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求職信息范文
時間:2023-04-10 00:09: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廚師求職信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管理會計 知識經濟 價值鏈
管理會計是以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把管理與會計這兩個主題結合起來,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劃和控制的信息系統。管理會計為決策與計劃提供信息,協助指導與控制,制定激勵目標,計量與評價績效,對強化內部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21世紀,隨著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經濟的愈演愈烈,管理會計又面對怎樣的挑戰呢?
一、要求管理會計的目標發生變化
按照世界經合組織的說法,知識經濟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知識經濟時代管理會計的一個主要的職責就是把握知識經濟的特征,提供多樣化的信息。由于管理環境的變化,要求管理會計系統提供管理過程的“長期戰略”信息、提供“服務”、“交貨時間”等信息;而這一切都需要傳統管理會計目標發生轉變,由原來以“成本”為中心,轉變為以“增值”為中心,繼而轉變為以“核心能力”的培植為中心。 企業只有具備核心能力才能持續獲得價值增值
二、要求現有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革新
1.合理計量智力資本
20世紀80年代,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的比例僅為38%,有形資產為62%;90年代,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的比例為62%,有形資產為38%;21世紀,無形資產在企業資產中所占的比例為85%,有形資產為15%。
傳統會計模式注重有形資產的計量,而知識經濟下,知識等無形資產的貢獻對企業價值創造的影響已遠遠超過了其他實物資產,為了有效地管理企業的智力資本,同時也為了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價值,就必須對智力資本進行計量和報告,知識經濟下作為主導生產要素的知識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而人是知識的創造者,只有準確的計量了人力資本和其他無形資產的價值,才能正確計算企業的價值,做出正確的決策。
2.成本計算和管理方法要求隨之改進
在管理會計中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必須作革命性的變革,以“產品”為中心的成本計算將被以 “作業”為中心的作業成本計算所代替。隨著高新技術對傳統工業領域的滲透,將會引發生產的大幅度增長和人工成本的顯著降低,當前的管理會計方法已不能適應新技術的要求。如制造費用的分配,一直以來,對其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時為分配標準,而隨著高新技術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工成本在產品成本的結構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少。因此,如果制造費用的分配仍以工時為標準,必然會使產品成本信息失真,企業據此做出的短期經營決策和業績評價,就可能出現較大失誤。
3 .要求存貨管理模式的改變
在知識經濟時代,全球范圍內的網絡支付、網絡采購等活動都可在網上進行,傳統存貨模式受到挑戰,“零存貨”的概念有可能成為現實。存貨乃是一種資源的閑置,它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資源浪費,因此,應該務求“及時適量”生產,預防產生存貨堆積的現象,以至于逼近零存貨。傳統管理會計中對存貨的處理方法已不適應現代管理的要求。
三、要求改變對現行投資方案的評價
目前的投資方案評價,主要是考慮企業的財務效益。目前管理會計所采用的決策評價標準主要是利益最大化(成本費用最小化)和現金凈流量最大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投資主要以智力投資為主,隨著企業投資的取向從物力投資向智力投資的轉變,管理會計決策方案的評價標準也將從單純的以財務效益為重點轉向財務效益和綜合信息并重的評價標準體系。投資的評價和選優,應以方案可能產生的全方位效益為出發點。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產品價值的大小將主要由其具有的知識含量或技術含量決定,因而經營決策的重點應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積極作用,如何通過適當地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而使企業產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四、要求管理會計加強對非財務信息的重視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的非貨幣信息將充斥于社會經濟的每一個角落,要求企業的管理會計人員及其他各個責任中心從中選擇對本企業有用的信息,即利用管理會計所提供的非貨幣性和貨幣性信息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有時非財務信息的影響甚至超過財務信息。例如,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引進人才的未來效益、引進高級制造技術的長遠利益等,都關系到企業全方位的效益。
五、知識經濟要求管理會計著眼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而不是僅僅關注企業的生命周期
現行的管理會計僅考慮生產者所承受的成本,而不反映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消費者所承受的成本,不僅包括購買價,還可能包括與安裝、運行、支持、維護、丟棄相關的成本,這些成本應該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引起企業產品的設計者的足夠重視。
六、知識經濟要求管理會計注重價值鏈分析
邁克爾•波特教授認為,價值鏈是開發、生產、營銷和向顧客交付產品與勞務所形成的一系列作業的價值。價值鏈分析要求管理者注重企業的外部環境,分析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這條價值鏈及其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從而管理成本。價值鏈構成了企業的生命鏈,是企業具有生命價值的基礎,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增加價值。在識別了價值鏈中每一階段所增加的價值及相關活動所涉及的成本后,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保持和發展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有效管理價值鏈對于增加顧客價值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強調顧客價值,要求企業經營者以顧客為中心分析價值鏈中不同作業的性質。
正如著名會計學家余緒纓教授指出,“與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相聯系的智力資本管理會計的形成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21世紀管理會計將“以人為本”,圍繞企業核心能力的培植構建其基本的框架。這也是未來管理會計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余緒纓:現代管理會計研究的新思維[J].財務與會計,2004年第二期
[2]甘永生:21世紀管理會計的發展模式[J].會計之友2002,12:4-6
篇2
摘要:提高技工院校畢業生的思想素質是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技工院校的教師應在職業教育中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更好地為技工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文提出,職業思想教育應從大教育與小我教育兩方面著手。
關鍵詞 :職業思想大教育社會性小我教育人文主義
據資料顯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呈現出了活力。我國在1980年就開始對全國中等教育的結構進行改革,重點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我國第一部《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正式頒布和實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11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超過820萬人,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筆者所在學校的招生情況在近兩年完成得比較好。惠州是社會經濟各方面正在努力發展的城市(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GDP達709.9億元,增長8.5%,增幅與珠海并列全省首位),惠州技工院校的生源多數為本土學子,多數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廣東省偏遠地區而言要好一些。在這種情況下,簡單地以要求學生找到工作為目的的職業思想教育肯定無法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筆者根據自身技工職業思想教育的經驗,談以下兩點看法。
一、樹立大教育思想
“大”即著眼于社會,著眼于職業教育中的社會性。
筆者認為所謂職業思想教育,首先要重視作為人的本質屬性特點的社會性。筆者這里所說的社會性是指學生離不開社會,不能單一地將學生視為學生,而是應該視為準社會人。進入技校的學生,他們接受的是有別于基礎教育的職業教育。對他們來說,在校學習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升學,而是為了在社會上求得一份自己認可的工作。這說明技校學生最大特點就是職業社會性,即以學生的就業為中心點。但在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學生對就業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十幾年前那種迫切地追求一份工作的狀態,學生更期待找到自己認可的工作。理由很簡單,現在企業缺少大量的普通工人和一線技術崗位的技術人員,企業只能通過不斷提高員工的薪酬達到招工的目的。例如,2015年3月,惠州惠陽秋長白石塘井村的伯恩光學企業招工,吸引了上萬人求職應聘。為什么這個招聘這么吸引人呢?據稱主要是公司待遇比較高,工資再加上加班費,普通工人每月最低有4000元薪金;技術崗位的工資更高,最高可達到7000元,平均工資超過5000元。這就是學生所處的社會,我們又怎么能離開職業思想教育中的社會性空談職業思想教育呢?
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思想教育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先學會自我定位,即準社會人,學會從社會求職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社會工作定位,即學生不僅僅是一名普通工人,而且還是擁有技術的技術人員。借用網絡熱傳的藍翔校長畢業典禮語錄:“技術學習就是實打實地學本領,不玩虛的,你學挖掘機就把地挖好,你學廚師就把菜做好,你學裁縫就把衣服做好”。
筆者常關注“58同城網”上涉及所教專業的崗位要求,將其摘錄下來讓學生了解,讓學生睜大看社會的眼。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讓學生與社會零距離接觸,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這種職業思想的教育,為接下來的職業教育打下了基礎。
二、立足“小我”教育的人文主義思想
著眼于學生個體,鼓勵學生爭當技術工人中的“博士”。
2015年4月14日早上,工作11年之久的河南省實驗中學的一名女心理教師寫下了一封辭職信,內容僅有10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封信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領導批準了女教師的辭職。網友評論說:“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 這封辭職信引發了許多人的評論,筆者認為最有趣的應該是一網友以此做的一副對聯,上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聯:錢包那么小,誰也走不了;橫批:好好工作。這一副對聯帶給筆者很大的觸動,多數人的職業生涯正是如此。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一筆想取就取的錢。
記得有一幅漫畫:大家同時站在一條起跑線上,沒有規則,也沒人告訴你規則,一切就在于誰最先到達終點。畫中有人是坐著父母的私家車起跑,有人是拉著坐著年邁的父母的人力車起跑。誰會是最后的勝者?答案不言而喻。但這幅畫仍激勵很多人坦然面對,不斷努力向前走。人生的比賽不在于誰最先到達終點,只要付出了就會成功。但在技校就讀的學生而言,他們看問題不在同一個層次上,他們所想的就是混日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非常嚴重。
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轉變思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如何培養學生實現作為人的存在,而并非一個個被批判的符號?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當今社會的現狀。當今社會是復雜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但它更是鼓勵人們積極上進的社會。一直以來,對于技校學生而言,他們缺少的不是學習的條件,而是學習的動力。什么樣的因素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若是單純地教育學生要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發揮自己的光熱,可能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展現能真正觸動學生心弦的東西,才能真正地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正確樹立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職業思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職業思想教育。
1.大環境下的務實思想
俗話說:“肚子餓了嘴動沒得吃,手動才有得吃。”物質文明決定著精神文明,很多人一味地批判只注重物質文明而不重視精神文明的人。但是筆者認為,若沒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無法實現。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衣食住行都解決不了,還要求他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這不是空談嗎?這里說的不是唯利是圖、利欲熏心,而是基本的物質需求,是腳踏實地、積極肯干。
一個人衣食無憂,安居樂業,成家立業,個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就成全了一個家庭的幸福,就是為我們國家、整個社會做出了貢獻。小人物亦會發光發亮,為國為民做貢獻。教育以人為本,筆者認為這就是“小我”教育的人文主義思想。學生擁有了“小我”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們的職業思想教育就成功了一大步。
筆者從生活質量、生活的檔次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例如,別人在享受生活質量時,如果你還在為溫飽奔波,這就是不同的級別。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提升自己的同時好好經營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質量更高,生活過得更好,何樂而不為?
2.在其位謀其職
學生有了明確的職業目標后,接著就需要了解職業道德。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因為有職業素養的人才會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總是盯著眼前事的人,他的世界就在眼前,是走不出去的,必須要有發展的眼光,把眼光放長遠。
在有了一定的職業思想的基礎上,技校學生還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指引。在筆者所帶的班級中,筆者是這樣處理的:一開始,先給學生樹立較簡單的目標,例如,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提升,接是學歷的提升,從中專自考大專,再從大專自考本科。
鼓勵學生爭當技術工人中的“博士”,要有這方面的遠大理想。筆者認為在這方面,需要引導學生將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相對比,這個學期與上一個學期對比,將今天與昨天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