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心情范文
時間:2023-03-17 15:4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隨筆心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天的銀灰色的天空。越前龍馬。
可是我卻被雨滴從頭澆到心里,無形的,透明的,迷茫的。我就這樣走下去了嗎?
唯美的文字寫不出來了,你怎么了?因喜歡紅色而變的粗俗了嗎?
喜歡一種顏色不要理由。也許心里太冷才會需要溫暖。
每個人也是有顏色的。
我站起來,安靜接受溫暖。希望只是我一個人接受而已。
然后溫暖一下冰冷,真的做到了!
我想凄涼的笑。
干自己喜歡的事頭腦可以分外清醒。實施驗證那兒,驗證人忘了簽名字。
那給別人欣賞,他們還mada mada done呢。
自大輕狂的我,換來一笑又能引起多少思考呢?
凄涼,哪個世界值得你投入呢?用報復來擺脫所有煩惱。
可你又什么時候可以做到。
窗外的雨仍小小的下著,大概凌晨了吧,我的屋子永遠亮著。
心情也是有顏色的。
看的那么多書,被迫放棄一切,但何不是一幕幕悲劇……
篇2
心中的無奈
什么時候才能永遠地消失啊
沒有那些目標如同沒有心中的方向
想哭,但哭不出
原來現在的自己是如此的頹廢..
心中的缺陷還是沒能完全的恢?
自己明明知道
自己的眼淚并不能沾濕別人的野心
覺得現在的自己對於別人來說
只是個傀儡、包袱
心中的方向還是一樣的迷茫。
其??
自己并不明白那所?的一切
只知道一味地追求、一味地?泄
對于這個世界沒有太多的抱?
但也不懂得怎樣去珍惜眼前的一切
讓那一次次的機會都和自己擦肩而過。
篇3
他一直守護著這棵樹,靜靜的陪在她身邊.看著每天的朝陽透過森林照在他身邊的草地.她沒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可是因為她是她,所以在他的心里她永遠的與眾不同.他喜歡陪在她身邊的感覺很輕松,覺得她身邊是一直需要他的.他很矮小,很卑微的在她身邊不遠的地方,隨著透過森林的風輕輕的搖擺著.他愿意永遠這樣陪著她,只要有她在身邊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可是,有一天他守護的這棵樹就在他的身邊,是的就在他的身邊,她卻結出了相思的果實.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注意到她的眼神,她眺望著遠方,眼睛里有著澎湃的激情和燃燒的火炎,這是他不曾看到過的.她看著遠方,她臉上帶著笑.她帶著笑的臉讓她顯的更加溫柔可人,當黃昏、當她從遠方收回她眺望的眼神,她告訴他,她心里有了一個人的影子,她說她可能愛上了那個人。他心里很難過,他說他喜歡她,他說他在很早以前就愛上了她,她很吃驚的樣子,她驚奇的說不會啊,他在她的心里一直是朋友,她一直把他當作和自己一樣是一棵樹的。而且,她說他很出色,他對她那么好,她說他應該有一個更好的伴侶,而不是她。她說他的將來會幸福的,而這種幸福不是和她在一起分享的。是的,他看到了,她的眼神,她的微笑。那一刻他就知道她不會再在自己身邊很久了。他還想挽留些什么,可是他卻什么也沒有說。他知道他在說出的一切都已經不在重要了,是他應該離開的時候了,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樣,她不是一定要有他守護在身邊的。
從他們認識的那一天起一直的一直只有他做著一個沒有另一半的虛幻的夢。他一直走在只屬于他自己的夢境中一直到那一刻,他看到她的眼神,他才知道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夢里。夢醒了,他看看他的周圍,很多他的同伴們都已經不在他們原來的地方了。她也在那一天的黎明,用著世代相傳的愛的咒語解開自己的枷鎖恢復她原來的樣子,他看著她,她很美至少他這樣認為,可是他知道她的美并不是展示給他看的。她要走了她臨走的時候問他不離開么?他搖搖頭,沒有說話。他看著她離開的地方,想著他自己的心事,她轉過身,她要他不在執著,她說他的身邊是一片森林,而不是只有她。她走了,就這樣走了。他覺得心里空蕩蕩的他想哭可是卻找不到眼淚,在第2天的黎明他用相思解除自己的咒語,他走出森林向著她眺望的方向,他看到了她,很遠很遠的,他不想讓她看到,他怕,他怕自己會去干擾她的生活,是的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失敗了,他不想再去打擾她。他看到她的笑,是那不曾對他有過的笑。他笑著,臉上卻滑過淚水。他走回森林走到他原來的地方看著她離開的地方,他知道也是他該離開的時候了,森林里已經沒有她的身影在這里他的存在已經是多余的了。他帶著用相思解開咒語時那心里的痛。
他沒有忘記祖先們流傳預言——“用愛解開咒語會得到一生的幸福,而用相思解開會帶著一生的痛。”
這相思的痛將如何治愈。
他遠遠的離開了他原來的地方。他想找一個看不到樹的地方,他想帶著自己原來的那種感覺,他想用他自己的記憶陪伴自己走下去。他想著,想著。。。。。。他睡著了,他感覺自己好累!這一次他沒有夢,這種感覺他已經很久沒有過了。清晨的朝露打在他的身上,風輕輕的吹過,他醒了,是清晨淡淡的寒意喚醒了他。
他看看自己的周圍,是的沒有樹,可是他看到更多,他看到自己腳下的山,看到草尖那晶瑩的露珠,感覺到身邊微微的風,看到遠遠的朝陽正冉冉升起,當朝陽離開地平線,他看著露珠慢慢的干涸了,可是小草卻更加的綠。他看到花朵慢慢的開放,抬頭看到有雄鷹在翱翔,看到蝴蝶在花間飛著,很美很漂亮。
篇4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海邊,體會著海,我覺得它并不像小橋流水般富有詩意,也不像湖泊那般地平靜,而是有些隨意而不失氣派,雖然有時電閃雷鳴,使海有些澎湃洶涌,雖然有時風雨交加,使海有點兒暴跳如雷,但是它還是有點不失風度。
看,太陽又要落山了,這也是我第一次看海上的日落。海上的日落可跟城里的日落不一樣,這時候的太陽,就像一位喝了酒的老公公,臉紅撲撲的,像小孩子般可愛,像小孩子般圓潤。太陽周圍的云兒有些昏暗,但在太陽那紅臉蛋的照耀下,又有了朝霞般五彩繽紛的云朵了,像一盒子顏料一樣,喝醉了酒的太陽公公真如一位國畫大師一樣,用它的如筆般的光任意擺弄,用著“顏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又呈現在眼前,不停地變幻著,神似而大膽,寫意而抒情,大概是被太陽公公的酒灑到了似的,海面上像灑了金似的,一片金光直刺你的眼,好美麗啊!
看著這海面上泛起的層層金光,心中不免有些羨慕,從海灘上站了起來,沒等把身上的沙子撣干凈,就跑向了大海的懷抱,任海水沖刷著我的身體,好一陣愜意,躺在海水里,仰視著天空,好舒服好舒服啊!
潛入海水中,偶爾間摸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拿起來一看,一顆五顏六色的小海貝呈現在我的眼前,我“騰”地一聲站了起來,興高采烈地去追趕著海浪,尋找著海貝。
篇5
心中的無奈
什么時候才能永遠地消失啊
沒有那些目標如同沒有心中的方向
想哭,但哭不出
原來現在的自己是如此的頹廢..
心中的缺陷還是沒能完全的恢?
自己明明知道
自己的眼淚并不能沾濕別人的野心
覺得現在的自己對於別人來說
只是個傀儡、包袱
心中的方向還是一樣的迷茫。
其??
自己并不明白那所?的一切
只知道一味地追求、一味地?泄
對于這個世界沒有太多的抱?
但也不懂得怎樣去珍惜眼前的一切
讓那一次次的機會都和自己擦肩而過。
篇6
打開窗,忽然發現,平日里絢麗的星星都被遮擋住了,整個夜空竟沒有一絲星光透出來,陰暗的如我的心,呵,那小小的烏云的力量還真是大啊,連一向認為無人能傷及自己心的我都陰霾了。
忽然想起好多天都沒有動筆了,說不定那些文字都已經遺忘我了呢,每天沉浸在自己過去的文字中不能自拔,直到葉子對我說:“什么時候芷陽也更新一下文章嘛,好久都沒看見芷陽發文章拉。”我才醒了過來,于是拿出草稿本,不住的轉筆,喝茶,可就是什么思緒也沒有,好懊惱,那些文字真的忘了我啊!只好拿出自己原來的課堂作文,打上了電腦,每打一個字,心里便懊惱一次,不住的問自己:“你還配么?配聽他們的褒獎么?配給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么?配給別人點評么?你是那么的差,是一個什么字都無法寫出來的人啊,你還配這一切么?”眼淚不只一次的要溢出眼眶,但還是昂著頭,吞進了那些咸咸的液體,眼眶頓時澀澀的……
以前郁悶是總是喜歡到林子里大叫,或是獨自一人在江堤上哭泣,或是在夜半無人的街道,傾盆的雨中飛奔……現在好想這樣啊,可是我不能,因為以是深夜,因為怕父母擔心,因為怕遇見未歸的朋友……不愿意再惹出是非了,平靜吧,一切都好。
在朋友眼中,我不是一直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人么?好奇怪,怎么打出上面的文字的?我是一個不知憂愁為何物的人啊,我是好多人的陽光呢,陽光是不能陰霾的啊,我怎么能憂傷呢?,我怎么能讓她們擔心我呢?不是在日記本里說過么?“我要做一個天使,憂傷的天使,因為憂傷天使是上帝派下凡的天使,她撒下快樂分子,收集起別人的憂傷分子,最后,傷痕累累的飛回那個喚做天堂的地方樣養傷,人們因為都得到了快樂分子,所以認為天使是快樂的,殊不知,天使的憂傷要多于每一個人啊。”我立志要做這樣的天使,所以自己每次傷心的時候,只讓知己知道,而面對同學時,仍是一臉的笑容,仍是瘋瘋鬧鬧……自己把憂傷留著,把快樂分給他人,可是,我的憂傷已經積了好多了啊,為什么上帝爺爺還沒有來召喚我呢?我也要養傷啊!
是不是雨過一定會有天晴?是不是憂郁都會化解?我希望如此,因為這樣,我就有更多的筋力和快樂分子來分給朋友了。
篇7
我想那一定會很美:冰冰像沁人的山泉洗涮我們心中的不愉快;岑岑像岑寂的月夜帶給我們平靜與遐想;青青就像林中的青草讓人舒適愉快;璐璐像清晨的露水涼爽晶瑩;超超則是夜晚天空劃過的流星;而我,則想像一只小動物成為大家的開心果…不!還有許許多多我們的好朋友:珂珂,紫玉,君君,良良…我們組成屬于自己的小森林,是不是很美,很和諧?
不過,女孩獨有的個性會淹沒我的遐想:嫉妒,生氣,報復,懷疑…雖然到了新的一年,我想這種局面也不會跟隨事件的推移而推移,呵呵!
愿望是會實現,但我沒有指望實現,渴望純潔的友誼,卻只停留在嘴邊,再怎么盼望也是徒勞,上帝不會幫我們。
篇8
《愛尚生活》:提到“意象油畫”,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張大林:“意象油畫”之說,在中國被提起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但是這種繪畫風格在中國已經持續了近百年。中國意象油畫是介于印象派與抽象繪畫之間的一種藝術風格,是油畫傳入中國后在中國的客觀發展,是油畫藝術在中國本土文化下生成的,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質的繪畫藝術。它的內在核心是中國的東方文化精神,外在形式上則具備了西方繪畫藝術的一些形式語言,具有既不同于中國畫又有異于西方油畫的獨特審美特征。
《愛尚生活》:您如何與“意象油畫”結下不解之緣?
張大林:最初我也是學習古典的傳統油畫,因為特別喜歡吳冠中等大師作品中的寫意味道,嘗試著運用到我自己的畫作中,在反復揣摩中不斷地修正自己,逐漸形成油畫中的寫意風格,也就是現在說的“意象油畫”。
《愛尚生活》:舉辦畫展是對一個畫家的肯定,您舉辦過多次畫展,談談您辦畫展的感受?
張大林:前前后后我舉辦了多次畫展,每次都很激動,但激動的層面是不一樣的。最初時參加聯展,覺得這是對初出茅廬的自己一種肯定,很興奮,讓自己時時保有前進的動力;后來開個展,渴望別人提出誠懇的意見,但心里又很忐忑。每一次畫展都有讓自己滿意的地方,但也會發現一些不足之處,所以畫展對我來說是一個不斷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
《愛尚生活》:您有許多荷花題材的作品,從2003年的《荷塘月色》到2011年的《魚戲荷動》系列作品,您為何鐘情于荷花這個題材?
張大林:創作《荷塘月色》的靈感源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當時對這篇文章是愛不釋手,百讀不厭;再加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在我國文化中一直是高潔清雅的象征,就有了創作荷花的沖動;后來又受到山人《墨荷》的啟發,吸收國畫的精髓,用油畫這種西方人的媒介表達我們東方人對荷的理解和情意,于是就有了我的《荷塘月色》。再后來,我就與荷結下了不解的情緣,通過多年對荷的觀察,借助寫意的藝術手法,將人們喜聞樂見的荷以全新的形象展現,創作了一系列關于荷花題材的作品?,F在正在籌備《魚戲荷動》專題個人畫展,全部是荷花作品,約有30多幅。雖同畫一物,卻傳達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希望能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視覺沖擊。
《愛尚生活》:您從小學習書法,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這對您的繪畫有幫助嗎?
張大林:雖然書法和油畫這兩種藝術形式聽起來有點遠,但是書畫同源,精通書法對繪畫有著相當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意象油畫中有著中國傳統的文化,所以我平時在風景油畫寫生中,樹干的穿插、枝干的走勢、葉的點綴以及山石紋路的走勢,都會借鑒書法中的書寫結構、筆畫走勢及穿插等,讓這些線條或濃或淡、或粗或細、或疏或密,達到最佳組合。
《愛尚生活》:您每年都有許多佳作與大家見面,您如何保持這樣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張大林: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我們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我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戶外寫生,山水花草、大海碧空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靈感和感受,在我的思想中沉淀,再通過繪畫把它們表現出來。
《愛尚生活》:您在意象油畫的創作中堅持的創作理念是什么?
張大林:似與不似,這就是我的創作理念,它貫穿于我創作的始終。我要畫的是一種意念中的形象,我的畫不局限于一時、一地、一個視角的實寫,而是對所看到的進行主觀地提煉,取舍,然后再安排布置在畫面上,讓欣賞這幅畫作的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理解創造,從而得到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感受。形不似而神似,這就是我一直堅持和追求的。
《愛尚生活》:作為一位“山東人”,讓您最難忘的家鄉記憶是什么?
張大林:山東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在齊魯大地深厚文化氛圍熏陶下長大的孩子,無論他將來走多高多遠,他身上的這種文化特質都改變不了。所以,山東畫家在繪畫的包容性和力度上更好一些。
《愛尚生活》:這種感覺在您的畫作中有體現嗎?
張大林:我的作品中處處都有這種感覺的體現。我骨子里的山東人特有的豪放爽朗讓我即使在畫一些相對細膩的,比如花草之類的景物時,也會用狂放的筆觸或線條來處理,這也有山東人的一種藝術情懷在里面。
篇9
在“書多為患”的當下,書籍設計正越來越受到出版社和編輯的重視。近年來,蘋果產品將設計和消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大獲成功,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設計本身也是一種生產力,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精美的設計付費。于是,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和編輯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盡可能把書籍設計得更漂亮一些,甚至不惜成本用各種特殊工藝和特種紙張,來追求圖書視覺上的沖擊力。在市場經濟尤其是“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的今天,這種追求新穎新奇的書籍設計理念,某一時期內可能容易獲得讀者和市場的關注,但終究不是王道,長時間以后還可能會因為審美疲勞、空洞無味而讓讀者感到厭煩。
不同于其他產品,圖書既是物質產品也是精神產品,書籍最重要的價值是讓人來閱讀的,如果書籍設計不是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好地閱讀,那么設計本身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
書籍設計如何傳達圖書的特性,筆者認為設計師需要充分了解圖書的特性,包括圖書的類別、圖書的內容梗概,在掌握圖書特性并與編輯、作者交流的基礎上形成大的設計構思。大的設計構思形成以后,再通過設計創意表達、用紙材料選擇和印刷工藝運用等方式,表達出書籍獨特的氣質和美感。
本文將以筆者設計的《匠心隨筆――牛腿》(獲2014年“中國最美的書”)為例,重點從設計總體構思、設計創意表達兩方面,論述書籍設計如何傳達圖書特性。
設計總體構思
要做好一本書的設計,設計師需要懂書。懂書不只是能夠讀得懂書,還需要對圖書有獨到的理解。設計師在進行書籍設計之前,需要了解所設計圖書屬于哪一類圖書,讀者定位和讀者群范圍。
科技類圖書一般分為工具書、應用類圖書、學術專著、教科書,這幾類圖書設計要求是不一樣的。工具書主要面向行業從業人員,版式設計要求信息密集,便于查閱檢索,通俗地說就是翻開就要找到答案。應用類圖書主要面向有一定經驗的專業人士,版式設計要求編排邏輯清晰,圖文表相互穿插,便于專業人士通過圖形和表格直觀獲得相關信息。學術專著主要面向專業研究工作者,內容較有深度,版式設計要求嚴謹文氣,并從各級標題到腳注等,都符合學術論文規范。教材主要面向大中專院校師生,版式設計要求各級標題區分清晰,字體大小和行間距便于初學者閱讀。
在掌握所設計圖書的大致分類以后,設計師重要的工作是充分挖掘圖書的特性,形成大的設計總體構思。好的設計總體構思,就像為一本書的書籍設計注入靈魂,可以充分彰顯圖書的特性。需要根據圖書不同的內容領域、不同的圖書主題,挖掘出設計的總體構思和設計的“中心思想”。
《匠心隨筆――牛腿》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作者陳煒研究牛腿時所繪的鋼筆速寫畫,以及作者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心情文字記錄。牛腿是中國傳統建筑的柱子上部頂著屋架的斜撐,是漢族古建筑中雕畫裝飾的重點,形如牛的大腿而得此名。本書取名《匠心隨筆――牛腿》,“匠心”主要指古代工匠為契合建筑特色和主人氣質,通過“牛腿”這一古建筑構件的造型和雕畫方式所表現出來的高超技藝和獨特匠心?!半S筆”是作者陳煒研究牛腿時所繪的鋼筆速寫畫,和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的心情文字記錄。
《匠心隨筆――牛腿》主要介紹牛腿這一獨特的古建筑構件,作者沒有采用研究方式來介紹牛腿,而是用鋼筆畫方式來進行表達,但本書也不是一本純粹的鋼筆畫集,還有作者在繪畫現場的心情隨筆文字。這樣一本書,分量并不“重”,表達內容雖然傳統,但鋼筆畫和心情文字的表達方式卻很現代,因此在確定這本書的設計總體構思就是增強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功能性,用傳統宣紙、豎向文字、大幅飛白等傳統設計手法,和裸背鎖線、線形構圖等現代設計手法結合,將本書設計成個性雅致、氣質獨特的筆記本。這樣有別于其他古建筑類書籍設計的特點,使這本書傳統韻味中透出現代設計的簡潔直率,從而在對古書籍設計特點的過度模仿和完全無視傳統的兩種設計方式之外,找到更契合本書特點的另一種風格――新中式風格。用現代設計手法重新演繹傳統設計手法,使傳統設計手法通過新技術新形式傳達出新的特點。
筆記本的形式,主要是根據書稿內容確定的,本書不是一本“照本宣科”的學術著作,也不是完全體現作者繪畫技藝的鋼筆畫集。本書除了鋼筆畫以外,還有與“牛腿”不甚相關的心情文字,為了增加圖書的實用性,拉近和讀者之間的距離,最終征求作者意見后,筆者將本書設計成一個個性雅致、氣質獨特的筆記本。傳統韻味中透出現代的閑適自然,古樸端莊與閑適自然兼具。筆記本的形式,增加了書籍的實用性,拉近了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讀者可以在不經意間翻閱圖書,并隨時在本子上畫畫寫寫,畫上自己的所看所感,記上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也就形成了這本書大的設計總體構思。
設計創意表達
好的設計創意和構思,離不開好的表達手法。本文論述的創意表達主要包括書籍的設計風格表達、用紙選擇和印刷工藝運用兩種方式。
1.設計風格表達
設計風格表達主要通過封面和內文的設計來實現。封面和內文設計作為一個總體,通過構圖設計、字體設置、色彩表達,可以很好地表達一本圖書的風格特點和情感效果,賦予一本書的獨特性、唯一性和標識性,使讀者從茫茫書海中很快地發現這本圖書,并賦予讀者良好的閱讀體驗。
為實現對傳統書籍裝幀設計手法的現代演繹,《匠心隨筆――牛腿》一書的設計風格表達主要通過構圖設計、字體設計、色彩表達三個方面來完成。
(1)構圖設計
構圖設計主要采取簡潔的現代線形設計的編排方式,把文字和圖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構圖,內文版面大量飛白,并有節奏有韻律地穿插白頁。牛腿柱的鋼筆畫和精煉的心情隨筆文字,作為一種裝飾符號在書籍中自然有機地穿插點綴其間。
(2)字體設置
封面書名“匠心隨筆”的字體采用康熙體,“牛腿”和著者姓名采用纖細的方正宋體;正文也采用方正宋體,用不同字號來區分圖名圖注、隨筆文字、繪寫日期。字體設置和擺放看似簡單,但其中錯落有致的豎向擺放,每一段文字都經過反復的推敲和調整,以表現出傳統書籍設計中的現代感。
(3)色彩表達
封二與環襯用色采用中國古代書籍常用的鐵藍色,用牛腿柱圖案鎮守一角,留白處意味雋永。裝幀形式采用樸拙的線裝書形式,穩重鮮活的藍色穿心而過。色彩選擇雖然簡單,但藍色點綴其間,符合整本書用現代設計手法演繹傳統書籍的風格特點。
2.用紙材料選擇和印刷工藝運用
用紙材料選擇和印刷工藝運用是設計師實現書籍設計意圖的重要手段。紙張材料選擇適當,可以使讀者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體驗,并且很好地表達圖書的特性。印刷工藝和程序的熟悉,可以為實現良好的設計提供條件。
內文用紙采用書法中常用的宣紙,通過宣紙纖細的肌理,表達出牛腿鋼筆畫久遠的歷史感,以及隨筆心情文字的精致和情感。封面用紙采用防水防撕的特種紙,可以很好地保護內頁,增強了筆記本的功能性。
本書采用宣紙單面印刷工藝。這是在書籍設計界中的首次運用,設計上具有獨創性,完全有別于之前設計師在設計傳統類書籍時常用的筒子頁印刷工藝。本書借鑒了古書籍字體和圖形顏色,采用“鐵藍色”專色印刷工藝,牛腿鋼筆畫和隨筆心情文字都呈鐵藍色,懷舊感里透出一種現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