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大事件摘抄范文
時間:2023-03-31 21:2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聞大事件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政治課堂;選取原則;新鮮資源
我們都知道,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往往摻雜著各種因素,當前中學生思維特別活躍,興趣非常廣泛,喜歡探討國內(nèi)外各種時政熱點問題。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若能恰當?shù)匕牙碚撝R與時政熱點、典型事例、新鮮事例結合起來,在第一課堂把“鮮味”送給學生就會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現(xiàn)在的中學生想了解的不僅是新聞本身的內(nèi)容,更多的是渴望了解一些相關的政治背景,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多地去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讓鮮活的新聞資料激活政治課堂。
一、“新鮮”資源的內(nèi)涵
所謂“新”,就是政治課教學必須面向世界,跟上時代的脈搏,與我們的思想政治教材內(nèi)容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又能觸及學生的思想、生活世界的最新、最有感觸的資源。從心理學角度看,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或?qū)W生比較關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學生注意和喚起學生的需要。用最新的事實、時事以及現(xiàn)代科學的新成果、新材料去說明問題,證明課本原理。
二、“鮮活”資源的選取原則
1.根據(jù)教學目標的需要,選取課程資源
教師要使鮮活的課程資源選取的新穎又貼切,就要對周圍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善于學習和運用有關的原理全面科學地分析當前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點和熱點問題,根據(jù)教學要求進行整合。
2.根據(jù)課程資源的不同特點,配合教學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鮮活課程資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義
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所選取的部分鮮活的課程資源也正與政治中考試題的材料題、探究與實踐題相一致,由此可見,鮮活的課程資源的選取,體現(xiàn)了能力培養(yǎng)的利益性,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成績。
三、“鮮活”資源運用的做法
1.巧用教學資源,實現(xiàn)與新聞熱點巧“對話”
如果將思想品德課比作一份“大餐”,那么在“烹制”之前就要注重所選材料的新鮮與美味,而新聞熱點恰巧符合此選材標準。此外,新聞熱點素材具有典型性與真實性的特點,運用于課堂教學,更能增加新穎性、增強可信度,如能將圖文并茂的時政材料充實于課堂教學,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2.運用時事雜志資料,進行針對性教學
近幾年蘇州市政治中考命題中的時事背景及材料,有相當部分來自當年時政資料,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教師引導,我每次上課前布置一個任務:要求學生每天收集一到兩條新聞線索,或國內(nèi)外大事,到上課時首先進行“三分鐘演講”,引導學生交流國內(nèi)外大事件,然后結合當前社會動態(tài)和學生興趣共同選定重點和熱點事件進行重點分析。方法很多:時政點評、新聞調(diào)查,關鍵是要讓學生參與近來,把“新鮮”傳遞進來,以達到三個目的:一是提高學生興趣,二是幫助學生獲取資料中最有效信息(即找到文中能運用的背景資料),三是找到有效信息與所學知識的結合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選取現(xiàn)實背景材料自行設計題目,開展討論,表達見解,讓學生自己的時事知識處處開花。
3.選取學生生活的社區(qū)課程資源
充分利用社區(qū)課程資源,是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方式。學生最熟悉、最感興趣的莫過于生他、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成長的搖籃。說家鄉(xiāng)、贊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是愛國的重要體現(xiàn),在九年級的教學中,結合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基本經(jīng)濟制度以及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教學內(nèi)容,發(fā)動學生進行社區(qū)調(diào)查。經(jīng)過社區(qū)調(diào)查,有的學生就家鄉(xiāng)發(fā)生的重大變化,從住房變化談社會發(fā)展,談取得成就的原因(這也就是我們教材上所涉及的要點)。
經(jīng)過社區(qū)課程資源的選取與運用,使學生走出課堂,感悟社區(qū),同時又豐富課堂,感悟人生。學生不僅了解自己村的由來與發(fā)展的歷史,而且感受到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教育,謳歌了改革開放的功績,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與決心,增強了建設家鄉(xiāng)的責任感,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實現(xiàn)了學生對祖國、家鄉(xiāng)熱愛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四、尋找課堂“新鮮”資源的途徑或要求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怎樣才能在第一課堂把“鮮味”送到學生手上呢?我認為至少做到以下幾點:
1.思維要活、要靈,不墨守成規(guī)
觀念決定行動,只有新的觀念、活的思維在腦袋生根,行動才能緊跟上時代的節(jié)拍。
2.多讀書、多看報,關注新聞
世界日新月異,不讀書看報就無法增長自己的見聞,也就失去了“源頭活水”,想新也無法新起來。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新聞資訊,教師必須堅持每天收聽廣播電臺的“新聞報紙摘要”,每晚準時收看“新聞聯(lián)播”,盡可能多地收看“焦點訪談”和“今日說法”等節(jié)目,捕捉時事熱點,從浩如煙海的各類新聞資訊中攫取政治課堂上需要的新聞熱點。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做到新聞資訊與政治教材的有機統(tǒng)一。
3.適當記錄,做好摘抄
篇2
【關鍵詞】語文課前3分鐘活動;語言;積累
華羅庚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對于語文學習來說,積累更是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然而古語云:未見樂趣,必不樂學。運用各種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的因子,促進學生有效積累才是關鍵。實踐得出,如果我們能有效利用好每節(jié)語文課的課前3分鐘,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日積月累,讓積累充滿趣味,更加實效,對學生今后的語言運用也有促進的作用。
組織語文課前3分鐘活動,指的是在每一堂語文課上,利用起初的3分鐘時間,讓幾名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一定的要求,輪流上講臺對著同學和老師就相關內(nèi)容進行交流、發(fā)言等。是教師優(yōu)化語文積累的一種手段。
作為優(yōu)化學生語文積累的一種手段的課前3分鐘活動,組織的內(nèi)容、形式多種多樣,追溯其源頭,在于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學習的基本途徑找出積累的對策,下面我就從自己的課前活動實踐出發(fā)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做法。
一、朗讀中積累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①。在課前3分鐘活動中學生經(jīng)過反復朗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中有所樂,讀中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
課前3分鐘活動在“讀”的形式和內(nèi)容上豐富多樣。可在課后提前讓輪流到的學生在做好摘抄、讀準字音的準備,由2-5名學生輪流上講臺領讀,領讀的內(nèi)容可是文課本上要求背誦的課文中的語段、課外閱讀中摘抄的優(yōu)美語句、成語、名言、諺語、古詩,或《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經(jīng)典,也可以是美文的誦讀欣賞。在形式上可由輪流的學生獨自上講臺朗讀,可以在統(tǒng)一課前誦讀內(nèi)容的前提下,組織全班輪流的個人朗讀競賽,男女個人輪流pk賽。又或者由輪流到的學生做為主持人說出題目,學生接下面的內(nèi)容,如:主持人說名言、諺語的前半句,學生接下半句;主持人和全班同學互動進行詞語接龍等。
朗讀過后,教師及時組織并引導學生針對朗讀作出評價,適時糾正朗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指導鼓勵,讓每個參與者都能順利完成展示任務,獲得自信,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背誦中積累。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了背誦對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背誦,確實是學習語言的好辦法。通過背,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對他們的語文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在語文課前3分鐘活動中,我摸索了以下識記方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背誦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記憶,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一)看圖背誦。
這種方法適合應用于低年級。適合低年段背誦的素材許多配置了許多色彩鮮明、貼近內(nèi)容的插圖,如一些古詩、兒童詩等,在開課前活動中讓輪流發(fā)言的2-5名學生向全班展示這些精美的插圖,一邊看圖,一邊與語言文字比照匯集起來背誦,圖文結合。既學習了語言,也深悟了內(nèi)容,可謂一舉多得。
(二)歌曲背誦。
很多學生特別喜歡唱歌,利用唱歌的形式幫助背誦,學生會覺得趣味無窮。在語文課前3分鐘活動中,每節(jié)課讓輪流的1-2名學生將課后準備學習的一些需要背誦的詩歌、韻文編成的兒歌在講臺上演唱,讓他們邊唱邊背,興趣高,背得快,記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競賽背誦。
競賽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尤其是老師和學生比賽。在語文課前3分鐘活動中,老師和學生針對同一內(nèi)容一起進行背誦比賽,為人師表,這樣,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激勵,可以激發(fā)起學生背誦的興趣。競賽的內(nèi)容上,力求豐富多樣。如讓學生多背一些精彩的課文片段、佳句,詞語、優(yōu)秀詩文,古詩、名言警句等。二是在競賽的方式上,力求靈活多變,可采取多種背誦方式,以激勵學生不斷地進取,不斷地積累。如一、二年級的接句、接段背誦競賽,背誦競賽活動的開展,散趣求知,可使學生掌握大量的詞語和精彩片段,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開闊了學生視野,積累了豐富的語言。又譬如“積累大擂臺”個人挑戰(zhàn)競賽活動的開展,針對同一背誦內(nèi)容,要求輪流到2-3名的學生相互pk,看誰背得溜、背得快,贏者可當當天的“大擂臺臺主”,課后“大擂臺臺主”還可接受全班其他同學的挑戰(zhàn),如沒輪到上講臺背誦的學生能打敗“臺主”,便是當天的“超級大擂臺臺主”。這樣散趣求知,可使學生掌握大量的詞語和精彩片段,提高學生在課前活動中學生的記憶力,開闊了學生視野,積累了豐富的語言。
三、運用中積累。
學生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語言實踐。在聽說實踐中,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課前3分鐘活動中,老師善于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積累的精彩語言和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
由于課前活動時間的限制,選用訓練的題材應是短小精悍的,而因年齡、認知發(fā)展的不同,學生關注的事物不同,所以使得選用題材要貼進學生的生活才好。這樣的題材更能成為學生的興趣關注點,在語文課前3分鐘活動中,我摸索了以下方法,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積累的興趣,指導學生深化語言的積累:
(一)編講小故事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以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新積累的語句,能激發(fā)他們的積累興趣。讓在課前3分鐘中輪流到的2名學生講述自己在課后準備的,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用新認識的幾個甚至十幾個詞語編成一個小故事,在用詞句編故事的過程中,加深對詞語的認識積累。
(二)優(yōu)秀作品欣賞
寫話、作文一直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難點,在課前活動中可讓2名學生選擇誦讀作文選中的優(yōu)秀作文,然后交流自己讀后的體會,或結合本校的“廣快作文”的互動欣賞、交流評價的需要,由輪流到的2名學生誦讀本組學生的優(yōu)秀寫作作品,然后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讓學生在聽、讀、理解中積累好詞佳句、積累寫作方法和生活體會,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積累。
(三)交流、討論所見所聞
生活,是人們的一種社會化行為,與人溝通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語言積累和語言運用的途徑,課前3分鐘活動的組織也需要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討論。由于課前活動時間的限制,交流、討論所選用的題材應是短小精悍的,而因年齡、認知發(fā)展的不同,學生關注的事物不同,所以使得選用題材要貼進學生的生活,這樣的題材更能成為學生的興趣關注點,讓他們在交流傾聽中積累、運用詞語。我具體的方法有:
1、“一句話新聞播報”
課前“一句話新聞播報”活動采用了②敘事的方式和收集資料介紹的方式,比較適用于中年段。采用敘事方式則要求學生把學校或地區(qū)發(fā)生的新鮮事說清楚并有一定的條理性;采用收集資料介紹的方式則要求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報刊等多種渠道收集國內(nèi)外近期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和新聞,在課前活動時輪流介紹。學生可以不加自己的任何觀點,但要求資料來源準確,事件真實。
“一句話新聞播報”,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從上述方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上講臺匯報,每次6人。活動過后,教師必須組織并引導學生針對學生的匯報作出評價,適時糾正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指導鼓勵,讓每個參與者都能順利完成展示任務,獲得自信。順利完成的每位學生將榮獲“金牌新聞廣播員”稱號。
2、“熱點論壇”
高年段學生的認識和接受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已經(jīng)不局限于接受別人的觀點,而有了自己的一定看法。而“熱點論壇” 需要學生在課外通過查閱書刊、上網(wǎng)、查訪等方法收集當前一段時間內(nèi)自己、身邊的人甚至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及相關評論,做些思考后大膽地說出自己的不同觀點或看法,與同學共同分享。因此課前3分鐘的“熱點論壇”比較適合高年段的學生,每次由2名學生發(fā)言。
3、“精彩演講我最棒”
課前“精彩演講我最棒” 每次輪流2名學生發(fā)言。采用“講述復述”的方法,可以向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喜歡或看過的一本書,吸引同學共同閱讀,也可以介紹一處名勝風景,吸引同學旅游的興趣。控制在300字以內(nèi),內(nèi)容在課后自己寫,就學習生活中的現(xiàn)象談談感想或自己的讀書筆記等,要求如正規(guī)演講般。
4、“天地任我行”
課前“天地任我行”每次輪流2個學生。要求輪流到的學生用自己的話介紹一處風景,時間控制在一分半鐘,要能激起大家旅游的興趣。
在此需要強調(diào)的是課前3分鐘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極其豐富,并沒有固定的限制,只要能夠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確定活動訓練的目的,提前布置,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日久便能見語言積累的真功夫 。
總之, 課前3分鐘活動作為優(yōu)化學生語文積累的一種輔助手段,利用語文課課前的3分鐘循序漸進地、有目的地、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進行積累訓練,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掌握了語言積累的多種方法,還實現(xiàn)了語言積累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