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脊柱護士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23:19: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科脊柱護士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一般資料
我院骨科是國家級重點專科,按專業設骨傷、脊柱骨病、骨關節等7個病區,共開放床位315張。骨科系統共有臨床護士132人,均為女性,年齡20~49歲,平均34.5歲。其中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16人,護師52人,護士61人;中專8人,大專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護理業務學習平臺的組建①人員結構。根據我院學科設置,由護理部組織7個骨科病區建立骨科系統護理業務學習平臺,設教學組長2名,由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護士長擔任,負責制定培訓計劃,授課人及授課內容的審核;教學秘書1名,由護理部干事擔任,負責協調安排培訓時間、培訓場地、教學設備的準備、資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訓計劃。根據院護理人員分級培訓計劃及專科培訓的特點,由教學組長制定骨科護士分級(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小組護士、助理護士)培訓計劃,上報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授課人選擇專科理論扎實,技術能力和表達能力強的骨科護理骨干,明確授課形式和課時,上報護理部主任核準。③組織實施。根據臨床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訓工作既不影響臨床工作又能保證參培率,培訓時間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訓安排3個課題,每個課題限時15~20min,要求授課人緊緊圍繞課題充分準備,用簡短、精煉的語言,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大家傳授豐富而先進的知識,授課內容具體、實用性強、有針對性。骨科護理業務學習平臺每月開展培訓1~2次,每季度對培訓內容進行1次考核,由護理部的教學秘書匯總成績,教學組長根據存在的問題及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及時修訂培訓計劃,不斷改進培訓方式,保證和提高培訓效果。④建立激勵機制。將骨科護理業務學習平臺培訓工作納入院護理繼續教育項目,參加1次培訓授予院級繼續教育學分0.5分,授課老師授予2分。科室護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績及參加培訓情況列入季度臨床護理管理質量考評。每名護士成績記入個人技術檔案,與護士年度考評、晉升掛鉤。全年考核成績優異者予以表彰和獎勵。
1.2.2評價方法比較骨科系統護理業務學習平臺實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實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護士專科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績,以及護理新技術、新項目、學術論文撰寫發表情況統計。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實施前后護士考核成績比較
2.2實施前后開展護理新技術、新項目,護理創新及學術情況實施前開展護理新技術、新項目1項,護理創新3項,發表學術論文2篇;實施后分別為5項、16項和7篇。
3討論
篇2
關鍵詞:下肢靜脈血栓 骨科術后 預防 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骨折術后需長時間臥床而較常見的并發癥,是患者圍手術期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臨床上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交通事故、運動損傷、老年病人、血脂異常的人群在不斷增多,國內外報道骨折術后DVT的發生率為7%~45%。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預防[1],為此我們通過對骨科術后病人正確的評估,預見性地從病人飲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骨科術后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體發病率,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2月的骨折病例 231例,其中男154例,女77例,年齡31歲~89歲。人工股骨頭置換65例,股骨頸骨折復位內固定3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38例,股骨髁上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18例,踝部骨折術后27例,髖關節置換術后18例。脛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膚軟組織重度挫傷4例,脊柱骨折19例,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10例。
1.2 方法
重點強調預防,通過綜合評估骨科術后病人,確定高危人群,預見性地從飲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采取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
1.3 結果
本組231例患者,術后僅7例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僅為3%,低于國內外報道骨折術后DVT的發生率,效果顯著。
2 護理干預
2.1 相關知識宣教
DVT的發生往往是由于認識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導致的,因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DVT相關知識的宣教顯得尤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講解為何骨科術后病人易并發DVT,讓病人及家屬對本病有足夠的重視,灌輸預防為主的理念,為后續開展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礎。
2.2 確定高危人群
對骨科術后病人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將高齡、肥胖、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吸煙、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靜脈血栓史、手術為骨科大手術、創傷嚴重、脊髓損傷的患者作為極高危的重點預防對象。對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靜脈輸液,以避免靜脈炎的發生。若一定要用下肢靜脈,針頭宜細,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針后按壓力度,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局部血栓形成。盡量避免靜脈注射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長期用藥者,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多次穿刺,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損傷以預防血栓。
2.3 干預
術后2h可改變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傾斜,以改善受壓側肢體血液循環,既可預防肺部感染,又可減輕下肢靜脈壓力,有利于靜脈回流,是預防DVT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術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確,患肢應高于心臟平面約20~30cm,膝關節屈曲15°,使髂骨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下肢靜脈血栓的好發部位在比目魚肌的靜脈竇內,因此,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長時間受壓,可在足關節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離開床面,以利小腿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
2.4 飲食干預
飲食對DVT的預防起著重要作用,誘發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時保證每日水分的攝入,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大便干燥的雙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內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煙中的尼古丁刺激靜脈血管收縮痙攣,因此干預戒煙落實情況,可降低骨科術后病人DVT的總體發病率。
2.5 功能鍛煉干預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預防DVT最積極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鍛煉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進下肢靜脈竇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組織代謝的內環境,增加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時與患者密切接觸的護士,針對不同個體制定不同的活動計劃,加強患者肢體主動與被動活動,是預防DVT的關鍵。方法包括主動肌肉關節活動、被動肌肉按摩、使用彈力繃帶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背伸跖屈活動,使小腿肌群及股四頭肌有節律的等長收縮運動,促使靜脈回流;老人、小孩或對疼痛較敏感的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差,可指導其家屬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貼緊皮膚從肢體遠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進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約30min,功能鍛煉的基本原則是主動鍛煉為主,被動鍛煉為輔,以病人可以耐受的個性化原則。
3 討論
據報道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三大因素有:血流滯緩,高凝狀態,靜脈瓣損傷。[3]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凝血機制活化后所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骨科術后病人要臥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動,靜脈血流淤滯和靜脈膜的損傷,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使其認識到預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關的預防方法,如飲食、等配合,加強術前評估,確定高危人群并重點預防,術后功能鍛煉越早,越能有效預防DVT的發生。臨床護理實踐表明,積極、系統的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術后病人DVT的總體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劉聰,夏文芬,付麗萍,等.下肢靜脈血栓性疾病的護理方法及研究.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12(4):47-49.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
篇3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自從xx年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在衛生局及鎮醫院領導下,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全面貫徹上級領導布置的各項工作和任務,全面履行鄉村醫生的職責。
認真負責的做好醫療工作。“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所在,也是社會文明的組成部分。醫療工作的進步在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我抱著為患者負責的精神,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熱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堅持把工作獻給社會,把愛心捧給患者,受到了村民的好評。
本人還積極參加各項業務培訓,不斷吸取新的醫療知識,自己的業務水平也慢慢的有所提高,現在掌握了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接待并認真負責的處理每一位病人,從最大程度上避免誤診誤治。還通過訂閱大量業務雜志和書刊,網上查閱等手段,從而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涉取新的營養,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提高。
每次到衛生院開會,我都認真聽取積極完成上級領導布置的任務,積極的向廣大村民宣傳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在兒童計劃免疫工作率 90%,走家串戶送兒童防疫針的通知單,做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工作,對于兒童家長的詢問總是耐心的給予解釋,直至滿意為止。尤其是自20xx年開展農村合作醫療以來,更是在我和村民之間架起了溝通心靈的橋梁,我不厭其煩的向村民解釋,宣傳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政策,并且認真執行上級政策。20xx年開展 了公共衛生,建檔案450余人,高血壓管理38人,.糖尿病管理8人,精神病2人。 自從踏入鄉村醫生的工作中,這30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幫助和同行們的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與其他同行相比相差甚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克服不足,掌握更多更好的醫療知識,爭取創造更好的工作成績,為廣大村民朋友排憂解難。 工作30年來,我逐漸認識到鄉村醫生是一個光榮而且神圣的工作,我將一如既往的兢兢業業地工作,為鄉村醫生增光添彩,為黨和政府贏得民心,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鄉村醫生。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美好的時光總讓人感覺如此短暫,10個月的進修生活即將結束,總有些許不舍,不舍總院的人文關懷,不舍總院這座知識的殿堂。
細數10個月的短暫時光,從陌生到熟悉,是總院兒科每位領導、老師、兄弟姐妹給我默默的關懷,讓我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漸漸體會到家的溫暖。和藹可親、笑容可掬的主任,百忙中還心系在兒科的每位工作人員,從生活到學習,無一不至,充分展現了大家長的風范。還有副主任、老師、護士長都在生活上給人無微不至的關懷。
倍感時光短暫還因為總院兒科這座知識的殿堂。知識體系的宏大總有讓你學不完,學不到勁頭感覺。神經學方面,在主任的帶領下,兒童癲癇、腦卒中、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及兒童心理行為障礙等疾病的診治均走在全國前列,并制定了兒童腦卒中全國診療規范,嬰兒痙攣癥的基礎、臨床研究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血液腫瘤領域,在副主任的帶領下,對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實體瘤(特別是神經母細胞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療、研究均走在全國的前列,特別是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為許許多多不幸的兒童帶來了福音,重獲新生。在總院,還有一個特殊的團隊:NICU,一個個提前來到世界的脆弱小生命,在主任帶領團隊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
最讓人神往的當數總醫院的學習氛圍。小到科室:每周二副教授講課,周四科室會,周五全科疑難病例大討論;還有科內方便快捷的文獻檢索系統,可讓你一覽中外醫學最新動態。大到醫院: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學術活動,包括每周五雷打不動的專家大講堂,周末各專業的國際性學術活動更是邀請了國內外最知名的專家、學者。聽大師講解,每每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風。
10個月,轉瞬即逝,總感覺跟大家一起生活、學習的時光如此短暫,真期望能再有機會來總院兒科學習。
最后,真誠感謝大家的關懷和幫助。愿總院兒科在鄒主任的帶領下更加強大,為更多的患兒及家庭帶來福祉。
醫院醫生進修工作總結
我所進修學習的主要方向為“頸肩腰腿痛”保守治療及“四肢骨折”手術治療。進修科室為頸肩腰腿痛科、上肢損傷科及手外科。頸肩腰腿痛治療中心下設4個科室,總床位170張,系全國最大的頸腰椎病中醫特色治療科室。上肢損傷科及手外科為手術治療四肢骨折、血管神經損傷的科室。
一、進修學習情況:
每天早上7:00提前到醫院查房,查看患者治療情況,詢問患者的感受,征求他們治療的意見,重點是新入院病人和手術(或整復)后病人。解答患者的問題及疑惑,對于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匯報給老師,向老師請教,與老師一塊解決,及時完成對患者的治療(如換藥、醫囑處理等)。
在頸肩腰腿痛科學習期間,掌握了一套非手術治療頸肩腰腿痛的有效療法,即洛陽正骨治筋療法。
優值牽引法:采用床頭多功能牽引架,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對應的牽引角度、牽引重量、牽引時間,進行牽引治療,以達正骨理筋的治療效果。
中藥治療:平樂正骨將該類病證分為三型:一為氣滯血瘀型,二為寒濕痹阻,三為肝腎虧虛型。洛陽正骨醫院采用自行研制的頸痛消丸、椎間盤丸、芪仲腰舒丸,根據三種分型進行分期辨證施治,并用中藥熏蒸、離子導入等中藥外用以溫經散寒、通經活絡,使外治之法同奏內治之功。
展筋丹揉藥:展筋丹揉藥法依據針灸“孔穴大開無窒礙,致令邪氣出如飛”的原理,結合頸肩腰腿痛的具體病情選取相應的穴位或反應點,將展筋丹(粉劑)撒敷于其上,同時施以特定的揉藥、按摩手法,使藥物、手法同奏其效,共同起到活血止痛,通經舒絡的功效。
手法治療:分為治筋手法和治骨手法。治筋手法主要有理筋、活筋、松筋。治骨手法以各種活動關節手法為主,包括提拉推定、三維牽引床定點旋轉等手法。此手法可有效調整脊柱椎間盤及小關節的位置,改變突出物或骨贅與受刺激的神經根或脊髓、血管的解剖位置關系(即位移理論),從而減輕神經根的張力或骨贅對神經、血管等的刺激,達到骨正痛消的目的。將治筋手法與治骨手法緊密結合,以點、按、推、揉等活筋、理筋、松筋手法起到放松脊周動力肌,達到筋舒痛止之功效。
臭氧注射治療及骶管治療。
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不同體質稟賦及具體病情,制定相應的個性化功能鍛煉方案,有選擇地應用頸腰背肌和脊周動力肌的功能鍛煉方法,如項臂爭力、雁飛、倒走、拱橋運動等。
在手術科室學習期間,提前到院查房、及時完成對病人的治療,8:30左右進手術室,參觀手術或參加手術,當一助或者二助,洛陽正骨醫院每天平均60多臺手術,手術室共有14個平診手術間和1個急診手術間。諾大的手術量,對手術室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所以接臺手術一般安排很緊湊,手術室有相應的一個“手術準備間”,當一臺手術快結束前半小時,巡回護士即通知接下臺手術,手術結束病人到“麻醉復蘇間”監護復蘇,兩臺手術間隔約10分鐘左右。手術室里有一個休息室,醫生護士可以在
此休息、進餐,整個手術室平均要到21:00才能結束工作(急診除外),夜間書寫病歷,翻書查閱資料,解決自己的疑問。此外積極參加骨科的術前病例討論,把第二天所有的手術進行術前討論。
學習進修期間,遵守醫院及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事,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用于實踐,得到了科室主任、老師及患者的高度評價,在此過程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提高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經過這次進修我提高了書寫相關醫療文件的水平;增強了對骨科常見、多發病的診治能力;進一步掌握了保守治療方法。其間我還積極參與了由洛陽正骨醫院主辦的“如何寫好醫學論文”、“四肢組織缺損新進展研討會”、“20XX年全國髖、膝關節疾病高峰論壇”等學習班及各科室組織的業務學習,并專家進行了學術交流。通過學習交流,使我大大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初步了解一些新的手術方式和技能。
二、進修學習的所感所悟
1、良好的醫患溝通
非常重視醫患溝通,有良好的醫患對話習慣,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進入病房先敲門,詢問病情,查體,交代診療事宜,而且非常耐心地聽取病人主訴和要求,醫患關系非常融洽。
2、規范的診療行為
醫療活動非常規范,按照統一的“JCI標準”從事醫療活動。對于選擇治療方式:手術或保守治療及其各自的利弊,手術內固定器械的選擇,醫生也會和病人及家屬商量,由他們決定方案,從而體現了尊重患者,保障了患者知情同意權。
3、保護病人隱私和信息保密
科室均無住院病人一覽表,醫生離開計算機要退出病人界面;治療操作時,要拉上床簾;不能在公共場所,談論病情或病人信息;不能與病人治療小組無關人員談論病情;治療小組成員不能在病房內高聲交流病情或交換意見。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
4、保障病人安全:
準確確認病人身份。
入院后,醫護人員認真核對患者身份,并為每位病人手腕上佩戴腕帶,寫明病人基本信息的標簽來確認身份。
改進高危性藥物的使用安全。
患者安全目標首先要求醫院根據自身的數據和監管/行業組織的要求/指南而制定高警示用藥的清單。政策/規定應當強調清單上每一種高警示用藥的確認、位置、標簽和存儲。根據實際情況,暫時將靜脈用的青霉素、頭孢類藥物列為特定狀況下的高危性藥物,通過對每位病人認真、細致的評估,盡量減少特殊條件下過敏性休克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