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分析范文
時間:2023-03-18 12:1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調查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醫院感染;患病率;監測
為了解醫院感染患病率, 制訂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措施, 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2013年8月19日0:00~24:00所有住院病人進行患病率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3年8月19日住院的所有患者, 包括當日出院、轉科、死亡的患者, 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
1. 2 調查方法 醫院感染管理科室負責整個調查的具體實施工作, 科主任任調查組組長, 調查人員由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和各病區監控小組醫生護士組成, 調查前由感染管理科組織參加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調查人員分兩組, 每兩人一組, 采取床旁調查和病案調查相結合, 并查閱抗生素使用情況及檢驗結果, 逐個填寫統一的個案調查表。
1. 3 診斷標準根據衛生部制訂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2 結果
2. 1 科室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應查住院患者187人, 實查183人, 實查率97.86%, 全院共發生醫院感染4人次, 患病率為2.14%。社區感染22人次, 感染率 11.76%。具體結果見表1。
2. 2 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醫院感染4例, 泌尿系2例(50%), 下呼吸道1例(25%), 皮膚軟組織感染1例(25%)。社區感染發生22例, 下呼吸道感染10例(45.45%), 胃腸道感染3例(13.64%), 腹腔內組織3例(13.64%), 泌尿系感染2例(9.09%), 皮膚軟組織2例(9.09%), 骨關節感染2例(9.09%)。
2. 3 病原菌構成 醫院感染發生4例, 均做細菌培養, 社區感染發生22例, 做細菌培養的11例。其中大腸埃希氏菌6例(54.54%), 肺炎克雷伯菌4例(36.36%), MRSA1例(0.09%)
2. 4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應查住院患者187人, 實查183人, 使用抗菌藥物45人, 占調查人數的24.06%, 其中治療用藥23人, 占調查人數的12.30%;預防用藥22人, 占調查人數的11.76%。使用一聯抗菌藥物的有36人, 占調查人數的19.25%, 二聯抗菌藥物的有7人, 占調查人數的3.74%, 三聯抗菌藥物的有2人, 占調查人數的1.07% 。使用抗菌藥物前做細菌培養共11例, 占治療用藥的 24.45%, 未做細菌培養的共34例, 占治療用藥的75.55%。具體結果見表2。
3 討論
3. 1 通過本調查顯示 本院醫院感染發病率為2.14%, 和日常監測結果相近, 低于張申等[1]3.8%的感染率。說明各科工作人員高度重視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發生醫院感染能及時上報, 并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能有效地預防醫院感染爆發事件的發生。
3. 2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在各種感染患者中, 內科系統患病率較高, 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為主, 說明呼吸道感染是醫院感染的高發部位, 說明內科患者年老體弱者較多, 病情危重且長期反復住院, 免疫防御能力差, 極易發生感染, 應作為監控工作重點。
3. 3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本院醫務工作人員細菌培養的送檢意識不強, 送檢率只占治療用藥的24.45%, 發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 其中大腸埃希氏菌6例(54.54%)排首位, 其次肺炎克雷伯菌4例(36.36%), 革蘭陽性球菌出現較少, MRSA1例(0.09%)。 抗菌藥物使用率24.04%, 低于衛生部所規定的抗菌藥物使用率≤50%的標準。說明本院抗菌藥物使用比例雖然不高, 但屬于經驗性用藥, 微生物的培養和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用抗菌藥物的意識需要加強。老年病人、反復住院、長期慢性病或癌癥晚期合并并發癥的內科患者應在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留取培養標本, 或連續留取標本及時進行細菌培養, 查找病原體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2]。手術科室抗菌藥物的使用以預防為主, 傳統觀念認為抗菌藥物在預防手術傷口感染起著決定作用, 但長期抗菌藥物的濫用, 可引起機體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 并能夠引起醫院感染, 增加患者的痛苦[3]。因此, 醫院感染管理科應加強對醫務人員和患者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的知識培訓和宣傳, 組織醫院感染專家(感染管理科、藥劑科、檢驗科) 定期臨床查房, 指導醫生嚴格掌握抗菌藥物的適應證, 盡可能在應用抗菌藥物之前留取培養標本, 執行先送標本培養, 后用抗菌藥物的原則, 按細菌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 降低耐藥菌株, 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申, 沈波, 榮菊芬. 2000-2006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8, 18(3):359-362.
篇2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抽樣調查方法獲取農村危房樣本數據。為使抽樣調查結果最大限度接近實際情況,規劃編制組對調查抽樣和調查流程進行了嚴格控制,將整個調查過程分五個步驟。
1.1問卷設計本次調查采用村級問卷和農戶問卷分別對樣本村及農戶情況進行調查。村級問卷旨在調查樣本村經濟狀況、地理特征、農房主要類型等,主要包括本村人口、戶數、農民人均純收入、地形地貌、農房主要結構形式、農房造價等19個指標。農戶問卷旨在調查農戶基本狀況和農房特征尤其是危險性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成員、收入、住房條件、住房建造年代、住房危險等級以及家庭住房改造建設的意愿、能力、計劃等26個指標。
1.2抽取樣本抽樣調查采取多階段分層抽樣和現場全面性普查相結合的方法。對于省級、縣級、村級樣本的選擇,采取的是多階段分層抽樣的方法;對于每個樣本村農房質量安全狀況和居住危房農戶家庭基本情況的調查,采取普查的方法(青海、少數交通氣候條件不具備的樣本村采取抽樣調查方法)。首先,確定樣本省,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分別從東、中、西部地區確定省級樣本。確定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作為樣本省。其次,充分研究樣本省份的人口分布、各縣經濟條件和主要地形類型等因素,采取分層等距抽樣法,從樣本省中各確定3個分別代表經濟發展高、中、低水平并在人口分布和地形類型方面符合該省省情的樣本縣。最后,在充分考慮經濟水平、地形類型、戶數規模等基礎上,每個樣本縣選取3個樣本村。每個省的樣本村構成在經濟水平、戶數要求和地形類型上符合該省的地形特征、經濟條件、人口分布等實際情況。
1.3調查實施調查實施分兩步。一是嚴格按照抽取樣本實行入戶調查與實地鑒定農村房屋危險性,并對危房進行拍照存證。二是問卷錄入。問卷錄入過程中,對問卷數據指標填寫的完整性、邏輯性和真實性進行核實,并根據照片分析核對危房的鑒定和等級分類是否恰當。必要時采取電話回訪方式,核實問卷數據真實性,補充填寫不完整的數據指標。
1.4數據核查為保證樣本最大限度符合所在省份的農村住房實際情況,規劃編制組對抽樣調查數據進行了三方面檢查,以核實其有效性。(1)抽樣調查是否符合調查要求,包括是否按指定調查樣本縣進行調查,是否對樣本村進行全覆蓋調查或隨機抽樣。(2)樣本縣、村在地形類型和經濟條件類型構成上是否符合所在省份的地形特征和人口分布等實際情況。(3)樣本縣、村近期是否發生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突發自然災害,嚴重影響其代表性。
1.5樣本處理對于存在上一步驟中第1和第3方面問題的省份,分兩個步驟進行處理。首先將有問題的樣本縣或樣本村剔除后,得到新的樣本集。然后檢驗新的樣本集是否存在第2方面的問題,如果無,檢驗合格;如果有,檢驗不合格。對于存在第2方面問題的省份,全部檢驗為不合格。對不合格樣本處理方法是,返回第二步,結合已有樣本類型構成重新抽取樣本進行補充調查。
1.6效度分析本次調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為2010年8~9月,抽樣調查共覆蓋了24個省區71個縣的216個行政村,調查農戶、現場鑒定農房62327戶,經樣本分析處理,有11個省級樣本合格,13個省級樣本不合格。第二次調查時間是2011年4~5月,對13個不合格樣本省進行補充調查,同時對遼寧、江蘇、浙江、廣東4省進行調查,共覆蓋了17個省區36個縣108個村,現場調查農戶、現場鑒定農房44886戶,經樣本分析處理,省級、縣級樣本全部合格。兩次調查有效樣本覆蓋了27省區83個樣本縣245個樣本村,農戶有效問卷89623戶。經分析,有農戶樣本89470戶合格,合格率為99.83%。
2數據來源
2.1農村人口和農戶數量現有公開統計數據無法直接獲得全國及各省區農戶數量,本研究采用《2006中國農村統計年鑒》①中各省鄉村人口與鄉村戶數,計算得到各省鄉村戶均人數。由各省鄉村戶均人數和公安部人口統計資料獲取的分省農業人口數,計算得出各省鄉村戶數。匯總得到全國鄉村人口88459萬人,鄉村戶數23289.25萬戶。
2.2相關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供,游牧民定居項目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來自《游牧民定居規劃》,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政府補助建設農房數據來源于《汶川地震農村災后恢復重建規劃》。
3分析結果
在抽樣調查獲取相關數據的基礎上,研究分析和統計匯總各省份的農村危房率。(1)確定危房戶認定的標準農村危房戶是指有常住人口的C級、D級危房戶和有常住人口的無房戶,不包含無常住人口的危房戶和無房戶。(2)選取統計時間節點考慮到2008年以來,國家實施了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游牧民定居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重大項目,并且這些項目的受益農戶在空間上呈非均勻分布,無法通過抽樣調查將其準確地反映出來。為減少這些項目對統計結果的影響,統計分析時利用調查獲取的相關數據,將計算時間節點回溯至2008年末計算危房率。然后通過扣除2008~2010年這些項目的實施數據或規劃數據的方式,計算2010年末的農村危房規模。
3.12008年末農村危房率根據上述分析方法,經分析統計抽樣調查數據,得到2008年末27個省份的農村危房戶率(見圖1、表1)。未進行抽樣調查的省份中,北京、天津、上海根據其農村經濟水平和農房建設等其他資料統計②,綜合確定農村危房率分別為2%、3%和1%。
3.22010年末農村危房規模根據前面已經得到的數據,用2008年末各省份農村危房率乘以該省份2008年末的農戶總數,得到各省份初步危房規模。在假定實施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游牧民定居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的農戶在2010年末均為非危房戶的基礎上,分別扣除3個項目的影響后,即可計算得到2010年末各省份的農村危房規模。扣除游牧民定居和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影響的具體方法是,從各省初步危房規模中,減去該省計劃納入游牧民定居工程和實施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農戶數,乘以該省2008年末農村危房率。扣除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項目影響的具體方法是,從各省份初步危房規模中,直接減去2008~2010年中央已安排該省份的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戶數。經過上述計算,得到2010年末全國農村危房的總規模為2737.6萬戶(含需納入新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的戶數)(見表2)。
4政策建議
篇3
1.1研究對象華南師范大學40名健身健美專項班學生以及60名健身健美愛好者。
1.2研究方法通過采用問卷調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以及走訪人體運動醫學專家等研究方式,經過對健美運動指標進行甄別、集中、篩選后,制定了《健美運動常見損傷部位以及造成損傷成因的調查表》其主要內容為:(1)常見的大學生健美運動損傷部位;(2)健美運動損傷率;(3)造成大學生健美運動損傷的因素。
2結果與分析
2.1關于運動損傷部位的調查分析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運動損傷的發生與運動員所從事的項目、環境、運動員自身條件、技術動作以及訓練安排有密切關系。從表1調查結果可知,被調查的大學生中,他們在健美運動過程中,身體的某些關節、肌肉等部位都出現過運動損傷情況,其中肩關節損傷率為23.5%,其次是腕關節損傷率為20.4%、頸椎損傷率為17.3%、肘關節損傷率為14.2%、髖關節損傷率為11.1%、膝關節損傷率為4.9%、其他損傷率為8.6%。不同的身體部位損傷的幾率不同,如肩關節是一個人體中最靈活的關節,由肱骨和肩胛骨的關節面構成,關節面是典型的球窩狀,關節面弧度差大、關節囊松弛。在健美運動過程中,參與運動的次數最多,因此損傷的幾率也大;再如腕關節,屬于小關節,其所承受的能力遠比肩關節等大關節小,健美愛好者在負重練習上肢肌肉群時,因負重過大,腕關節承受能力小,往往容易導致其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腕關節在健美運動過程中的損傷幾率也是偏高的。因此,健美運動過程中要加強防范,運動前應充分熱身后拉伸身體上的關節、肌肉等部位并采用一定的保護措施,有針對性地預防損傷的發生。
2.2關于損傷成因的調查分析大學生健美運動損傷的最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損傷率為35.3%,其次是技術動作不規范、器械重量過大,損傷率為30.2%,再次是自我保護不足、對場地器械不適應等。眾所周知,科學的運動訓練方式就是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使身體調動起來處于興奮以及活躍狀態。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可提高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人體內的物質、能量代謝活動,有利于克服自身的物理和生理的惰性,明顯提高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韌性,可有效地預防或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同時,在健美運動損傷中因技術動作不規范而造成的運動損傷的幾率也比較高,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技術動作錯誤,在練習過程中極易受傷,不規范的技術動作往往會給這些運動參與者的身體帶來某些組織器官的負荷加重,而當負荷超越了生理機能所承受的限度時,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損傷,如髖關節關節的準備活動不充分時,在練習下肢肌肉群時由于負重過大往往容易造成髖關節損傷。同時如果不遵守循序漸進與科學訓練的原則,急于求成,過早練負荷,不但會引起技術動作更加不規范,而且極易因技術動作不規范而導致身體的損傷。因此在開始健美運動訓練或鍛煉前,必須重視訓練前的熱身運動,需要針對性拉伸肌肉、關節等;同時,部分初學者或者部分動作在沒能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之前,切忌盲目追求大重量、大負荷的訓練方法,針對上述不同的損傷因素應采用不同的預防措施,以免減少損傷的幾率。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從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可知,他們在健美運動過程中,肩關節損傷率最高,其次是腕關節以及頸椎損傷,不同的身體部位損傷的幾率不同,而導致他們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最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其次是技術動作不規范,再次是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以及對場地器械不適應。因此,大學生在健美運動過程中為了避免或者降低運動損傷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則需要重視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準備熱身環節。
3.2建議
1.首先,大家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一次完整的健美運動訓練或者鍛煉應包含準備活動部分與放松練習部分這兩個環節,決不能忽視或不重視這兩個環節。
2.其次,需從思想上提高對健美運動的認識,端正練習態度,因為大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間,其體力充沛、精力旺盛,但由于他們都缺乏基礎知識,在鍛煉過程中急于求成,隨心所欲,愛表現,這就使運動損傷出現的幾率更高。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必須提高思想認識,端正練習態度,要按照老師或教練指導員的要求及其動作要領來完成練習。
篇4
1調查內容與方法
1.1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共包含28個問題,涉及以下4個方面:①農村飲用水安全狀況;②農村水污染現狀;③政府對農村水環境保護所采取的措施;④農民參與水環境保護的行為。
1.2調查方法
根據調查內容,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問卷中包括選擇題(單選題與多選題)和問答題2種形式的問題。首先,對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學過《環境學概論》課程的農村學生進行培訓(主要培訓調查方法、填寫調查表及調查中應注意的問題);其次,向培訓過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讓他們利用假期時間進行調查;最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數據處理,對于選擇題統計出每個選項的回答百分比,作為對每個問題的反映量度,進而得出農村飲用水安全的概貌。調查于2010年6月~2010年9月進行,共發放問卷240份。調查范圍涉及河南省18個地級市89個縣(區)236個鄉(鎮)238個村,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38份,有效率為99.2%。
2結果與分析
2.1農村飲用水安全狀況
受調查的村莊中,飲用水安全狀況如下:①國家飲用水安全工程覆蓋農村情況。有31.09%的村莊實施國家飲用水安全工程;有68.91%的村莊沒有實施國家飲用水安全工程。②農村飲用水水源及供水方式。有33.63%的村莊使用地表水;有66.37%的村莊使用地下水;有23.44%的村莊實行集中式供水;有77.56%的村莊實行分散式供水。③農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有44.54%的村莊出現過水質不達標現象。④飲用水消毒設備及使用情況。有54.2%的村莊沒有飲用水消毒設備;有17.23%的村莊按要求使用水消毒設備;有19.33%的村莊偶爾使用水消毒設備;有9.24%的村莊有水消毒設備但不使用。⑤當地政府對水源地水質進行定期監測情況:有36.56%的村莊對水源地水質進行定期監測;有63.44%村莊沒有對水源地水質進行定期監測。⑥出現過大規模水性疾病情況:有92.86%的村莊沒有出現過大規模水性疾病;有7.14%的村莊出現過大規模水性疾病。
2.2農村水污染現狀
受調查的村莊中,有69.75%的村莊沒有發生過水污染事故;有70.59%的工業廢水沒有達標排放;有59.67%的水源地30m范圍內沒有污染源。
2.3政府對農村水環境保護所采取的措施
受調查的村莊中,有58.82%的村莊沒有垃圾箱;有47.90%的鄉(鎮)、村中沒有垃圾處理場;有65.46%的鄉(鎮)、村中沒有污染水處理廠;有31.94%的村莊中沒有公共廁所。
2.4農民參與水環境保護的行為
受調查的村莊中,有81.93%的村莊以漫灌方式灌溉農田;有56.31%的村莊采用隨意堆在一起的方式處理牲畜的糞便;有23.95%的村莊采用全部圈養方式飼養牲畜;有77.56%的村莊農田施肥中只用化肥;只有22.26%的農民購買符合國家環保標準洗衣粉、洗滌劑和農藥。
3結論與討論
調查數據顯示,河南省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不容樂觀,其原因主要有:
3.1農村飲用水基礎設施的建設比較薄弱
國家飲用水安全工程只覆蓋少數農村、農村飲用水消毒設備沒有或使用不到位、大部分村莊或鄉(鎮)中沒有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廠等。這可能導致水源地受到污染,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標準。
3.2農村水污染源治理不到位
大部分村的工業廢水沒有達標排放、部分村水源地30m范圍內有污染源、大部分村的生活污水沒有經過治理直接排放、大部分村的垃圾任意堆放。這可能導致水源地受到污染,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標準。
3.3農民參與水環境保護的行為不積極
大部分農民以漫灌方式灌溉農田、大部分農民農田施肥中只用化肥、大部分農民采用隨意堆在一起的方式處理牲畜的糞便、只有少數農民采用全部圈養方式飼養牲畜、只有少數農民購買符合國家環保標準洗滌劑或農藥。這不僅可能導致水源地受到污染,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標準,還浪費大量的水資源,使人均供水量受到影響。其中,造成農民參與水環境保護的行為不積極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不夠,如宣傳不到位。地方政府對水環境保護重視程度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11.76%的學生認為地方政府對水環境保護重視、57.48%的學生認為地方政府對水環境保護不重視;30.76%的學生不清楚地方政府對水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對于地方政府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70.17%的學生認為地方政府很少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
篇5
關鍵詞:牦牛犢;腹瀉;調查分析
在藏牧區牦牛犢腹瀉疾病是一種易見多發疾病,一年四季皆會發生,春、冬兩季尤其多發。牦牛犢腹瀉病常發生于剛出生的前三周,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加之自身抵抗力弱,腸胃的消化和免疫功能都不健全,從而導致了牦牛犢食欲的下降,臨床表現為拉稀、軟便、水樣便等,并伴有惡臭,偶見血絲氣泡,小牦牛犢會產生脫水,自身中毒甚至心率衰竭的情況,最終導致牦牛犢的死亡、生長發育不良。基于此,對藏牧區一定數量的牧戶和牦牛犢進行了3a(2014-2016年)的跟蹤記錄調查分析出病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方法,更好地保護牧民的經濟利益。
一、牦牛犢腹瀉發病病因
致使牦牛犢腹瀉的病因整體可分為兩大類: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病原性病因包括由大腸桿菌、沙門桿菌等引起的細菌性病原,冠狀病毒等所引起的病毒性病原和由蛔蟲、球蟲等引起的寄生蟲性病原三種。而另一大類的非病原性則是由消化不良、氣候環境因素以及管理不善等所致。根據三年的數據調查,分析得出的結論:牦牛犢腹瀉病來自非病菌性的消化不良是導致死亡的主因,沙門桿菌等細菌次之,大腸桿菌感染所致最弱;導致牦牛腹瀉病死的沙門桿菌是主因,病毒性、消化不良、大腸桿菌和不明原因所致次之,寄生蟲感染因素最低。
(一)大腸桿菌所致的腹瀉發病
大腸桿菌是人畜腸道內常存在的細菌類型,自身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對碳水化合物發酵力強,能運動,因此,牦牛犢發生腹瀉常是由于其處所衛生狀況不好,氣候驟變、圈地濕寒、飼料污染、營養不良等因素,加之新生自身抵抗力弱的牦牛犢腸道菌群失調,易造成感染的發生。患有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或者經常使用腎上腺等激素類藥物,會導致牦牛體內有抗感染作用的單核吞噬系統功能減退,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最終誘發細菌感受。此外,一些對大腸桿菌無殺傷作用的抗生素會導致這一菌群失衡,給大腸桿菌以可乘之機,感染機會增大。
(二)消化不良引起的新生牦牛犢腹瀉
高寒的藏區自然環境,容易造成新出生的牦牛犢在頭三個月因消化不良而腹瀉,這極易導致牦牛犢的死亡。而造成這一病因的原因較多,較復雜。例如來自母牦牛自身在孕期營養不良,牧草等飼料營養不全,牛犢所需的初乳不足,牛舍不消毒、衛生環境差以及氣候劇變等。
(三)由寄生蟲病引起的腹瀉
由寄生蟲病引起的腹瀉往往是由母牦牛食料帶入體內,孕期感染給胎兒,或者通過牛初乳和乳汁傳染,造成牦牛犢腹瀉的寄生蟲感染主要有隱孢子蟲、球蟲、牛弓手蛔蟲等,這些對牦牛犢,尤其是出生兩周左右的,帶來的危害性最大,在牛犢胃腸內寄生達到一定蟲體量,嚴重情況下可以使牛犢的腸道堵塞或者穿孔從而導致死亡。
(四)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牦牛犢腹瀉
病毒引起的牦牛犢腹瀉多發生于新出生的一周內,多發于寒冷的冬季,氣溫越低發病率越高。感染性病毒包括細小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和黏膜病毒等。這些病毒與細菌混合感染,附著于牦牛犢腸道內,隨便液排出體外后,污染草料等飼料和飲水,從而在牦牛犢飲食過程中感染其消化道。此外,對母牦牛懷孕期間和牦牛犢的出生前幾周,飼養管理要科學、全面,同時還應加強牦牛飼養環境建設,確保衛生、防寒、防暑、通風導等。
二、牦牛犢腹瀉的臨床癥狀表現
牦牛犢腹瀉可簡單分為輕癥腹瀉和重癥腹瀉。輕癥腹瀉臨床實踐中表現為,病牛犢精神萎靡,常躺臥,食量減少,體溫正常或偏低,大便顏色呈淡黃或灰黃,多為水樣瀉和粥樣瀉,糞便臭味小,或是酸臭,全身未出現明顯癥狀,可見處、腹部等部位被糞便污染,這一癥狀多數是因飼養管理不當致其營養不良所造成。而對于重癥腹瀉,往往是由于炎性感染所造成的,與前者所差別的是,牦牛犢體溫明顯升高,糞便惡臭或腥臭,腹部疼痛,食欲極大降低甚至拒乳,糞便中常混有黏液、血液或腸黏膜。
三、牦牛犢腹瀉病的診治
對于牦牛犢的腹瀉疾病,獸醫需要先從其發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征以及變化再結合相關醫學知識,做出初步而科學的診斷,以防因誤診而錯用或濫用藥物錯過最佳診治時機,給農牧民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概括來講,對于普通的牦牛犢腹瀉疾病,只需要給其口服營養補液鹽的方法,改善因下痢造成的脫水、體內電解質代謝失衡問題和代謝性酸中毒等問題。對于糞便帶血的病癥,可先通過灌石蠟液體對牦牛犢腸道進行清理,之后給以黃連素、痢特靈或磺胺脒用藥,加以用維生素K3注射。按照牦牛犢1kg體質量磺胺脒0.1~0.3mg,或黃連素10mL進行喂服,也可以用小檗堿對腸道進行消毒抗菌。體溫偏高不降出現脫水時要對牦牛犢進行補葡萄糖、補堿、補充電解質以及維生素的補充,最后加以生理鹽水的補液解毒和5%的NaHCO3酸解毒,持續高燒的,可進行藥劑解熱,腹痛不安的,要為其喂服鎮痛和鎮靜的藥劑。
四、牦牛犢腹瀉病的預防
對于牦牛犢的腹瀉病有發病急、病程時間短、致死快的特點,因此,新生的牦牛犢,牧民應當盡早為其灌服起到預防作用劑量的抗生素類藥物。同時也應對孕期的牦牛注射接種疫苗。在飼養管理上,應為處于妊娠期的牦牛喂養充足的維生素和蛋白質,確保其營養均衡。同時,保持牛舍的環境干凈、干燥、衛生,用酒精進行定時消毒,防治它們的受寒、受熱、受潮。對臨產的母牛還要保持對其用溫肥皂水清洗,再用淡鹽水擦拭干,還要保證牦牛犢初乳充足,提高其疾病抵抗力。
參考文獻:
篇6
1.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成都師范學院2011級化學專業的實習生。發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率為100%。
1.2調查方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實習生實習情況
2.1.1實習單位選擇數據分析采用EXCEL軟件。被調查對象男23人,女27人,實習生的實習單位有54%由學校推薦,32%由學生自己尋找,另有4%是同學朋友推薦,10%由家里聯系。可見化學專業學生實習崗位獲取主要靠學校推薦,這和學校重視實習工作,學生愿意接受學校安排有關。從表2可知,化學專業實習生選擇實習單位知名度占32.5%,實習生對實習單位的知名度有較高追求。實習企業能提供完善的指導培訓計劃占36.4%,實習企業能否提供完善的指導培訓計劃是化學專業實習生最為關心的問題,企業能否提供完善的指導培訓,將影響化學專業實習生的實踐效果。實習的工作性質也是實習生比較關心的問題,
2.1.2實習生的心理定位化學專業實習生對實習崗位與心理定位期望符合程度不高,很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只占18%,46%都感覺一般,36%的實習崗位甚至不符合實習生的心理定位期望。如果實習單位不能符合自己的期望,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不會高,收獲小,甚至會造成實習生的流失。
2.1.3實習生熟練從事實習崗位時間化學專業實習生在進入崗位實習后,48%能在一個月之內熟練從事本崗位工作,26%能在1-3個月中熟練從事本崗位工作,22%需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熟練從事本崗位工作。化學專業實習生實習時間可根據實習單位和實習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達最佳效果。此外,熟練從事本崗位所需時間長短還和單位對實習生的培訓指導力度及實習生努力程度有關。
2.1.4實習生的工作情況高校化學專業實習生通過實習對行業有了比較清醒認識,明白自己是否適合該行業、激發對此行業興趣,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理解、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提高了人際關系溝通和協調能力。但在實習中認為還需加強專業知識技能、人際關系和溝通協調能力、寫作能力、英語應用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化學專業實習生在實習中經常會遇到困難,如實習期間無良好的雙向溝通渠道、工作和生活環境不好、薪金太低等。化學專業實習生在實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實習時無法接觸到要學習的技術技能,不能學到真正的實際操作技能。在訪問調查中還發現不少企業單位不愿招收化學專業實習生,主要原因有三:①實習生會影響實習單位正常的生產秩序;②實習生難以管理;③實習生工作缺乏責任心。提供高校化學專業實習機會的單位,43.8%有合理實習計劃安排,22.5%指派有指導師傅,11.3%能夠滿足實習生實際操作,8.8%為實習生提供合適的實習崗位,不到20%的實習單位能夠配合實習生的要求調整實習內容、愿意讓實習生參加相關會議并發表意見。接近一半的企業單位有合理實習安排,22.5%派有指導師傅,說明企業單位對實習生較為重視。但部分實習單位不能滿足實習生的一些合理要求,工作內容沒有技術含量,實際操作技能訓練有限,難以學到東西,實習生流失在所難免。
2.1.5實習生的人際關系實習生的人際關系情況數據分析,化學專業實習生在實習單位與同事和領導的關系較一般,需加大對實習生的關心和鼓勵。單位領導如果能更好的關心和重視實習生,加大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一定能促進實習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加歸屬感和認同感,提升工作效率。
2.2實習生流失情況及原因
通過調查分析,高校化學專業實習生很短時間就離開實習單位主要原因有實習單位提供崗位不合適、壓力大、不適應企業管理模式等等。高校化學專業實習生流失的原因很多,實習單位提供崗位不合適是最大的原因,占17.8%。如果化學專業實習動手進行技能操作的機會少,無法接觸到要學習的技術技能,只給一些簡單的雜事做,實習生必然會流失。企業管理方式不適應占4.0%,說明化學專業實習生更注重實習過程是否能夠接觸要學習的真正技術技能。實習期是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并通過實踐提高自己動手能力的階段。如果不能提供良好的培訓,不能達到實習效果,實習生必然會流失。實習生在工作中不被尊重,不能體現價值占7.4%,說明實習生的地位比較低,實習生在工作中不被尊重,導致實習生不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缺乏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工作效率不會高,實習生將會流失。
3結論及建議
篇7
摘 要 目的:探討我計劃生育指導站參加體檢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情況,以提高轄區人員的體檢意識和衛生習慣。方法:選擇參加孕前體檢的育齡婦女5000例,檢測她們的乙肝五項及肝功。結果:檢查結果顯示1499例乙肝五項均呈陰性;HBV陽性255例(5.1%),40IU者37例。結論:統計結果顯示我計劃生育指導站中5000例育齡婦女中乙肝病毒攜帶率5.1%,通過接種疫苗可以有效的防止乙肝病毒傳染。
關鍵詞 計劃生育指導站 孕前檢查 乙肝病毒 感染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pre pregnancy check in 5000 cases
Ma Jun
Qinyang City family planning guidance Station of Henan province,45455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of people checked in amily planning instruction station,and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awareness and health habits.Methods:We chose 5000 women in pregnancy examination from 2012 January to 2013 August.Their five items of hepatitis B and liver function were detected.Results:Examination showed the five items of hepatitis B of 1499 cases were all negative.255 cases were HBV positive(5.1%),65 cases in less than 30 years old of age(1.3%),83 cases in 30~40 years old(1.7%)and 107 patients in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 years of age(2.1%).There were 37 cases with positive HBV and ALT>40IU.Conclusion: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in the 5000 cases of amily planning instruction station the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 rate was 5.1%.The vaccine can preven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Key words Family planning instruction station;Prepregnancy check;Hepatitis B virus;Infected
作為我國發病率相對較高的一種傳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BsAg陽性體征通常會超過半年,這些人群很少存在肝病癥狀體征及肝功基本正常的HBV感染者,新生兒中出現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通常與母嬰垂直傳播有關[1]。因此,為了更好地掌握孕前人員的感染乙肝情況,并讓孕婦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狀況,本站對5000例育齡婦女進行了集中的健康普查工作,主要檢測乙肝五項和肝功能。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8月參加孕前檢查的5000人,以上參檢人員均檢測乙肝五項及肝功能。
測定方法:參加孕前檢查的育齡婦女,首先抽取空腹靜脈血3ml,使用全自動酶免分析儀行酶聯免疫法檢測[2,3]。
判定標準:首先進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測,結果呈陽性者再行抗-HBc、抗-HBe、HBeAg、抗HBs及HBsAg檢測,按照說明書進行嚴格操作和結果判定[4]。
結 果
感染乙肝病毒情況:2012年1月-2013年8月共對5000例育齡婦女進行了乙肝表面抗原檢測,平均陽性率5.1%(255例)。結果顯示我轄區育齡婦女中感染乙肝病毒的情況較為嚴重。
各年齡段人員感染乙肝病毒情況:在HBsAg檢測對象中,年齡18~46歲,各年齡段人員中≥40歲年齡組的HBsAg陽性率2.1%,最高,而
討 論
據統計顯示,我國攜帶乙肝病毒者約為9300萬人,2011年全國人群乙肝有關疾病流行病學的相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均攜帶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7.185%[5]。本研究中,育齡婦女攜帶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5.1%,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也低于2010年福建永安市對從業人員的乙肝攜帶率(8.7%);本研究結果顯示,
近幾年,我國乙型病毒性肝炎具體防治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免疫預防為主,防治兼顧的綜合治療措施,優先保護新生兒對象和產婦等重點人群,有效降低乙肝的高感染率。一直以來,我國各級疾控機構均把新生兒的免疫規劃確定為我國乙肝防治工作的重點,而且乙型肝炎的效果控制也得到了公眾認可。尤其是2005年,我國將乙肝疫苗納入到國家計劃免疫免費項目以來,乙肝人群的乙肝病毒攜帶率呈現出逐年遞減的態勢。值得注意的是,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不容樂觀,為了盡可能減少乙肝的危害,降低人群中乙肝發病率,建議在提高新生兒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種率的同時,將乙肝疫苗接種推廣到成人中,整體提高成年人群的免疫力。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制定針對成年人乙肝防治的策略:①提高人群對乙肝疫苗接種的認知,在人群中加強健康宣傳;②社會各個團體應該組織好疫苗接種工作,逐步提高人群自愿接種的比例;③國家要規范乙肝疫苗接種的技術及相應保障性法規,有效監督和管理疫苗接種市場。
綜上所述,接種疫苗已經成為防治乙肝病毒傳染的一種有效方法,建議轄區育齡婦女人員中,凡是乙肝表面抗原呈現陰性的人員(無乙肝疫苗禁忌證人員),均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并加強免疫,還應加強醫學健康教育,提高育齡婦女孕前檢查的體檢意識和衛生習慣,并定期行孕前乙肝普查。以確保及時、有效地對肝炎患者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鐘萼枚.乙肝病毒無癥狀攜帶者調查分析[J].水電醫學雜志,1996,(3):25-27.
2 孫蕓.乙肝病毒攜帶者遭受的排斥困境及其成因分析[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34-37,74.
3 劉士敬.關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有關疑問[J].家庭醫學,2005,(3):4-7.
篇8
【摘要】目的:了解我鎮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選擇鎮的情況,育齡婦女意外妊娠的原因,我區執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條例》的情況,了解和分析廣大育齡婦女對計劃生育服務的需求,針對性地提供各種服務,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方法:以新塍鎮范圍內2010年意外妊娠的171名已婚育齡婦女為調查對象,由村(居)計生聯系員和鎮計劃生育服務站人員經業務培訓后擔任調查員,采取問卷形式,實地走訪已婚育齡婦女,填寫調查表,分類十六個項目及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通過調查統計分析,發現和放置IUD避孕失敗是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結論: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掌握更多避孕節育知識。指導已婚育齡夫婦落實高效、安全、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引導落實長效措施,定期查孕查環,做好隨訪服務工作,努力提高避孕有效率,保障育齡群眾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育齡婦女 意外妊娠 調查報告
在全面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選擇的基礎上,為指導已婚育齡夫婦落實高效、安全、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提高避孕節育有效率,降低意外妊娠率,保障育齡群眾的身心健康。現將本鎮2010年171例已婚育齡婦女意外妊娠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報告如下:
一 對象與方法
1 對象:2010年意外妊娠的171名已婚育齡婦女。
2 方法:本次調查由村(居)計生聯系員和鎮計劃生育服務站人員經業務培訓后,采取問卷形式,實地走訪已婚育齡婦女,填寫調查表,分類十六個項目及需求進行調查分析。
二 調查結果
1 一般情況:2010年全鎮共有已婚育齡婦女16394人,意外妊娠的171例,意外妊娠率為1.04%;其中人工流產156例,占91.23%,藥物流產15例,占8.77%。本次調查大多數為農村居民,有149人,占87.13%,其它為工人、職工、個體等。
2 文化程度構成:調查分四個文化層次,小學和初中文化層次的已婚育齡婦女意外妊娠有166人,占97.08%,這二個文化層次意外妊娠人數居多,這與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有關,反之,文化程度越高意外妊娠率越低,高中文化層次有4人,占2.34%;大專以上文化層次只有1人,占0.58%。
3 年齡構成:本次調查分五個年齡段,26―40歲已婚育齡婦女的意外妊娠人數有139人,占81.27%,這三個年齡段意外妊娠人數居多,主要與生育年齡旺盛期相關;20―25歲有24人,占14.04%,這年齡段生育后避孕怕麻煩、長效措施落實不及時;40歲以上有31人,為18.13%,這年齡段逐漸進入更年期,忽視避孕措施、節育環年限到期未及時更換。
4 意外妊娠原因分析:和放置IUD避孕失敗是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失敗有89人,占52.05%,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當和未堅持使用;放置IUD失敗有79人,占46.20%,包括帶環妊娠和脫環妊娠,原因未定期查環,造成IUD脫落、移位未及時發現或IUD放置年限已到未及時更換;避孕藥失敗2人,占1.17%,原因漏服;外用膜失敗1人,原因使用不當。
5 放置IUD有效時間:放置IUD失敗意外妊娠有79人,10年以上有25人,占31.65%;5―10年有18人,占22.78%;3―5年有10人,占12.66%;2―3年有11人,占13.92%;1―2年有10人,占12.66%;1年內有5人,占6.33%。帶環妊娠有29人,脫環妊娠50人。
6 短效避孕措施失敗的原因分析:短效避孕措施失敗意外妊娠有92人,其中未用40人,占43.48%;使用不當49人,占53.26%;避孕藥失敗有2人,占2.17%;外用膜失敗有1人,占1.09%。
7 終止妊娠后落實避孕措施分析:意外妊娠的已婚育齡婦女采取補救措施后選擇放置IUD的占首位,有110人,
占64.33%;59人,占34.50%;避孕藥和外用膜各1人,分別占0.58%。生育后沒有及時落實長效措施,人流后選擇放環,幾次放環失敗多數選擇,但少數人失敗還是選用。
8 落實各項避孕措施人數與失敗人數比較: 2010年底輸卵管結扎3062人,失敗率為零;放置IUD9442人,失敗79人,失敗率為0.84%;皮埋13人,失敗率為零;避孕藥(針)40人,失敗2人,失敗率為5.0%;2410人,失敗89人,失敗率為3.69%;外用藥53人,失敗1人,失敗率為1.89%;比較顯示長效措施失敗率明顯低于短效措施失敗率。
三 討論與對策
1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群眾自我保健意識。根據已婚育齡婦女服務需求調查,通過培訓、專題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在知情選擇基礎上,讓育齡夫婦掌握更多避孕節育知識,了解避孕方法的原理、副反應、使用方法等,提高育齡群眾自我保健意識。
2 抓好長效措施落實,努力提高避孕有效率。放置IUD是育齡婦女選擇最佳的避孕方法,本次調查顯示,長效措施有效率達到99.37%,短效措施有效率為96.32%,二者相比有效率高出3.05%。IUD具有長期、高效、可逆、方便等優點,放置后可避孕5年以上,應積極指導育齡夫婦落實以放置IUD為主的避孕方法,努力降低意外妊娠率;同時,積極推廣新型IUD,如吉妮、花式、元宮等,以適應每個育齡婦女生理特征的不同需求,減少帶環妊娠、脫環及因癥取環。
3 拓寬創新服務理念、深化計生優質服務。開展計劃生育手術技術質量監控,增強醫務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業務上精益求。與已婚育齡婦女面對面的交流溝通,處理術后副反應,發現異常情況對癥外理,做好定期查孕查環隨訪服務工作,如發現IUD異位或IUD使用年限到期,提示育齡婦女及時更換。提高避孕有效率。
4 加強緊急避孕知識宣傳,提高藥具使用有效率。緊急避孕方法能防止在避孕過程中可能失敗,防止意外妊娠最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作為常規避孕方法反復、經常使用。在意外妊娠原因中,失敗比例居首位。有些夫婦使用的意愿欠缺,嫌麻煩,懷僥幸心理,未能堅持使用或使用不當。應鼓勵丈夫積極參與,正確使用好,同時,加大緊急避孕知識宣傳力度,讓已婚育齡群眾掌握緊急避孕知識及正確使用方法并能就近領取,提高藥具使用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2005.1 ISBN 7-80202-124-3
[2] 高爾生,袁偉,劉寧.中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經驗[J].生殖與避孕,2006,7:(26):141-143.
篇9
關鍵詞:病區藥房;退藥;調查分析;對策
目前,藥房退藥是每家醫院都面臨的棘手問題,無法杜絕。 大量的退藥現象,不僅給醫務藥工作人員增添了額外工作,也給藥品質量管理帶來了風險。本文對2014年4~6月我院病區藥房的退藥情況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尋找問題根源,規范退藥行為,以達到安全有效用藥的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2014年4~6月住院藥房電腦數據庫中退藥數目1348條,及病區手寫退藥申請單。對退藥條目、退藥品種、退藥病區等數據信息進行分類統計。
1.2方法 統計分析我院3個月退藥申請單的退藥條目、退藥原因、退藥種類、及科室等方面來計算出所占比率。
2 結果
2.1退藥原因 在1348次退藥申請單中,退藥原因約14種,其中醫方原因中長期醫囑未及時停用、改變醫囑、醫生操作失誤占百分比高達50.30%;患者原因中病患要求出院、患者拒用、患者欠費占百分比為29.97%。現將我院2014年4~6月退藥原因統計詳見表1。
2.2退藥種類 在1348份處方中,所退的藥品總數為466種,涉及14大類別,其中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脂肪乳、氨基酸等類(22.53%),作用于循環系統類(12.66%)、抗生素類(10.09%)三類共占退藥藥品種類的45.28%(見表2)。
2.3退藥科室 2014年4~6月我院各科室均有退藥現象,不同科室退藥情況差異較大,以兒科、外科、ICU、內科較多。我院2011年4~6月各科室退藥情況統計詳見表3。
3 分析與討論
由表1可以得出,我院2014年4~6月退藥原因比例較大的是長期醫囑未及時停用占百分比高達19.81%;、改變醫囑占百分比為20.85%、操作失誤占百分比為9.64%。這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好轉或治療效果不佳時,醫生需及時更改醫囑調整治療方案,而未及時做到,造成的退藥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醫護人員操作失誤,醫生對藥品規格、用法用量等情況不熟悉,導致醫囑錄錯,同時也暴露出醫生執業能力的薄弱。患者病情好轉自動出院、家屬要求提前出院等情況是造成患者原因中退藥的主要因素。醫生對自己的患者,病情應熟知,方可及時停用醫囑,避免出院時大量退藥的發生,造成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脂肪乳、氨基酸等類、循環系統類、抗生素類三類退藥量最大。這與其他醫院相似,由于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脂肪乳、氨基酸等類各科室使用的廣泛。循環系統,患者多,用藥量大,使用差錯發生率高。其次,抗生素類藥物品種繁多,用量大,其新品種上市速度快,致使臨床頻繁更換藥品,使用不夠規范,抗生素濫用嚴重。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科室退藥情況差異較大,以兒科較多,由于兒童依從性差,兒童怕藥苦或不肯打針,家長拒絕使用,引起退藥。其次,兒童患者大多不會準確自述病情,故醫生在用藥謹慎小心,也會造成退藥的增加。
4 應對策略
4.1服務理念 醫護藥人員要有仁愛之心、執業情操。真正做到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工作中要嚴謹認真, 避免人為錯誤。
4.2 藥學服務 做好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溝通,做好藥品相關的知識的介紹和制作退藥分析報告并反饋到各病區,及時討論分析,找出可能造成退藥的隱患,提高患者用藥的安全性。
4.3退藥制度嚴格完善我院的退藥制度,原則上不許退藥,若退藥需填寫“退藥申請單”,寫明退藥患者姓名、藥名、數量、規格、原因等,護士長或科室主任簽字負責。特殊管理藥品均不得退藥。
4.4系統優化 通過我院電腦信息系統軟件的優化,增加系統功能,來降低退藥風險。如:藥品使用超出常規用量、藥房缺藥、醫生操作錯誤等,系統能及時給出信息提示。
5 結語
藥房退藥涉及到醫師、護士、藥師、患者等多個方面,影響藥品的質量,增加醫療風險。我們應強化醫護藥人員責任心,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高醫院的現代化管理[1-3]。
參考文獻:
[1]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S].2002.
篇10
關鍵詞:辛伐他汀;降血脂藥物;不良反應
辛伐他汀藥物是還原酶抑制劑,可以使機體膽固醇的合成減少,清除增加,從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辛伐他汀目前是臨床應用最廣的降脂藥物,同時還具有多種非降脂用途,如可用作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房顫治療的上游藥物等,且臨床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拓展[1]。由于辛伐他汀在臨床應用廣泛,其不良反應也日漸增多,已引起臨床用藥的高度關注。我們對近年臨床辛伐他汀藥物不良反應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門診或住院就診使用辛伐他汀藥物,且資料完整的2436例患者,其中男1245例,女1191例;年齡3675歲,其中
1.2 調查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和衛生部藥物不良反應篩選標準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將2436例他汀類藥物使用者相關信息錄入設計好的表格中,用EXCEL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2436例辛伐他汀使用患者,不良反應例數為118例(4.84%),經過減少劑量或停藥,對出現的問題給予積極處理,所有病例病情得到控制,無1例患者發生不可逆事件。不良反應發生分布情況:男61例,發生率為4.90%,女57例,發生率為4.79%,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在
3 討論
藥物不良反應(ADR)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時出現的有害的和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由于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該變,人群血脂水平正逐漸升高[2],而辛伐他汀藥物臨床降脂效果肯定,且能減少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的發生[3],并以其用藥方便、價格能被患者所接受的優勢而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在臨床應用中也出現部分不良反應。從本組調查結果顯示:辛伐他汀藥物不良反應率為4.84%,≥60歲的患者比
在辛伐他汀用藥的過程中要加強用藥監管。辛伐他汀對人體的不良反應可以讓部分患者出現不適癥狀,但部分患者可表現無癥狀損傷,只有通過實驗室檢查才能發現問題,因此為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我們應注意以下問題:掌握用藥指針,對使用有禁忌癥的患者,嚴格按照辛伐他汀使用說明書進行用藥,以免增加患者用藥風險;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從小劑量開始,在無效或效果不佳,無身體損害情況下,再逐漸增加劑量;用藥期間禁酒[4],酒精能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有無不適,監測患者用藥效果,并定期監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心肌酶、肌酸激酶、血清淀粉酶等有無異常;盡量避免聯合用藥,如大環內酯類、對乙酰氨基酚、胺碘酮、唑內抗真菌藥物等都可以增加機體損傷的概率;在用藥期間,讓患者保證有充足營養及休息,避免影響機體對藥物的攝取及代謝作用[5];對患者加強用藥依從性的健康教育,讓患者遵醫用藥,按時服用,不能隨意加減,本組有3例患者自行加大藥物治療劑量,致系列臨床癥狀出現。辛伐他汀用藥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要讓患者保持情緒穩定,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采取不同處理措施,輕度反應可以減少用藥劑量繼續治療,加強病情監測;出現嚴重反應就必須停藥,同時采取保肝、降酶、利膽降黃、對癥,甚至可用糖皮質激素等綜合措施治療。
辛伐他汀藥物臨床降脂地位肯定,安全性良好,臨床副作用較少,但不能忽視用藥過程中對患者的監測,尤其是對老年及病情特殊的患者要謹慎用藥,以確保藥物治療效果及患者的安全。
參考文獻
[1]Komatsu T,Tachibana H,Sato Y,et al.Long-term efficacy of up-stream therapy with lipophilic or hydrophilic statins on antiarrhythm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llation[J].Int Heart J,2011,52(6):359-365.
[2]趙冬.中國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學研究[J].臨床薈萃,2006,21(8):533-538.
[3]廖玉華,程翔. 后他汀時代的調脂治療策略[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2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