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鵝日記范文

時間:2023-03-14 10:39: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帝企鵝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帝企鵝日記

篇1

帝企鵝日記

星期五下午,學校發給我們每個人一張<<帝企鵝日記>>的門票,回到家,我就鬧著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媽媽決定由她帶我去看<<帝企鵝日記>>。

今天,終于如愿已嘗,我興奮不已,早早的把要帶的零食和眼鏡裝好,等待出發,媽媽一聲令下,我就飛速的沖了出去,天啊!我竟然忘了外面還在下雨,頓時被淋成了“落湯雞“,我只好又轉回家,和媽媽一起坐車,大約用了40分鐘,我和媽媽來到了“大華電影院“,買了票進去看電影。

電影開始了,屏幕上一群皇帝企鵝輪流從海里躍出,排著整齊的隊伍搖搖擺擺的向他們的出生地開始了一次長途遷移,有些企鵝掉了隊,他們就會慢慢地被嚴寒吞食掉,再也無法見到溫暖的陽光。來到了出生地的皇帝企鵝找到彼此的伴侶,開始了為期一個星期愛的舞蹈,接著是一次漫長的等待,三個星期后,每只母企鵝都會生下一只可愛的企鵝蛋,為了喂養即將出生的小企鵝,企鵝媽媽離開企鵝蛋又開始了一次新的遷途,尋找海的入口,進行長達四個月的海底捕食,在這四個月里,企鵝爸爸一點食物也不吃,用全部的熱量來孵化小企鵝,直到企鵝媽媽滿載而歸。企鵝媽媽回來以后,企鵝爸爸和它們依依惜別也要開始遠征,去海里捕食,再次回來后,企鵝爸爸和媽媽共同喂養、保護著小企鵝。2個星期后,小企鵝長大了,企鵝爸爸和媽媽離開小企鵝回到了海洋。小企鵝獨自在出生地學會游泳,學會生存,長成了和企鵝爸爸媽媽一樣高貴的皇帝企鵝。

為了生存和繁衍,皇帝企鵝必須歷經很多困難,但從不放棄,為了小企鵝的孵化和喂養,企鵝爸爸媽媽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這部電影很真實非常感人,讓我知道了動物也和人一樣有感情。

篇2

影片一開始,便是一片白茫茫的南極冰川,隨后映入我眼簾的就是帝企鵝——小小的腦袋、短短的脖頸、肥胖的身體、柔滑細膩的羽毛、尖尖的長喙以及白、黑和金黃的體色搭配,這些無不讓帝企鵝顯得更加可愛。然而上帝卻好像跟它們開了個玩笑,讓這些企鵝家族中最大、最漂亮的成員偏偏生活在天寒地凍,荒無人煙的南極洲,而且帝企鵝們對生活環境的選擇十分有限。溫暖的北部,廣闊的海洋孕育著充足的食物,寒冷的南部,冰雪覆蓋但環境穩定。然而為了保護新生的小企鵝免受氣候突變的威脅,帝企鵝家族毅然離開安逸的北部,前往寒冷的南部繁衍生息。也許也正是這種惡劣的環境和艱難的抉擇才正凸顯了這群勇敢的精靈特有的精神和品質,也才更加觸動我們的內心深處。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的影片中,帝企鵝向世人展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它們無畏惡劣環境的生存的勇氣,更是它們為了繁衍下一代所表現出來的堅毅與頑強,以及那份純真無私的愛情。

影片用一男一女的解說以帝企鵝第一人稱的方式開始敘述整個故事:帝企鵝從溫暖的北方海洋出發,一只企鵝,兩只企鵝,越來越多的企鵝自發的匯聚成一支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寒冷的南方進發,目的地奧默克。在前進的途中,當遭遇暴風雪的襲擊時,帝企鵝都互相緊緊偎依,長長的隊伍便形成一個球形,大家都深埋腦袋,堅強地忍受,團隊的力量更容易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而那些沿途落隊的帝企鵝在空曠的冰雪高原上“嗷嗷”地叫著,尋找同伴,黃昏時刻來臨,后果便是死亡。在幾百公里險象環生的旅途中,企鵝作為一種行動緩慢的物種,這樣的歷程是艱苦而寒冷的,而它們卻頑強繼續著。這一切只為了物種的繁衍和生命的延續。這種看起來柔弱笨拙、容易受傷的動物,在從北部前往南部繁殖的九個月的旅程中將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和對抗惡劣環境的勇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到達奧默克才是一切的開始,影片將這里稱為愛情的約會勝地,一對對企鵝開始在這里約會示愛,伴隨著一系列我們看來難以理解而獨屬于帝企鵝愛情世界的舞蹈和嘶鳴,帝企鵝們開始了求愛儀式,很快它們就會形成一對一對的“夫婦”。等過了一段時間,雌企鵝撥開濃厚的羽毛,露出的雙腳上就多了一個“蛋寶寶”。這時,雌企鵝已經筋疲力盡,要到北部補充能量以回來哺育孩子。蛋寶寶被小心翼翼地轉交父親,由父親孵化。而當寒冷的冰雪降臨奧默克,在這個平均溫度只有-40°的地方,雄企鵝黑黑的背部全都結上了白色的冰霜,而他們依舊頑強地堅持著自己的責任,因為這是一個愛情的承諾,是一個永遠的約定!漫長的日子過去了,帝企鵝爸爸們早已饑腸轆轆,小帝企鵝也已出殼,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這個雪白的世界。此時有些體力不支的雄企鵝早已倒在了風雪嚴寒之中,那一刻仿佛意味著這群剛出生的小生命中蘊含著何其沉重的份量……其實,人類的愛也不過如此。僅僅是靜靜地等待,沒有華麗的畫面和生動的詞藻,然而這些美麗又勇敢的精靈卻在無聲中譜寫了一曲震撼心靈的生命的贊歌!

雌企鵝的使命也并不輕松,它們再次歷經漫長的跋涉。當企鵝們終于尋找到入海口時,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躍入那小小的冰洞,剎那間鏡頭中的帝企鵝們已不再是步履緩慢的動物,它們變成了一支支脫弦之箭,在海洋中暢游。然而,大自然的規則向來是弱肉強食,當企鵝們在海洋中捕食小魚來積聚食物時,同樣也面臨著更強大動物的威脅,于是總會有雌企鵝丟失生命,這就是生命的代價。然后又是漫長的返回奧默克的歸途,另一邊是小企鵝的饑餓的召喚和雄企鵝的等待。母親們用聲音尋找自己的愛人和孩子,相逢是令人激動的,然而幸福總是短暫得令人可怕,接下來便又是離別,雄企鵝出外覓食,雌企鵝照顧孩子。這樣直到小企鵝長大,它們也會回到北方,接下來便又是一次次的輪回,生命的輪回,偉大的輪回!

閉目凝思,在南極洲那樣惡劣的環境中擁有生命本就是個奇跡,哺育生命更是一個奇跡,然而帝企鵝們卻用自己的堅毅與頑強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跡。的確,帝企鵝為下一代所作出的一切令我們敬佩,而我們的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細想想,從自己呱呱墜地的那天起,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為我們操心,雖然沒有帝企鵝那樣寒冷的環境,卻著實扛起了生活的艱難,我想這種艱難并不亞于帝企鵝哺育后代的艱難。當然我們的父母與帝企鵝也有相同點,其實也是一切生靈的共同點,那就是對子女無私的愛——這是一種發自內心不需粉飾的愛,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愛,是自然界最偉大的愛!

篇3

此行的目的地是威德爾海附近的帝企鵝棲息地。

在南極內陸飛行,飛行員是靠眼睛觀察來判斷著陸點的,所以,天氣的好壞是能不能飛行的決定因素。午餐前,導游通知大家集中開了個會,向我們介紹接下來幾天的天氣情況:18日(當天)到19日上午,天氣晴好,可以飛行;19日下午到23日的天氣不好,不具備飛行條件;23日以后估計有3天的好天氣。這樣,就給出兩個方案讓我們選擇,方案一:當天下午6點后飛去威德海,在帝企鵝棲息地停留3個小時后返回;方案二:在聯合冰川營地等待到23號后,這樣可以在威德海停留3天左右。大家都覺得如果再在這里等上5天,我們都會受不了了,另外,在威德海的帳篷里還需再住上幾天還是未知數,于是我們選擇了第一個方案。原希望協商一下在帝企鵝那里停留5~6個小時,但是導游的回答是出于安全的考量和法律的保護,飛行員的工作時間不能過長。我們只好接受這“停留3小時”的方案。

晚8點,我們10人分乘兩架飛機飛去威德海,去拜會那向往已久的帝企鵝。除了我以外,同行的9個團友都是第一次去看帝企鵝,想必心情比我更加激動。從聯合冰川營地到威德爾海附近的帝企鵝棲息地,空中距離大約有600多公里,要飛行3個小時,另外,途中要停下加油約1個小時。3個多小時后,飛機開始在威德爾海邊的帝企鵝棲息地上空盤旋,尋找合適的降落位置。我們從空中能看到有幾片黑點,我知道那些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帝企鵝。遠處,還能看到突出的“冰墻”,那是海岸邊的浮冰,“冰墻”的后面就是威德爾海了。飛機盤旋了足足三四圈后開始降落,滑行了一段距離,停在了離開一群帝企鵝大約500米的地方。我第一個沖下飛機,看看表,剛好是18日的24點。

沒有風,但天空有薄薄的云遮住了太陽,這讓我有些沮喪,心里祈禱著,希望在這珍貴的3小時里,太陽能把這里照亮。我背著攝影包向企鵝的地方快步走去,第一個來到企鵝群前,第一個按下了快門。這群企鵝在一個冰塊的斷裂帶邊上,有幾百只之多,斷裂帶有1米多的裂縫,裂縫的那一邊還有一群企鵝,再遠處,還能隱約看到幾個企鵝群。

帝企鵝是最能感動我的動物之一,它們為了繁衍生息,在零下幾十度的南極寒冬下蛋孵化,為躲避天敵,要走上1個多月到海里取食喂養幼崽,真是太偉大了!想到這些,當你看到它們“一家三口”親密相處時的情景,一定會為之感動!要全面了解帝企鵝,我建議去看看法國人拍的電影《帝企鵝日記》。

帝企鵝對小企鵝的疼愛、小企鵝對帝企鵝的依賴、還有反芻哺育等,這些情節都是我要重點捕捉的瞬間。

太陽很快就出來了,柔和的光線照亮帝企鵝胸前的淡黃色羽毛,讓帝企鵝顯得格外華貴。帝企鵝的雛鳥也是所有企鵝里最漂亮的,渾身淺灰色的絨毛,非常可愛。如果看到帝企鵝后,再看其他的企鵝,一定會有“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覺!

帝企鵝是一種喜歡展示自己的動物,當你原地不動時,它們會慢慢走到你的跟前,在你前面正對著你站著,有時還做幾個動作,讓你拍個夠。我和團友們都不停地按動相機快門,捕捉那些美妙的瞬間。

最可愛的當然要數那只還蹲在媽媽(或許是爸爸)腳掌上的小企鵝,很小,媽媽腹下長長的絨毛把小企鵝的全身都蓋住了,只有頭在外面,可愛極了。

這是我所見到過的最小的一只,也是我最想見到的。企鵝很配合,在正面展示著它們的小寶貝,我們大家一陣狂拍!

3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在領隊的催促下,大家戀戀不舍地離開企鵝群,回到飛機上。我看了表,19日凌晨3點半,我們在這里停留了3個半小時。飛回主營地時,飛機不需要再加油,只用了3個小時,早晨7點半,我們回到營地。

篇4

推薦一

《海底總動員》

《海底總動員》是一部由迪士尼公司推出的三維動畫作品。主角是一對可愛的小丑魚父子,父親瑪林和兒子尼莫,在遼闊的太平洋上,瑪林尋子的故事,尼莫冒險的經歷,使它們交到了形形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樣的危機。而瑪林也終于克服萬難,與兒子團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過去那個讓兒子都瞧不起的膽小鬼瑪林,經過這次的考驗后成為兒子眼中真正的英雄。

推薦二

《帝企鵝日記》

《帝企鵝日記》描繪了處于南極洲的帝企鵝每年為了生存和繁衍而進行的艱苦旅程。企鵝媽媽孕育并誕下小企鵝蛋。為了讓小企鵝有足夠的食糧,企鵝媽媽將企鵝蛋交托企鵝爸爸保護,自己則遠赴他方覓食。企鵝爸爸為了保護小企鵝蛋,與它形影不離,4個月內不能出外覓食……讓我們見證了頑強也脆弱的生命進化過程。

推薦三

《蜜蜂總動員》

任何族群里都會出現那么一兩個異類,即便是整日勞作的小蜜蜂,也有走出蜂箱看世界的時候。小蜜蜂Barry B. Benson大學畢業后面臨工作選擇――蜂蜜攪拌員、冷卻員還是清潔工?Barry不愿做這些單調重復的工作,私自加入“皇家授粉隊”飛往紐約。在大都市,它缺乏經驗被大雨砸落,又被花匠Vanessa救起。Barry和Vanessa自此成為知心朋友。在與人類的交往中,Barry發現了一個被大家熟視無睹但卻極不合理的現實:人們奴役蜂群辛辛苦苦為他們釀蜜,卻什么也不給蜜蜂。蜂群還被每日取蜜時的煙霧噴槍搞得疲憊不堪。在Barry看來,這完全是強取豪奪。相信你在看過這部極具顛覆意義的影片之后,將會改變自己最初對蜜蜂的那些約定俗成的觀念。

推薦四

《冰河世紀1、2、3》

全片呈現史前冰河時期的壯麗奇景。一個說話很快、渾身沒有光澤的巨爪地懶錫德,一頭喜怒無常的長毛象曼尼,一只兇暴的刃齒虎,這三只格格不入的動物出乎意料地,而且是非常不情愿地走到了一起,只因為他們希望將一名人類嬰兒交還到他父親的身邊。他們勇敢地面對沸騰的熔巖坑、暗藏的冰穴、嚴寒的天氣,以及一個秘密,甚至是邪惡的陰謀。這三只史前動物不但要充當小寶寶的保姆,還要歷經冰河與冰山各種千難萬險護送他回家。

推薦五

《飛屋環游記》

一個是78歲的老爺爺,退休氣球零售商卡爾。另一個是10歲的亞裔小男孩羅素。卡爾為了實現艾莉到南美勝地仙境瀑布一游的夢想,用上萬個氣球打造了飛屋……最終老爺爺夢想成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由諸多微小而有趣的故事組成,但其現實性與濃郁的幻想性形成的強烈對比,任何家庭都不具備。大頭兒子作為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聰明、淘氣,鬼點子很多。小頭爸爸作為上班族,愛家庭、愛老婆、愛兒子,甚至有一些溺愛。圍裙媽媽作為家庭主婦,任勞任怨,擅長烹飪,但也很愛嘮叨發怒。

只是,小頭爸爸的耐心和細心是罕見的。他給予大頭兒子的愛,是瑣碎的小事世界,零亂、機械、單調,也呈現出了父愛的偉大。但是,他面對大頭兒子的淘氣,甚至是“無理取鬧”的淘氣時,也呈現出了父愛的縱容。

可以說,《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給我們家長帶來了諸多的思考……希望“大頭兒子”成長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陪伴我們的孩子一起長大。也希望孩子在觀看這部片子時,能夠健康善良、積極向上,充滿智慧、陽光和快樂!

關于動畫片的5個建議

好的動畫片或電影,會具有寓教于樂的作用;好的動畫片,一定會幫助孩子學會分辨善與惡、好與壞等,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堅強、勇敢、樂于助人等良好品質。以下總結的5點建議,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合理引導 家長需要學會合理地引導孩子觀看適宜的動畫片,而不能把陪伴孩子的時間完全交給動畫片,不能讓孩子沉迷于動畫片,乃至忘記吃飯,貼著電視看個沒完,時常還會模仿灰太狼抓羊,模仿光頭強砍樹,甚至晚上上床后,還沉浸在動畫片的虛幻故事情節里,興奮得難以入睡。

有選擇性地看動畫片 家長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那些充滿殘酷場面、驚險動作、戰爭、兇殺等暴力的動畫片,是絕對不適宜給孩子看的。我們應該學會將動畫片分類,嚴格查看動畫片的內容,推薦給孩子最為適宜的才是好的。

多陪伴 家長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讓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懷。可以經常和孩子到室外去玩,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找尋到樂趣,陶冶情操。

篇5

The filmmakers behind the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of March of the Penguins—which is distributed by 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and National Geographic Feature Films—toned down the anthropomorphism of the original, French release(發行).

March of the penguins 的英語版通過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 和 National Geographic Feature Films 聯合發行,其制作人在影片中淡化了法語原版的擬人風格。

In the original documentary the penguins "spoke" their own dialogue, like Bambi or Babe the pig. The version relea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uses a narrator, actor Morgan Freeman, to tell the story.

原版電影中企鵝有自己的對話,就像Bambi 或Babe the pig 一樣。美國發行的版本,采用了Morgan Freeman 朗讀的旁白。

Still, the film describes the emperor penguins as "not that different from us" in their pouting(噘嘴), bellowing(吼叫), and strutting(昂首闊步地走).

但電影塑造的企鵝感覺仍舊和人類自身區別不大,無論是一顰一笑,還是步態舉止。

The bond(聯結) between the star penguin parents is called a "love story." And the penguins seem to have emotions— grieving over the loss of an egg or a chick, rejoicing at the return of a mate, loving their families.

電影中一對星級企鵝家長的婚盟可謂一場愛情。并且企鵝們似乎有著人類的感情——他們有喪子之痛,有重逢之喜,有家庭責任。

"In a few places it's a little over the top," said Alison Power, director of communications for New York City's Bronx Zoo and the affiliated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But I thought the filmmakers did an excellent job in not anthropomorphizing the animals."

New York City’s Bronx 動物園及附屬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交流主管,Alison Power表示“很少的幾個地方有些許的過火,當制片人弱化了擬人風格是明智之舉。”

Marine biologist Gerald Kooyman studies penguins at Antarctica's "Penguin Ranch," and he begs to differ. He said the portrayal of the penguins' mating rituals as a love story is a "major" case of anthropomorphism.

海洋生物學家Gerald Kooyman身處極地企鵝農場研究企鵝,他極力表示對電影的意義。他說電影中的婚配儀式純粹是藝術化的擬人。

So do the birds experience emotions at all? "Zoologists would say, Probably not," said

Kooyman, who works for the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A lot of what looks to us like love or grief is probably hormonally driven more than some kind of attachment" to the egg, chick, or partner, he said.

那么其他鳥類是否擁有情感呢?“動物學家會說,也許沒有,” Scripps海洋學研究所的Kooyman回答說“很多像愛和悲傷等類似人類的行為可能是激素導致而不可能是其他任何原因”,無論是針對卵,幼仔,還是配偶。

For instance, there are several scenes in the film when a parent seems to grieve over a broken egg doomed(注定,命定) never to hatch(孵化), or appears to mourn over the body of its frozen chick.

比如說,電影中幾組鏡頭下的場景,家長面對損卵顯出悲傷,以及在凍死幼鵝尸體前流露的絕望。

Instinct, hormones, and the drive to reproduce influence a lot of the penguin behavior, Kooyman said.

Kooyman說,本能,荷爾蒙以及生殖的欲望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企鵝的行為。

"What gives the impression sometimes of sorrow is that they fool around with the [broken or frozen] egg, or other birds try to take an egg away," Kooyman said. "There's just a drive to incubate, to participate in breeding behavior at that time of year for these birds."

“導致人們產生這種悲傷印象的是它們無濟于事地暖孵著(破損的)卵,甚至是當其他鳥來偷竊它們的寶貝時”,Kooyman說“然而實際上,每年的這個時節,企鵝都會有一種欲望來參加孵化,僅此而已”

The film also shows multiple shots of twopenguins cuddling side by side, their beaks touching and forming almost a heart shape. It looks like love, but is it?

電影多次描寫兩只成年企鵝相互擁抱,它們的喙交織成心形。看上去形似相愛,真的如此么?

Despite the beautiful imagery, it's not certain that each posturing pair is actually a mated pair.

盡管電影表現得盡善盡美,但實際上并不一定每一對在鏡頭前展現風姿的都是情侶。

"If it's in August or September, the two are probably mates," Kooyman said. "In April it could easily be two birds that get together and then decide that they wouldn't make good partners.

Kooyman“如果在八九月份兩只還雙宿雙飛,來年四月很可能就形同陌路了”

"You also see such posturing at the ice's edge. There's a lot of social behavior between adults," he added.

“相信觀眾也發現了鏡頭出現在冰面邊緣,成年企鵝之間有很多社會性的行為”,Kooyman補充到。

臨時家庭(Temporary Families)

Unlike nesting birds, penguin parents actually spend very little time together.

不同于筑巢的鳥類,企鵝實家長們際上在一起共同的時光很短。

The penguins make the grueling journey across some 70 miles (110 kilometers) of Antarctic ice each April to return to the breeding grounds where they were born. After the courtship period, the couple forms a strong bond until the egg is laid in May or early June.

每年四月,企鵝們歷盡艱險,跋涉于南極冰面,行程70余英里(110公里),返回出生之地。在求愛期過后,企鵝夫婦便會保持穩固的夫妻關系直道五月或六月初產下蛋來。

However, as soon as the egg is transferred to the father, the mother takes off to return to her feeding grounds. She returns some two months later. The starving male, who hasn't had a meal in months, immediately leaves.

但是,一旦企鵝蛋轉交給了企鵝爸爸,企鵝媽媽就會迫不及待的返回食物豐富的樂土。大約兩個月后,當她重返此地時,饑寒交迫的雄性朋友已難耐數月的饑餓,會立即離開。

The two trade off rearing their fish and returning to the sea to feed for about five months, until the chick is old enough to be left on its own. After that point the parents will probably never see each other—or their offspring— again.

夫妻兩個就這樣交替的匆忙于照顧孩子和尋找食物之間,直道小企鵝能夠獨立生活。從那以后兩只企鵝很可能就永別對方——或它們的子女。

"In a way, the film anthropomorphized the lives of the penguins, but I think it's OK," Kooyman said. "Simplifying some aspects of the penguins' life story makes it more accessib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某種程度上,電影將企鵝的生活擬人化,這很好,”Kooyman說“簡化了企鵝生活的某些方面,觀眾更宜于接受了。”

Ever since Walt Disney immortalized(使…成為不朽) interspecies friendships and talking teapots, anthropomorphism (attributing human traits and emotions to animals or objects) has been a movie staple(主要產品).

自從Walt Disney將種間友誼以及人化的物品(talking teapot)帶入人們的思想,擬人論(賦予動物及物品以人的特征和情感)遂成為后世電影的一個主要題材。

Now some scientists are criticizing the movie March of the Penguins for portraying the Antarctic seabirds almost as tiny, two-tone humans.

目前很多科學家批評電影March of the penguine (應該是:帝企鵝日記) 幾乎把南極的海鳥刻畫成矮小的雙色人。

The poster for the surprise hit film reads, "In the harshest place on Earth love finds a way." And the movie describes the annual journey of emperor penguins to their breeding grounds as a "quest to find the perfect mate and start a family" against impossible odds.

這部招受抨擊的電影海報中寫到“愛情滋長在環境最嚴酷的一片土地上。”電影表現了帝企鵝一年一次的大遷徙過程,他們抵御各種險阻,返回出生地,“尋求意中伴侶,成立家庭”。

The penguins are the only animals that make a home above the ice in the subzero temperatures and blistering winds of the Antarctic winter. They overcome incredible odds just to survive, never mind breed and nurture new life.

But is it love?

篇6

南極,世界上最冷、風力最大,卻奇美無比的地方,總是令旅行者們向往。因為超越了旅行的一般意義,南極之旅更多了一份挑戰、冒險、勇敢與搏擊的意味。

2009年農歷正月十五前,剛從南極回來的楊揚,還沒倒回時差,仍有疲憊,但一談起南極,她會立刻活躍起來。興奮的表情,好像找到了童年。其實出發前楊揚也曾猶豫過,真的要去南極嗎?雖然去南極一直是她的夢想,但這不僅意味著她將要經受長時間的海上暈船考驗,而且已經17年沒跟家人一起過春節,這個春節又將因為南極之旅而錯過嗎?

最終,楊揚還是選擇踏上了南極之旅,感謝這個決定,不然,她怎么收獲這個終生難忘的旅程?南極踏上旅程停止想象

2009年1月22日,楊揚從阿根廷烏茲懷亞登上破冰船,向南極進發,可愛的船長為大家來一個刺激入骨的“洗禮儀式”,每人一勺帶著冰碴的雪,揪起后脖領徑直灌進去。大家尖叫地享受著奔向純凈世界的洗禮儀式,踏上了那個沒有信號,與世隔絕的“世界之南”。

海上航行的前幾天,楊楊是在暈眩中度過的,就連任何時候頭部都得靠在可以靠的地方,否則就暈得厲害,加上隨時要嘔吐的感覺,確實很難受。即使是這樣,隨團來的張勇(第五次來南極的專家)告訴楊楊說:“這是西風帶最溫柔的浪了,只有2到3米高。通常要十幾米呢。”也就是說這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2009年1月25日,楊楊第一次登陸了靠近南極圈的小島――月牙島。

靠岸之前,船長給楊楊他們一行講了上島注意事項。例如,不能留任何東西在島上,也不能拿島上的任何東西,即使是塊小石頭。與企鵝保持至少5米以上的距離,怎樣防護賊鷗,等等,確保他們不要破壞這個純凈的世界。

踏上久違了的陸地,看到了可愛的小企鵝,大家非常興奮,有的人還準備了國旗,揮舞著五星紅旗,呼吸著南極純凈的空氣、放眼望著壯觀的冰雪潔白的世界,忽然間有種被南極擁抱的感覺……此時正是南半球的夏季,也是南極最溫暖的時候,楊楊覺得南極絕對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寒冷,跟北京冬天的感覺一樣。

最可愛的是南極的動物們。那總在《動物世界》看到的帝企鵝和阿德利企鵝,可以讓人忘卻身體的不適。帝企鵝脖頸羽毛處有著著名的一圈金黃色,站立姿勢優雅。而阿德利企鵝則全身黑白分明,尾部有一條小尾巴,極其可愛。它們并不害怕人,自顧自地撲通撲通跳水表演,或者在冰坡上滑行玩耍。

還有南極純粹的土著居民雪海燕,全身雪白的雪海燕正在天空中飛翔。消失在茫茫的天地之間,格外美麗。只有這冰天雪地的極地,才是它們的生態家園,但全球變暖的威脅正在侵入這片圣地。

南緯66度的極致震撼

經過五天的海上航行,經過了還算溫柔的西風帶,2009年1月27日,楊楊終于進入了南緯66度的南極圈內。

適應了幾天暈船磨難的楊揚,開始涼嘆眼前的簡單世界:冰山純白,海水湛藍,天空泛灰,企鵝、海豹、賊鷗等南極生靈也是簡單的黑白色調。在如此簡單的世界上,沒有倒可東西可以跟物質世界對照,除了你自己的內心。楊揚發現,自己開始變得簡單輕松,卻反而精力越發充沛。

進入了南極圈,明顯浮冰增多了,景色也在每一分鐘都有了不同。但由于前方的冰塊太多、太大,楊楊的船只能放棄登陸的計劃。

零星漂浮到浮冰區外的冰山。形態各異,有一座甚至非常像北京的水立方,形體接近度90%,難道是水立方的設計師曾經先到訪過南極,才有如此恢弘的創意?還有圓錐體的山峰、長方體的平臺冰山……在陽光的折射下擺出各種千奇百怪的藍色造型,讓人為之目眩神迷。還有偶爾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那一角,就如同山一樣的巨大,有幾十米到幾百米高不等,船兒都會靠得離它們比較遠,與它們擦肩,總會讓人想起泰坦尼克的命運。

趕在一月的最后一天,楊楊終于抵達了馬克利特灣,這是她們這次在南極灣最南的登陸,也是最美的登陸了。

馬克利特灣的美,令人窒息,登陸后,楊揚張著嘴巴足足有5分鐘大腦一片空白,甚至不能呼吸,一切太美了!巨大的浮冰,就是一座座海上雕塑,隔壁雪山巨大的邊緣雪塊“撲通”一下墜入海中,剛美餐一頓的白海豚。對著大家的照相機,擺著臃腫的POSE……

被隊友們推舉為“體育委員”的楊揚,帶著大家興致勃勃地爬起了雪山。爬到山頂,大家興奮地忘記了時間。下山時間僅剩10分鐘,走下去是肯定來不及了。有人提議滑下去。好辦法,于是,七八個人從雪山上邊滑邊滾,呼嘯而下,快速地到達了山底。每個人都開心極了,楊揚發現,原來找回童年是這么容易。

與動物親密接觸

因為第一次來到南極,楊楊對一切都十分好奇,但她謹記著那些關于保護野生動物的規矩,對企鵝、海豹等都盡可能地保持距離。

看過《帝企鵝日記》的人可能都知道,南極是企鵝的樂園。企鵝在每年冬天繁殖,夏天來臨的時候小企鵝依靠爸爸媽媽的喂食迅速長大,到了夏末就要開始自己獨立生活了。這個時候正好是小企鵝的成長、褪毛期,因此揚揚看到的許多都是正在脫毛的企鵝寶寶。他們或互相追逐玩耍著,或獨自佇立著抵擋寒風的吹襲,對游人的存在熟視無睹。企鵝寶寶的死亡率很高,特別是來自海豹以及巨型海燕的侵食,以及對寒冷天氣的無法適應,地上散落著許多死去的企鵝。

沿著起伏的冰川行走,一不小心靠近了一只休息的海豹,它開始向楊楊這些侵入者沖過來,咆哮著。別看海豹慵懶而肥胖的身軀,在短距離內可能誰也不及它的速度。可如果不小心被它追逐,只要裝出巨大、威武的樣子,它就被嚇退了。

在南極,坐橡皮艇去探訪冰山、和海豹玩追逐游戲,也是非常精彩的。坐在橡皮艇上,可以發現海豹在大塊的浮冰上睡懶覺。也有小企鵝跑到高高的冰山頂上迎風展翅。有些海豹非常惱怒游人“入侵”了它們的地盤,成群結隊,不斷地從水中跳出來,向游客們示威,性情兇悍的就干脆追逐著橡皮艇,不時從艇底穿過,企圖拱翻橡皮艇,甚至還用鋒利的牙齒來撕咬橡皮艇。

這時候,駕駛員就提醒游客千萬不要把手放在橡皮艇的邊上,以免被它們咬傷。但大家也不覺得害怕,只是覺得刺激,看著海豹的精彩表演,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南極并不遙遠

南極之旅,對楊揚來說,是一次心靈之旅,因為從來沒有這樣的旅行,能夠讓她有震撼內心的收獲。

“其實,南極并不遙遠,是我們的內心把它想象成遙不可及,所以,不要把夢想扼殺在起點上”、“行動,夢想就能達成”、“人進入單純的狀態,反而是最好的狀態、靜心思考。學會欣賞人和世界”……團友們也同她一樣,沉浸在南極的思緒中,楊揚每天都能收到團友們發來的分享短信,全都有關內 心深處的震撼。“班長”先生的短信這樣寫著:“只要你心中有一個南極,南極并不遙遠,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出決定,而不是在南極與北極之間搖擺。如果你不愿放棄探訪北極熊,就會永遠無法與帝企鵝謀面”。

南極就像一道陽光,楊揚說,以后的日子里煩了、悶了、累了,就會回想南極,讓這道陽光照進心底,暖暖地。暖暖地……能給人新的力量。

TIPS

行前須知

1、南極旅游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具有探險性質的,所以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那里的天氣變化多端,游輪公司提供的路線僅供參考,隨時都可能改變。

2、身體一定要健康,并能經受南大洋的大風大浪。建議出發前多鍛煉身體,如登山和游泳。適度保養身體。全面深入地檢查身體,牙齒也要做個檢查,以防萬一。

3、去南極必須穿過世界上最寬,最深的“死亡海峽”Drake Passage,大風大浪在所難免。一定要做好暈船的思想準備。

4、最重要的是要遵守所有保護南極的規章制度。登陸后按照指定的路線走,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不接觸不喂養不打攪野生動物。不帶進也不帶走任何東西,尤其是愛吸煙的朋友,千萬不要把煙頭扔進南大洋和登陸的地方。

裝備

防水的外衣褲,輕便的保暖內衣(最好是多層,可隨時增減),厚襪子(兩雙以上),帽子、手套(最少兩副),太陽鏡,防曬霜,電源轉換頭(各船可能不同)。登陸需要防水靴,但一般游輪公司可提供或租借。備一雙輕便鞋在船上穿,還可帶上防水的雙肩包及相機的防水罩。(因所有的登陸都必須乘橡皮艇,有可能打濕任何東西,所以露在外表的所有東西都應是防水的。)

最佳旅游時間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極的夏季,也是最溫暖的時候,平均氣溫約-5℃。去的月份不同看的東西也略有不同:

11月是大冰塊開始破裂及企鵝的時期;

12月至1月是企鵝孵蛋及企鵝仔出世的時間;

2月至3月是觀鯨季節,企鵝仔正在褪毛及被父母喂飼的時候。

語言

應該至少能應付基本英語,起碼能聽懂工作人員的指令(特別是有緊急情況時)。當然英語越嫻熟越好,游輪會在海上行駛很長時間,往往有很多講座,能聽懂的話非常有教育意義。

如何報名

國內目前有少量去南極的旅游團,價格十分高昂:

篇7

那年夏天,楊小顏念大三,發現有個男生總是注意自己。

是西洋文學史課上吧,文學史老師習慣一邊說話一邊踮腳,有時候說到激動的地方,還會扔粉筆頭。那天,粉筆頭扔到楊小顏的旁邊,文學史老師講著馬克?吐溫的生平,越來越激動了,他一點都沒有注意到可憐的楊小顏正在遭受粉筆頭的密集轟炸。

李維的小紙團就是這時候飛來的,小紙團飛到楊小顏面前。

楊小顏看看給自己扔紙條的李維,不確定他是不是想趁火打劫。雖然猶豫不決,到底還是打開了,小紙團上寫著:小顏,你往左邊挪一點,他就打不到你了。

楊小顏采納了小紙條上的建議,往左邊挪一點。就在她奮力搬凳子,成功挪到左邊的時候,一枚精確制導的粉筆頭不辱使命地打到她的臉頰。“呀。”毫無防備的楊小顏咬著唇,生生將慘叫聲壓了回去,轉回頭,憤怒地看著李維。這個提供錯誤情報的家伙,內疚地低著頭,好像那枚不長眼的粉筆頭是他扔的。

那天以后,楊小顏就很注意李維了。

她注意到雖然他們不同班,但上大課的時候,常常在一起。李維是相貌普通的男生,只是因為喜歡穿白襯衣,看起來就挺清爽的。因為粉筆頭事件,李維給楊小顏道歉了,楊小顏語無倫次、自相矛盾,沒說我一點兒也沒有怪你,也沒說是否原諒他了,倒是明顯敲詐了他,讓他請自己看電影,楊小顏說聽說《帝企鵝日記》很不錯,我沒有看過,你請我看吧。

李維就答應了。

那是他們一起看的第一場電影――《帝企鵝日記》。楊小顏說自己沒有看過,其實她說謊了,她是看過《帝企鵝日記》的,宿舍里有電腦,舍友上網下載了,楊小顏就第一時間看了。楊小顏喜歡企鵝,已經看了三遍了,和李維一起看,就是第四遍了。

楊小顏裝作對電影心動的樣子,裝作好像沒有看過一樣,因為這樣,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敲詐李維,和他一起看電影了。

是的,楊小顏漸漸喜歡上了害自己挨粉筆頭的李維,這是楊小顏的秘密,平時,楊小顏總是掩飾著,小心翼翼地,將秘密藏進內心深處。

第二個秘密

夏天就這樣,在楊小顏對李維的喜歡中,漸漸結束了。

秋天來了。鳳凰木的葉子有些淺淺的黃,又有些透明的碧。

楊小顏喜歡秋天,也喜歡鳳凰木,有時候會在鳳凰木下大聲地朗讀英文課文,讀累了,就會停下來坐一會兒,她喜歡鳳凰木,是因為李維也常常在鳳凰木下讀英文。有時候,讀書累了,楊小顏還會拿出小鏡子照照,看起來像在照臉上的痘痘,其實是在照李維,要是李維走了,楊小顏也會走的。她還會發出一聲輕輕的嘆息,好像真的發現一個痘痘似的。

知道李維報名參加英文社團的踏青活動,楊小顏也報名了。她覺得自己真是不可理喻,越來越喜歡李維了。

李維對她,也是喜歡的吧,他的話不多,也不擅長表達,他看起來,總是有些呆呆的樣子。大學里的男生都很活潑新潮,只有李維,給人沉穩的感覺,他對楊小顏特別關心,這一點,楊小顏身邊的朋友,也漸漸感覺出來了。踏青的時候,楊小顏為了省錢,買了袋裝的方便面,玩到肚子咕咕叫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泡面的飯盒,李維就把自己的飯盒讓給她了。大家在江邊玩的時候,他一直坐在一旁的石階上幫大家看背包,其中,有她的背包,當然還有別人的。但是楊小顏總覺得,他離自己的背包最近。

有時候,李維還幫楊小顏背包。楊小顏的背包很沉,但李維一點兒也不嫌沉。李維叫別人,是連名帶姓的,叫楊小顏,卻是小顏,那么親切。

大家在江邊玩,江水很清,接送游客的船有些斑駁了。后來大家一起上船玩,只有李維和楊小顏,待在岸上。

大家讓楊小顏上船,楊小顏擺擺手,其實她也很想在船上玩,只是她暈船。大家又讓李維上去,李維也擺擺手,說他也暈船,大家就不再叫他倆了。

楊小顏的臉紅了。

在江邊,他們離得那么近。江風吹著,江邊的蘆葦醉了,人也醉了。他們的臉一直紅著,紅到彼此都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只好胡亂地說著話。只有楊小顏知道,李維其實是不暈船的,他們談了一個下午的話,楊小顏知道李維是在河邊長大的,他家門前就是一條大河,河邊長大的孩子,怎么會暈船呢?他說暈船,是想和自己多聊聊天吧。這個小小的秘密,讓楊小顏覺得很甜蜜。

第三個秘密

楊小顏和李維,似乎是戀愛了。

他們總是很親密,也很默契。只是離戀愛,還差一點點吧,因為他們還沒彼此表白呢。

期末的時候,總是很忙亂,考試在焦頭爛額中結束,就放寒假了。

寒假的時候,楊小顏那么想李維,就想給李維打電話,第一次往男生家里打電話,她是那么的忐忑不安,李維不在,接電話的是李維慈祥的奶奶,楊小顏說我是李維的同學楊小顏。奶奶沒有聽清,就笑了,笑得那么開心,笑得楊小顏一點都不緊張了,奶奶說是小顏啊,李維回來,我讓他給你打電話啊。

楊小顏很開心。原來李維在家人面前提起過自己。楊小顏就等著李維的電話,等啊等,李維并沒有回電話,想到奶奶年紀大了,或許忘了告訴李維了,楊小顏反而更不好意思打電話了。

寒假就這樣結束了,楊小顏提前回了學校,想這樣就能早些見到李維了。只是李維卻晚到了,比老師規定返校的時間還晚三個小時呢。大家問李維為什么遲到了,李維笑笑沒有說。

只有楊小顏知道李維為什么遲到了。她和李維是約好一起早到學校的,楊小顏早早地到了,李維卻沒有來,無聊的時候,楊小顏就研究列車時刻表,她知道從李維的家鄉到重慶,只有三個小時的列車,而且都是上午到達的,要是李維從家到重慶,應該不會遲到的。楊小顏想李維或許有什么事情在路上耽誤了,但是和大家一起幫李維整理行李的時候,看到了李維的列車票,車票是從上海到重慶的,并不是從李維的家鄉,楊小顏知道李維去上海了。

后來大家問起李維為什么遲到,李維沒有說,聊天的時候,大家說起寒假做什么,李維也沒說自己去了上海,楊小顏私下對李維說起自己打電話的事,李維也很迷惘,后來才脫口而出:“啊,原來打電話的是你啊。”便沒有下文了。

那一刻,楊小顏突然覺得,李維似乎有一些神秘,似乎有什么事情瞞著自己,楊小顏有一點點好奇,但也無從問起。

第四個秘密

李維向學校請假回家,是在開學一個月后,楊小顏隱約聽李維宿舍的哥們兒說起,李維回家,似乎和一個女孩子有關系,那個女孩,似乎就在上海工作。楊小顏那么傷心。

李維走得很匆忙,他離開的時候托人告訴楊小顏,請她幫自己記筆記,楊小顏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她告訴自己,如果李維真的有什么事情瞞著自己,一定有他的理由。她應該相信自己愛的人,這樣想著,她就不那么傷心,反而很擔心李維家里真的有什么事情。

她終于鼓起勇氣又一次撥通了李維家的電話。李維不在家,楊小顏有小小的失落,更多的,卻是緊張。接電話的是李維的媽媽。李維的媽媽接到電話,聽到楊小顏介紹自己,就說奶奶,那個女孩子打電話來了,就換了奶奶接電話了。

奶奶說姑娘,你寒假的時候打過一次電話吧,我以為是另一個女孩呢,不好意思啊姑娘。

奶奶不管楊小顏是否聽得明白,說她以為楊小顏是另一個女孩,那個女孩,是李維的鄰居,也是李維這次請假回家的原因。奶奶說,從前,李維和那個女孩是一起在河邊長大的。小時候,李維很淘氣,常常在河邊玩,冬天的時候,河水結了冰,李維在冰上玩,就掉進去了,是女孩子的爸爸將李維救上來的。女孩的爸爸原本身體就不好,在刺骨的河水里泡了很久,就落下了嚴重的風濕和關節炎,從那以后,就更不能干農活了。兩家的關系那么好,一半是玩笑,一半也是認真,說李維長大了給女孩的爸爸當女婿,好好地報答他。

后來,他們都長大了,李維念了大學,女孩大專畢業了在上海做導游。李維對那件事情,一直很愧疚。雖然不喜歡女孩,也追過她的,只是女孩拒絕了,女孩有自己的男朋友。就這樣,他們成了好朋友。

那一次李維去上海,是因為在上海工作的女孩想將父親接到上海玩,又怕老人家第一次出遠門不習慣,李維就自告奮勇護送了,這一次,是因為女孩結婚了,李維回來參加婚禮。

奶奶說那一次,楊小顏打來電話,她以為是女孩打來的,就讓李維回電話了,李維回了,說她沒有打來啊,奶奶還覺得很奇怪呢。

這一次李維回家,說起這件事情,說打電話的是楊小顏,不是梁曉炎,梁曉炎,是那個女孩的名字。這就是奶奶聽錯了的原因。李維說楊小顏是他的同學,是他愛的女孩,奶奶問他有沒有告訴楊小顏這件事情,李維說他想了很久,還是不打算說。李維說落水的事情發生后,他一直覺得很愧疚,這愧疚讓他遇到和梁曉炎名字諧音的楊小顏時,就會覺得很親切,并忍不住關心她,自己沒有愛上梁曉炎,卻在每一天的相處中,真的愛上楊小顏了。

李維說不告訴楊小顏,是怕她誤會,誤會梁曉炎拒絕了自己,才會愛她,其實不是那樣的,他對梁曉炎,只是愧疚而已,他對楊小顏,才是真的愛情。

電話里,奶奶告訴楊小顏許許多多事情,并說她真的希望他們在一起,還邀請楊小顏到家里玩。奶奶說其實這件事情,楊小顏還是應該知道的,李維說不方便,所以由她告訴楊小顏就好了。

楊小顏握著電話,不知不覺就笑了,心里那么輕松,又有許多感動。原來,他一直不說起這件事情,是怕自己誤會,怕誤會讓他們的愛情橫生枝節。

篇8

糖果,媽媽出院后,要帶你去看看海,要讓你知道海的懷抱有多大,媽媽的懷抱就有多大……

糖果,這是媽媽給你寫得第一封信,夜深人靜了,你早已進入夢鄉,小臉上帶著甜甜的微笑。其實媽媽早就想給你寫點什么了,可是身體一直不好。

今天,有你的陪伴,媽媽又闖過了一關,醫生說:再過一周,媽媽就可以出院了。此時此刻,病房里只開了一盞昏黃的臺燈,媽媽攤開信紙,一邊看著你酣睡中的模樣,一邊給你寫信。媽媽在想,現在的糖果還識不了那么多的字,等他長大以后,看到媽媽寫得這封信時,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糖果,你才七歲,卻懂事得讓人心疼。今天我問你:媽媽出院后,你想吃什么?媽媽都給你做!

你揚著小臉想了好半天,說了一句讓大家都掉眼淚的話:我什么都不想吃,我只想媽媽在我身邊,我醒了,可以摸到你的手;我回家,可以看到你的臉……

我扭過臉去,擦掉臉上的淚,又回過頭,把你攬在懷里。我說:糖果,媽媽保證,媽媽一定做到,媽媽要一直陪著你……

爸爸回家做飯去了,你賴著不走,說怕我一個人在病房里孤單。媽媽知道,因為媽媽的病,這一路走來,你吃了很多的苦,流了很多的淚,但媽媽高興地看到你長大了,長成了一個個讓媽媽驕傲的小男子漢了!

糖果,你在媽媽的肚子里安家落戶時,你不知道媽媽有多高興。跟你爸爸結婚三年,我們從沒有拒絕過你的到來。但是,我們還是憂心忡忡。爸爸擔心媽媽的身體承受不了,媽媽的心臟病那么嚴重,怎么還能經得起生死的考驗?媽媽想的卻是怕你跟媽媽一樣,怕你也遺傳上這該死的病,如果那樣,媽媽情愿不帶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媽媽情愿把你永遠地放在夢里……

我們走了一家又一家醫院,醫生說我的病是后天形成的,不會影響胎兒。糖果,你知道那一刻媽媽有多幸福嗎?盡管醫生害怕月數大了,我的心臟會承受不住,盡管你爸爸一再勸我,沒有孩子我們一樣可以過得很幸福,但是,沒有什么能擋住一個媽媽的決心。糖果,我要你,我知道,你也要媽媽。我們都會沒事的。

媽媽開始嘔吐,肝腸寸斷,不能吃任何一點帶油的東西,聞到做飯的油煙味會吐,甚至喝一口水都會吐得翻江倒海。你爸爸開始生你的氣,他說:這小家伙出來,我一定先照他的屁股打三巴掌,瞧這個鬧騰勁兒!

媽媽成了家里的一級保護動物――國寶大熊貓。六個月時,媽媽總感覺到氣短,你爸爸說晚上他躺在我身邊,一會就得用手指試試媽媽的鼻息,說得很恐怖的樣子。

七個月時,媽媽整夜整夜地不能入睡,九十八斤的體重驟增到一百四十斤,鏡子里的媽媽又老又丑。我跟你爸爸說:咱們的寶貝出來不會把我當成老太婆吧!

七個月零十七天,糖果,你終于等不及了,在媽媽的肚子里鬧騰得厲害,媽媽被送進醫院時,已經休克了。

醒來時,醫生已經做好了手術的準備,你爸爸也已經簽好了萬一出現狀況保大人放棄孩子的協議書。糖果,別怪你爸爸,再沒有比他更愛我們的人了,如果可以拿什么東西來交換,能夠保證我們母子平安,他都愿意付出,他不愿意失去我們中的任何一個。媽媽不干,死活拉著爸爸讓他改簽那份協議。保孩子,無論怎么樣,都要保我的寶貝。在場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哭了,你的爸爸簽下字,就跪到了醫生面前,他說:醫生,千萬要讓他們母子平安哪……

糖果,媽媽睜開眼時,天都亮了。我一眼就看到外婆懷里抱著的你,小臉紅紅的,眼睛腫腫的,好難看啊!我笑,笑著笑著就掉下淚來,我說:這小丑八怪就是我的孩子嗎?外婆將你遞到我的懷里,說:八斤八兩。我的天,我的寶貝居然那么重。我看你的小手、小腳,看你身體的每一處,糖果,你那么完美無缺,媽媽簡直都為自己感到驕傲了。

給你起名字時,爸爸專門翻起了外公的大辭典,里面一個個我不認識的字全被揀了出來,那書呆子說:咱們的兒子是獨一無二的,一定要取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可是糖果,媽媽不這樣想,媽媽只想你做個普通健康的孩子,擁有快樂幸福的生活,這就夠了。于是,我叫你糖果,聽著甜甜脆脆的,至于你爸爸起的那些個掉書袋的名字,讓他自己叫去吧。沒幾天,他也叫你糖果了,叫得比媽媽還響亮呢!

糖果,因為病,媽媽要吃很多藥,所以,你沒吃媽媽的奶。可是也許是本能,媽媽抱你時,你還是會像小豬一樣往媽媽懷里拱,小嘴里還直哼哼。媽媽擔心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不聰明,找了好些故事書念給你聽。可是,你知道嗎,那時你可是個懶家伙,居然把媽媽念的故事當成了催眠曲,一邊睡一邊嘟著嘴,樣子可愛極了。

糖果,你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你會說的第一個字不是“媽”,而是“不”。那天媽媽給你洗澡時,想把你往浴盆里放,可是你就是不肯,小腿蹬得可有勁了,媽媽用了點力氣,你很清晰地喊了一聲“不”!媽媽嚇了一跳,也笑了,好兒子,有了自己的主見了,敢跟媽媽叫板了。

你會叫爸爸媽媽了,會要蛋吃了。你是個很愛笑的孩子,見了誰,都憨憨厚厚地笑。你長得真快,一周歲,媽媽抱你已經有點吃力了。媽媽總愛親你的小臉蛋,怎么親也親不夠。那天,媽媽抱著你坐在陽臺上曬太陽,你突然照著媽媽的臉就親了一下,然后看著我的眼睛笑。糖果,你知道嗎,那天的陽光都落進了媽媽的心里。我絮絮叨叨地一遍遍把這事講給你爸聽,我說:咱們的兒子學會表達愛了。你爸笑我夸張,說我是你的超級粉絲。其實,哪個當媽媽的不是兒子的超級粉絲呢?

兩歲時,你學會用很多成語了。媽媽給你洗澡時,把棉球塞在你的耳朵里。你說:媽媽,這回我是不是可以去偷鈴鐺了?媽媽笑,知道你在說掩耳盜鈴的故事。外婆個子矮,她抱你去吃飯時,你居然拉著外婆的衣領說:我要揠苗助長,那樣外婆就可以長得更高了。

糖果,你成了一家人的開心果。媽媽每次吃藥時,你都會站在媽媽身旁,開始把那些紅紅綠綠的藥片當成糖,嚷著要吃。幾次之后,你便跟著我皺眉,說:媽媽,你好勇敢哦!你吃藥從來都不哭。

我笑,糖果,你也很堅強的。那一次,你夜里發燒三十九度二,我慌了手腳,跟你爸爸抱起你就往醫院跑。媽媽的心臟像要跳了出來,媽媽身體不好,實在是怕了得病。爸爸在前面跑,媽媽在后面跟著,爸爸又是著急你,又是擔心媽媽。好歹我們到了醫院,你打上了吊針,媽媽就暈倒了。我們睡在一個病房里,醫生給你打針時,你把小胳膊伸得直直的,醫生夸你了不起,你說:我媽媽才了不起呢,她吃藥從來都不哭。病房里的人都笑了。媽媽笑著笑著又流出眼淚來,糖果,我的好兒子,你懂得心疼媽媽了。

過四歲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帶你出去買禮物。你很早就想要一套大恐龍了,可是一聽說那套恐龍要二百八十塊錢,你猶豫了。你說:其實這個也不好玩,那么嚇人,不如買個蘋果熊吧!媽媽不解,你不是從來都不喜歡毛絨玩具嗎?切蛋糕時,媽媽說:糖果,許個愿吧。你便閉上眼睛,小聲地嘟囔著。爸爸不乖,趴在你身邊悄悄問你許了什么心愿。你趴在爸爸耳邊說了句什么話,爸爸眼睛紅紅地站了起來,他說:曉裳,這兒子咱們沒白養。

糖果,你許了個感動中國的愿,你說:我希望媽媽的病能好起來。

那天晚上,我問你為什么不買恐龍了,你說:咱家的錢那么少,還得給你治病呢!我都是大孩子了,不玩恐龍不要緊的。媽媽把你抱在懷里,淚一滴一滴地落下來。你伸出小手替媽媽擦眼淚,你說:還當媽媽呢,還哭鼻子,羞死人了。

糖果,病那么折磨人,媽媽都沒哭過,可是,在你面前,媽媽總是情不自禁地想哭,那不是悲傷的哭泣,而是因為感恩,覺得幸福。老天把你帶到我身邊,給了我最好的補償。這輩子有了你,我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你五歲了,幼兒園開運動會,有個項目是母子“二人三足”。那天晚上,爸爸跟你談,說咱們放棄這個項目吧,你媽不能跑。你嘟起了小嘴,坐在沙發上,很不高興。我不忍心,說:要不我去參加吧,實在不行就慢點跑。你舉起了小手,說:我有好主意了。我瞅著你,問什么好主意,你揮著小胳膊說:我背著你跑啊!你看我都長大了。家里人都笑了,你急了,說:笑什么笑?兒子就是要背媽媽的。

那天的“二人三足”我還是參加了,咱們跑了個倒數第一,但是你還是挺高興的,你一邊擦臉上的汗一邊很阿Q地說:咱們讓著他們,平時我得的小紅花已經夠多了。

運動會很熱鬧,你指著一個小女孩說:媽媽,那就是我的媳婦,將來你老了,我們就養你。我們上班時,你就在家躺著別動。我笑得喘不過氣來,還媳婦,沒羞。我問為什么躺著不許動啊!你仰著脖子說:萬一你的心臟病犯了可怎么辦呢?等我下班回家了,咱們再去廣場散步。

喧囂的人群里,我把你摟在了懷里,糖果,媽的乖兒子,你把什么都想到了。

媽媽每次犯病住醫院,你都特別乖,醫生不過開句玩笑,說:小伙子,要幫你媽看住點滴,要是打進空氣去,你就看不到媽媽了。那天下午,你就哪都不去玩,目不轉睛地看著媽媽的輸液管,你說:媽媽,為什么我的眼睛有點花呢?好多次你都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你要快點好起來哦!我點頭答應你,你還不放心,非要和我拉鉤才算數。我的手指跟你的手指拉在一起,媽媽在心里向你承諾,為了我的糖果,我一定會好起來的。憑著這個信念,媽媽真的好幾次都從死神手里把自己搶了回來,糖果,這是你的功勞呢!

轉眼你就上學了,背起小書包的樣子特別神氣。每天上學時,你都不忘說一句:媽媽,你要乖乖在家等我回來哦!我使勁地點頭。聽著你踢踢踏踏從樓道里走上來的聲音,媽媽都會等在門口,然后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那天,我陪你看《帝企鵝日記》,看到企鵝爸爸把蛋抱在懷里站在風雪里紋絲不動時,你哭了,你說:媽媽,帝企鵝它們為什么非要生小企鵝呢?

我替你擦眼睛,我說:因為爸爸媽媽有個溫暖的懷抱,他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通過這個溫暖的懷抱傳遞下去。

你看著我不吭聲,媽媽相信你聽懂了,因為,你是個那么懂得愛的孩子。

糖果,夜已經很深了。信紙上已經密密麻麻地記下了這七年來你的點點滴滴,每一次的感動,都讓媽媽掉下淚來,淚水浸濕了信紙,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了。不知道你看它時,會是一種什么心情。那時的你,應該長成一個大孩子了吧,個頭肯定比媽媽還高了。

篇9

【關鍵詞】英語教學 聽課方法 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 探究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有其自身的語言規律和教學規律。在素質教育與“以練為主”的教學模式中,探究它的課堂利用率和實效性乃為重中之中;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念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為重要,尤其是課堂上的“黃金四十分鐘”。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學之于“漁”是非常可貴的。以下是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索,與大家共勉。

一、預習課――信息知識搜索,強化學習動機

聽課對于學生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但是同樣是在聽在記,結果卻往往相差九萬八千里,其實關鍵就在于學生聽記時的思維動向。因此教師在掌握學生心理的同時,要時刻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適當地調整課堂節奏,有張有弛,陰陽頓挫,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關鍵點上。對于這一方面,對老師的要求大體是要有優美風趣的語言,或配以相應的肢體語言來吸引學生。除此之外,我認為在聽課之前,預留出一課時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預習整個模塊內容,從而使他們在頭腦中對整體內容有一個大概掌握,對于興趣點或難點做到心里有數,這樣有助于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講解,克服自身對掌握這種信息的困難,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在自己預習情況下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擴充知識含量。

比如在外研社出版的選修第八冊書第一模塊“Deep South”中,如何讓學生提起興趣解決課題問題完成任務呢?首先,在學生預習前可以給出這樣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找出思路,抓住重點。

1) 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Deep South?

2) Do you know some animals and plants on it?

3) How do people explore it?

4) Does China make effects on it? What are they?

5)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it now?

對南極的探險是處于青少年時代的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因此在預習時還可以增設這樣一個環節來誘發他們的積極性―ask the student to 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continent or a film about it after class and then before next class we enjoy them together.在這樣任務下,學生課下討論的積極性很高,從而帶動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講授課――文化背景視聽,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英語知識傳授的大部分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差異,所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意識差別有時會引起誤解,而相應的視聽材料可以緩解這種尷尬,比如在高一下半學期,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詞匯的基礎上,我們每周分批次觀看了“The USA Family”系列節目,它就讓學生在視覺上接受了一些文化知識,從而有利于學習知識,化解困惑。

再有,在“Deep South”中,按照預習課的任務,我們在講授之前安排了一個影片的剪輯――《帝企鵝日記》,這個紀錄片不僅利用圖像把南極具體化,還描述了一些南極動物生活特點,學生在認真觀看影片的同時也是對學習興趣的激發,因為通過電影學生對于課本中關于南極的描述可謂倒背如流―With annual rainfall close to zero,Antarctica is technically a desert. Covering about 14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South Pole,it is the fifth largest continent in the world.

三、習課――自由小組競賽,形成學習性格

性格是一個人最鮮明、最重要的區別于其他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對現實的態度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同時性格和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高中生的性格正處于成熟期,并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文化知識的獲取,逐漸穩定他們勤奮、自信、嚴謹、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性格,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一定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在競爭中的合作精神,這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所在。依于此,我們在練習課中運用大量的競賽活動,一是為鞏固所學知識,二是鍛煉學生的學習性格。又如,作為南極模塊的練習課,我們做了這樣兩種比賽游戲:

1) Discussion―agree or disagree to explore the Deep South

We divide the class into two parts with one group girls and the other boys.

2) Writing―write a reply to the advertisement to Reading 2 and say why you would like to join the crew of Shackleton’s ship.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What things you are good at? Why you want to go to the South Pole? Why you will be a useful member of the crew?

Ask the students to finish it in limited time and there will be a punishment for the last ten students in class.

在比賽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同時也鍛煉了他們應試的能力,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那種勇爭先鋒的良好學習勁頭。

一堂課就是一個舞臺,教師只是他們中的一員,更是一個導演!所以在指縫中溜走的時間中,教師和學生要齊心協力,訓練培養出我們一個整體系統的課堂學習習慣,讓我們的舞臺更精彩,讓學生真正學之于“漁”。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科普影片紀實手法表現主義

除具備傳統科教片“以科學為內容,運用多樣的電視傳播手段,宣傳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以及弘揚科學精神”的特點,。科普影片不僅講述知識,還關注科學事件的發展和人物。它的本質特征之一是敘述故事。然而,單一遵循紀錄片“客觀、真實”的紀實主義風格,再加上原本就顯得枯燥乏味的內容,必然出現情節牽強附會、科學知識難以普及、受眾不滿意等情況。因此,創作科普影片時,堅持知識的科學性以及秉承紀實主義風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現主義會使科普影片更具觀賞性。

一、紀實主義風格VS表現主義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為紀錄片的一種。主要運用的是紀實方法。在我國,說到紀實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贊的理論。巴贊認為紀實主義是“存在先于含義”。紀實主義反對主題先行,導演只需“把事實交給大家”。它只是客觀存在,主題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導演賦予的。紀實主義所表達的意義,則來自現實本身,它是現實說話。

巴贊的紀實理論是建立在攝影影像本體論的基礎上的。他認為影像“按照嚴格的決定論自動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預,參與創造”。“一切藝術都是以人的參與為基礎的。唯獨在攝影中,我們有了不讓人介入的特權。”他還認為“攝影的美學特性在于揭示真實。”而主體的人,對客觀世界往往有成見和偏見。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觀世界才能真實地呈現出來。在表意方面,他反對“含義先于存在”,主張“存在先于含義”,要求“僅僅通過對現實表象的展現揭示出現實的含義”。在結構方面,他反對人為地戲劇結構,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學的特點”,“故事的發生與發展具有生命般的這是與自由。”在鏡頭方面,他反對理性蒙太奇,倡導長鏡頭。

對于科普影片,紀實手法是其基本表現手法之一。客觀跟隨拍攝、長鏡頭記錄已經是紀錄片屢見不鮮l的方法。以事實為主體的科普影片雖然有眾多風格、樣式差異,總體屬于影視紀實藝術是事實。然而攝影師要選擇被拍攝對象、角度等,紀實主義“不讓人介入”卻是很難達到的。有相當一部分紀錄片還是堅持主題先行的,然后再根據主體表達選擇素材,結構情節。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的。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的。1901年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為表明自己繪畫有別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詞。1911年希勒爾在《暴風》雜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現主義”一詞來稱呼柏林的先鋒派作家。1914年后,表現主義一詞逐漸為人們所普遍承認和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德國和奧地利流行最廣。它首先出現于美術界,后來在音樂、文學、戲劇以及電影等領域得到重大發展。

表現主義藝術觀念淵源于德國文化精神。雖然它從來不是一個完全統一協調的運動,其成員的政治信仰和哲學觀點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他們大都受康德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強調反傳統,不滿于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總體上來說,表現主義在各個領域中的影響是融會貫通的。表現主義者對社會現實和人類前途有很大的關注,顯現出一股干預生活的熱情,但他們重視主觀世界,特別是精神、情緒、思想的的強烈的呈露。創作者們不滿足于對客觀事物的摹寫,要求進而表現事物的內在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人所處的環境的描繪而揭示人的靈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對暫時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敘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質。表現主義,以其極大的主觀性著眼于人類精神與體驗的直接表現。在抗衡著印象主義客觀性的同時,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打破舊有的傳統觀念的囿限,顯示其表現主義的共性特征。

二、表現主義在科普影片創作中的運用

表現主義作為科普影片除紀實主義外的創作理念,在內容確定的前提下應用于科普影片的表現手法、畫面拍攝及“再現”手法、解說詞的行文用詞等方面。

基于表現手法的動畫形式,既可準確地表達深奧難懂的科學內容,更適合給知識水平較低的受眾。

科普影片《棉花工廠化育苗和機械化移栽新技術》(該作品由中國農業大學媒體傳播系制作,榮獲北京高教學會電化教育研究會2009年度“金燭獎”一等獎及第十屆北京科技聲像作品“銀河獎”三等獎)正是以一個動畫短劇作為開場闡釋了動畫里的主人公種植棉花失敗的原因。表現主義的“主題先行”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體現,正因為創作者要表現當下很多棉花種植者共同的憂慮——棉花如何成功種植、如何高產,片子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必然會引起觀看此片的棉花種植者的共鳴。另外,貫穿整個作品的兩個對話人物,除了真實的以記者身份出現的解說員,還有一個就是自始至終的動畫虛擬人物——種植棉花的老爺爺。即該作品中出現了棉花種植者的代“言”人,借這個虛擬人物的口,代表普遍棉花種植者說出了他們遇到的問題,似乎有悖于科普影片遵循的紀實主義風格,在作品中植入了主觀意識,加入了創作者的主觀意念,但是這些所謂的“主觀意念”正是創作者調查研究了眾多棉花種植者在種植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后,將具體的問題總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將棉花種植者這個群體化身為一個生動的虛擬人物,使內容具有科學性的同時,更具實用性、藝術性及觀賞性。

在《熱帶人工植物群落》中有一組動畫,在講了一大堆人工森林在科學上的可行性后,以動畫展現未來人工森林的宏偉壯觀的創面結束全片,它是通過動畫手段模擬移動鏡頭與推進鏡頭的形式進行表現。畫面橫移,轉過一榕樹,沿著一條伸向銀幕縱深而永遠走不到頭的森林大道中前進,加上以主觀鏡頭的方式,使觀眾好似乘坐未來的交通工具暢游瀏覽未來科學世界。從而將影片情緒推向。

由于并不是所有科普影片都需要動畫,在不該用動畫時就不該強行植人動畫,否則不僅在科學內容上造成混亂,而且對整個影片藝術效果也是極大的破壞。

在畫面拍攝手法上,運用“畫面再現”既可使普及的科學知識更豐富,也可使畫面更具藝術觀賞性。

北京科影攝制的《鈣與生命》,里面拍攝的人物環境并沒有以紀實手法表現,而是帶有較強的表現主義風格,使人物環境處理有了人為制造的象征性,使科普影片更富想象力及內涵。在保證科學內容真實的情況下,創作者用于突破表現形式上的束縛。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趙立魁在拍攝《第十三片綠葉》時便談到:“我與攝影在開拍《第十三片綠葉》之前便統一思想,決定對影片的微觀部分(科學內容的核心)一定要真實地‘再現’,使其可信;對于外在部分,即小麥形態和科學實驗的環境背景,光線色彩等等一律進行加工‘表現’……”由于小麥的自然狀態是叢生的,葉片交錯擁擠在一起,實拍出來顯得很雜亂。創作者將它一棵一棵分離出來,栽在土箱里,再用燈光從逆側方向打透,于是我們可以在片中觀賞到綠葉在暗背景下格外醒目,主體突出,一目了然,深色的環境基調又造成一種莫測的神秘感。在《棉花工廠化育苗和

機械化移栽新技術》拍攝過程中,由于沒有到播種期,創作組在當地專門開辟了一小塊實驗地,進行了播種演示,而每個關鍵步驟可重復演示,便于拍攝者運用不同景別的鏡頭展示播種細節。播種“畫面再現”不僅彌補了因植物生長期時間限制造成的畫面缺失,更呈現了較為完整的細節。

在運用“畫面再現”這種表現主義手法時,需注意尊重客觀事實,科普影片只有在做到內容符合客觀真實,才可在這個基礎上探討“畫面再現”手法的成功與否。

在解說詞的行文用詞上,從說明文到記敘文的轉變中,“戲劇化”的語言不僅可生動表現科學內容,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加深受眾的理解與記憶。

在科普影片《搶救大白鱘》的開篇是從“人”切入,而不是從“事”切入的敘事結構,改變了原本開篇解說詞設計的初衷。鐘倩在《用“故事”去包裝科技影視作品——<搶救大白鱘>創作體會》中指出原本關于白鱘的知識介紹是:白鱘是什么科、什么屬、為什么這么珍貴、瀕危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是發現到搶救。而改變后的敘事結構是:先講危教授這個人物辛苦尋找白鱘多年,再引出白鱘這種生物,于是全片很自然地就從“介紹白鱘”的說明文變成了以“向往白鱘”開頭的記敘文。

富有表現主義的“戲劇化”手段也被運用在了科普影片《棉花工廠化育苗和機械化移栽新技術》中,在作品開篇,虛擬人物——種植棉花的老公公與記者的對話,即是一段解說詞的“戲劇化”變身。將原本要說明的內容以生動的對話形式展開,引出了棉花種植者的疑惑,求知欲。

當然,解說詞的行文用詞不僅在作品中體現為具體文字、語言,也可抽象為畫面,用畫面中自帶的文字來表現。例如在科普影片《珍惜土地》。中,有一組鏡頭。采用人、土地、指示燈示意動作與電子跳字的方式表現我國土地、人口糧食三十年的變化。數字跳動很快,令人眼花繚亂。而具體數字卻無法讓人看清。這些快速運動的數字變化,正是創作者用“戲劇化”的表現手段,給觀眾造成一種速度驚人,問題嚴重,刻不容緩,不能等閑視之的緊迫心理。于是在視覺上形成撞擊,敲響警鐘。在受眾思想上造成一種緊迫感,從而激發受眾的情緒,與影片產生共鳴,加深受眾的記憶!

可見,在表現主義應用于科普影片創作過程中,既要考慮一個科目內容講清楚適當的空間,又要考慮語言環境遣詞用句本身對表達科學內容的衰減作用,只有把握到位這兩個方面,才可在行文用詞上做到爐火純青,恰到火候!

三、表現主義在科普影片創作中的發展趨勢

科普影片作為紀錄片的具體類型,紀實手法是其基本表現手法之一。客觀跟隨拍攝、長鏡頭記錄已經是紀錄片屢見不鮮的方法,以事實為主體的紀錄片雖然有眾多風格、樣式差異,總體屬于影視紀實藝術是事實。然而攝影師要選擇被拍攝對象、角度等,紀實主義“不讓人介入”卻是很難達到的。有相當一部分紀錄片還是堅持主題先行的,然后再根據主體表達選擇素材,結構情節。

紀錄片不允許虛構,但需要想象。伊文思曾經說過:“有人認為紀錄片不是藝術,因為它沒有想象,這個看法不對,從拍攝之前到最后的剪輯完成,自始至終不能脫離想象”。

表現主義的多種手法與紀錄片的紀實風格在很多科普影片得到了完美結合。

例如《帝企鵝日記》、《遷徙的鳥》它表現的奇特景象往往是建立在影片的事實基礎上的,如利用俯拍、仰拍等奇特角度拍攝的令人驚嘆的畫面效果,用高科技程控技術操縱的變速攝影拍攝的超低速和超高速畫面,將現實情景抽離出來,達到其本質的特征,影片的紀實風格與表現主義有機統一,互相渲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