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驗報告格范文

時間:2023-03-23 23:4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實驗報告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實驗報告格

篇1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yè)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范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jié)”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yè),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于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于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于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采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干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干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系,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于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yī)院在掙錢,不去獻。

篇2

關鍵詞: 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 在線編輯系統 高校實驗報告

一、引言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fā),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培養(yǎng)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2012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規(guī)劃提出未來十年要大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建設開放、互動、知識共享和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平臺。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質量工程計劃的實施,實驗室作為教學、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不僅在學校的科研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校的發(fā)展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各高校在實驗室開放管理、器材管理、資料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促進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進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的辦學水平。在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成為21世紀高校實驗室發(fā)展新動力的今天,基于傳統概念下的實驗室各項工作正在發(fā)生質的演變,朝著現代化、開放化和高效化的工作模式躍進。

二、當前高校實驗報告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大多數高校對實驗報告的管理還是采用傳統的紙質實驗報告。紙質實驗報告存在以下問題。

1.紙質實驗報告信息含量低,很多課程的實驗結果在紙質實驗報告中不能表現或不能完全表現。

2.學生不能方便地提交、查詢實驗結果。

3.大量的紙質實驗報告在批閱、管理和保存等方面浪費人力和物力。

4.紙質的實驗報告給學生相互抄襲提供了可能。

實踐證明,這種紙質實驗報告管理方式已無法適應高校快速發(fā)展的信息化辦學模式,急需一種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信息化的實驗報告管理模式彌補以上不足。

三、基于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的實驗報告在線編輯系統設計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由百度Web前端研發(fā)部研發(fā)的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為高校實驗報告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富文本編輯器(Rich Text Editor),簡稱RTE,它提供類似于Microsoft Word的文本編輯功能,可以被不會編寫HTML頁面的用戶使用并且支持各種文本格式的設置。較之已有的基于C/S、B/S模式的實驗報告在線編輯系統,其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具有功能全面,性能優(yōu)良,使用簡單且支持多種主流瀏覽器等特點。用戶可以其嵌入在網頁中,在編輯器的編輯區(qū)域編輯文字樣式、上傳圖片和Flash文件、編輯表格等。

(2)分層架構,方便定制與擴展。整個系統分為了核心層、命令插件層和UI層這樣三個低耦合的層次,核心層提供了編輯器底層的一些方法和概念,如DOM樹操作、Selection、Range等。在核心層之上覆蓋的是命令插件層。所有的功能型實驗都是通過命令和插件來完成的,并且各個命令和插件之間基本互不耦合。UI設計與核心層和命令插件層幾乎完全解耦,簡單的幾個配置就可以為編輯器在界面上添加額外的UI元素和功能。

(3)開源基于BSD協議,允許用戶自由使用和修改代碼,支持商業(yè)和非商業(yè)用戶的免費使用和任意修改。

2.系統設計

根據高校實驗教學的特點,選擇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作為開發(fā)工具,并對其功能進行擴充,設計出一種適用于高校實驗報告在線編輯的系統。該系統能指導學生在指定編輯器中插入圖片、音頻、視頻、flash等多媒體文件及超鏈接,且具有自主繪圖、屏幕截圖、自動批改、添加網頁批注等功能,達到減輕實驗教師的工作量、方便學生填寫實驗關鍵數據、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目的。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內嵌于瀏覽器。主要包括精簡無關的文檔及示例頁面、部署PHP程序目錄、配置ueditor編輯器等。

(2)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個性化功能模塊開發(fā)。主要根據當前實驗報告管理模式的需求,開發(fā)出具有自主繪圖、屏幕截圖、自動批改、添加網頁批注等具有個性化功能的模塊。

(3)前、后端數據之間的交互。主要實現富文本內容、圖片上傳、word圖片轉存、圖片抓取、圖片在線管理、屏幕截圖、附件上傳等交互功能。

(4)實驗報告中自動批改規(guī)則的制定方法。運用基于DroolS規(guī)則引擎的軟件專家系統解決實驗報告中自動批改規(guī)則的制定,包括規(guī)則引擎的軟件結構、批改規(guī)則的存儲模式、推理模式匹配算法的選擇等方面,實現實驗報告的自動批改功能。

四、結語

基于ueditor富文本編輯器的實驗報告在線編輯系統,結合J2EE、技術,解決傳統紙質實驗報告無法提交多媒體數據、教師需手動批改報告、不能實時對學生的實驗結果作出反饋和指導等問題,達到減輕實驗教師工作量、方便學生提交實驗關鍵數據、強化實驗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侯穎.基于.NET的中學實驗報告管理與輔助決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1.

[2]張明文.初中化學虛擬實驗半自動實驗報告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3]朱倩.實驗報告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fā)[D].電子科技大學,2009.

[4]王軍.基于Web的教學資源在線編輯技術研究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2.

篇3

1. 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報告要用中國海洋大學實驗報告紙,作圖要用坐標紙。

2. 報告中的電路圖、光路圖、表格必須用直尺畫,數據使用鋼筆、圓珠筆不得使用鉛筆。

3. 應在理解的基礎上簡單扼要的書寫實驗原理,不提倡大段抄書。

4. 應結合具體的實驗現象和問題進行討論。

實驗報告格式

1. 學生姓名、學號、實驗組號及組內編號;

2. 實驗題目;

3. 目的要求;

4. 儀器用具: 儀器名稱及主要規(guī)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等)、用具名稱;

5. 實驗原理:簡單但要抓住要點,即要寫出原理依據的公式名稱、公式表達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公式成立的條件。畫出電路圖、光路圖等;

6. 實驗內容:應包括主要實驗步驟、測量及調節(jié)方法、觀察到的現象、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相應的解釋等;

7. 數據處理:畫出數據表格(寫明物理量和單位);按實驗要求處理數據。

寫出處理過程及誤差。

篇4

關鍵詞:農林院校;植物解剖學實驗;實驗報告;修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3-0271-02

植物學是高等農林院校涉農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植物解剖學實驗是植物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植物解剖實驗的內容包括:(1)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細胞有絲分裂、組織的類型及植物各器官的結構等。(2)對所觀察的材料進行形態(tài)描述,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完成實驗報告。實驗目的:(1)培養(yǎng)學生正確操作儀器設備、加強觀察分析、實驗設計及對結果的分析總結能力。(2)通過完成實驗報告,驗證并理解課堂教學中所講授的內容,達到對所學內容總結和鞏固的目的。實驗報告內容的科學設置有助于學生有目的地完成實驗內容,將課堂內容與實驗相結合,提高實驗課程的效果。近幾年,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視實驗教學改革,在實驗設計、實驗報告冊的修編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4]。本文作者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多年實驗教學經驗,在參考總結相關課程《實驗報告冊》修編成果[2]的基礎上,修編了《植物解剖學實驗報告冊》,并且通過2年的試用,對《報告冊》內容進行了完善。以下對本《報告冊》特點及應用結果作簡短報道,希望能為相關農林院校植物解剖學實驗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

植物解剖學課程是新疆農業(yè)大學農學、園林、草業(yè)及農業(yè)資源類專業(yè)的必修課,每年為相關專業(yè)25個左右班級的學生開設該課程,課程計劃46學時,實驗課20學時,分十次完成。該課程有統一的大綱、指導書[4]及完整的考核體系。通過多年的努力,該課程曾被評為自治區(qū)級精品課程。但是,實驗報告一直沿用傳統的圖畫本或實驗報告單方式,報告內容根據不同老師的要求而不同,主要是繪制結構圖并注字。該實驗報告單存在以下幾個缺陷:(1)不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實驗內容,不能將實驗內容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2)學生將過多的時間投入到結構圖的繪制,甚至出現有些學生在沒有搞懂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參照掛圖進行結構繪制,出現只要圖畫好了,植物學實驗成績就高的錯誤傾向,影響了實驗課程的效果。(3)實驗報形式單一不能夠完整地考核學生對實驗內容的完成及總結情況,削弱學生對實驗課程的積極性。

二、修編《實驗報告冊》的特點及優(yōu)勢

1.實驗報告冊的形式及內容多樣化。根據試驗大綱的內容,本實驗報告冊設置了10個實驗。每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及實驗報告。學生在了解實驗目的的基礎上,根據實驗內容及實驗觀察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包括繪制結構簡圖并注字、完善結構簡圖的部分內容、根據實驗內容完成表格、根據實驗內容完成填空,以及根據實驗結果對課程關節(jié)內容進行總結等。該實驗報告冊形式多樣化,解決了以往所使用實驗報告單中報告形式單一的缺點,能夠比較系統地總結和考核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狀況,較好地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材料結構特點的實驗態(tài)度,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實驗結果相結合,有效提高了實驗的效果。

2.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實驗材料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根據問題設計實驗的能力。本報告冊實驗報告內容及形式多樣,如:在植物輸導組織這個實驗中,學生需反復地觀察比較南瓜莖橫切面和縱切面切片才能完成實驗報告中所要求的(1)繪制所觀察到的導管縱切面簡圖。(2)繪制篩管、伴胞橫切面簡圖并注字。(3)完形填空等內容。新修編《報告冊》,在保留傳統的、以永久切片的觀察為主的實驗方式之外,采用了使用新鮮材料制作徒手切片為主的實驗報告內容,如:在植物細胞及組織相關實驗中,我們采用了使用西紅柿、土豆、辣椒、洋蔥等材料;在根、莖、葉結構相關的實驗中,我們增加了以洋蔥、豆芽、蒜臺、芹菜、天竺葵等為實驗材料。在制作切片、觀察比較相關結構基礎上,完成不同形式實驗報告的內容。通過這一過程,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及實驗設計能力。

3.利于資料保存,方便學生預習和復習。以往的實驗報告單,每個實驗為一頁報告紙,實驗報告只記錄了實驗結果的內容,不便于保存,也不利于復習。修編后的報告冊包括了實驗內容、實驗重點過程以及形式多樣的實驗報告。在實驗報告冊最后附錄了相關的習題,便于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做的實驗內容進行預習,有目的地進入實驗室,在實驗老師對報告內容完成批改之后便于修改,同時,在年終考試之前,本報告冊是學生復習的重要資料。因此,本報告冊的修編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實驗報告冊》的應用及評價效果

通過2014、2015年在11個班學生中試用及修改,達到了比較完善的效果。2016年9月開始,我們將在我校其他班級中推廣使用。3名使用《實驗報告冊》的教師認為:新報告冊的使用,明顯提高了學生對實驗課時間的利用效率、師生互動及學生提問明顯增加、學生動手能力顯著提高、期末考試成績有所提高。對2014、2015級117學生對《實驗報告冊》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表明,91%以上的學生對本報告冊各方面內容表示滿意(見表1)。

實驗教學不僅要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同時還要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年的試用證明,我們修編寫的《實驗報告冊》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實驗效果。本報告冊的修編為我們繼續(xù)修編“植物分類學實驗報告冊”提供了基礎,同時也為相關院校對相關專業(yè)實驗報告冊修編研究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熊英,李玲,王嵐,等.以創(chuàng)新性、探索性實驗深化機能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6,35:274-275.

[2]孟盈.細胞生物學實驗研究型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5:276-277.

[3]吉乃提汗?馬木提,譚敦炎.新疆農林院校少數民族學生植物學課程教學初探[J].高教學刊,2015,18:97-100.

[4]周桂玲.植物學實驗指導書[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1.

Revision Research on Plant Anatomy Experiment Report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 Taki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MANNULA Yimingniyazi,DILIXIATI Hasimu

(College of Prata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篇5

關鍵詞:大學物理實驗;手機APP;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效率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大學物理實驗在理工科各專業(yè)甚至部分文科中開設,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物理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至科學實驗基本素質、能力的任務[1].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人數多,上課學生專業(yè)背景不同,其物理理論基礎及動手能力參差不齊.大學物理實驗課程中的每個學生需要完成多個實驗,每個實驗要經過課前預習、現場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考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大學從事大學物理實驗的教師很少,因此,1位教師在1個學期內需要從事數個班級的教學工作,同一教師每堂課上需要同時指導幾十個學生的數個實驗操作,課后則需要批閱大量的實驗報告.在實際教學中會碰到一些問題,比如如何提高預習效果,教師如何在幾十個學生同時實驗時及時發(fā)現及改正學生的操作錯誤,實驗結束時如何有效地同時檢查幾十個學生的實驗數據,批閱大量報告時如何快速有效地判斷每個學生的數據處理是否正確.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在實驗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比如大學物理實驗的虛擬仿真實驗的應用[2-3],以國家儀器公司LabVIEW圖形化編程語言為代表開發(fā)的虛擬儀器的應用[4-5],基于Wifi的物理實驗實時評價系統[6],智能手機在實驗室宣傳、管理等方面的應用[7-9]等.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利用手機學習預習課件的啟發(fā),考慮智能手機便攜性好且在大學生中已經普及的優(yōu)勢,筆者提出采用手機APP系統解決上述由于學生多而教師少引起的一系列實際教學問題,本文詳述實現手機APP系統的具體的硬件、軟件結構及系統功能,并以“簡諧振動的研究”實驗為例描述其主要應用.

1手機APP系統硬件、軟件結構及功能結構

以學生實驗時使用的智能手機移動設備為重點,手機APP系統的整個硬件的層次結構如圖1所示.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包括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DA)、便攜式電腦(Laptop)等在內的移動設備可通過分布在各個實驗室的無線接入點集線器接入中心交換機,進而訪問中心服務器.而中心各實驗室的計算機、工作站可接入中間集線器或直接接入中心交換機訪問服務器.在校內教師和學生的移動或固定設備可通過校園網訪問中心服務器,在校外則通過Internet進入校園網來訪問實驗中心服務器.手機APP系統的軟件結構如圖2所示,前端主要軟件為學生做實驗時使用的手機APP客戶端,還有用于教師評估學生實驗情況和批閱報告的計算機PC客戶端應用及在手機和PC上的基于瀏覽器的應用.后端有數據庫、Web服務器、業(yè)務規(guī)則服務器及其他應用服務器,為前端客戶程序提供結構、非結構數據存取,網頁產生及瀏覽,業(yè)務規(guī)則檢查及其他應用服務.手機APP系統的主要功能如圖3所示.系統用戶角色有學生和教師2種類型,學生主要利用手機應用在實驗時記錄實驗數據.應用系統將綜合實驗原理、實驗條件、實驗儀器的各種規(guī)則現場判斷學生數據,如有錯誤將實時提醒學生并提供和數據錯誤相關的實驗指導意見,實驗數據及實驗過程中的錯誤情況將保存在后臺的數據庫中,學生做實驗報告時可以在手機或PC客戶端得到實驗原始數據表.其他功能還可以包括實驗預習、預習檢查測評及儀器操作指導等.教師利用手機APP系統可以了解實驗的總體情況,現場及時發(fā)現實驗出錯的學生.實驗數據的大部分核查工作將由手機系統在實驗過程中自動完成,解決了實驗結束時教師短時間內同時檢查很多學生實驗數據甚至出現學生排隊的現象.實驗后,教師可以通過手機或PC客戶端訪問后臺數據庫獲得學生的實驗情況、實驗數據及系統自動處理好的實驗結果,用于評判學生實驗成績,批閱實驗報告.

2手機APP系統案例:簡諧振動的研究

簡諧振動的研究實驗[10]在氣墊導軌上研究諧振子模型的運動學規(guī)律和動力學規(guī)律,實驗系統如圖4所示.運動學規(guī)律的實驗內容為規(guī)定振子系統初振幅x0一定的情況下,在1/4周期內利用固定在滑塊上擋光片和2個光電門測量從平衡位置運動到不同位移x的時間t,從而驗證運動方程:x=x0sin(ωt),需要測量的數據見表1.實驗后處理數據過程為先對滑塊運動到位移xi時間的多次測量tij求平均得到ti,然后計算sin(ωti),在1/4周期內作x-sin(ωt)圖,用直線圖解法或線性回歸法求斜率,如線性相關系數接近1,斜率和設置的振幅x0相符合,則驗證了位移方程.在傳統實驗中,實驗前學生按照類似表1的格式在報告紙設計好數據記錄表格,實驗時測量數據并填入表中,實驗完成后教師檢查數據.該實驗不少學生常犯2個錯誤:一是光電門1沒有調整到正確位置讓滑塊通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出現計時錯誤;二是2個光電門由于碰撞等原因1個光電門工作不正常導致計時錯誤.不少學生在實驗中沒有及時發(fā)現并改正錯誤,教師則由于需要指導分布在不同實驗室做多個實驗的數十個學生,如學生不主動提問,往往也沒機會及時發(fā)現錯誤并給與指導,實驗結束教師檢查數據發(fā)現錯誤時,很多數據需要重新測量,甚至需要重做實驗,浪費了學生和教師的大量時間,經常導致拖堂,影響教學進度.手機APP系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實驗時每個學生用學號和密碼登陸手機APP系統,手機APP客戶端給出類似表1的數據表格,學生將測量的實驗數據直接填入到手機APP中.手機APP系統會實時將學生測量數據和理論或參考值比較,并進行其他規(guī)則如有效數字等的檢查,如有錯誤將立即反饋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改正建議信息,還可以根據學生出錯情況進一步提供微課形式的內容指導,學生如果還無法解決問題則請教師現場指導,這樣就能保證及時發(fā)現學生實驗錯誤并給予個性化的指導,提高了教學效率.大學物理實驗手機APP系統也能緩解實驗結束時教師短時間內同時檢查很多學生數據并逐個指導學生的難題.由于手機APP能實時發(fā)現學生實驗時的大部分的錯誤,教師在實驗時也給予了個性化指導,大大減輕了教師最后檢查數據的壓力.而且,和人工檢查數據相比,手機APP系統檢查實驗數據的能力更強、效率更高.以表1的學生實驗數據為例,不同學生的簡諧振子系統的m,k1,k2,x0,x1,…,x7等都可以不同,導致每個學生的實驗數據t各不相同,人工短時間內判斷各個同學實驗數據的錯誤存在困難,手機APP系統則很容易判斷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數據.如果對同一組學生的十幾套儀器個性化數據,還可以避免學生互相抄襲數據,更便于準確評價學生的實驗表現.手機APP系統也能幫助教師了解及評判學生的實驗情況,提高教師批閱學生實驗報告的效率.實驗時學生的錯誤數據、正確數據及其他相關實驗情況都將通過手機APP系統存入服務器的后臺數據庫.教師可以通過手機APP客戶端或計算機客戶端訪問這些數據,了解判斷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及總體實驗情況,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由于學生數量多,教師難以現場評判學生實驗操作成績的困難.教師也可以查詢計算機自動處理的實驗數據來判斷學生實驗報告處理實驗數據的正確性,減輕了批閱報告時教師審核學生數據處理部分的工作量.在“簡諧振動的研究”實驗中,學生測量的m,k1,k2,x0,t1,…,t7的錯誤數據、改正情況、正確數據及實驗進展時間等都將存入后臺數據庫;計算機自動計算多次測量的平均值t,計算sin(ωt),最小二乘法擬合直線x=x0sin(ωt),給出斜率、截距、相關系數、標準偏差等擬合結果.教師通過客戶端查看存入后臺數據庫的實驗數據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驗情況;通過比較實驗數據的計算機自動處理結果和學生實驗報告中的數據處理結果,可以快速判斷學生實驗處理數據是否存在錯誤,提高了批閱報告的效率和準確性.手機APP系統的實現采用WeX5作為開發(fā)工具,WeX5開發(fā)的手機應用移植性好,也可以調用本地的硬件資源,用戶體驗優(yōu)良.圖5為手機APP系統學生實驗時的登錄界面.圖6為“簡諧振動研究”實驗時,手機APP系統學生客戶端的記錄實驗數據界面。

3結束語

篇6

預做實驗

教師不論帶了多少輪實驗,在新的一輪實驗教學前都必須親自按實驗步驟預做一次,目的是:測試儀器的工作正常、檢驗實驗藥品的有效性、進一步熟悉實驗過程。例如在無機和分析實驗中用到的化學藥品較多,有些藥品容易失效,如果實驗教師沒有提前預做實驗,失效的藥品就有可能導致實驗的失敗。例如:在鐵礦石全鐵測定實驗中,還原劑氯化亞錫配制如果方法不當或配置后放置時間較長就會失效,起不到還原效果。

強化實驗預習,做到實驗過程中得心應手

化學實驗的目的通常是驗證某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化學實驗通常步驟繁瑣,實驗過程中儀器使用及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較多。因此,實驗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實驗預習情況的檢查,以查看、提問、糾正錯誤和講評的方式檢查實驗預習情況。課前實驗教師快速瀏覽學生的預習報告,對于哪些預習報告內容不全、寫作不規(guī)范的同學,將不允許參加本次課的實驗。教師以“提問-問題回答”的方式講解實驗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結果處理等過程,并將學生的回答情況計入本次實驗成績的一部分,讓學生意識到實驗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及教師的講解,學生們了解了整個實驗環(huán)節(jié),在實驗過程中他們就會去主動思考,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實驗能夠有序、安全、順利地進行,從而提高了實驗的教學效果。

加強實驗過程的指導,是保障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

1對學生操作正確指導,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實驗指導教師是實驗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著,實驗的過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規(guī)范操作方法。因此要求實驗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加強巡視,對學生的不規(guī)范操作做到及時的糾正和講解,確保學生得到正規(guī)訓練,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效果。同時,記錄每個學生的實驗表現。對于頻繁出錯的同學,要適當地降低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成績。

2嚴把數據記錄關,培養(yǎng)學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只有在實驗過程中各步驟操作認真、規(guī)范,才可以得到較好的實驗數據,實驗數據是實驗效果的真實反映,實驗教師應把好實驗數據關。例如,對于有機合成實驗,產品的外觀和產量是對實驗效果評價,實驗教師應對每個同學得到的產品進行檢查、稱量,并對數據進行簽字。又例如,對于滴定分析實驗,要求學生進行三次平行滴定,三次數據的接近程度是評價實驗結果的精密度,而三次結果的平均值是衡量結果的準確度的標志,實驗記錄的數據需要實驗教師批閱簽名后,學生方可離開。教師簽名的原始實驗記錄要同實驗報告一起上交。如此,保證實驗數據的嚴肅性和客觀性,以培養(yǎng)學生求實精神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指導學生撰寫規(guī)范的實驗報告,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實驗報告是學生對整個實驗工作的全面總結,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是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步鍛煉學生對科研結果進行總結的過程,因此指導學生撰寫規(guī)范的實驗報告也是基本技能訓練的一項內容。規(guī)范的實驗報告應該是:字跡工整,文理通順,實驗目的及意義明確,清楚表明實驗的原理,明確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附有教師簽名的原始實驗數據記錄,求算過程清楚,圖表規(guī)范,結果正確,分析合理,思考題回答正確,并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實驗教師在批改實驗報告時,要把握上面的每一細節(jié)。對于不合格的實驗報告要當面返還給學生,指出不合格之處,并要求他們按要求重新進行修改后再上交。

實驗考核方法合理化,增強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

合理的實驗考核方法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將實驗考核成績分為兩部分,包括實驗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對于每個實驗項目分別進行考核,最后合成總的實驗成績。每個實驗項目的實驗成績是由實驗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完成每個實驗項目時過程中教師給出的成績,包括:實驗預習、回答問題、實驗操作、實驗態(tài)度等;實驗報告成績包括:寫作的規(guī)范性{包括表達、文字、圖、表}、結果的正確性、分析的合理性等。根據實驗課程的特點,有些實驗還可以設有期末考試,將前面核算后的成績(包括實驗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再與考試成績進行核算,得出總成績。這樣得出的實驗課的總成績包括了對各環(huán)節(jié)的考核,使學生對實驗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引起重視。

以計算機作為實驗教學輔助手段,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近年來,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得到了迅猛發(fā)展,將其用于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各種儀器實物的立體圖形、基本理論知識及操作過程,使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就有一個初步而直觀的感性認識,這對學生全面掌握實驗過程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為了搞好計算機輔助教學,我們將部分有機、分析及儀器使用等實驗輔助教學軟件掛在校內教學網絡上,鼓勵學生在課前進行觀看,以深入理解實驗原理,熟悉操作技巧、了解實驗中的注意事項,以提高實驗的教學效果。另外,又由于學時的壓縮,實驗課開出的實驗項目受到限制。網上的計算機實驗輔助教學也是對沒有實際開設的實驗項目的一個很好的補充,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制定聽課制度,確保實驗教學達到較好的水平

篇7

關鍵詞:實驗教學;實驗考核;實驗成績;動手能力

高等教育不僅要使大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實驗環(huán)節(jié)加強其系統的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目前多數大學畢業(yè)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與培養(yǎng)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許多學生進入工作單位以后難以適應崗位要求。這說明高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核力度還不夠,高校實驗教學中的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仍需改革[1]。如何采用適當的考核方式檢驗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實驗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

實驗考核方式是檢驗實驗教學的重要手段,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它也是實驗教學的指揮棒。實驗考核方式可以改變師生對實驗教學的態(tài)度,提升實驗教學的質量,真正達到檢驗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目的。我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開設的實驗多種多樣,既有從屬于理論課程的實驗,也有單獨設課的實驗;既有需要普通PC機的實驗,也有需要特定實驗設備的實驗。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實驗,我們考慮通過平時實驗成績、實驗成績構成、實驗考試方式三個方面結合,形成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實驗考核方式。

1平時實驗成績

實驗教學有別于理論教學,它除了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外,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操

作技能,使學生具備獨立設計和改進實驗的基本能力,具備較強的數據處理和繪圖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考核應該貫穿實驗教學全過程,即通過對每個實驗項目考核來實現。學生完成單次實驗項目的過程主要包含有實驗紀律、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實驗提問及討論、實驗報告等幾個方面,針對這幾個方面進行考核,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平時實驗成績即為學生單次實驗成績的平均值。

(1) 實驗紀律。實驗紀律主要從學生有無遲到、早退、缺課,以及實驗中有無大聲喧嘩、是否愛護實驗器材,是否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評定[2]。實驗紀律占單次實驗成績的10%。

(2) 實驗預習。由于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難于做到同步進行,另外,實驗過程可能會涉及到程序的調試,因此,為了保證實驗教學時間和質量,首先要求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寫出預習報告,即說明實驗原理、內容、步驟,闡述實驗的關鍵,完成主體程序設計,預計產生結果,指出實驗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在實驗前提交給指導教師,否則不得進行實驗。指導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預習報告質量給出預習成績[3]。實驗預習占單次實驗成績的10%。

(3) 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應以巡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07]230號);湖南理工學院教研教改課題項目(2008D01)。

作者簡介:張舸,男,碩士,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及嵌入式應用;劉利強,男,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為下一代互聯網及網絡應用;周細義,男,碩士,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及實踐教學管理。

視的方式,觀察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對學生在實驗過程的主動性、儀器操作的正確性、動手熟練程度等進行全面考查。實驗結束后,檢查實驗數據,有明顯錯誤的要求學生重測或重做,對于合格者,指導教師在其原始數據上簽名,最后,根據學生能否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實驗,操作正確及熟悉情況、實驗數據情況等給出實驗操作成績。實驗操作占單次實驗成績的50%。

(4) 實驗提問。在巡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隨機提問,可以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質疑或提問,也可采用針對實驗項目的思考題進行提問。提問以交流的方式進行,盡量不干擾學生的實驗,最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出實驗成績。實驗提問占單次實驗成績的10%。

(5) 實驗報告。實驗報告(包括指導教師簽名的原始數據表)應于實驗完成后一周內,以實驗教學班為單位交給指導教師。不能按時交實驗報告的學生,成績將被扣分。指導教師應及時批改實驗報告,對有錯誤的地方作記號,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實驗報告有規(guī)定的格式,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實驗數據、實驗分析和結果、實驗思考題等內容。指導教師根據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合理給出實驗報告成績。實驗報告占單次實驗成績的20%。

2實驗成績構成

相對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評價有其特殊性。對實驗成績的考核,單看平時成績或進行獨立實驗考試均有其局限性。我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開設的實驗分為從屬于理論課程的實驗和獨立設課的實驗兩種。如程序設計語言,總學時72,實驗學時8;程序設計實驗,總學時36,為獨立設課的實驗。根據實驗課程的開設情況,因“課”制宜,采取不同的實驗成績構成方式,能較好的體現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對從屬于理論課程的實驗,由于實驗學時少,且多為驗證性實驗,不便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實驗進行全面考核,可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選一部分(如30%)同學進行操作考試,其余同學筆試、實驗成績構成以平時實驗成績?yōu)橹?占實驗考核成績的70%,操作(或筆試)占30%。

對獨立設課的實驗,采取“全面考核”的方式,這種方式考核的實驗成績全面客觀,但教師工作量大,所需時間較多。我系現獨立開設五門實驗課程,具體為程序設計實驗、計算機硬件技術實驗、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實驗、計算機網絡實驗、數據庫系統實驗,每門課程均為36學時。除平時實驗外,每個學生都必須參加期末的操作考試和口試。實驗成績構成為平時實驗成績占50%,操作考試占30%,口試占20%。

3實驗考試方式

從第2部分的實驗成績構成中可以看出,實驗考試是實驗考核的必要手段,它主要可分為口試、筆試和操作考試三種方式。

(1) 口試。口試的主要內容是各實驗的思考題及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學生抽簽回答。由于口試題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一般均與理論教學的知識點相關,要求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組織語言進行回答,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綜合能力的考察過程。口試可以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實驗的整體認識,并能判斷學生對實驗整體過程的把握程度。

(2) 筆試。為了保證學生實驗成績考核的公平性和客觀性,我們強調期末閉卷考試,考試內容包括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圖表繪制等,考核側重于實驗步驟,實驗結果與分析,常規(guī)儀器設備使用方法。

(3) 操作考試。操作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列出已做的實驗(可取某一部分內容),學生當場抽簽,在規(guī)定時間內當場完成實驗內容和實驗報告。參與操作考試的實驗項目一般是“三性”實驗項目,可以考察學生綜合處理問題,完成實驗的能力,直接檢驗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操作考試可以參照平時實驗成績的考核方式進行,主要考核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兩個方面,其中實驗操作占操作考試成績的60%,實驗報告占操作考試成績的4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開設的實驗按照是否與特定實驗設備相關,分為需要特定實驗設備的實驗和僅需要普通PC機的實驗兩類。對于兩類實驗,實驗報告的考核要求有所區(qū)別。對于需要特定實驗設備的實驗,實驗報告的考核按照傳統的實驗報告考核方式進行。對于僅需要普通PC機的實驗,即主要采用軟件編程方式實行的實驗,采用軟件工程的過程方法書寫實驗報告,并進行考核。

4實驗考核方式的影響

實驗考核方式的改變對實驗教學、實驗指導教師、實驗室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實驗教學,要求改進實驗方法,確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對于實驗指導教師,要求其增強自身綜合實力,提升實驗指導能力;對于實驗室管理,要求實行開放式管理形式,方便學生課外自主進行實驗。

(1) 實驗教學。傳統實驗教學方法首先由老師將實驗的一切儀器設備準備好,學生則對照指定的實驗指導書,利用指定的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藥地”做實驗,只要測出基本正確的數據,便是萬事大吉。這種實驗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學生和教師重視實驗課,實驗教學的地位提高了,實驗的目的也更加明確――即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4]。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學生必須學會獨立操作,獨立完成實驗,自己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由于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一般也是樂于積極地去思考和驗證自己的想法,當學生有不理解的問題向指導教師詢問時,教師要給以啟發(fā)和誘導,而不要直接回答。通過改革,改變過去“抱著走”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 實驗指導教師。實驗考核方式的改變,對學生實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際上,由于考核方式的改變,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到較大的壓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不僅局限于實驗設備本身,

很多問題會擴展到理論教學的知識點,學生主動求助指導教師的情況大大增加。這樣一來,實驗指導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對指導教師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3) 實驗室開放。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是提高學生實驗能力的有力保障。實施開放,實行學生自主實驗,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5]。由于開放實驗室特殊的實驗方式,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開放實驗時沒有在規(guī)定學時內必須完成規(guī)定內容的壓力,沒有與基礎好的同學同室實驗時的壓力,他們可以從容地、安心地思考、實驗,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和自信心;基礎較好的學生,在開放實驗時則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設計實驗方法、調整儀器、觀察實驗現象[6]。

5結語

通過實驗考核方式的調整,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理論基礎更加扎實,實踐能力普遍提高。由于對實驗進行嚴格的考核,師生對實驗教學普遍重視,實驗教學的地位也提高了;由于有一定的難度和較大的學習壓力,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一般都會主動預習,了解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實驗時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具備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嚴格的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和鍛煉,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也有了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鄒長明,于群英,李孝良,等. 改革實驗考核方式的實踐與成效[J]. 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9):331-332.

[2] 王勇,宋萬年. 改進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考核辦法提高學生實驗能力[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4):105-107.

[3] 曾明榮. 改善實驗條件,完善考核制度,實現師生互動――探討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途徑與方法[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10):143-147.

[4] 孫連榮. 高校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1):4-5,12.

[5] 趙文敏,胡華,周怡. 開放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討[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9):1116-1118,1136.

[6] 凌亞文,華中文,張愛萍,等. 開放實驗室的實踐和思考[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15(5):672-673.

Discussion of Examination Methods of Experiment about Computer Specialty

ZHANG Ge, LIU Li-qiang, ZHOU Xi-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0, China)

篇8

關鍵詞:自我評價;實驗教學;實驗報告;醫(yī)學專業(yè)

在高等醫(yī)學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對實驗教學普遍不夠重視,重理論、輕實驗的現象導致實驗教學質量不高。然而,實驗教學是醫(yī)學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醫(yī)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教學”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教師教,二是學生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作用顯然不夠,只有學生重視實驗教學,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熱情,才能真正保證實驗教學質量。

1自我評價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和普及,形成性評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即時、動態(tài)、多次對學生實施的評價,用以強化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它更加關注過程,可以通過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實現。我國學生以往主要為被評價的客體,過于“信服”教師評價。但教師過多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依賴,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生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課堂上不主動等。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能及時發(fā)現自己或他人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適當總結、反思,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認知水平[1]。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和知識不斷更新的今天,學生適時、合理地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并據此調整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從而具備一定的終身學習能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嘗試在醫(yī)學實驗教學中引入學生自我評價。

2以實驗報告為抓手,嘗試引入學生自我評價

既往的實驗課,雖然教師也會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實驗內容、復習相關理論知識,但是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并不理想:學生邊看教材邊做實驗,角色分工不明確,往往是一人忙得要命、其他人則閑得無聊,這樣不僅影響正常的實驗進程,而且取得的實驗結果也不能令人滿意;等到課堂討論時,絕大部分學生又成了“低頭族”,害怕教師提問,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教師就只能自己唱獨角戲,師生互動也很少;課后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內容大同小異成為普遍現象。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引導學生以“我的學習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識去反思自己的學習目的[2],并嘗試以實驗報告為抓手,因為實驗報告成績要計入實驗課總評成績,雖然占比不高,但是會引起學生的重視。

3學生自我評價的實施

3.1實驗課上明確職責

將學生每3~4人分為一組。學生進入實驗室,以組為單位填寫實驗記錄表,自行確定本次實驗的角色(主刀、一助、二助、三助),并各自完成既定任務(主刀和一助負責操作,二助負責協調和現象觀察,三助負責現象觀察及分析解釋)。下次實驗課,角色輪換。采用以上方法,幾乎每位學生都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所以在實驗課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以后,學生的認真程度普遍提高。實驗教學中,教師嚴格檢查,防止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獨攬操作、其他學生“打醬油”的現象出現,保證了每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不可否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教師要注意觀察、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進步。一方面要肯定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另一方面要更為關注表現差的學生,對進展相對較慢的實驗組給予更多指導,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設法改進,從而使各組都能達到實驗教學目標。

3.2實驗課后各自反思

實驗課結束后,學生書寫實驗報告。除了既往的內容以外,我們還增加了如下內容:對本組的整體表現做個簡短小結、對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如果你是主刀會怎樣做得更好、你認為本次實驗課的教學目標完成了多少、你對本次實驗設計有什么新想法等。每次實驗報告的滿分是10分,其中3分為增加內容的評分,這促使學生在課后不得不認真思考,逐漸達到了引導學生總結、反思的目的。初次布置任務時,學生交上來的實驗報告大多應付差事,甚至出現了評價結果與課堂表現不符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并在批閱實驗報告時按照基本原則進行準確評價,因為“教師的表揚聲不斷,但學生究竟學得怎么樣以及學生在達成目標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優(yōu)勢與不足,學生和教師卻不甚清楚。這是對形成性評價最為常見的一種誤解”[3]。教師必須把問題明確指出并予以差評,防止個別學生僥幸過關而產生混的念頭;同時,還要利用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的調整,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經過兩次實驗課學習,學生的態(tài)度有了很大變化,實驗報告中體現出來的課后反思也越來越深刻。有一組在做家兔實驗時誤傷了家兔的大動脈,面對大失血的緊急情況沒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止血,結果導致家兔死亡。同組的4位學生在實驗報告中都根據各自的角色對實驗進行了認真分析,主刀學生還與以后的臨床工作聯系起來,提醒自己要膽大心細,要用充分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做到處亂不慌,將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成為合格的醫(yī)生。當然,教師對于認真進行自我評價的學生也要予以及時表揚,充分肯定學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評價活動的積極性。

4自我評價促進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

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以來,實驗課前預習、復習的學生多了,參與課堂討論的學生多了,并且學生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協調性、成功率也提高了。例如做家兔實驗時,以往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完成的麻醉操作,現在基本上可以在15分鐘內完成;麻醉意外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此外,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以得到學生對實驗內容難易度、教學趣味性及教學方法的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后的實驗教學甚至理論教學也有了調整依據。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的責任重了,投入教學的精力多了,授課質量自然就會提高;學生的責任重了,進行實驗的熱情高了,學習質量自然也會提高。我們以實驗報告為抓手,嘗試在實驗教學中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當然,如何更好地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形成性評價,還需要我們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林靜.形成性評價在高校課程評價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管理,2011(9):66-68.

[2]王翠萍,盂超,顏家珍,等.醫(yī)學儀器原理課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中心的考試改革探索[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4):422-425.

篇9

大學化學實驗報告格式1):實驗目的,專門寫實驗達到的要求和任務來實現。(例如,為了研究添加硫酸銅條件的溶液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2):實驗原理,該實驗是對寫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實驗室書世外桃源基礎上做在那里,你總結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應式)

3):實驗用品,包括在實驗中,液體和固體藥品使用的設備。(如酒精燈,濾紙,以及玻璃棒,后兩者用于過濾,這應該是在右側。)

4):實驗步驟:實驗書籍有(即上面的話,氫氧化鈉硫酸銅溶液加到生成藍色沉淀,再加熱藍色沉淀,觀察 的現象

5)的反應):實驗數據記錄和處理。

6):分析與討論

大學化學實驗報告范文實驗題目:溴乙烷的合成

實驗目的:1. 學習從醇制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實驗原理: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實驗步驟及現象記錄:

實 驗 步 驟現 象 記 錄

1. 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 在冷卻和不斷振蕩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 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為防止產品揮發(fā)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為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后,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黃色。

3. 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后,將下層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蕩,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后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 率:9.8/13.7=71.5%

結果與討論: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教學改革;三段式實驗教學法;層次教學法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類各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該課程具有涉及面廣、抽象性強和學習難度大的特點,而實驗教學有助于對抽象理論的理解,因此,課程實驗的設計,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實驗方式

目前高校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實驗方式主要有兩種[1]:一種是利用固定結構的實驗平臺,這些實驗平臺將CPU的各個組成部件全部做好,學生只需按要求連線、撥動相應輸入或控制開關來完成實驗;另一種是應用EDA技術進行實驗,利用軟件生產商提供的軟件先設計實驗電路,然后將實驗電路下載到實驗FPGA以后,利用實驗儀的相應硬件資源直觀地觀察實驗結果來驗證實驗電路的設計。

2004年以前,我們使用的是FD-CES-B-1型實驗箱+實驗單元板固定結構的實驗平臺。該實驗平臺是將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使用單元板的形式做好,實驗箱主要負責實驗的輸入輸出。這種固定結構的實驗平臺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計算機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但其缺點是都是驗證性實驗,實驗內容的擴展性不強,學生的設計難以突破實驗箱的限制。2004年結合教育部教學水平評估的要求,我們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課程組對實驗進行了全新設計,實驗方式由原來固定結構的實驗平臺改為基于FPGA的實驗方式,這種實驗方式拋棄了傳統硬連線設計的局限,能保證實驗內容的探索性和實驗方法的多樣性,鞏固學生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理論學習,促進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2實驗內容的改革實踐與優(yōu)化

2.1實驗項目的設置

固定結構實驗平臺下的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實驗項目主要是計算機部件實驗和模型機實驗,模型機作為課程設計的內容。部件實驗主要有運算器、存儲器、總線、時序等5個實驗15個學時的驗證性實驗,在FPGA實驗方式上,實驗項目的設置更加靈活,實驗電路可以與教材保持一致,實驗類型全部改為設計性,開發(fā)軟件XILINX ISE,硬件描述語言選用VHDL,要求學生使用VHDL語言設計實驗電路,然后下載到實驗儀進行驗證設計代碼。表1是固定結構實驗平臺(左)與FPGA實驗方式(右)實驗項目設置對照表。

2.2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從實驗類型上由原來的驗證型改為設計性,實驗要求提高了,但實施時卻事與愿違。由于大二的學生只學過C語言,沒有硬件描述語言的編程訓練,而且VHDL語言的結構與C語言有較大差距,不是很直觀,學生不易掌握,因此,要求學生使用VHDL語言設計出所有實驗電路的代碼難度太大,大多數同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代碼的設計,更不用說驗證實驗電路了。為了保證實驗的基本要求,我們將試驗步驟改為教師寫好代碼,生成位流文件,讓學生先下載位流文件進行驗證,再回過來進行代碼設計,這樣保證了所有學生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實踐了兩年

除了個別學生感興趣外,實驗功能驗證結束,很少有學生進行設計,雖然實驗項目都變?yōu)樵O計性,但實際上大多數同學還是在做驗證,實驗教學改革的初衷并沒有實現,實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于是,2006年我們又對原有實驗項目進行了微調,將原先的7個實驗改成8個,每個實驗也不要求學生能寫出所有的原代碼,在每個實驗中教師先設計好框架,定義好輸入輸出端口,讓學生完成實驗中一個主要部件的設計。這樣經過8個實驗,學生也基本上完成計算機組成原理中硬件電路的描述,加上學生的預習,難度大大降低,實驗效果有所改善。表2是2006年實驗項目設置及每個項目的設計任務[2]。

2.3實驗項目的優(yōu)化

實驗項目是體現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良好的實驗項目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因此,科學、合理的實驗項目設置對人才培養(yǎng)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4年的實踐,為了保證課程內容設置科學性與合理性,課程組自編了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為了保證實驗內容與教材內容一致,在2010版的實驗教材中對原有的實驗項目進一步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了7個實驗項目,這些實驗基本涵蓋了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重點內容,實驗項目的設置也更加合理。開發(fā)軟件XILINX ISE,硬件描述語言選用Verilog。VHDL語言與Verilog語言都是用于數字電子系統設計的硬件描述語言,而且都已經是 IEEE 的標準,選用Verilog語言是因為Verilog是非常容易掌握,編程風格簡潔明了,只要有C語言的編程基礎,可以在短期內掌握這種設計技術,而且在美國、日本、中國高層次數字系統設計領域中應用Verilog 的市場占有量高達80%。表3是2010版實驗項目設置及完成的主要設計任務。

2.4規(guī)范實驗教材[3]

實驗教材主要包括實驗指導書、實驗報告以及與實驗有關的資源。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必須強化實驗預習,實驗預習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實驗教材的質量。為此,我們重新編寫了實驗指導書。指導書的主要內容有實驗目的、實驗原理、預習要求等,預習時不再要求學生抄寫諸如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設備、實驗代碼等大量文字。在指導書上為每一個實驗設計了較為詳細的實驗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完善實驗代碼、輸入控制信號、從理論上分析實驗現象等強制性的任務,從而增加了學生對實驗代碼的理解,提高了預習的效果。

實驗報告質量直接反映了實驗完成的質量。以往的實驗報告要求學生使用統一的實驗報告紙,在實驗結束后完成實驗報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時,大段地摘抄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步驟,這樣的實驗報告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沒有任何幫助。在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中,我們規(guī)范了實驗報告內容并單獨印刷,實驗報告中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和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總結。學生完成實驗報告時,只需填寫一些輸入控制信號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和本次實驗小結(如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實驗內容、實驗軟件的使用等情況總結),以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同時避免在以后的實驗中發(fā)生類似的錯誤。這樣大部分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完成實驗報告,節(jié)省了學生的時間。

3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實驗教學中,為了保證每個學生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理論,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我們采用了層次教學法、三段式實驗教學法、建立實驗教學輔助平臺等多種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

3.1層次化教學法

個性化教育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組成部分[4]。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是不現實的,不客觀的。在實驗大綱允許的范圍內,我們采用的方法是給通才定規(guī)則,給天才留空間,在實驗教學中用心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開展個性化培養(yǎng)。因此,在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分層次對學生提出要求:能力差的同學加強個別輔導,采用演示加講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如何將理論與實際電路結合起來,把部件的設計思想解釋清楚,使其有能力完成實驗任務;對能力強的同學提出更高要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提出多種設計方案。這種層次化的教學法,顧及各層面的學生,讓所有同學通過實驗各自的實踐與動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3.2三段式實驗教學

三段式實驗教學將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分為3個階段:實驗預習、實驗過程、實驗報告。在實驗考核上采用“三四三”的考核方式。對于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實驗,如果學生做實驗前不預習或預習不充分,實驗時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三段式實驗教學強調實驗教學的3個階段在整個實驗教學中的作用。實驗預習是提高實驗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預習充分,實驗操作時才會做到思路清晰[5]。教師實驗前通過檢查預習報告或提問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為了加強調學生的實驗預習,實驗成績中實驗預習的成績占30%。

實驗過程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操作技能,在實驗中體驗知識如何應用,并通過分析、反思等形式對課程知識進行內化,從而達到知識的習得和技能的提升[6]。例如,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記錄實驗現象與理論值是否相同,如果出現實際實驗現象與預習結果不符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分析原因,是操作失誤還是設計錯誤,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修正設計錯誤,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實驗課程“做中學”的特點。實驗操作過程占實驗成績的40%。

實驗報告是實驗過程的記錄、實驗現象的分析和實驗的總結,書寫實驗報告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書寫實驗報告,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好實驗,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現象,有利于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使學生重視基本技能的學習及應用。教師通過實驗報告可以及時發(fā)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份高質量的實驗報告應能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如高度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準確的判斷力、科學的思維能力和正確的表示能力。實驗報告占實驗成績的30%。

3.3建立實驗教學輔助平臺

開發(fā)CAI實驗課件,利用多媒體進行講解,在輔助平臺中提供實驗資源,為實驗預習、實驗過程提供指導。在輔助平臺設計時,我們根據以往學生在每個實驗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將解決辦法在輔助平臺中列出,讓學生借助輔助平臺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減輕了教師的指導工作,同時也為開放實驗教學提供條件。

4結語

實驗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入和發(fā)展的過程[7]。6年來,在不斷推進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明確了今后進一步展開深入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實踐證明,只有重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方式不斷探索,充分發(fā)揮設計性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才能培養(yǎng)實踐能力較強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自主學習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 秦磊華,王小蘭,張園. 計算機組成原理設計性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1(2):68-70.

[2]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組. 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指導書[Z]. 鎮(zhèn)江:江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2006(1):1-20.

[3] 趙慧,肖鐵軍. 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指導書[Z]. 鎮(zhèn)江:江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2010(1):1-20.

[4] 付小晶,武俊鵬,程旭輝. 關于提高“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的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9(8):96-99.

[5] 杜理明. 加強“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探討[J]. 甘肅科技,2009,25(4):181-182.

[6] 盧強. 基于E-portfolio高校實踐性課程評價模式的重構[J]. 中國遠程教育,2010(3):46-50.

[7] 張亮. 應用EDA技術改革“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設計[J]. 計算機教育,2009(19):40-42.

Reform on Experiments Teaching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MA Han-da, ZHAO Hu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21201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