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實驗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9 00:31: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物實驗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深圳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

實驗者:賴凱濤 實驗時間:5月15日

氣溫:23.0℃ 大氣壓:100900pa

實驗六:雙液系的氣----液平衡相圖

一:目的要求

繪制在p下環已烷-乙醇雙液系的氣----液平衡圖,了解相圖和相率的基本概念 掌握測定雙組分液系的沸點的方法 掌握用折光率確定二元液體組成的方法 二:儀器 試劑

恒沸點儀

精密溫度計

調壓變壓器

阿貝折光儀

超級恒溫水浴

量筒、漏斗

滴管、大燒杯

無水乙醇

環己烷

含環己烷各為10、30、50、70、90、95%(重量百分數)的乙醇溶液。(用棕色試劑瓶盛裝)含環己烷各為 0%、20%、40%、60%、80%、100%的標準乙醇溶液。 (用白滴瓶盛裝)

三:數據分析

雙液系汽-液平衡相圖

實驗者

張志誠

實驗時間

2000/15/5

室溫 ℃

23.0

大氣壓pa

100900

環己烷/乙醇標準溶液

濃度 %

折光率

1.3620

10

1.3630

20

1.3635

30

1.3650

40

1.3675

50

1.3730

60

1.3655

70

1.3940

80

1.4210

90

1.4258

100

1.4260

擬合方程式參數

a

6.0e-07

b

6.0e-04

c

1.3601

環己烷 %

10

30

50

70

90

95

100

沸點 ℃

77.40

73.20

67.20

64.30

63.70

64.90

79.40

79.80

氣相折光率

1.3628

1.3722

1.3938

1.4010

1.4030

1.4195

1.4260

1.4261

液相折光率

1.3616

1.3639

1.3702

1.3819

1.4018

1.422

1.4265

1.4262

氣相濃度

4

20

53

64

67

91

100

100

液相濃度

2

6

17

35

65

94

101

100

低恒沸溶液

沸點 ℃

組成 %

64.1

67

四:實驗討論。

在測定沸點時,溶液過熱或出現分餾現象,將使繪出的相圖圖形發生什么變化? 答:當溶液出現過熱或出現分餾現象,會使測沸點偏高,所以繪出的相圖圖形向上偏移。

壓力和溫度的測量都有隨機誤差,試導出h的誤差傳遞表達式. 答:由h的定義式 h=u+pv 可得,

→ dh=du+pdv+vdp

→ dh=(?u/?t)v dt+(?u/?v)tdv+pdv+vdp

→ δvhm=(?u/?t)vδt+vδp

討論本實驗的主要誤差來源。 答:本實驗的主要來源:給雙液體系加熱而產生的液相的組成并不固定,而且加熱的時間長短不十分固定,因此而使測定的折光率產生誤差。另外,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并不固定,有時比較靠近電熱絲,測得的溫度稍微偏高。

top

深圳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

實驗者:張志誠 實驗時間:5月15日

氣溫:23.0℃ 大氣壓:100900pa

實驗六:雙液系的氣----液平衡相圖

一:目的要求

繪制在p下環已烷-乙醇雙液系的氣----液平衡圖,了解相圖和相率的基本概念 掌握測定雙組分液系的沸點的方法 掌握用折光率確定二元液體組成的方法 二:儀器 試劑

恒沸點儀

精密溫度計

調壓變壓器

阿貝折光儀

超級恒溫水浴

量筒、漏斗

滴管、大燒杯

無水乙醇

環己烷

含環己烷各為10、30、50、70、90、95%(重量百分數)的乙醇溶液。(用棕色試劑瓶盛裝)含環己烷各為 0%、20%、40%、60%、80%、100%的標準乙醇溶液。 (用白滴瓶盛裝)

雙液系汽-液平衡相圖

實驗者

張志誠

實驗時間

2000/15/5

室溫 ℃

23.0

大氣壓pa

100900

環己烷/乙醇標準溶液

濃度 %

折光率

1.3620

10

1.3630

20

1.3635

30

1.3650

40

1.3675

50

1.3730

60

1.3655

70

1.3940

80

1.4210

90

1.4258

100

1.4260

擬合方程式參數

a

6.0e-07

b

6.0e-04

c

1.3601

環己烷 %

10

30

50

70

90

95

100

沸點 ℃

77.40

73.20

67.20

64.30

63.70

64.90

79.40

79.80

氣相折光率

1.3628

1.3722

1.3938

1.4010

1.4030

1.4195

1.4260

1.4261

液相折光率

1.3616

1.3639

1.3702

1.3819

1.4018

1.422

1.4265

1.4262

氣相濃度

4

20

53

64

67

91

100

100

液相濃度

2

6

17

35

65

94

101

100

低恒沸溶液

沸點 ℃

組成 %

64.1

67

實驗討論。

在測定沸點時,溶液過熱或出現分餾現象,將使繪出的相圖圖形發生變化? 答:當溶液出現過熱或出現分餾現象,會使測沸點偏高,所以繪出的相圖圖形向上偏移。

討論本實驗的主要誤差來源。 答:本實驗的主要來源是在于,給雙液體系加熱而產生的液相的組成并不固定,而是視加熱的時間長短而定 因此而使測定的折光率產生誤差。

三,被測體系的選擇 本實驗所選體系,沸點范圍較為合適。由相圖可知,該體系與烏拉爾定律比較存在嚴重偏差。作為有最小值得相圖,該體系有一定的典型義意。但相圖的液相較為平坦,再有限的學時內不可能將整個相圖精確繪出。

四,沸點測定儀 儀器的設計必須方便與沸點和氣液兩相組成的測定。蒸汽冷凝部分的設計是關鍵之一。若收集冷凝液的凹形半球容積過大,在客觀上即造成溶液得分餾;而過小則回因取太少而給測定帶來一定困難。連接冷凝和圓底燒瓶之間的連接管過短或位置過低,沸騰的液體就有可能濺入小球內;相反,則易導致沸點較高的組分先被冷凝下來,這樣一來,氣相樣品組成將有偏差。在華工實驗中,可用羅斯平衡釜測的平衡、測得溫度及氣液相組成數據,效果較好。

五,組成測定 可用相對密度或其他方法測定,但折光率的測定快速簡單,特別是需要樣品少,但為了減少誤差,通常重復測定三次。當樣品的折光率隨組分變化率較小,此法測量誤差較大。

六,為什么工業上常生產95%酒精?只用精餾含水酒精的方法是否可能獲得無水酒精?

答:因為種種原因在此條件下,蒸餾所得產物只能得95%的酒精。不可能只用精餾含水酒精的方法獲得無水酒精,95%酒精還含有5%的水,它是一個沸點為的共沸物,在沸點時蒸出的仍是同樣比例的組分,所以利用分餾法不能除去5%的水。工業上無水乙醇的制法是先在此基礎上加入一定量的苯,再進行蒸餾。

top

深圳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

實驗者: 史煒 湯菲菲 實驗時間: 2000/5/17

氣溫: 24.2 ℃ 大氣壓: 100.80 kpa

二組分固-液相圖的繪制

目的要求 用熱分析法測繪鉛-錫二元金屬相圖,了解固-液相圖的基本特點 學會熱電偶的制作,標定和測溫技術 掌握自動平衡記錄儀的使用方法

儀器與試劑 自動平衡記錄儀,熱電偶,電爐,泥三角 ,坩鍋鉗,純sn、含sn為20%、40%、60%、和80%的snpb合金以及純pb(坩鍋上的記號分別為1、2、3、4、5、6)

實驗數據及其處理

雙液系汽-液平衡相圖

實驗者

史煒

湯菲菲

實驗時間

5月17日

室溫 ℃

24.2

大氣壓pa

100800

環己烷/乙醇標準溶液

濃度 %

折光率

1.3619

10

1.3631

20

1.3637

30

1.3658

40

1.3680

50

1.3725

60

1.3850

70

1.3940

80

1.4192

90

1.4255

100

1.3620

擬合方程式參數

a

6.0e-07

b

6.0e-04

c

1.3601

環己烷 %

10

30

50

70

90

95

100

沸點 ℃

77.40

72.30

67.20

64.40

63.70

63.80

79.00

79.80

氣相折光率

1.3623

1.3792

1.3900

1.3996

1.4035

1.4204

1.4224

1.4252

液相折光率

1.363

1.365

1.369

1.369

1.402

1.4241

1.4255

1.4252

氣相濃度

4

31

48

62

68

92

95

99

液相濃度

5

8

15

15

66

97

99

99

4 實驗討論。

篇2

氣溫: 21.6 ℃ 大氣壓: 101.1 kpa

實驗七:二組分固棗液相圖的測繪

一.目的要求

1)、分析法測繪鉛-錫二元金屬相圖,了解固-液相圖的基本特點

2)、學會熱電偶的制作、標定和測溫技術

3)、掌握自動平衡記錄儀的使用方法

二.儀器 試劑

自動平衡記錄儀

熱電偶

電爐、泥三角 、坩鍋鉗

純sn、含sn為20%、40%、60%、和80%的snpb合金以及純pb(坩鍋上的記號分別為1、2、3、4、5、6)

三.實驗數據及處理

熱電偶工作曲線

pb

sn

h2o

相變溫度 ℃

323

232

100

平臺高度 格

61.9

47.3

28.1

曲線斜率

6.6118

曲線截距

-84.269

步冷曲線

pb %

20

40

60

80

100

折點高度 格

47.4

43.8

41.2

47.5

56.5

62.3

平臺高度 格

40.5

40.5

40.4

40

39.9

39.9

折點溫度 ℃

229

205

188

230

289

328

平臺溫度 ℃

228

184

183

180

180

325

熱電偶工作曲線

pb~sn相圖

四.提問思考

1.步冷曲線各段的斜率以及水平段的長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答:對于斜率來說,與平衡記錄儀的走紙速度和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比例有關;對于水平長度來說,與控制冷卻速度有關。

2.根據實驗結果討論各步冷曲線的降溫速率控制是否得當。

答:在本次實驗中,我們并沒有采取降溫控制,不過各平臺明顯,所以,由此看來,我們操作得當!

3.如果用差熱分析法或差示掃描發來繪制相圖,是否可行?

答:由于樣品在吸熱中相變較多,造成熱容變化很大,與參比物相差甚遠,造成基線發生漂移,因此,用以上兩種方法不可行。

4.試從實驗方法比較測繪氣—液相圖的異同點。

篇3

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

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熟悉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間隔。社會實踐報告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進行深進調查時發現,題目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熟悉的同學中,本科生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經濟治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熟悉仍然停留在低級階段。

在對edi的熟悉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治理類學生。可見,在深進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治理為主。在這方面,經濟治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上風。但是所占社會實踐報告

篇4

關鍵詞:大亞灣中微子實驗 中微子振蕩 刻度 重建 本底 超新星

2013 Annual Report of Physical Analysis for 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Wang Yifang1 Cao Jun1 Chen Shaomin2 Heng Yuekun1 Wang Meng3

(1.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Tsinghua University; 3.Shandong University)

篇5

目的:探討銀杏葉提取物(EGb)對實驗性高眼壓大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層(RGCL)神經元損傷的保護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60只,正常對照組和正常銀杏葉治療組各6只,其余48只采用燒烙法,烙閉大鼠左眼2條淺層鞏膜靜脈,制作大鼠持續性高眼壓模型,從中選出眼壓穩定在實驗要求水平的大鼠30只,隨機分為生理鹽水組,治療A組(每日EGb 50mg/kg)、 治療B 組(每日EGb 100mg/kg) 、治療C 組(每日EGb 150mg/kg)、 治療D 組(每日EGb 200mg/kg),治療時間為1mo,處死大鼠后做視網膜全層鋪片,對RGCL神經元做特異性染色后行神經元計數分析來評估神經元的情況。結果:正常對照組雙眼RGCL神經元計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正常對照組與正常EGb治療組RGCL神經元計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各濃度EGb治療組實驗眼與正常對照組RGCL計數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 (P >0.05),各濃度EGb治療組實驗眼與其自身對照眼RGCL神經元計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各濃度EGb治療組實驗眼與生理鹽水組實驗眼RGCL神經元計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治療A,B,C,D 4組實驗眼RGCL神經元計數兩兩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結論:單獨使用EGb對正常大鼠RGCL神經元計數無影響,EGb可對持續慢性高眼壓導致的大鼠RGCL神經元損傷提供部分保護作用,且在一定范圍內保護作用大小與用藥劑量呈正相關。

【關鍵詞】 銀杏葉提取物 大鼠 高眼壓 神經保護

Protective effect of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 on retinal neuron injury in chronic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rats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EGb)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 neuron injury induced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in rats. METHODS: Sixty healthy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 6 rats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6 rats in EGb treating normal IOP group, and the other 48 rats were established chronic high IOP models of rats by cauterizing two episcleral veins. Then 30 rats satisfying experimental leve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five groups: 6 rats in physiological brine treating group, and the other 24 rats were pided into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ose of EGb: group A, EGb 50mg/(kg·d); group B, EGb 100mg/(kg·d); group C, EGb 150mg/(kg·d); and group D EGb 200mg/(kg·d). After the treating time of 1 month,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on schedule. Flat preparation of whole retinaes was stained distinctively and neuron counting in 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 (RGCL) from both eyes of each rat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neuron situ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lateral eyes on neuron counting from RGCL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the EGb treating normal IOP group on neuron counting from RGCL of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eyes of every dose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eyes and self-controlled eyes in every dose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eyes of every dose group and physiological brine treating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eyes on neuron counting from RGCL of every dose group (P<0.05). CONCLUSION: EGb has no effect on neuron counting of RGCL when administered alone in normal rats. EGb could partly provid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 layer neuron injury induced chronic high IOP in rat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Gb will be enhanced according to the increasing dose in a definite range.

· KEYWORDS: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rats;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neuroprotection

0引言

青光眼是一組由許多因素引起的以視神經凹陷性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其中病理性眼壓升高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所以臨床上的治療方法大都以降低眼壓為主,但是眼壓降低以后,很多時候視神經仍就進行性損害,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層神經元最終仍將凋亡,因此找到一種能保護RGCL神經元的藥物,延緩和減少神經元的凋亡,有效保護視神經,已經成為了當今青光眼研究的焦點和熱點。銀杏葉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是從植物銀杏葉中提取精制而成的純天然藥物。其主要成份為黃酮類和萜內酯化合物,還含有有機酸、多糖、酚類、氨基酸、聚戊烯醇、甾類和微量元素等。近年來許多研究都已證明EGb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一氧化氮合酶、保護線粒體、抑制谷氨酸毒性等多種生理作用[1,2],在此基礎上我們研究EGb能否延緩或減少持續慢性高眼壓對大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層(RGCL)神經元的損傷。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由南華大學實驗動物學部提供健康Sprague- Dawlay大鼠60只,雌性,體質量200~240g,8~12wk齡,經檢查無明顯歪頸,角膜透明,虹膜血管清晰,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應靈敏。實驗性飼養3d后,連續測量3d眼壓,剔除平均眼壓高于或者低于大鼠正常眼壓波動范圍(8~20mmHg)者[3],挑出合格者納入實驗。銀杏葉膠囊(三九藥業黃石制藥廠,0.15g/粒 ,含銀杏葉提取物40mg/粒)。

1.2方法 隨機挑選6只大鼠為正常對照組,6只為EGb治療正常組,其余均采用燒烙法[3],烙閉大鼠左眼2條淺層鞏膜靜脈,制作大鼠持續性高眼壓模型,右眼不做手術,作為自身對照,觀察1wk,在左眼眼壓穩定在26mmHg以上者中隨機挑選出30只納入實驗,然后隨機分為生理鹽水組,治療A組(每日Egb 50mg/kg)、 治療B 組(每日EGb 100mg/kg) 、治療C 組(每日EGb 150mg/kg)、 治療D 組(每日EGb 200mg/kg),每組6只,進行灌胃治療1mo,每日上午一次性給全部藥量。每周監測眼壓1次。各組實驗期滿后取視網膜作全層鋪片,甲酚固紫染色后行RGCL神經元計數。每張待測視網膜鋪片通過視對稱畫線,將其分為顳上、顳下、鼻上、鼻下4個象限,并將每一象限視網膜分為3等份,即中央、中間和周邊3區,各分區隨機取3個點,每點面積為32 500μm2,然后對每點的視網膜神經元細胞進行計數,然后換算成每平方毫米的細胞數(細胞數/mm2),將每區3點細胞密度的均數作為該區的神經元密度。通過形態學(圖1)易于辨認RGCL中的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濃染的核并且無尼氏物質的細胞為膠質細胞,這兩種細胞均不納入RGCL神經元計數。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在WindowsXP環境下運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統計學方法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t檢驗,顯著性水平為P <0.05。

圖 1 大鼠視網膜鋪片顳上象限(甲酚固紫×400) A:治療A組;B:治療B組;C:治療C組;D:治療D組

轉貼于

2結果

正常SD大鼠右眼和左眼的RGCL神經元計數分別為(3483.3±21.5)個/mm2和(3491.2±11.9)個/mm2,雙眼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 >0.05)。且從中央區到周邊區神經元計數逐漸減少。正常EGb治療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 >0.05),各濃度EGb治療組實驗眼與正常對照組RGCL神經元計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青光眼是一種臨床常見眼病,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導致的視功能損傷是不可逆,后果極其嚴重。關于青光眼的神經損傷機制主要包括機械學說和缺血學說,眼壓升高和視神經供血不足是兩大主要原發危險因素,另外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氧自由的損害、一氧化氮的增加、自身免疫攻擊和生長因子的損耗等都加劇著視神經的變性和凋亡[4]。所以近年來對于青光眼的治療在加強眼壓控制的同時,十分注重在低眼壓的情況下對視神經的保護。谷氨酸受體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效果好但副作用也大,神經營養因子價格昂貴且又不易通過血腦屏障,為了找到一種價格更便宜、副作用更小、有效保護視神經的藥物,我們選擇了一種已廣泛運用于臨床的傳統中藥EGb,觀察其對高眼壓所致的大鼠視神經節細胞的保護作用。我們采用的尼氏染色法是一種堿性染料染色神經組織的方法。神經元的胞體中含有大量的核糖核酸,主要以尼氏小體的形式存在,它能與堿性染料結合。尼氏小體在神經節細胞中與一般細胞中的不同之處是其發育良好,我們可以方便的借助染色了的尼氏小體來辨認和鑒定神經細胞的存在與分布。本實驗選用甲酚固紫染色后行RGCL神經元計數[5],操作比較容易,計數準確。克服了經上丘逆行標記RGC的某些缺點[6],如上丘注射或包埋的部位不能完全準確一致,標記RGC不夠均勻,造成RGC計數誤差較大,且實驗周期長,實驗動物可能不能耐受麻醉或手術操作和死亡[7]。

本研究結果顯示,正常大鼠右眼RGCL神經元密度是3 483.3±21.5(細胞數/mm2),左眼是3 491.2±11.9(細胞數/ mm2)。單獨使用EGb對正常大鼠RGCL神經元密度無影響,也沒有見大鼠全身其他不良反應,表明全身使用EGb對正常大鼠是安全的。各濃度EGb治療組實驗眼與生理鹽水組實驗眼RGCL神經元計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EGb起到了RGCL神經元的部分保護作用。治療A、B、C、D 4組實驗眼RGCL神經元計數兩兩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說明在一定范圍內EGb保護作用的大小與用藥劑量呈正相關。本實驗中盡管證明了EGb對實驗性高眼壓導致的大鼠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層(RGCL)神經元損傷有部分保護作用,但是由于對其發揮保護作用的單體成分和具體作用機制并未完全闡明,用藥后藥代動力學和其它暫未能觀察到的副反應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要使EGb制劑成為青光眼視神經保護的一線臨床用藥,需要做更多方面的合作和更科學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鄒健,蔣曉燕,徐曉明.銀杏葉提取物EGb761神經保護作用研究進展.中草藥,2005;36(11):1734-1736

2 Eckert A, Keil U, Kressmann S, Schindowski K, Leutner S, Leutz S, Muller WE.Effects of EGb761 Ginkgo biloba extract o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Pharamacopsy chiatry ,2003;36(Suppl 1):S15-23

3杜兆江,劉杰,楊新光,王百忍,段小莉,鄺芳,胡丹,朱寶義.淺層鞏膜靜脈燒烙法誘發大鼠慢性高眼壓的研究.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3;24(22):2107-2109

4惠延年.眼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1-147

5杜卓民.實用組織學技術.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33-204

篇6

每一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等方面總有規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講每一類實驗中的第一個實驗時,首先向學生分析這類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內容要求。而后再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在此基礎上師生通過分析、對比,共同總結出這類實驗的規律,以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如通過“粗鹽的提純”的實驗,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制取純凈的晶體物質的實驗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規律。

2明確選擇儀器的原則,正確選用儀器

實驗中,培養學生準確地選擇儀器,是保證實驗順利完成的前提之一。為此,我們從下述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2.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選擇儀器。初中化學教材里,討論化學反應的條件有:常溫、加熱、加壓、催化劑、光和電等。根據不同的反應條件、反應物的性質來制取新物質時,所需要的儀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初中化學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著重向學生闡明兩點:①凡是對固體物質進行加熱制取氣體時,均可采取制取氧氣的這套反應裝置;②集氣的方法和操作,應根據氣體的溶解度、對空氣的相對密度、常溫能否與水或空氣中任一成分反應等因素而定。

因為我們在講氧氣時進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講氨氣、甲烷等氣態物質時,就可以從啟發學生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來完成制取上述物質的實驗。

2.2根據控制化學反應速度的要求來選擇儀器。在實驗室里,為了達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種物質,有些反應需使反應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則反之。為此,在實驗中,要采用適應這些要求的裝置。如我們在講實驗室里制取氯氣時,就著重向學生講明教材中選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的理由。這樣分析、講解,使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就能正確地選好儀器。

3分析典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不僅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效果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所必需的。在這方面,我們除按實驗原理、要求提出有關的操作內容和要求外,還著重講了下述幾點:

3.1剖析一個典型實驗,講清一類實驗的操作內容:如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①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③藥品的取用;④加熱方法;⑤氣體的凈化和干燥;⑥氣體的收集和放置;⑦裝置的拆卸。

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譬如在實驗室里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混和加熱制取氯氣時,由于濃鹽酸有揮發性,水的沸點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氣中可能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洗滌,不能用水,這是因氯氣與水能發生下列反應:C12+H20HCl+HC10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濃度,可使平衡向左進行,以減小氯氣的溶解度。又根據氯氣的性質,要想干燥氯氣,只能選用液體或顆粒狀的酸性干燥劑,通常用濃硫酸做干燥劑。

3.2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學生根據實驗內容、操作內容和要點,獨立地進行實驗,往往能提出一些改進某些實驗的設計。如教材中關于氨氣易溶于水的“噴泉”實驗,若按教材中的實驗要求,先用氫氧化鈣與銨鹽反應制取氨氣,用于燥的燒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噴泉”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因為在化學實驗室里,很難將燒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氣易溶于水,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學分析了上述方法實驗失敗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該實驗的要求,所用藥品的性質,提出了改進方法:即先在圓底燒瓶中加入2~3毫升濃氨水,然后搖晃燒瓶將濃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噴泉”實驗,實驗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實驗方法好得多。

4根據實驗內容,處理好演示實驗

準確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不僅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中起著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從而更好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實驗一般可分兩類,一是實驗難度較大的(如實驗裝置比較復雜或實驗中使用劇毒藥品和學生操作有危險的實驗),這是少數。這類實驗必須由教師演示,力求操作規范化。二是實驗技能難度較小,這是多數的實驗。對于這類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邊講邊實驗的形式,實驗條件較差的學校,某些課題也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在教師指導下去完成實驗操作過程。

5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寫實驗報告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同學即使到了二年級也還不能較好地寫出實驗報告。其原因是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實驗中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記錄什么。

有些學生對實驗報告寫什么和怎樣寫還不了解。因此,他們常常把實驗報告寫得雜亂無章,空洞無物。為此,我們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其具體做法是:

5.1在演示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為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我們對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象進行歸納、綜合。有光、熱、聲、態(狀態)、顏色、氣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象內容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于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么,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

篇7

科技實驗報告是描述和記錄某一項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書面材料。為了檢驗某種科學理論、科學假說,或者為了檢驗某一科技成果的有效性,科技工作者常常需要通過實驗的方法進行全面的觀察、分析、綜合、判斷,然后把實驗中得到的數據、現象、結果用書面的形式記述下來,這就形成了科技實驗報告。

科技實驗報告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向有關部門匯報實驗結果,為其決策提供依據;二是積累科研資料,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經驗或教訓。

(二)科技實驗報告的特點

1.科學實證性

科技實驗要講究科學性,實驗者要以客觀、冷靜的態度進行整個實驗工作,排除一切主觀因素的干擾,不帶任何個人偏見。整個實驗過程,不以理論的推導為主,而以實證為原則。實驗的結果要經得起反復的檢驗,實驗的數據要經得住反復的核查。

2.記錄性

科技實驗報告是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如實記錄,出現什么現象就記錄什么現象,出現什么結果就記錄什么結果,得出什么數據就記錄什么數據,真實可靠。必須堅決杜絕主觀想像、憑空捏造、任意取舍。

3.不求圓滿結果

科技實驗不像項目研究那樣追求圓滿結果,它只是一個實踐驗證過程。不論結果是肯定性的還是否定性的,實驗本身都達到了目的,都會對科學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實驗肯定了某種認識或發明,當然是可喜可賀的好事,而否定了某種錯誤的認識或不成功的發明,也未必是壞事。所以,有些實驗結果完全了原來的認識,或否定了新的科技產品,從科學認識的角度說似乎沒有得到圓滿的結局,但實驗報告記錄了一次失敗的教訓,使得將來可以避免再走這條彎路,仍有突出的意義和價值。

(三)科技實驗報告的類型

科技實驗報告的類型是由實驗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大致有兩種基本情況:

1.創新型實驗報告

這種實驗是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或者說,這是一種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一種創新型實驗。這樣的實驗,失敗的比率很高,常常做數百次實驗也不能獲得成功。但一旦獲得成功,就可以很快獲得效益,因為其結果在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得到了驗證。

2.檢驗型實驗報告

凡是對一個新的發現或假說、一個新的產品的有效性進行檢驗的實驗,都屬于檢驗型實驗。這種實驗不承擔創造和發明的責任,只驗證創造和發明是否有效。相對而言,這種實踐的肯定性結果要遠遠高于創新型實驗。

(四)科技實驗報告的寫作

1.標題

標題由實驗項目加文體名稱組成,如《新型防火閥與火災報警器定期觀測實驗報告》。

2.作者

包括實驗主持人和實驗組成員,如果是科研單位的集體實驗,可以只標科研單位的名稱。

3.摘要

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把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等重要信息提取出來,概括為一個簡短的摘要,置于正文之前,目的是讓讀者利用最少的時間了解實驗的結果和評價。

4.引言

這是實驗報告正文的開頭部分,用以概括地說明該項實驗的研究對象、該實驗的目的和意義等。這部分篇幅要短小,文字要簡練。

5.主體

實驗報告的主體內容復雜,又可分為以下組成部分:

(1)實驗原理

簡要表述進行實驗的理論根據,如基本定律、原理、科學方法,以及實驗裝置的設計原理等。

(2)實驗目的

簡要說明該實驗要解決什么問題,要檢驗什么原理或假說,要驗證產品的什么功能或效力等。

(3)實驗器材

對所使用的儀器、材料作出較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包括儀器、材料的名稱、型號、數量、批號等。這部分非常重要,不得遺漏。

(4)實驗設備和步驟

如果采用了實驗設備,要將設備的情況及操作的方法和步驟進行記錄和說明。

(5)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要把實驗的過程及其所得到的數據和結果如實記錄下來,如果數據復雜繁多,這部分要列出表格,在表格中一一標寫出來,使讀者能夠一目了然。事實上,許多科技實驗報告中都有表格出現,這是表達的需要。

(6)討論及評價

就是對實驗的步驟、數據、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并得出最終評價。

6.參考文獻

在實驗中引用別人的實驗數據、計算公式、研究成果等,要注明出處,包括作者、文獻名、出版單位和出版時間等。

【 例 文 】

克糖丸毒性實驗報告(節要)

實驗目的:觀察克糖丸毒性反應,為臨床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材料與方法:

一、克糖丸的急性毒性實驗

藥物:克糖丸,復方天然藥物丸劑,每瓶60g.提供單位:章丘市第二人民醫院張茂帥醫師提供,成分同批準文號為:[濟藥管制](20__)fz014-58。

實驗動物:健康昆明種小白鼠,雌雄各半,體重20±0.5g,山東醫科大學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980101。

實驗方法:取小鼠20只,禁食12h,正常飲水,每只鼠每次灌胃0.8ml,間隔4h,總體積2.4ml。其中含生藥398.3g(65.3g/kg),分三次給藥,相當臨床人日用量的102倍(未測出ld50)。用藥后動物未出現明顯的中毒癥狀及死亡情況,連續觀察一周,動物全部存活,活動自如,毛發光滑,飲食正常,呼吸、鼻、眼、口腔無異常分泌物。體重增加。一周后解剖動物,肉眼及顯微鏡觀察重要臟器,未出現明顯的病理學改變。

二、克糖丸的慢性毒性實驗

克糖丸,復方天然藥物丸劑,每瓶60g.提供單位:章丘市第二人民醫院張茂帥醫師提供,成分同批準文號為:[濟藥管制](20__)fz014-58。以生理鹽水稀釋成溶劑。

實驗動物:wistar大白鼠,60~80g,80只,雌雄各半。

實驗方法:隨機將大白鼠分成4組,對照組及三個實驗組(10g/ 日,20g/日, 40g/日,灌胃)。每組各20只,雌雄各半。對照組正常飼料喂養。灌胃后自由飲食,連續觀察30天。

檢測方法:⑴動物一般表現。⑵血常規及血生化指標。血紅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及分類。轉氨酶,尿素氮,肌酐,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總蛋白,白蛋白。⑶病理學檢查。肝,腎,胃,,卵巢。

結果:

1.克糖丸的急性毒性實驗結果

克糖丸急性毒性實驗結果證實,克糖丸無急性毒性作用,在最大灌胃量內,未測出明顯的ld50。臨床用藥安全可靠。詳細指標參考如下表1(略):

2.克糖丸的慢性毒性實驗結果(略)

評價:

鑒于新組中藥成方或制劑在臨床用藥前必須進行毒性實驗的規定,本研究在克糖丸治療糖尿病的成方加工成制劑后,首先按照國家三類中藥復方制劑的毒性實驗要求,對中藥克糖丸進行了急性與慢性毒性實驗。結果表明,按照人與鼠的換算劑量100倍以上劑量進行灌胃,無明顯的死亡等急性毒性表現。在大白鼠的動物實驗中,經過分析血液中的血象指標,大白鼠白細胞分類測定,以及血液生化指標的檢測結果,與正常及治療前比較,無明顯的差別。說明該制劑未產生明顯的急、慢性毒性作用。急性與慢性毒性實驗結果提示克糖丸可以安全的用以臨床治療與觀察。

主要

參考文獻《中藥新藥研究指南》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政管理局,1994;84。

試驗設計:

姜國勝 醫學博士

姜楓勤 研 究 員

實 驗:

唐天華 副研員

張玉昆 主任技師

任海全 助理研究員

篇8

一、分析一個典型實驗,闡明一類實驗規律

根據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就實驗內容來講,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有關制取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實驗。

2、有關闡明概念,證明基本理論和定律的實驗。

3、有關研究物質的性質和各類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實驗。

4、有關定量方面的實驗。

一般說來,每一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等方面總有規律可循。因此我何在講每一類實驗中的第一個實驗時,首先向學生分析這類實驗的設計原理和內容要求。而后再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在此基礎上師生通過分析、對比,共同總結出這類實驗的規律,以期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如通過“粗鹽的提純”的實驗,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制取純凈的晶體物質的實驗原理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以及操作等方面的規律。

在實驗原理和基礎知識方面,讓學生著重掌握:①組成混合物的各種物質的溶解度;②混合物中各類物質的性質和它們之間能否相互發生反應(若能反應,需要弄清反應條件)。在實驗技能方面讓學生掌握:①所用各種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②有關物質的溶解、過濾、結晶、再結晶的操作方法。

二、明確選擇儀器的原則,正確選用儀器

實驗中,培養學生準確地選擇儀器,是保證實驗順利完成的前提之一。為此,我們從下述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選擇儀器。

中學化學教材里,討論化學反應的條件有:常溫、加熱、加壓、催化劑、光和電等。根據不同的反應條件、反應物的性質來制取新物質時,所需要的儀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在初中化學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著重向學生闡明兩點:①凡是對固體物質進行加熱制取氣體時,均可采取制取氧氣的這套反應裝置;②集氣的方法和操作,應根據氣體的溶解度、對空氣的相對密度、常溫能否與水或空氣中任一成分反應等因素而定。

因為我們在講氧氣時進行了上述分析,所以在講氨氣、甲烷等氣態物質時,就可以從啟發學生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等因素的分析,提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來完成制取上述物質的實驗。

2、根據控制化學反應速度的要求來選擇儀器。

在實驗室里,為了達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種物質,有些反應需使反應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則反之。為此,在實驗中,要采用適應這些要求的裝置。如我們在講實驗室里制取氯氣時,就著重向學生講明教材中選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長頸漏斗的理由。這樣分析、講解,使學生在進行實驗設計時就能正確地選好儀器。

三、分析典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不僅是保證安全和實驗效果的先決條件,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所必需的。在這方面,我們除按實驗原理、要求提出有關的操作內容和要求外,還著重講了下述幾點:

1、剖析一個典型實驗,講清一類實驗的操作內容:

如通過實驗室里制取氧氣的實驗分析,可歸納總結出下述操作內容:①儀器的選擇、連接和固定:②裝置氣密性的檢查;③藥品的取用;④加熱方法;⑤氣體的凈化和干燥;⑥氣體的收集和放置;⑦裝置的拆卸。

對這些操作,都應講清它們的知識、理論根據。譬如在實驗室里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混和加熱制取氯氣時,由于濃鹽酸有揮發性,水的沸點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氣中可能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汽。欲除去,只要用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洗滌,不能用水,這是因氯氣與水能發生下列反應: C12+H20HCl+HC10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增加生成物中的C1-濃度,可使平衡向左進行,以減小氯氣的溶解度。又根據氯氣的性質,要想干燥氯氣,只能選用液體或顆粒狀的酸性干燥劑,通常用濃硫酸做干燥劑。

2、通過對某些實驗操作的分析,向學生闡明實驗操作的要點。

我們在分析某些實驗操作時,為了讓學生學得會,記得牢,總是把操作要點總結成幾個字或幾句話,讓學生便于記憶。如在配制一定體積的摩爾濃度溶液時,在分析演示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稱(對固態溶質要稱,?液態溶質要量)、溶(溶解)、洗(洗滌溶解時容器的內壁)、稀(稀釋至容量瓶的刻度)四字配制法。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根據實驗內容、操作內容和要點,獨立地進行實驗,往往能提出一些改進某些實驗的設計。如教材中關于氨氣易溶于水的“噴泉”實驗,若按教材中的實驗要求,先用氫氧化鈣與銨鹽反應制取氨氣,用于燥的燒瓶收集,再接教材中“噴泉”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因為在化學實驗室里,很難將燒瓶搞得十分干燥,而氨氣易溶于水,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效果往往不理想。有些同學分析了上述方法實驗失敗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該實驗的要求,所用藥品的性質,提出了改進方法:即先在圓底燒瓶中加入2~3毫升濃氨水,然后搖晃燒瓶將濃氨水迅速倒掉,立即演示“噴泉”實驗,實驗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實驗方法好得多。

四、根據實驗內容,處理好演示實驗

準確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演示實驗,不僅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中起著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從而更好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深化。教材中的演示實驗一 般可分兩類,一是實驗難度較大的(如實驗裝置比較復雜或實驗中使用劇毒藥品和學生操作有危險的實驗),這是少數。這類實驗必須由教師演示,力求操作規范化。二是實驗技能難度較小,這是多數的實驗。對于這類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邊講邊實驗的形式,實驗條件較差的學校,某些課題也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在教師指導下去完成實驗操作過程。

實踐證明,對一些較簡單的實驗,經常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去做,除了增加他們的操作機會以外,還呵以起到兩個作用:①使學生對一些被認為是無所謂或被忽視的常規操作(如試劑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試管夾持,一般加熱等等)?,?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實驗過程中,向“學生恰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所學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和深化,而且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

五、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寫實驗報告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同學即使到了二年級也還不能較好地寫出實驗報告。其原因是有些學生不知道在實驗中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記錄什么。

有些學生對實驗報告寫什么和怎樣寫還不了解。因此,他們常常把實驗報告寫得雜亂無章,空洞無物。為此,我們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其具體做法是:

1、在演示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觀察現象的能力,我們對現行中師化學教材中所講到的現象進行歸納、綜合。有光、熱、聲、態(狀態)、顏色、氣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燒等等。在每次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中,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內容中有無新物質的生成和上述現象內容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好,認真分析,去偽存真,填寫于實驗報告中。這樣要求學生,不僅使學生知道在實驗中要觀察些什么,使學生對知識獲得比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會漏掉某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以致得不到正確結論。

2、采取具體措施,培養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為培養學生寫好實驗報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實事求是地認真觀察、分析,并記錄于表的空格中,經過幾次填寫,學生就能比較正確、熟練地對實驗進行觀察記錄,做出解釋和結論。培養了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篇9

關鍵詞:美國普通化學實驗;特點;高中實驗化學;啟示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01-0095-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1.040

2012年6月,兒子大學畢業,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額獎學金,開始了為期5年的碩博連讀。學習期間,校方安排他每周上兩節普通化學實驗,對象為工科類大一學生。筆者有機會深入了解美國普通化學實驗情況,它們實驗的特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給我國高中化學實驗帶來很大的啟示。

一、簡介3次化學實驗

美國普通化學教材有許多實驗,筆者選擇與我國高中化學知識內容、實驗儀器、操作方法具有可比性的3個實驗作簡單介紹。。

1.實驗一:儀器創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用量筒、移液管(分有刻度和無刻度兩種)分別量取10mL水,并稱量,算密度,分別稱兩次,密度求平均,比較與實際密度之間的差距,從而比較兩種儀器的精度高低。

2.實驗二:化學實驗方法探究未知物

在坩堝中完成銅與過量硫的反應實驗,根據反應物銅與生成物的質量比,探究生成物硫化銅還是硫化亞銅。

3.實驗三:化學實驗方法實現原料的循環使用

取 1美分硬幣(必須是1973年之前的,73年前是98%銅,2%鋅,73年之后反過來,2.5%的銅,97.5%的鋅,因為銅太貴了,本身價值已經超過1美分)稱量質量后在燒杯中實現下列反應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實驗通風櫥中進行,要求學生記錄下紅棕色氣體產生,學生在這步之后要求寫出2價銅離子和水進行水合反應,與6個水結合,產生Cu(H2O)62+,并且要了解水合銅離子是藍色的,因為可以在實驗中觀察到,雖然很多學生不知道水合銅離子是什么)

Cu(NO3)2+2NaOH= Cu(OH)2+2NaNO3

Cu(OH)2= CuO +H2O(拿一根玻璃棒輕輕地把液體從燒杯中傾倒出來,取固體部分)

CuO +H2SO4(稀)= CuSO4+ H2O(在這一步會要求學生把硫酸加到過量確保氧化銅完全溶解)

CuSO4+Zn=ZnSO4+Cu(最后一步在實驗中要特別提出有兩個反應,一個是Zn和CuSO4,另一個是Zn和過量的硫酸,學生在最后一步能看到紅色的銅在燒杯底部,還能看到氣體的產生)

稱量最終得到銅的質量,計算產率。

二、分析實驗特點

1.實現原理基礎化

3次化學實驗,雖然都有定量計算(美國學生計算能力很差)要求,但原理簡單,操作簡便,易做成功。

2. 凸顯化學核心思想

每個簡單的實驗都蘊含著核心的化學思想,創新、探究、可持續發展、綠色化學、以人為本等思想體現在實驗過程中。

3.實驗操作安全化

每次實驗均要求學生人人穿棉質實驗服,個個帶護目鏡,凡是涉及到有毒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必須在指定的抽氣區域(類似于小通風櫥,兩個同學共用一個,就裝在實驗桌上)內操作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幾乎聞不到氣味。

4. 實驗報告原始真實

美國的實驗報告分課前預習報告(嚴格來說在實驗課接觸前上交的不能算報告,美國叫他notebook,類似于實驗記錄的東西)、操作過程報告、結果分析報告(學生回去之后再寫一份報告上交,可以選擇網絡上傳,也可以選擇放到實驗老師的郵箱)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二聯單(只要寫一次,第二聯是影印的),一聯上交實驗教師,一聯自存,保證了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的原始性,實驗報告的真實性。

三、對我國高中化學的啟示

我國的教材改革和教學改革正在探索和發展階段,分析并學習美國的化學實驗經驗,對我國的化學實驗教學及實驗教材建設意義重大。

1.降低實驗難度,把握實驗中的化學思想

我國的現行實驗教材,以蘇教版選修模塊《實驗化學》[1]為例,首先,實驗內容多,共有14個課題、19個拓展課題,由于缺乏抽氣泵、電子天平等儀器,加上實驗過程復雜,實驗難度較大,象硝酸鉀晶體的制備、鍍鋅鐵皮鋅鍍層厚度的測定等課題分組實驗很難成功,拓展課題實際完成率很低,只是少數選做。其次,實施功能不夠大氣,局限于學會操作方法、幫助理論知識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化學興趣等作用,缺乏對實驗中化學思想的有效構建。

2.重視實驗安全,杜絕傷害事件發生

教育部2012年9月14日正式公布《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其中把學生生命安全放在了特別重要的位置。實驗安全是學校安全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據調查,高中生做化學實驗時,穿校服的比比皆是,但穿實驗服寥寥無幾;戴近視鏡比例很高,但戴護目鏡(護目鏡分為兩種,一種小的,小的小巧,像一般的眼鏡,紅色;一種大的,大的專門為帶近視眼鏡同學設計,可以包在眼鏡的外面)幾乎為零;走進實驗室聽課,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很難使聽課老師堅持到最后,究其原因通風設備不暢或根本就沒有通風設備。而在美國不但要求學生實驗時穿安全服,而且還必須是棉制的,以防灼燒時粘在皮膚上造成更大的傷害。

3.規范安全報告,實行二聯單設計

由于高考不考實際操作,不做實驗靠背實驗的學生照樣可得高分。高考的弊端和教師的急功近利助長了部分高中生不愿做實驗,更不愿書寫實驗報告。有的學生雖寫實驗報告,但實驗與報告兩張皮,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的原始性,實驗結果的真實性無法令人信服,長期以往不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成了一名空話。美國的二聯單實驗報告值得我國借鑒。

4.“實驗儀器創新”應列入實驗化學核心思想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教授,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專門做科學儀器設計和研制的小組,在加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幾乎所有的儀器設備都是他親自領銜操刀制作。

2008年,總書記親自頒發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獎者是浙江師范大學物理系78級校友、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2011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目前,由他自己設計制造的科學儀器已達7臺,放滿了整整一層實驗室。“做別人沒有的儀器”是楊學明成功的關鍵[3]。“創新性”應作為中學實驗教材編寫和實驗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創新意識從中小學抓起,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離我們就不遠了。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實驗化學(選修)[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01-92

篇10

1 中職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近幾年,隨著我國中職學校規模的擴大,錄取分數線越來越低,有的學校為了吸納學生,甚至不用參加考試直接進入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導致正常教學的效果較差。同時,有的中職學校的化學實驗器材比較陳舊,存在較多問題。但是,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實用人才,應當突出其社會性和實踐性。因此,探索一條適合中等職業學校化學實驗教學實際的高效途徑,顯得尤其重要。

2 提升中職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2.1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啟發學生主動地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化學實驗教師應該作為一名引導者,以學生為中心,將探索實驗刺激試驗。例如,具體的實驗中,首先不要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結果,設定學生實驗的目標;為學生們提供了藥品、實驗儀器等,根據教師的要求,指導學生寫出實驗方案和數據形式;學生根據自己的寫作實驗方案編寫自己的計劃并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詳細記錄結果。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實驗結束后,將學生編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如果有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后得出結論,使學生完成實驗目標,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二氧化氮的性質實驗中,學生們首先提出兩個問題:一個是氮氧化物和一氧化氮化學性質不同嗎?第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誰更穩定?根據這些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答案。在實驗中,學生們開始運用大腦發散思維,改被動為主動,這樣在能力提升的同時也增加了做實驗的熱情。這樣能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2.2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學生創建一個教學情況、視聽和許多演示的步驟和方法,抽象概念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在稀釋硫酸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硫酸和水的混合物容易濺,一旦濺在人的身體上會造成傷害。如果實驗前應用多媒體生動地演示實驗中應注意的細節就可以避免傷害的發生。同時以大屏幕演示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并推動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3 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培養科學探究的習慣

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是觀察和探索。掌握理論知識大多是基于觀察和探索獲得大量感性材料。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還取決于學生是否渴望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表面抓住本質和規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例的引導,挖掘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意識到一切有成就的人,有成就的科學研究離不開對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事物和自然現象的觀察。科學研究始于觀察,沒有觀察、調查就沒有科學發現。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故事,比如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元素的故事。居里夫人在放射性鈾元素的研究發現鈾礦的放射性要比鈾化合物的凈化放射性高。然后在凈化的預測必須有一個新的元素,比鈾放射性鈾石強。為此,居里夫人花了4年時間,在8噸的瀝青鈾礦得到0.1克的新元素和極少量的純化合物,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是鐳元素,居里夫人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要善于觀察并養成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

2.4 改善評估實驗報告的速度和質量,提升教學效果

使用工具,如電腦,糾正改善評估實驗報告的速度和質量,評估學生完成實驗報告的優點和缺點,直接證明了教學效果。學生完成了實驗報告,但是教師批改實驗報告不夠認真,有的錯誤就有可能被忽略,會對學生繼續學習帶來危害。但是,有時候實驗報告計算量很大,特別是分析化學實驗,由于每個學生操作有差異,所以學生的實驗報告各不相同。每批改一份實驗報告,教師都要做一次從頭到尾的計算,計算量非常大。如果教師用計算器核對學生計算結果的對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如何解決呢?筆者就利用excel表格,把學生姓名、班級、學號、各個分析化學實驗的各種數據的記錄表、實驗結果、有效數字應保留的位數、實驗操作得分、精密度得分、準確度得分等各種數據的計算公式通通編入excel表格。等學生做完相應的實驗,立即把實驗數據輸入電腦中的excel表格,電腦就自動計算出各種數據。批改作業時,只要把學生的實驗報告與筆者的電腦自動計算的結果對照,就可快速批改實驗報告。既準確、高效,又省時。這樣,就可以把省下來的時間用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