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復習提綱范文

時間:2023-03-29 07:4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一地理復習提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一地理復習提綱

篇1

關鍵詞:期末復習;效率課堂;地理學科

目前,地理學科在高一的教學中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在高考語數外為主要考察內容的階段,在高二文理分科未進行之前,高一地理(包括其他必修學科)似乎顯得有些多余??墒?,既然開設了地理學科,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熱愛地理,重視地理是每個地理教師努力的方向。在此筆者,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拙見。

一、合理安排復習時間,避免各科“撞車”

臨近期末,各科對于學生的要求日增益長,有些教師抓學生心切,經常在課堂之外安排大量的復習題,認為學生多做題就能復習自己的學科,達到提高分數的效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聽到某些學生抱怨某某學科的課后作業是抄寫復習提綱。我想,這位老師本意是好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抄寫知識點從而潛意識地記憶知識。但是,如此盲目地抄寫提綱是否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呢?學生的時間是固定的,兼顧不得。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復習的時候也不應當單單注重本門學科的進度,還要兼顧其他學科。

對于高一地理來說,學生并不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這里。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復習計劃十分重要。在我所任教的3個班級中,我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課后復習方式:地理課每周兩節,A班我將課后作業放在每節課后,每次約半小時。B班采取每天布置一點課后作業,每次約10分鐘時間。經過幾周的觀察,B班效果明顯,進步顯著。

究其原因,我認為知識應當是連續不斷的,A班的學生完成半小時的課后復習后很難再花時間去體會理解,因為他們還有其他課程需要學習,同時一周僅有兩次作業,使學生寫了這一次早已忘掉上一次的知識,效果很差。而B班雖然每天只有10分鐘復習地理,可能是幾個選擇題,也可能是一道綜合題,但是由于每天都有,知識延續不斷,因此效果更好。

筆者認為,在期末各科緊鑼密鼓地安排復習時,不妨少布置點單次的作業,多一點知識的延續加強,這樣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又能起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二、前緊后松,前詳后略

期末復習的時候,很多學科都會遇到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時間不夠”。很多教師遇到時間不夠,往往會將既定的教學計劃壓縮,一節課的時間講了兩節課甚至三節課的知識。筆者曾經聽過一節課,由于時間緊張,教師將本來應該由學生回憶的知識直接投影讓學生記憶,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筆者認為效果非常差,學生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記憶如此多的知識,而且很多舊知識可能已經遺忘,那么這樣的知識羅列對于學生更是霧里看花,只能看不能記。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所記憶的知識在中長期時遺忘得最多,所以,復習應該就針對學生遺忘最多的知識進行復習,即學生期中考試前所學習的。以地理為例:本學期的地理課程,第五單元較為特殊,它是上冊課本的最后一章內容。課本、作業本的不同,使學生經常忘記攜帶,記憶效果也較差,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堂上,筆者并沒有簡單地讓學生看書,劃書,相反,我使用投影將本章節的知識點投影在黑板,有課本的學生對照課本記憶,沒有課本的學生根據幻燈片記憶,并且留足時間給學生復習記憶,最后兩組學生進行記憶知識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樣既不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又達到了復習記憶的效果。

而針對課時少,課程緊的現實情況,筆者大膽地壓縮了后幾章的知識點,同時對后幾章的知識點進行了一定的歸納合并,如:筆者將農業與工業的區位選擇兩章節內容合并,列出表格歸納農業,工業的區位因素、類型等,同時對這兩個區位的選擇進行對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課堂狠抓效率,打造有效課堂

相對于課外復習,課堂45分鐘時間是完全屬于本科教師的,如何使用好45分鐘,將其效益發揮到最大,也是令許多教師頭疼的:復習課必須要給學生時間思考回憶,5分鐘不算多,10分鐘不算少,但是這么多時間給學生思考,有些教師多多少少有點舍不得,認為這么多時間是“浪費的”,還不如多講一道例題。

“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句話用到課堂上再恰當不過,給學生時間思考是讓他們對這個知識點加深認識,達到過目不忘。如果這點時間不花,學生記憶就不牢固,根基不穩,那么處于上層的實際練習也會搖搖欲墜,整節復習課就成了無用功。因此,課上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思考,記憶。

提高效率,擴大課堂容量,學生這端不能省,必須壓縮教師這端,我認為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總結:語言簡練不拖沓;牢記中心不偏差;從簡從易多鼓勵;教授方法不對題。

語言簡練不拖沓,即教師在課堂上所用的語言應當簡單明了,就筆者課堂教學而言,我秉承“能不說就不說”的原則,讓學生說,讓學生做,同樣也能帶動課堂氣氛。

牢記中心不偏差,即教師在上課之前應當知道,本節課的知識點是什么,學生要知道什么,不要知道什么,什么知識可以給學生補充,什么知識不能給學生補充。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心里有數”,自然就不會出現在講解某一個話題的時候“扯遠了”的尷尬。

從簡從易多鼓勵,筆者所在的學校學生生源較差,在日常課堂上,對于作業課本上的習題筆者大膽地刪減,剔除較多較難的練習以及與考點無關的練習,將有效的練習給學生做,讓他們會做,能做,從而愛做,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授方法不對題,題目內容千變萬化,如果教師單單教授某一題的解題方法,難免有學生會了這題卻不會類似的題目,因此筆者在課堂上試著只講授方法,而不說出答案,讓學生自己跟著老師的思路順藤摸瓜,自己解出答案,增強學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