生來說,學二專是有點遲了,因為到了大四就得準備兩篇論文。可是在我意識到大學是我最后一個可以專心學習的地方之后,我還是選擇了讀二專,不管怎么樣,能學就是好的,多知道一點對自己以后的幫助就會多一些。

專四的成績已經出來了,我不知道該用什么詞來形容自己得知成績時的心情。考的不差,卻比考得差更不是滋味。79分,離優秀僅有一分之遙。我寧愿自己是 71分,也許這樣心里就不會那么難過了。我試著想,要是答題時字能寫的再漂亮點,也許就能多得一分;要是答題時不那么粗心,也許就能多得一分;要是閱卷老師仁慈一點,也許就能多得一分。可是我明白,這些“要是”都不會發生,我能做的不是后悔,而是從后悔中振作,從后悔中汲取經驗。這一分,也許正說明了我的基礎還不是很扎實,還應該加強。過去的就過去了,我現在應該準備的是專八的考試,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扎實的走下去,希望專八能填補今天我心中的遺憾。

篇5

2008年對于祖國來說真的是一個多災之年。在我們共同期盼著奧運來臨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災難一次又一次地摧毀著我們的家園。我不是個唯心主義者,卻也在此祈禱上蒼憐憫我們,讓我們能夠平平安安。

這幾天時刻關注著地震災區的情況,每當看到死亡人數一天一天地增加時,我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糾結。綜英課上,當同學做PPT時,全班同學無一不落淚的,我們看著那些一張張血淚的圖片時,沒有一個能夠在此時無動于衷的,甚至于老師,也泣不成聲。那些本該有著和我們一樣有著美好前景的孩子,那些在地震發生時還在教室上課的學生,那些看著自己孩子永永遠遠地離開自己,完全呆滯的表情的父母們,此時只剩下了心痛。我們能做的有什么呢?此時此刻感覺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多么無能為力。

當看到總理不辭勞累地在地震災區,親自撫慰災區群眾,看著他憔悴的面孔,看著他年過花甲卻哭得不成樣子,看著他摔倒卻推開要給他包扎的醫務人員時,以及啃著榨菜和饅頭,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父親的身影,一陣陣地酸楚,哪一個子女不為父母揪心。那些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慘鏡頭,還有那些老夫妻相濡以沫的畫面,那些抱著僥幸生存下來的親人,那些面無表情地抱著親人尸體的人們,看著那些安詳地卻永遠熟睡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初生的嬰兒,我真的是無語了,只想靜靜地。

在生死面前,人真的很脆弱,完全沒有抵抗力。曾經幼稚地以為可以不在乎生死,可是,我們有想過,我們的親人嗎?看著他們痛不欲生,看著他們無助的眼神,我們應該珍惜生命。因為我們不僅僅為自己活著,我們維持的不是一個人的生命,突然覺得輕生的人是多么不負責任。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活著,繼續著那些未完成的生命,連同他們的一起活著。

在惡魔面前我們并沒有因此而退縮,在這個時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人民的愛心與真誠。學校各個社團,班級紛紛組織捐款,捐物活動。在體育館前為在地震中遇害的人們祈禱與默哀。點蠟燭悼念那些和我們永別了的孩子。不顧生命地到災區自愿做志愿者的大學生們,雖然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我們我們的心聲,災區的人們你們有聽到嗎?如果學校有獻血車來,我想我會毫不猶豫。

篇6

我想這應該是我大學四年最后一次寫思想匯報,這也將是我畢業前最后一次對于自己的反思、回憶與憧憬使我悵然。!同時我聲明,我會堅持我一貫的原則,思想匯報里的每一個字都是我所思所想,親筆而為。

大學四年,有太多的欣喜、輕浮,遺憾與無奈,充滿了諸多的浮躁、空虛、寂寞,同樣也有快樂,輕狂與留念。無論如何,經歷過的,終究是美好的,收獲的。我盡力的享受著青春,成長著自己。我相信,年輕人,只要每一天都是進步的,成長的,終究會離山巔越來越近,因為我們一直都是在路上。

回想這四年,值得留念的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回憶,我肯定我一直都在進步,盡管我現在還有很多的不足與缺點。其實,說實話,學習上,我沒有數過大學四年我究竟學了多少門課,參加了多少考試,但用過的課本也可以裝一麻袋吧。可讀了這么多的人文科學書籍,盡管從來沒掛過課,反倒沒覺得自己的科學素質提高了多少,即使是對于自己的專業課,貌似也記得不多了吧,這好像是很多工科生的通病,但對我而言,依然是個遺憾。或許是對自己的課程不感興趣,或許是周圍環境和同學影響,但這畢竟是客觀原因,從歸因論將,出錯了,先找自己吧。或許是選專業不當,但選擇是自己做的,就應該負責。所以以后,無論何事,選擇前慎思,選擇了就要做好,這是原則。

但大學四年,一個很大的收獲是,圖書館給了我很多學習與成長的空間。盡管輕院的圖書館還沒建成,盡管很多同學都在抱怨,校圖書館真差勁,但我只想回應他們一句話:圖書館那么多的書,你又讀了幾本?硬件不太好,但書是無罪的。我沒統計過多了多少書,但我的借書證里的書始終是滿的,也就是說我在最大化的利用圖書館,盡管我讀書很慢,這是我值得驕傲的地方。而且,這也是我大學里進步的一個源泉,我知道,以后的日子里,學習,要靠自己,而且,對于書的熱愛,不減。

生活上,我不是很滿意的。說實話,大學四年,花了家里很多錢。每年的學費4600元,加上生活費500/月,一年十個月就是5000+4600=9600元,這還是保守的,那么四年總計4萬多,而自己打工掙得那點錢,估計也只夠零花用的(大學里八個假期大約掙1萬元左右,充當了生活費)。原本的想法是,至少在生活上,自己能夠自力更生,盡可能少花家里前。但發現,自己很笨。看到很多同學大學里創業或打工賺了很多錢,尤其是不在向父母伸手要錢,我真的自慚形穢,自愧不如,頓時間沒了自信。對于父母的恩情,我只能在工作后給予最大的報答,而且我敢自信的說,我一定是孝子。百善孝為先,不孝的人,我是不會和他來往的。

篇7

教育部定于2010年**月18至23日對我校進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這次評估是我校的歷史性大事,其評估結果將直接關系到我校的辦學聲譽和發展前景。爭取在評估中取得優秀的成績是每個農林成員的希望,也是每個農林成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農林大學子中的一員,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作為學校評估的最大的受益者,在學校迎評創優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本科評估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以迎評促建為基礎,以十七大的順利召開為契機,共同建設人美物美的“八型校園”,積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貢獻一份力量,為樹立大學生黨員在迎評創優工作中的先鋒模范意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感染普通同學。我們應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學校的迎評促建工作添分加彩。做為一名當代大學生黨員,更應該貫徹和學習黨的十七大的有關精神,要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應采取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參觀考察等方式,為學校的迎評創優貢獻微薄之力。

迎評創優,是關系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評估工作貫徹的是“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學校則以迎評創優工作為契機,促發展,促學風,促拓展,促文明,通過評估來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到最后,我們各位學子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我們更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經濟參與評估,時刻銘記:迎評創優,人人有責。自覺做好基礎文明建設和學風建設,務必做到文明用語,禮貌待人,主動學習,熱情接物;牢固樹立“校興我榮,校榮我幸”的主人翁意識,腳踏實地,盡自己所能,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行文明事,做文明人,注意每個細節,把握每個瞬間,只有通過一點一滴的投入,才能換來一絲一縷的勝利。

我們必須正視這真真切切落在我們肩上的責任,努力撐起自己頭上的一片天空。以迎評為己任,時刻關注迎評,主動了解迎評,積極參與迎評,自覺服務迎評。每一名農林大的學子都必須站在學校歷史責任的角度來看待我校的迎評促建工作,要弘揚“明德,誠智,博學,創新”的校訓精神,要學習“五種品格”的創業精神。我作為一名大四畢業班的學生,最近時期正處在實習階段,要把實習當成是自己在大學學習期間難得的實踐機會,充分做好實習前的準備工作;實習中要做好思想換位工作,要把自己當成是所在實習崗位的工作任務;在實習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農林大的一員,在外面實習過程,我們維護和宣傳學校的聲譽為己任,要深刻認識到我們走出去代表著我們農林大的形象,我們的一舉一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我們學校的形象。

今天我以農大為榮,明天農大以我為榮,我們必須重視學校的這次本科教學評估,積極為評估出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要爭取創優,迎難而上,勇挑重任,以昂揚的精神面貌和優質的學生工作迎接國家教育部對我校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迎評創優是一股推動自我發展最好的動力,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而把握契機是其中的關鍵詞。迎評,提供了我們一塊雪白的畫布,我們就要在上面盡情涂抹精彩的顏色,釋放我們的熱情和活力。迎評創優也同樣是歷史性的機遇,它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機遇之所以稱其為機遇,是因為我們已經成功地創造出了一系列條件。那么。就需要我們共同去把握,共同去爭取,共同去付出。我們應該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參與迎評創優的工作中去。

迎評創優對我們每個農林大學子來說,都是一次考驗,一份責任。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學習的積極與否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評估結果,而黨員又是學生當中的先鋒隊伍,所以,我認為我們廣大黨員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從我做起,在本科教學評估階段,我們要樹立主人翁意識,克服與自己無關的旁觀姿態,關注評估,積極配合學校工作,以服務迎評工作為己任,顧全大局。

第二:從小事做起,首先要明白評估專家不是一個個帶著紅袖標檢查的,可能就是你身旁不起眼的一員,所以我們平時的作風很關鍵。我們要培養自控意識,公德意識,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以實際行動創優良學風,迎教學評估。

第三:從現在做起,我們要有時間緊迫感,學校通過各種方式與途徑來宣傳和動員,目的就是要在不長的迎評時間內營造濃厚的迎評氛圍,鼓舞士氣,樹立堅定的信心與強烈的責任感。

第四:迎評創優,黨員爭先,每一名黨員還應表現出黨員的先進性,樹立全局意識,發揮模范帶頭和主任翁作用,帶動身邊同學,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團結一致、精益求精、確保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工作圓滿成功。

我覺的只要從以上幾點做起,宣傳、落實到位,我們就能塑造一種精神,一種迎評創優精神。這種精神不是虛的,它能激勵人,感染人,能推進行動,推進建設。我們應當把這種精神也變成一種評估資源,參與到迎評創優的爭奪站中,讓專家組能親身體驗到我們充滿活力與潛力,生生不息的農大精神。

作為學生黨員,我們要積極參與和組織策劃各種有利于迎評創優的活動,提高廣大學生:“迎評創優我添彩,評估成功我受益,我與學校共發展”的意識,在廣大學生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作用,增強“人人關心評估,人人了解評估,人人參與評估,人人心系評估,人人為評估做貢獻”的氛圍,加深廣大學生“校興我榮,我為迎評創優做貢獻”的主人翁責任和意識,為學院迎評創優工作增添光彩,為即將到來的教學評估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8

xxx,女,xxx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09屆畢業生。自2005年進入西南科技大學以來,便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以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全面發展為努力方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提高自己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以適應21世紀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在思想、學習和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學習方面,我深知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于是始終都把學習放在自己生活的重要位置。在校期間,系統全面地學習了本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努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自學能力。為踏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習成績和綜合成績均居全年級前列,并獲得“2005-2006校三好學生”“2006-2007院三好學生”“2007-2008學習成績優秀獎”。并相繼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英語四級考試和普通話二級甲等測試。

工作方面,為了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一進校,我便加入了學院分團委社團部,由于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先后擔任分團委社團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在擔任院分團委社團部部長和百鳴文學社編輯部副部長期間,組織和參加了多項校級活動。獲“首屆百鳴詩歌節優秀組織獎”。自己和所在社團部均獲“第三屆社團文化節組織一等獎”,“首屆社團文化節組織一等獎”。組織參與了學院2006級迎新晚會、2005年、2006年、2007年元旦游園活動。此外,聯合學校一級社團百鳴文學社、集郵協會、攝影協會組織了“新人秀征文大賽、大型郵展、閃華攝影大賽等,培養了自己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的同時,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生活。并建立了新的社團——“奕林協會”擔任第一屆名義會長。

篇9

本人***,性別男,漢族人,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出生,籍貫河北,大學本科在讀,工人家庭出身,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加入中國共青團組織,現就讀于北京**大學自動化學院******專業,攻讀學士學位,并自入學以來在班內擔任班長職務。

我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開始生長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個普通的家庭,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我是沐浴著黨的陽光、伴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的熱潮而成長起來的。我的父親是北京***廠的一名工人,母親是****的一名員工,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從小時候起,母親謙虛嚴謹,細致謹慎的工作態度,父親刻苦好學、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就一直無形地感染著我,深深地教育著我。一九九一年九月我進入了北京市海淀區****小學,清楚地記得上學的前一天,祖母對我說:“鮮艷的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染紅的,是少先先鋒隊的標志,只有像解放軍戰士那樣不怕苦,最勇敢的人才配戴上它。”我帶著祖母諄諄教會走進了校門,學習上,努力刻苦,爭當先進;勞動中,不怕臟,不怕累。通過努力,我在前四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四個雙百的優異成績,并在班內擔任了衛生委員,以實際行動征服了老師和同學,經過評選,第一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峰隊,站在天安門廣場的英雄紀念碑下,我撫摩著胸前的紅領巾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更加進步,將來還要向團組織靠攏。在二年級的下半學期,我漸漸的喜歡上了乒乓球這項運動,并加入了西城區****體校,利用課余時間學打乒乓球。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校與附近一所實力較強的兄弟學校合并,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小學,在全新的學習環境下,我較好地完成了剩余近三年的小學課程,一九九七年六月,通過了小學畢業考試,順利地結束了小學六年的學業。

一九九七年九月至二零零零年七月,我就讀于北京市第***中學初中。在班內擔任數學和地理兩科的課代表,通過選拔,我還加入了校乒乓球隊,物理科技小組。身為班級干部,我在各方面都能較嚴格地要求自己,對待工作盡職盡責,積極協助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搞好班級建設,主動幫助宣傳委員做好班級的板報,壁報等工作。在思想上,我也不斷地要求進步,在初二的下半學期,我主動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團校學習課程,并順利結業。在校期間,受校方推薦,我參加了由中國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大賽”,并獲得了二等獎的優異成績。我還兩度代表學校參加了由北京市海淀區體委主辦的北京市海淀區中小學生乒乓球賽團體組和個人組的比賽,并獲得了兩個團體第二,一個單打第五名的好成績。

篇10

尊敬的學院學生黨支部:

放眼世界,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告慰死者,可以提醒后人。

14日早晨,青海玉樹7.1級地震突如其來,寧靜的小城在重創之下一片狼藉。塵土滿面的孩子,低垂著腦袋被抱出廢墟,模糊的圖像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災難再次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軍隊武警公安民政醫療等各個部門迅速行動,投入到了緊張的救援中。與此同時,個人、企業、民間組織也開始自發地捐款捐物,愛心正源源不斷地涌向災區,和死神進行賽跑。經歷了兩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煉,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都有了更豐富的經驗去應對自然災害。這讓我們在悲傷中感到些許欣慰。

盡管科技日漸發達,地震仍然不可預知。面對天災,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堅強挺立,也應該不斷進步。恩格斯說:"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后,防震減災法獲得通過,已經于2009年5月實施,應急救災被納入了法治軌道。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公民精神隨之成長,很多人自發地為災區的規劃出謀劃策,對應該用于重建的財物進行輿論監督。巨大的社會進步有目共睹,我們相信這些會在玉樹地震后的救援行動中得到體現。

放眼世界,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唯有團結的民族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兩年前,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壞力,使得橋梁斷裂、樓宇坍塌,可是中國人沒有被擊倒。三歲的小男孩躺在擔架上向救援者敬禮,年輕的警察媽媽敞開懷抱為失去母親的嬰兒哺乳,至今我們還清晰地記得這些細節。更忘不了舉國默哀的三分鐘結束后,天安門廣場上那經久不息的加油聲,那一刻13億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在齊心協力的救援中,人與人的隔膜打開了,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新的認識,整個社會煥發出更強大的活力。可以說,災難之后的記憶強化了國民的憂患意識,提高了社會的應急能力,所以今天我們能以最高的效率進行震后救援。

在災難面前,堅持以人為本,中國曾經創造了救援的奇跡。我們也期冀另一種奇跡能在將來出現,那就是大災化為小難或者是有災無難。這需要全體民眾繼續弘揚"汶川精神",強化憂患意識。

玉樹地震已經成為一場生命的劫難,但現在的救援行動都將化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告慰死者,可以提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