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雪的散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0:58: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雪的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雪的散文

篇1

一、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形成技能的過程。新課程標準中也旗幟鮮明地要求學生加強積累。

學生應積累常用的字音、字形,念準音,寫對字,說好普通話,維護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性和規范性。學生應積累一定的具有教育意義、審美意義和哲理意義的名句名篇,這本身就是對祖國優秀語言文化的傳承,也是提升自身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學生應積累內涵豐厚的寫作素材,積極應對高考作文。在高考中因堅持積累而取勝,是何等快事!

二、品味

愛因斯坦說:“在學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語文課上,教師就是要讓學生體會文字文學帶來的樂趣,“品味”語文的美。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精神享受的過程,是提高生命質量的過程,也是品味文學作品和生活的過程。品出了生活的味道,有了生活中的審美體驗才能真正投入到文學作品中去,才能品味出古詩、散文中有審美價值的信息。如此這般,帶著自己的生活感悟,投入自己的感情做題,就會從單調的題目訓練,回歸到感悟他人情思、揣摩語言精妙、品味古今風韻的本位,這樣語文學習的過程就真正成了精神享受的過程。同時,把品味生活得出的直接體驗和品味文學作品獲得的間接體驗轉換成文字,就是真切、深刻的作文。沒有“品味”,渾渾噩噩度生活,何談語文?何談生命質量提高?

三、參與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語文尤其如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想法,交流彼此的情感,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語文課上學生不應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應參與到課堂中來,大腦、雙手、眼睛和嘴巴都應得到恰到好處的運用。學生只有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習的感受、體驗得到老師前所未有的珍視,才能真正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才能獲得心智的發展,才能培養大方開朗、樂于交流的健全人格。唯有如此,語文學習才能讓學生受益終生。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不僅僅限于課堂。面對社會,面對生活,語文學習又無處不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語文最鮮活的源泉。學生應該把身心都參與到生活中去,時時刻刻靈魂在場。這樣,看報紙、看電視、看電影,甚至留意街頭的標語、廣告,都會成為學習語文的良好機會。處處留心皆學問,要教育學生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

篇2

: I want to go the lianhua is visit "view of the sea goddess of mercy", isn't it? View the sea goddess of mercy guanyin statue as high as 40. 88 m, is the foil (bo2) gold statue of the world. High overhead, her good-natured, overlooking (kan3) the long steps under her feet, the love is aspersed to the earth. And I was looking up at the sight of the long stairs, thinking: this... If we ascend the stairs, that should be able to see that a piece of vacant land of the gods? We walked around the sea goddess of mercy, it whole body is golden, standing on a lotus flower stage, high about three stories tall, give a person the feeling of soaring coast.

Then we came to next to the clock bell in line. It's my turn to bell, I hold the wood hard against the clock, big bronze "dong -" a deafening noise. Then I thought: if a man got into the clock in it, let me knock the clock, that this much fun? He doesn't have to sit on swing can swing a!

In halfway up the hill, I saw countless lush trees and flowers. To look down the hill, the sea, river, lake, etc. In this state, the people were amazed, and very comfortable, and looked around to long standing, and want to sit down and whisper a little poem magnificent.

Lotus in the cool breeze, fresh air, and the beautiful scenery, I regretted leaving!

暑假,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游風景區,參觀這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蓮花山。它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奇景奇觀聞名于世。

我想:去蓮花山就不能不看望“觀海觀音”了吧?觀海觀音觀音銅像高達40。88M,是目前箔(bo2)金銅像的世界之最。她慈眉善目,高高在上,俯瞰(kan3)她腳底下的那長長的臺階,把慈愛灑向人間。而我則是仰望著眼前的那長長的臺階,心里想著:這…如果我們拾級而上,那應該可以見到那一片空靈的神明之地了吧?我們繞著觀海觀音走,它全身都是金色,站在高高的蓮花臺上,大約有3層樓高,給人高聳如云的感覺。

接著我們來到大鐘的旁邊排隊敲鐘。輪到我敲鐘的時候,我抱著木頭用力向大鐘撞去,大銅鐘“咚——”地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這時我想:如果一個人鉆進大鐘里去的話,讓我敲一下鐘的話,那該多好玩呀?他不用坐在秋千上也能蕩秋千一了!

篇3

小學教育不僅承擔著培養學生個人學習習慣的任務,同時兼具塑造學生思維模式的使命。所以,小學學校的管理水平對小學學校的辦學水平以及學校前進和發展的方向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小學學校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加以改革。本文主要就這些問題對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三度”管理模式進行探討。

一、小學學校管理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

小學學校管理方式目前還比較偏重于經驗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小學學校管理的指導觀念仍然比較落后。一些學校在管理上往往過分重視物質文明建設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設;很多的小學學校管理工作者缺乏對學校發展的長遠思考和規劃,過分看重眼前利益,重學科理論知識教學而忽略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另一種普遍現象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依賴學校的管理方針政策,不能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和自身意志制定合適的教學安排,限制了教師的教學創新。還有一些學校管理比較集中,缺乏現代社會倡導的民主。

第三種現象是最為普遍的現象,就是雖然目前國家大力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但很多小學的學校管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很深,在管理上比較注重考試的結果,脫離了本該作為教學重點的素質培養過程,使得整個教育過程趨向功利化。

二、基于小學學校管理問題的“三度”管理

針對當前小學管理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三度”管理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三度”指密度、精度及深度,各種實踐都表明“三度”管理在小學學校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學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且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小學學校應加強對“三度”管理的重視。

1.密度管理要點

密度是物理學中的術語延伸過來的,在小學學校管理中指代學校管理的緊密程度。在管理中,管理的空隙與管理效能之間呈反比。要提高學校管理的密度最主要的就是應該對學校管理的各項工作進行合理分解。小學學校雖然學生和教師相對較少,但在學校管理實施中必須明確目標,從校長到副校長再到教職工必須做到各司其職,將管理落實到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增加學校管理的密度。另一方面,小學學校在管理理念方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學校管理服務的對象本質上說還是學生。因此,學校應給教師一定的彈性空間,讓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管理學生,提高小學學校管理的實際效率。

2.精度管理要點

精度在小學學校管理方面主要指在密度管理基礎上使小學管理進一步深化,即學校管理部門在明確了學校各部門的職能后,要對個人和團隊的關系管理加以調節,保證負責人與個人管理職能的和諧統一。在管理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個體的優勢才能使團隊的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其次,學校在管理中應重視教師的作用,在安排和聘用教師時需根據教師的個人特點來給教師安排管理工作,使教師的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此外,學校管理從宏觀與微觀上說分別是對學校組織與學校中每個人的管理,學校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通過榜樣示范作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營造良好的校園管理氛圍。

3.深度管理要點

管理包括形式與內容兩方面,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最大化地實現管理效益,深度管理便是小學學校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內容整合的典范。只有立足形式不斷追求內容的完善,才能促進小學學校管理邁向新的階段。深度管理除了包括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外,還需要不斷地革新和實踐管理理念。教師應根據社會和學校發展實際需要不斷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并將其落實到實踐中。另外,小學學校在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內容有很多,每個環節又會有不同的內容,因此,學校在管理中必須顧及各個環節,且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篇4

婦女節驚喜今天是三八婦女節,老師說:"今天,我們要給媽媽一個驚喜."我暗暗地想:平時,媽媽對我非常關心,每天都要陪我做作業,雖然有時比較嚴厲,但我知道媽媽是為我好,今天是媽媽的節日,我一定要給媽媽一個大大的驚喜.

爸爸接我回家時,媽媽還沒有回來,我想了很多祝福媽媽的話和很多的辦法祝福媽媽.

"叮咚",媽媽回來了,我很高興地去媽媽開門,對媽媽說:"媽媽,節日快樂!"媽媽高興地把我抱在懷里,重重地親了一口."媽媽,我今天要送給你一個驚喜,那就是我被選為數學小組長了!".媽媽高興地說:"真的 這真是一個驚喜呀!我們鐘藝真能干!!以后可要多為同學們服務噢!"

感恩母親三八婦女節那天,要不是爸爸提醒我,我可能早就忘了,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那可怎么辦啊!我機靈一動,想出來好辦法,我拿來爸爸給我買的新衣服上精美的卡片,在上面寫下:媽媽,祝你婦女節快樂!然后在后面畫了一個愛心,把它掛在了墻上,等會兒送給媽媽。

我來到了爸爸和媽媽的房間,見媽媽正在掃房間里的灰塵,可她已經非常疲勞了,我趕緊跑過去對媽媽說:“媽媽,你先去我的房間睡一覺吧!”媽媽說:“我還要掃地呢!掃完地我還要洗衣服,洗被子,然后還要做飯······好多事情要做呢!”我說:“沒關系,你先睡吧。”我催著媽媽睡下,趕緊拿起掃把,在地上揮舞起來,表面看起來沒有什么灰塵的地面,經過我用力的揮舞,許多灰塵就不知道從什么地方跑了出來。我費了半天的時間,終于把地給掃好了,把我給累得滿頭大汗。接下來,我把要洗的衣服和被子給收集起來,放在桶里面,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這些衣服和被子給拉下樓來。我準備好洗衣粉和刷子,再準備好水,把衣服被子放到水里面去,倒下洗衣粉,用刷子使勁地刷起衣服和被子來,我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哎呦!原來媽媽每天都那么的辛苦啊!

洗完衣服,我又跑去廚房,燒了媽媽最愛吃的餃子。媽媽醒來后,見到她應該做的事情被我都做完了,樂得合不攏嘴,還不停地抱著我說:“寶貝啊!你長大了,你真的長大了。”

婦女節快樂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在這里我要向我身旁的女性長輩說聲:“祝您節日快樂。”

首先,我第一個要祝福的人是我的母親。

平日,都是母親幫我收拾房間,家務活也是她自己干的。所以,我將送媽媽個禮物就是——星期日早上,早早起床,首先我要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干凈,書桌上的書擺放好。之后,爭取在媽媽起床前把家里打掃一遍。等媽媽起床的時候,媽媽肯定會很驚訝,這時我就會趁機說:“媽媽,祝您節日快樂,這是我今天送您三八婦女接的禮物。”

接著,在媽媽出去外面回來前,我要在家里做幾道菜給媽媽嘗嘗,平日都是媽媽一個人在家做飯菜給我們吃的,我曾聽她說過,她很希望別人做一餐飯給她吃,因此,我就從網上查一寫好吃的的菜,看看是怎么做的、需要什么材料再來做,我主要做的是魚和豆腐,這都是媽媽喜歡吃的幾道菜。等媽媽回來時,我會告訴她,您不是希望有人能做飯給你吃嗎?今天你的女兒親手做了一餐飯…….

陳老師是我第二個要送上禮物的人。從六年級剛教我們以來,就給我們花了一大堆時間教我們閱讀、作文。讓我們進步了許多。因此,在婦女節時我將要送上禮物給陳老師,雖然我不能送給老師一些貴重的禮品,但我要用行動送給老師個禮物,就是——把字寫工整,我記得老師經常說我的字寫得很亂,所以這幾天,我要把字一筆一畫寫好,該掉字寫得潦草的壞毛病。

篇5

關鍵詞:學習習慣;制定目標;積累;糾錯;梳理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常常抱怨語文內容多,成績提高慢,尤其那些學習一直不是很好的學生,上了高三努力了一兩個月之后不見提高,就會失去繼續努力的信心。確實,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有比較大的知識容量,成績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語文學習就只能“聽天由命”,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使在高三,語文學習也會有長足進步。

一、制定目標的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目標。上高三之后,學生學習任務緊,壓力大,這時候尤其要避免沒有目的地忙碌,對語文學習而言,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制定適當目標,尤其要有小的階段性目標,只有定下目標才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而小目標更容易實現,也就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小目標可以是每次考試提高3分,也可以是某個時間段突破哪個題目。

二、名篇背誦默寫的習慣

考綱規定了64篇必背篇目,高三還要一一進行復習,盡管占用的時間比較長,學生付出的努力比較多,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很好,很多學生臨近高考往往是會背不會寫,究其原因是沒有養成好的讀書習慣,絕大多數學生是先背文章再默寫,然后糾錯,這種方法的結果是錯字較多,并且不容易改正,這就好像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第一印象錯了再改難度就很大,因此背誦時就要拿起筆,前兩遍要邊讀邊領會意思,隨時把自己認為不會寫的、容易出錯的字詞寫下來,然后再嘗試背誦,做到會背會寫不出錯,只有這樣才能準確、高效地掌握知識。

三、積累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語文成績的提高離不開必要的知識積累,尤其是一些基礎知識。高三需要積累的主要有作文素材、成語、文體知識、解題技巧等。

近幾年高考作文經常出現材料作文,對于這類作文題目學生多偏向于寫議論文,而現在學生作文的情況是,大多數學生能審清材料,知道應該寫什么,但是有部分同學卻沒什么可寫,作文事實論據貧乏,內容空洞,言之無物。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要求學生養成隨時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放寬眼界,從自己的生活中廣泛積累材料:從學習的課文中積累素材,如傳記類的,優美詩文類的、小說人物等等;從當代時事中積累材料,如感動中國人物楊善洲、劉偉,在社會上引起廣泛議論的事件等;還可以在平時做題時積累素材,如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的人物袁隆平、丁肇中、黃裳、楊絳等;還有作文題目中給的材料,如寓言故事、社會熱點等等。只有廣泛地積累材料,寫起作文來才可能言之有物,進而才能寫得精彩。

除此之外,作為一名高三學生還要積累一定的文體知識、解題技巧和成語等,把自己沒見過、不熟悉的成語積累下來,并且對這些成語含義、感彩、適用范圍等做一定的辨析。文體知識和解題技巧等文學常識,雖然高三老師會進行系統的講解,但是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收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學生也有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積累的必要,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生做閱讀題和作文必不可少的,只有牢固的掌握這些知識才能提高閱讀能力,才能做對做好題目。

四、糾錯、梳理的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做錯的題目糾正之后,過一個月再做,多數學生還會做錯,并且錯的和上次一樣,這說明,學生做錯題不是一時的疏忽,一定有深層的原因,這個原因也許一兩道題發現不了,只靠教師一時的講解難以解決,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要建立錯題檔案,把做錯的題收集整理起來進行梳理總結,尋找自己的知識漏洞,分析出錯的原因,然后進行必要知識補充和有效練習,經過一段的時間后,再去做錯題集上的題,學生做的過程中就是對所學知識反思、領悟的過程,只要能把做錯的題目做對,也就突破自己知識上的盲點,就一定會提高成績。

篇6

一、了解高三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激發他們學好語文的前提

高三學生面臨高考壓力,各學科的學業負擔都更加繁重。面對各科老師爭分奪秒,不少學生會選擇“舍棄”一兩個學科的學習時間,而語文便成了他們的首選。“放棄”語文學習的時間,這是許多高三語文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中一部分的語文學困生在其他學科表現優異,唯獨語文學科“瘸腿”,我們將其稱之為――學優生中的語文學困生: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投入得到有效回報幾乎是所有學生苦苦追尋的“成功秘笈”,在這種功利心理的驅使下,被認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語文學科便“理所應當”地被部分學生擺在了“不重要”的位置,學優生中的語文學困生便是如此。

另外一部分W生屬于各學科成績均不理想,是班級里的“后進生”,我們將其稱之為――“全科學困生”:這類學生都存在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源于他們成績的不理想,他們感覺自己不受老師重視,或是受到成績好的同學的排擠,有的甚至認為成績差使他們抬不起頭。這類學生雖然渴望學好,可由于自信心的缺失,他們常常感覺到自己能力不足,產生“我可能不是學習的料”的消極思想。

二、矯正高三語文學困生不良心理,是提高他們語文成績的保證

要想提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找到每個學困生的語文薄弱因素,對癥下藥,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因此,能否做好“高三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衡量高三語文教師教學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志。

1.尋找需求點,消除“語文學困生”的不良心理

針對有功利心理、厭學心理,或是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語文教師應傾聽他們的心聲,積極尋找他們的需求點:對于學優生中的語文學困生,應該讓他們認識到各科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動力。對于全科學困生,在各科成績均不理想的情況下,應該讓他們明白,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只要你會說話,你就能學會,只要愿意投入時間,語文成績要想在短期內提高一個層次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2.抓住閃光點,培養“語文學困生”的意志品質

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明確肯定、扶植,使之發揚光大。無論哪類“學困生”,意志薄弱是他們的共同特點。語文教師要善于培養“學困生”的堅強意志,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感受到進步的喜悅。一旦學生真正地相信自己有學好功課可能的時候,就會創造出奇跡。

3.凸顯魅力點,增強對“語文學困生”的感染力

學困生長期生活在受人歧視和嫌棄的陰影里,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心,久而久之,就與同學和老師在心理上產生對立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打動他們、感染他們,努力為學困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精神氛圍,滿足他們的正當需要。同時,語文教師要借助課堂凸顯自身的魅力,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教學技能,將語文課上得精彩,讓學生喜歡語文,并為之努力,燃起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三、找準高三語文學困生的教學突破口,是提升他們高考成績的關鍵

矯正語文學困生的不良心理,這是提升語文學困生成績的保證,更為重要的是,語文教師要找準高三語文學困生教學的突破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研究發現,高三語文學困生最薄弱的環節就是作文。找到高三語文學困生的最薄弱環節,也就抓準了分數的最大增長點。隨著高考日子的日益迫近,學困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不少學生仍為自己裹足不前的寫作狀況憂心忡忡。他們認為要想在作文上拿理想的分數,太難!

心態是軟實力,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及時堵住學困生的這種心理漏洞,既要及時鼓勵學生,讓他們知道,寫了10余年作文的他們,已經積淀了豐厚的思想和知識底蘊,讓他們樹立起堅定的信心,又要幫助他們抓住作文得分的漏洞所在,進一步加強針對性訓練,相信只要努力,把握寫作的技巧,提升10

篇7

【關鍵詞】三清教學 教學模式 學習效率

一、前言

初中的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模式。導致這樣的情況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為教學內容的陳舊,教學手段的低效。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讓我們如何更正確的運用我們的語言的學科。但恰恰相反,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往往與實際生活脫節。如何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使語文像其他學科一樣成為一種工具,真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接軌呢?“三清教學”就是好的方法。“三清”,顧名思義為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三清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把老師所要講授的內容在時間域上分為每課、每日、每月,用聯系、測驗、或考試的方式即時發現問題,考察結果。以此為基礎的語文教學會更加生動有趣,貼合實際。要以教材為基礎,不能盲目提高難度,使學習成果考察變成競技,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要使學生享受積極主動的學習,在沒有負擔與壓力的氛圍下接受測試,并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使學習不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心靈的需要。而這也是學習的一種意義。

三清教學要統一制定考察標準。要立足基礎,提高標準。完成考察標準不僅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也是給學生自信,讓學生享受學習的一種誘惑。

二、堂堂清

堂堂清就是有什么問題當堂解決,這需要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良好的互動。這樣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是注入式的,即老師講授學生接受,這種模式的效率很低,學生無從提高效率,學生的語文能力受到了局限。

在課堂上,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彼此互相監督,爭取課上存在的問題當堂解決,沒有課上的遺留問題,是為日日清和月月清的基礎。

堂堂清,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己存在的疑問和感興趣的點;第二步是集體提問,小組討論,然后老師組織檢查問題答疑情況;第三步是隨堂檢測,能及時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學習的標準,完成了學習的質量。

三、日日清

日日清遵循“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把今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設定的目標完成。每天及時檢驗自己是否達到了預定要求,把每天的學習目標分別列出來,通過勾畫的形式及時檢驗學習任務完成情況。

這個需要學生的自覺性來監督學生完成。日日清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使學習效率提高,通過回顧學習目標,鞏固了學習內容,大大提高了學習質量。日日清是月月清的基礎,是月月清的組成環節。有紀律有規劃的學習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我們把日日清也分三步走:第一步做好每天的學習內容規劃,積極記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第二步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或詢問老師解決問題;第三步及時檢查有沒有遺留問題,做到日日清。

四、月月清

學習成績是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老師和同學能夠進行良好及時的互動與溝通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基于此,我們的月月清也分三步走:第一步,通過月末測驗發現問題,查驗學習成果;第二步,總結存在問題,積極解決,查看月進度是否達標;第三步,制定下個月的工作安排,及改進存在問題的教學決策。

三清教學模式并不難以理解和實施,是基于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基礎加以優化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和教學效果顯著。

三清教學法是教育觀念轉變的成果,是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教育學發展進步與實際應用的集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強化了教育成果。是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也是教育管理的一種進步,是素質教育實現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僅使老師更加積極地投入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也避免了我國填鴨式教育的弊端。雖然這種方法還未廣泛地應用,但發展前景很可觀。三清教育法的改進也為學生的成功創造了條件和機會,使學生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篇8

您好!首先我為貴校能培養出優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事情是這樣的:本人于xx年12月12日丟失錢包(錢包內有現金660元,卡3張,暖氣費收據一張),因為雪下的很大,錢包被雪覆蓋,第二天貴校3年級7班xx同學在雪地里撿到了錢包,并交給物業,物業根據暖氣費收據聯系到我,他并沒有留下姓名,后來他家長找到我確 認我收到了錢包,我才知道他是貴校的學生。

本人的感激之情無法言表。xx同學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體同學學習,她的行動充分體現了貴校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所以希望貴校能在公開場合給予表揚,以示鼓勵。讓更多的孩子能從中學習,繼往開來,發揚優良傳統的良好品德!

再次為貴校能培養出優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此致

篇9

調查時間: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調查地點:黃龍溪學校

調查對象:黃龍溪學校七、八年級全體學生

調查目的:深入了解七八年級學生對本次課堂教學改革的認知度、參與度,以及同學們在學習中暴露的問題。透過問題,對本次改革進行策略調整。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主要內容:黃龍溪學校地處成都市雙流區的偏遠位置,一直以來都是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模式,效率較低。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自我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競爭能力和團隊意識,本校提出了五四三課堂教學改革。從開學到調查之日我校推進改革已有一月有余,對此我們對參與此次改革的七八年級做了問卷調查。本問卷的內容主要涉及教學五環的理解、小組學習的合作方式、學生參與度、改革后的優勢和劣勢等方面。通過對問卷反饋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對學生集中暴露的問題進行解讀,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問卷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設計有50個選擇題,其中有47個單項選擇題、3個開放性題目,主要針對五環課堂、學習四案、三生形成等主題。以下將是針對這些主題,結合問卷的數據對其進行分析:

一、 五環課堂:課前預習、自學合作、教師導學、當堂反饋、鞏固拓展

五環課堂指的是本次教學改革中的五個教學環節,而本次改革的重點環節就在于“自學合作”。自學合作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先自學,然后把自己自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或收獲拿出來與同學交流,然后合作解決困難問題,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交流合作、團隊競爭的能力,同時擺脫了老師一講到底的填鴨式教育。本次問卷針對自學合作設計有28個問題,我們將從不同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一)獨立與合作。問卷顯示,在自學合作板塊95.6%的同學知道要先獨立自學然后合作,但是在后續問題中顯示67.7%的同學獨立思考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一是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夠,由于初中課程的知識量較大,很多基礎薄弱的學生閱讀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較弱,所以時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二是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為了讓本組處于班級的優秀組行列,急于向組內成員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造成中等及后進生不需要再深度思考。由于自學時出現了問題,所以后面的合作學習板塊相應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合作交流時,中上層次的學生總是處于主導地位、后進生沒有展現的機會、后進生又成了組長填鴨教育的對象等等。

(二)組內關系。此次問卷調查組內關系主要是組內角色分配、組員關系、組內紀律三個方面。組內有三個主要角色:組長、副組長、記錄員,但是問卷顯示32.3%的同學這三個角色對應的權利和義務不清楚,從而造成50.1%的小組內關系不夠協調。在合作學習時,成員的發言順序不夠明確,造成上述后進生沒有展現機會、優生急于展示成果等現象。并且衍生出部分后進生有被忽略的感受,同學間關系緊張,學習積極性逐漸削弱,甚至是沒有被明確分配的同學上課經常偷偷聊天起來等現象。

(三)效率及評價。對自學合作教學環節的效率調查顯示15%的同學覺得效果很好,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訓練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很明顯他們是優生。約50%的學生覺得效果一般般和以前差不多,而剩余的同學則表示基本沒有收獲。這些數據也在告訴我們,中等生、差生由于學習基礎薄弱,在合作學習中沒有真正動起來,所以受益較少。同時,80%的學生表示,希望老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不能只看成果,一方面是因為有的小組由優生直接向組內公布答案,另一方面是因為每節課能過展示的機會并不是很多。所以,他們都希望老師對合作學習的過程也進行評價。過程性評價他們的積極性、參與度、組內協作的氛圍等等。

二、 四案:預習單、導學單、當堂檢測單、課后跟蹤單

對同學們的四案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以下幾個突出問題:(一)預習單和導學單中有些問題是重復的,45.6%的學生覺得是浪費時間,希望老師能夠進行區分。(二)導學單上有些問題組內無法完成,必須要等老師的演示實驗或點撥過后才能解決,所以希望老師能夠恰當地介入、引導學生的學習。(三)當堂檢測單做了后,老師能夠在當天進行批閱、指導,以便于同學們能趁熱打鐵地糾正自己的認知錯誤。

三、 三生:生動、生成、生騰

學校提出三生,旨在調動孩子們積極性,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知識網絡,讓孩子們在快樂的學習中放飛自我,本次問卷也調查了同學們對改革后的課堂學習感受。從問卷反應出:95%的學生都知道在教學改革后,需要他們親自參與的環節更多,思考的空間廣闊,團隊協作的機會很多,但是只有23.7%的同學反應提高了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甚至高達39%的學生覺得知識的達成度還不如以前。這些數據告訴我們,我們的改革理論支撐是對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的成效還不夠,需要針對問題采取符合本校實際的辦法。

改進措施:針對問卷反應出關于教學改革的問題,我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于學生層次不齊,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教學梯度,既能讓學生雨露均沾,又能給優生思考和發展空間。這樣就避免組內的主動權全部掌握在優生手中,讓后進生也能感受到學有所得帶來的成就感,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二)明確組內成員的任務分配,盡可能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團隊協作時,組長負責學業解惑,副組長負責任務分配及紀律維持,記錄員則負責記錄每個人的發言或成果。為了培養每位學生的責任感,記錄員由組內的組員輪流擔當(組長、副組長除外)。

(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盡靠成果,還需要對過程進行評價。比如小組協作程度

打分、小組紀律打分、學生知識提高度打分等等。

(四)老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適當的時候做精準的導學,既能觸發學生的學習點,又能高效利用課堂時間。同時老師對四案的處理必須及時,學生應在當天內得知自己的學業完成度的反饋信息,老師也需要根據學生四案的完成度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篇10

一、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整改的措施

他們剛剛來到學校,滿校園滿教室都是藏語一片,很少同學說漢語,初次與老師們交談只是看著老師微笑,不會用漢語表達自己的意愿,即便會說,那也只是簡單的日常用語而已,面對這一現狀,如何進行漢語授課,這就對老師們的教學和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戰,學校本著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夯實基礎,放慢節奏,分層教學,整體提高”的教學目標。本人針對這一學校目標,采取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對全班同學進行了一次語言大檢查,經檢查發現不會說漢語也聽不懂漢語的同學占全班三分之一,不會說漢語但能聽懂漢語的同學占全班三分之一,會說也能聽懂漢語的同學占全班三分之一,弄清這些后,與科任老師會晤,制定方案,采取恰當有效的措施分層教育,力求在一節課中做到每位同學都有收獲,哪怕是會說一句漢語,會寫幾個漢字,會讀一段漢語,都是他們的進步,及時鼓勵表揚他們,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發潛能,激發求知欲。例如:我班有這樣一位學生叫陽清拉毛,她來到異地求學,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老師一上課就問這問那的,不會讀的漢字幾乎全部用藏文標注,然后大聲朗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堅持不懈地努力著、奮斗著,一學期之后她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不但能讀課文、解答數學題,而且能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同時,為了使同學們盡快適應漢語教學,與同學們約法三章,誰在教室里說藏語,誰就去做打掃衛生、洗拖把、擦黑板等之類的活。

二、紀律上存在的問題與整改的措施

俗話說,家有家法,校有校規,制度是管理人的法寶,對于管理“三江源”移民子弟學生更離不開制度的約束。他們經常曠課、遲到、早退等自由散漫,根據學生的特點,每開學之際學校認真總結上學年存在的問題,部署本學期整改的措施,根據學校的安排,結合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本人采取相應的措施,要求同學們參政議政,發揚民主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文明公約張貼在教室里,并設置“表揚欄”與“批判欄”,以“哭”和“笑”為標記,讓同學們互相監督,班主任老師為總裁,在違紀違規和好人好事的同學后面畫上“哭”和“笑”,學會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一周后大家評比誰管的最好,誰還要指正,使它成為無聲的老師,時時提醒他們,教育他們遵紀守法。對于那些天生好動性格暴躁又無局無束的同學,在全班統一要求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允許他們犯錯誤,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改邪歸正。

三、生活上存在的問題與整改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